李忠燕,田其博,左 晉,羅陽歡,曹 蔚
(1.貴州省氣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2.貴州省山地氣候與資源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02;3.貴州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貴州 貴陽 550004;4.貴州省山地環(huán)境氣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2)
滑坡已成為僅次于地震災害的第二大自然災害,每年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造成滑坡災害的原因除了內在環(huán)境因素外,還包括地震、人類活動以及降水等外在誘發(fā)因素。在我國,由于地質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滑坡的易發(fā)區(qū)和多發(fā)區(qū)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至秦嶺以及西南地區(qū),其滑坡發(fā)生頻率較大[2]。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東側斜坡地帶(103°36′~109°35′ E,24°37′~29°13′ N),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是國內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大部地區(qū)山嶺縱橫,河谷沖溝密布且較陡峭。貴州省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1 179.6 mm,在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現,降水強度大且歷時短,導致水勢易暴漲暴落,易誘發(fā)地質災害。2018 年底貴州省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2 231處,全省88 個縣均受到過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且部分縣城城區(qū)直接建設在滑坡體上,極易受到滑坡的威脅,因此有必要建立貴州省滑坡預報模型。為減少滑坡地質災害,如何精準地對滑坡災害進行預報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確定滑坡致災臨界雨量閾值既是滑坡預報中的關鍵,亦是常見手段。目前確定滑坡致災臨界雨量閾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滑坡災害形成的動力物理模型來計算致災閾值[3-5]。由于動力物理模型機理復雜,且相關數據資料收集難度大,適用于小流域或小范圍研究,應用范圍較小。二是統(tǒng)計分析法。主要是基于滑坡災情資料以及對應的降水資料,建立經驗物理預測模型確定其滑坡致災閾值[6-12]。由于其不需物理理論推導,且相關數據資料易收集,因此該方法應用范圍較廣。研究表明,降水是誘發(fā)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13-15],主要是因為降水降低了土壤自身的物理性能并改變斜坡穩(wěn)定性,觸發(fā)滑坡發(fā)生,降水強度和歷時長短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滑坡的形成[1,10,13,16-18]。鑒于降水是滑坡的高觸發(fā)因子,前人基于降雨強度(I)與持續(xù)時間(D)建立的降雨閾值指標[19-21]。但是該指標和常見的天氣預報量匹配度不夠好,在氣象和地質部門聯合地質災害預報中的應用度不高。因此本文根據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常見的天氣預報量)與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分布擬合曲線建立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以提高預報模型的實用性和業(yè)務應用效果。
降雨型滑坡是由強降水誘發(fā)的滑坡,而貴州省強降水主要集中發(fā)生在每年的4—10 月。為排除其他降水資料的影響,本文選擇4—10 月降雨型滑坡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考慮貴州省區(qū)域自動氣象站資料的完整性,年份選擇2010—2018 年。根據5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與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分布擬合曲線建立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該預報模型結合短臨天氣預報,可及時發(fā)布不同地區(qū)不同等級滑坡預警預報,有利于決策部門提前做好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滑坡災情資料來自貴州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使用2010—2018 年的滑坡災情資料。