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清朝末年,反清革命志士、文學家和詩僧蘇曼殊曾經(jīng)與魯迅先生有過交集,一直不太為人所知,筆者試為鉤沉撮要,以期為研究魯迅和文學史者所注意。
魯迅始終對蘇曼殊有好感,并有不少言論談及,堪稱是對研究魯迅本人及蘇曼殊彌足珍貴的史料。蘇曼殊在日本留學時,曾追隨孫中山參與反清活動,但他與魯迅合作欲創(chuàng)辦文學雜志之事,包括柳亞子先生在內(nèi)研究蘇曼殊的傳記、年譜均語焉不詳。
1907年夏季,魯迅東渡日本留學,曾與幾位友人籌辦《新生》雜志,欲借此陣地宣傳新文學革命。但可惜后來因“隱去了若干擔任文字的人,接著又逃去了資本”,遂使此舉流產(chǎn)。魯迅所說的這幾位志同道合者中就有蘇曼殊([日]增田涉:《魯迅的印象》,鐘敬文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蘇曼殊于1918年病逝,至20世紀30年代,蘇曼殊的遺著紛紛出版,形成了一股“曼殊熱”(魯迅語)。日本學者增田涉在研究魯迅寫作《魯迅的印象》一書時,也對身為革命志士和文學家的“詩僧”發(fā)生濃厚興趣,并得到了魯迅的細致指導。魯迅似乎很贊成他了解和研究蘇曼殊,在1934年9月12日致他的信中風趣的談到:“研究曼殊和尚確比研究《左傳》《公羊傳》等更饒興味?!痹谶@封信中,他還告訴增田涉:“此地的曼殊熱,最近已略為下降,全集出版后,拾遺之類,未見出現(xiàn)。”(《魯迅全集·書信》,卷十三,598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下引只注卷數(shù)、頁碼)“全集”即指《蘇曼殊全集》,是蘇曼殊老友柳亞子編的,共五集,北新書局于1928年至1929年陸續(xù)出版。由此看出魯迅對蘇曼殊著作的出版還是很關(guān)注的。
魯迅還曾將他在日本與蘇曼殊交往的舊事告之增田涉。增田涉后來出版回憶錄《魯迅的印象》,在書中記錄了魯迅的回憶:“……他(魯迅)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人,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地過活。這期間有了錢,又跑出去把錢花光。與其說是虛無主義,倒應說是頹廢派”,“他是我們要在東京創(chuàng)辦的《新生》雜志的同人之一。”當時增田涉問及此人是誰?魯迅回答:“就是蘇曼殊。”由魯迅對增田涉的介紹可以看出,魯迅應該并不太清楚蘇曼殊是革命志士,研究魯迅其中一個未解之處是,魯迅是否在日本參加了反清秘密團體光復會?似乎迄今仍未有定論。假如設(shè)定魯迅參加過光復會,蘇曼殊參加反清革命的時間要比魯迅早。最早在日本成立的反清秘密團體青年會、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蘇曼殊都是發(fā)起人或重要參與者。而且他是經(jīng)孫中山批準領(lǐng)取固定革命經(jīng)費的。魯迅大概對蘇曼殊的反清革命經(jīng)歷是不了解的。魯迅留日學醫(yī),而蘇曼殊留日經(jīng)歷基本上與反清革命密切相關(guān)。蘇曼殊參加留日學生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及拒俄義勇隊,隨黃興練習射擊,以備舉行反清起義。1904年回國后,因?;逝蓪覍夜魧O中山,蘇曼殊義憤填膺,曾準備用手槍刺殺保皇派首領(lǐng)康有為,終被陳少白等勸止。他在長沙參與華興會謀劃武裝起義。黃興在上海召集華興會部分成員秘密會議,決定今后實行暗殺行刺與武裝起義并行的方針,蘇曼殊也參加了。蘇曼殊留日考入振武學校習學陸軍,他加入的反清秘密團體軍國民教育會,其宗旨即是尚武、起義、暗殺。由此可見蘇曼殊是個血脈噴張的革命青年。而魯迅的性格恰與蘇曼殊相距甚遠。我曾讀一則史料,印象記得魯迅談過,他干不來反清暗殺之類,會想起母親云云。我曾請教魯迅研究專家黃喬生先生,他認為只是傳言,無確鑿證據(jù)。但魯迅確曾說過他不擅從事具體暴力革命工作的話,而且有文字為證。1925年3月31日,魯迅給許廣平的信說:“希望我做一點什么事的人,也頗有幾個了,但我自己知道,是不行的。凡做領(lǐng)導的人,一須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細,一仔細,即多疑慮,不易勇往直前,二須不惜用犧牲,而我最不愿使別人做犧牲(這其實還是革命以前的種種事情的刺激的結(jié)果),也就不能有大局面?!保ā遏斞溉傻貢罚硎?,32頁。)蘇曼殊性格散漫,不拘小節(jié),飲食無度,生性多情,大概也不適合作反清革命團體的領(lǐng)導人物。