氣象資料來自貴州省氣象局信息中心,使用貴州省84 個國家氣象站和1 449 個區(qū)域自動氣象站2010—2018 年4—10月逐小時降水資料。由于只針對降雨型滑坡進行特征分析,根據滑坡樣本地理位置信息,選取與之距離最近的國家氣象站或區(qū)域自動氣象站同時間段逐小時降水資料,從2010—2018 年1 394 例滑坡資料中剔除非降水因素導致的滑坡樣本,選出640 個降雨型滑坡樣本。利用2010—2017 年630 個樣本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并建立預報模型,利用2018 年10 個樣本數據對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的檢驗。
降雨型滑坡大多是由滑坡當日短時強降水和前期累積降水量所造成,因此本文選擇表征短時強降水的當日最大小時降水量、3 h 最大降水量、6 h 最大降水量、滑坡當日降水量(R1h、R3h、R6h、R1d),以及表征前期累積降水量的滑坡前期3 d 有效降水量(R3d)這5 個降水指標建立不同時效的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日降水量即24 h 累積降水量,根據氣象業(yè)務規(guī)定,選取前一日20 時—當日20 時的24 h 累積降水量作為當日降水量。
本文首先根據2010—2017 年630 個滑坡樣本數據資料對貴州省降雨型滑坡的時空分布特點進行分析,然后統(tǒng)計出R1h、R3h、R6h、R1d和R3d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的不同量級降水量條件下滑坡發(fā)生概率。根據二者散點圖的分布得到不同時效降水量與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分布的擬合曲線公式,并根據滑坡預報等級表計算出不同概率對應的5 個降水指標的降水閾值,從而建立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測模型。最后根據2018 年新增的10 個滑坡樣本的降水數據及擬合公式,分別計算出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的對應概率,結合滑坡預報等級表,發(fā)布滑坡的預警預報,完成對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的檢驗。
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qū)腹地,以高原山地居多,山地丘陵面積占92.5%。每年4 月第一旬,黔東南中東部和銅仁東部邊緣地區(qū)率先進入雨季[22],強降水逐漸增多,由于強降水的影響,滑坡事件遞增。10 月上旬貴州大部分地區(qū)雨季結束,強降水減少,滑坡事件遞減。貴州省年平均降水量為1 179.6 mm,其中4—10 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004.2 mm,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5%左右。
由2010—2017 年4—10 月每月平均降水量和發(fā)生降雨型滑坡災害統(tǒng)計(圖1)可知,降雨型滑坡災害高發(fā)期主要集中在5—7 月,占比92.4%,其中6 月發(fā)生概率最高,約48.6%;7 月次之,約34.9%。而貴州省降水主要集中在5—8 月,其中6 月最大,平均降水量為219 mm,7 月次之,平均降水量為197.1 mm,因此貴州省降雨型滑坡災害高發(fā)期與降水集中期在時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圖1 貴州省2010—2017 年4—10 月各月平均降水量和降雨型滑坡災害統(tǒng)計
從貴州省9 個地州市4—10 月各月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圖2)可知,貴州省地州市的降雨型滑坡發(fā)生次數變化與雨季開始期的進程在時間上一致。貴州東部地區(qū)于4 月初率先進入雨季,5 月銅仁市、黔東南州以及黔南州進入雨水集中期,該地區(qū)降雨型滑坡災害發(fā)生次數也明顯增多。5 月中旬貴州省全部進入雨季,隨之北部和西部地區(qū)降雨型滑坡災害增多。6 月各地進入雨水最集中期,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安順市、六盤水市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也相應達到最多。之后,隨著副熱帶高壓繼續(xù)西伸和北跳,畢節(jié)市、貴陽市、遵義市以及銅仁市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在7 月達到最多。
圖2 貴州省9 個地州市2010—2017 年4—10 月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統(tǒng)計
從2010—2017 年4—10 月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統(tǒng)計(表1)可以看出,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呈現逐年波動的變化特征。其中2014 年發(fā)生次數最多,為187 次,2011 年次之,為141 次,而2013 年最少,為23次。
表1 2010—2017 年貴州省4—10 月降雨型滑坡災害次數統(tǒng)計 次
由圖3 可知,黔西南州望謨縣降雨型滑坡災害事件最多,為125 次,其中122 次是由于2011 年6月6 日該區(qū)域出現大暴雨—特大暴雨所致。次大值中心位于遵義市仁懷市,為40 次。>10 次的高發(fā)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遵義市西部、畢節(jié)市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黔東南州中部一帶以及銅仁市大部,而中部大部地區(qū)屬于次數<5 次的低發(fā)區(qū)域。這一分布特征與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fā)分區(qū)圖[8](圖4)基本一致。從分區(qū)圖中可以看出,貴州分為三種等級易發(fā)區(qū),其中銅仁市大部、黔東南州北部、遵義市西北部和北部、畢節(jié)市大部、六盤水市大部、安順市西部邊緣、黔西南州北部和南部邊緣地區(qū)為高易發(fā)區(qū)。黔西南州中部一帶和黔南州西部為低易發(fā)區(qū),其余地區(qū)為中易發(fā)區(qū)。圖3 與圖4 的差異可能是研究樣本所選時間段不一致所致。
圖3 貴州省2010—2017 年4—10 月降雨型滑坡災害空間分布
圖4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fā)分區(qū)
貴州省降雨型滑坡災害高發(fā)期與降水集中期在時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地州市的降雨型滑坡發(fā)生次數變化與雨季開始期的進程在時間上也有很好的一致性。許多研究表明降水是滑坡發(fā)生的主要致災因子[8-14],究竟降水量多大會導致降雨型滑坡的發(fā)生?需要確定降雨型滑坡閾值并建立降雨型滑坡地預報模型,為決策部署奠定科學支撐。
降雨型滑坡大多是由滑坡當日短時強降水和前期累積降水量所造成。因此本文選擇表征短時強降水的當日最大小時降水量(R1h)、3 h 最大降水量(R3h)、6 h 最大降水量(R6h)、滑坡當日降水量(R1d),以及表征前期累積降水量的滑坡前期3 d 有效降水量(R3d)這5 個降水指標建立不同時效的滑坡預報模型。
由于前期不同時間內降水量受時空變化、蒸發(fā)、土壤滲透吸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降水量對滑坡的影響呈現遞減規(guī)律,因此有效雨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Rn′為滑坡暴發(fā)前n+1 天的有效降水量(mm);K為遞減系數,這里取0.8;R0為滑坡當日降水量。
根據2010—2017 年630 例降雨型滑坡樣本統(tǒng)計出R1h、R3h、R6h、R1d和R3d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的不同量級降水條件下滑坡發(fā)生概率,根據二者散點圖的分布對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與滑坡發(fā)生概率分布進行擬合。在擬合線的選擇時發(fā)現,采用多項式擬合時,其擬合線的R2更大,因此選擇多項式進行擬合。當擬合曲線多項式公式為2~3 階時,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與滑坡概率擬合線的R2均>0.97。當擬合曲線公式為4 階和5 階時,擬合線的R2均>0.99,因此選擇5 階多項式作為擬合曲線多項公式,即
對比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擬合曲線(圖5)來看,5 條擬合線的R2均近似等于1,表明擬合度較高。同時從擬合曲線的變化來看,當不同時效降水量開始增大時,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增加并不明顯。隨著不同時效降水量的增加,降雨型滑坡發(fā)生的概率顯著增大。最后當不同時效降水量繼續(xù)增大時,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增加又變得不明顯,該現象較符合實際情況。通過公式(2)~(5)推算出降雨型滑坡事件不同概率時對應的降水量。結合中國氣象局和中國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的山體滑坡預報等級(表2),按照10%、25%、50%、75%和95%這5 個滑坡發(fā)生概率,得到相應概率下的不同降水指標的閾值(表3)。其中25%所對應的降水閾值是發(fā)布滑坡預警的下限,即當R1h、R3h、R6h、R1d、R3d分別≥26.9、48.9、62.9、79.5、92.0 mm 時,發(fā)布滑坡預報預警。