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手稿本·魯迅的講演與講課》中說魯迅是一個平凡的人,如果走到大街上,絕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帶領(lǐng)大家奔走向前的戰(zhàn)士”。(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這當然是說魯迅是在革命和思想界“帶領(lǐng)大家奔走向前”而言。由魯迅對蘇曼殊的評價,可以看出生活行事嚴謹?shù)聂斞?,對蘇曼殊的生活方式是不無微辭的。但魯迅與蘇曼殊在日本交往的這段史料,對魯迅和蘇曼殊的傳記年譜,則應是珍貴的補遺。
其實說是微辭,亦不乏調(diào)侃之意??偟膩砜呆斞笇μK曼殊并無反感。魯迅通日語,能用日文寫作,但他對蘇曼殊精通日語頗為欣賞,1932年5月9日,他在致增田涉的信中說:“曼殊和尚的日語非常好,我以為簡直像日本人一樣?!保ā遏斞溉拧?,卷十三,482頁)蘇曼殊祖籍廣東中山縣,其父于日本經(jīng)商,故生于日本,其母是日本人,所以日語極嫻熟。可見當年魯迅與蘇曼殊有過交談,所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曼殊不僅是文學家、詩人,還是翻譯家。除日文外,他通曉英語、法語、梵文,譯著有雨果的《慘世界》(即《悲慘世界》,編者注)及《拜倫詩選》《英譯燕子箋》等十余種譯著。魯迅也是翻譯家,對蘇曼殊的譯著,增田涉的書中未見魯迅對此的詳細評論。魯迅在青年時代是拜倫詩歌的崇拜者,很多年后他還寫《雜憶》一文回憶拜倫對他的影響。但對蘇曼殊的譯拜倫詩,魯迅卻說是“古奧的很”。蘇曼殊譯拜倫詩,用古詩體,又經(jīng)章太炎為之潤色,讀來確令人有“古奧”之感。魯迅是章太炎的入室弟子,蘇曼殊也與章太炎有師友之誼。1910年,蘇曼殊與章太炎、陳獨秀倡議在中國建立梵文圖書館,魯迅師從章太炎學“小學”(文字訓詁),三人不知在日本東京是否有過從?可惜沒有記載。有趣的是,魯迅與蘇曼殊對章太炎的缺點都有過批評,魯迅曾寫《章太炎先生二三事》,批評“投壺”之類的頹唐之行事;蘇曼殊也曾對章太炎對袁世凱抱有幻想,退出同盟會另組共和黨的“興致”大為不滿??梢姟拔釔畚釒煛保谥毖圆恢M這一點上,魯、蘇二人是相似的。但據(jù)周作人著《關(guān)于魯迅二章·魯迅新論》中曾回憶:青年時代的魯迅很喜歡讀蘇曼殊的《慘世界》,也許是這部翻譯作品是蘇曼殊用白話翻譯的緣故。
魯迅為增田涉輔讀《中國小說史略》,時間持續(xù)了三個多月。增田涉“幾乎每天到(魯迅)寓齋來”,除專談《中國小說史略》有關(guān)問題,“有時也縱談當時文壇的情形”,可以想象談及與蘇曼殊的交往,很可能不止《魯迅的印象》一書中所記的那些。蘇曼殊雖然已于1918年早逝,但當時正是魯迅所稱“曼殊熱”開始盛行之際,包括蘇曼殊的小說、繪畫,尤其蘇曼殊的七言絕句,風靡傳誦膾炙人口。當時能寫舊體詩的名家如郭沫若、陳獨秀(蘇曼殊曾向他學作詩)、柳亞子、郁達夫、葉圣陶等,及與蘇曼殊同為南社社員的著名詩家們,對蘇曼殊的詩都有贊譽和評價。魯迅的舊體詩也是自成一家的,以魯迅對舊體詩的擅長此道,他應該是對增田涉也有論及的,但增田涉的書中沒有記載,這是很可惜的。
魯迅與蘇曼殊各自從日本歸國后,再無一面之緣。但1928年3月發(fā)生的一件事,又將二人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一位馬姓女子來信,大意是說自1月在杭州孤山分別后,望魯迅答應與她通信并接受拜訪云云。魯迅復信告之見到的“魯迅”絕非本人。女子邀人訪問魯迅,才知與見過的“魯迅”實非一人。但女子出示一首“魯迅”在西湖蘇曼殊墓側(cè)的題詩:“我來君寂居,喚醒誰氏魂?飄萍山林跡,待到他年隨公去?!甭淇钍恰棒斞赣魏嫉趵嫌崖饩洹?。詩當然不倫不類。
魯迅后來請朋友去調(diào)查,方知假魯迅是當?shù)剜l(xiāng)村小學老師,魯迅未痛加譴責,為澄清事實只發(fā)表了一篇《在上海的魯迅啟示》,行文不乏幽默,甚至字里行間略顯同情。由此可見魯迅的寬厚。
我所好奇的是:這位鄉(xiāng)村小學教書者怎知當年魯迅與蘇曼殊有過交往?西湖畔名人墓甚多,他怎么會單尋覓與魯迅有過交往的蘇曼殊墓旁題詩?當年受魯迅委托去找那位假魯迅調(diào)查的是許欽文和川島,他們大概不知道魯迅與蘇曼殊的交往,更不會問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將調(diào)查結(jié)果寫信告之魯迅,很想知道的是魯迅會如何痛斥行騙者。假若二人將題詩動機問的再細一些,去請教魯迅,當會有令人感興趣的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