表3 滑坡不同預警等級下不同降水指標閾值/mm
圖5 不同時效降水指標—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擬合曲線(a 為滑坡當天1 h 最大雨量,b為滑坡當天3 h 最大雨量,c 為滑坡當天6 h 最大雨量,d為滑坡當日雨量,e為滑坡3 d 累積雨量)
表2 滑坡預報等級及預警措施
為驗證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的準確性以及5 個不同降水指標的實用性,選取2018 年貴州省發(fā)生的10 個降雨型滑坡樣本(表4)對應的降水數據對預報模型進行檢驗。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滑坡樣本選取48 h 內至少發(fā)生2 次以上的滑坡樣本。將10 個降雨型滑坡樣本對應的不同降水指標代入公式(2)~(5)計算出對應滑坡發(fā)生概率,參照表2 得到不同降水指標的預警等級(表4)。綜合不同降水指標的預報等級,采取就高等級的預報原則得到最終預警等級。當預警等級為3 時,即滑坡發(fā)生可能性較大,發(fā)布滑坡的預警預報。根據這10 次降雨型滑坡實況計算出5 個不同降水指標的準確率,其中R1h、R3h、R6h、R1d和R3d的預報準確率分別為70%、70%、70%、80%和90%。表明降雨型滑坡實況和預報等級基本相符,同時表明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有一定的準確性,這5 個降水指標均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其中利用R3d的開展降雨型滑坡預報效果明顯優(yōu)于R1h、R3h、R6h和R1d,并且利用R3d開展降雨型滑坡預警等級與綜合預警等級(表4)完全相同。
表4 2018 年降雨型滑坡預報檢驗結果
模型的建立首先考慮了短時強降水和累積有效雨量對降雨型滑坡發(fā)生的影響,綜合選擇了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該降水指標均是常見的天氣預報量,相對于降雨強度(I)與持續(xù)時間(D)建立的降雨閾值指標[18-20]來說,計算簡單且實用性較好,有效提高預報模型的實用性和業(yè)務應用效果。另外I-D模型適用于某區(qū)域的研究,而本文中的預報模型既適用于區(qū)域的研究,同時也適用于全省范圍的研究。另一方面,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與累積發(fā)生概率的擬合線R2均近似等于1,并且5 條擬合線的變化規(guī)律也較符合實際情況,這是很多滑坡預測模型達不到的。
利用貴州省2010—2017 年630 次降雨型滑坡資料以及國家氣象臺站和區(qū)域自動氣象站逐小時降水資料,建立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并對其進行了檢驗,得到以下結論:
(1)貴州省降雨型滑坡災害高發(fā)期主要集中在5—7 月,其中6 月發(fā)生概率最高,約48.6%;7 月次之,約34.9%?;赂甙l(fā)期與降水集中期在時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各地滑坡發(fā)生次數變化與各地雨季開始期進程在時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2)貴州省降雨型滑坡高發(fā)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遵義市西部、畢節(jié)市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黔東南州中部一帶以及銅仁市大部,而中部大部地區(qū)屬于低發(fā)區(qū)域,這一分布特征與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fā)分區(qū)基本一致。
(3)通過5 種不同時效降水指標與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擬合曲線建立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并確定不同概率對應的不同時效降水指標閾值,即當R1h、R3h、R6h、R1d、R3d分別≥26.9、48.9、62.9、79.5、92.0 mm時,發(fā)布滑坡預報預警。隨著5 個不同時效降水指標降水量增大,降雨型滑坡累積發(fā)生概率呈現前后增加緩慢,中間快速增加的變化特征。
(4)利用2018 年新增降雨型滑坡樣本對預測模型進行檢驗,R1h、R3h、R6h、R1d和R3d的預報準確率分別達70%、70%、70%、80%和90%,表明降雨型滑坡預報模型有一定的準確性,5 個降水指標均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其中利用R3d開展降雨型滑坡預報效果最好。
考慮到貴州省區(qū)域站氣象資料是否齊整的問題,本文僅選取了2010 年以后的資料來建立降雨型滑坡預測模型。另外,由于預報模型是基于數學統(tǒng)計方法建立的,后期仍需根據新增滑坡信息對滑坡閾值模型進行不斷的訂正,使其在地質災害防御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