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寅,趙玲玲,吳 賢,王 奕,蘇衛(wèi)民,謝炳鑾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普通外科,浙江 溫州,325000;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同仁醫(yī)院肝膽外科)
對于小肝癌,消融可達到與手術切除相似的效果,但安全性更高[1-3]。消融有經皮、開腹、腹腔鏡3種方式。腹腔鏡超聲(laparoscopic ultrasound,LUS)引導下肝臟腫瘤消融術與經皮超聲引導具有相似的適應證[4]。LUS引導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具有較多優(yōu)勢,尤其在排除遺漏病灶、提高特殊部位肝癌的完全消融率等方面優(yōu)勢明顯[5]。經LUS引導,微波針可精確、安全地放置于大血管周圍,針對血管周邊長徑<4 cm的腫瘤,可極大地發(fā)揮腹腔鏡的優(yōu)勢[6-9]。但LUS下消融是在腹腔鏡與LUS的聯合視角下進行的,需要一定的三維觀念來規(guī)劃穿刺路徑。本文主要探討LUS下肝腫瘤消融的進針方法及消融的3D模型。
1.1 臨床資料 回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為24例肝腫瘤患者行LUS引導下微波消融術的臨床資料,術前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及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的批準。24例患者中男19例,女5例,32~72歲;Child A級21例、B級3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10例;5例有腹部手術史;腫瘤(多發(fā)則為主瘤)直徑0.9~4.2 cm?;颊呔鶡o肝外轉移、門靜脈或其他大血管癌栓。
1.2 手術方法 全麻下行LUS引導微波消融術。全身麻醉,腹腔鏡下先分離腹腔粘連,檢查有無腹腔內轉移,根據需要離斷相應肝周韌帶,掃描肝臟,確定腫瘤位置及有無新發(fā)腫瘤,使用全氟丁烷微球超聲造影劑,予以保護腫瘤周圍臟器,腫塊穿刺活檢,然后在LUS引導下多角度消融,一般使用1根微波針3~4個角度消融,腫瘤直徑達到3 cm時,我們采用雙針多角度消融,注意針道消融。灶區(qū)降溫后,再次超聲造影觀察有無殘留。
1.3 觀察指標 記錄術前及術后第2天的生化、血常規(guī)結果,記錄消融前病灶,術后1個月復查MRI了解消融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用M(P25,P75)表示,采用配對秩和檢驗。
本組24例消融病例,共30個病灶,無中轉開腹,1例術中同時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出血少,均無術中輸血。術后均未見明顯出血、黃疸、腸道損傷、腹壁灼傷、膈頂損傷等。術后1個月復查增強MRI,23例患者的肝腫瘤達到完全消融,1例門脈右前支與右后支分叉處腫瘤不完全消融,加以介入栓塞治療,效果滿意。術前僅部分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升高,隨訪過程中繼續(xù)監(jiān)測。白細胞、血生化丙氨酸轉氨酶較術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術后2周內肝功能各指標恢復正常。
表1 手術前后患者化驗指標的變化情況
續(xù)表1
3.1 LUS下消融的安全性及治療效果 LUS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癌較手術切除、經皮消融具有優(yōu)越性[10-11],其優(yōu)點包括微創(chuàng)、直觀,對組織深度、層次、結構性質敏感,可防止腹壁的熱灼傷等,且患者滿意度、接受度均較高,依從性好。本研究為24例肝腫瘤患者行LUS引導下微波消融術,術后均未見明顯出血、黃疸、腸道損傷、腹壁灼傷、膈頂損傷等表現,消融率達95.8%(23/24),療效肯定。消融治療本身可重復性強,可分次治療,提高了安全性,亦可與其他治療方式,如肝動脈化療栓塞等聯合應用,治療效果更佳[12-13],本研究中1例血管旁腫瘤消融后予以動脈栓塞達到根治效果。
3.2 LUS下消融進針方法及消融效果 LUS引導肝腫瘤消融不但需要外科醫(yī)生具有較好的三維解剖、立體視覺,同時應掌握熟練的超聲操作技巧及判識讀片能力,對術者綜合要求較高[4]。本文重點討論LUS引導消融術中Trocar位置選擇、多角度穿刺消融的問題。
3.2.1 Trocar位置的選擇 《腹腔鏡超聲在肝臟外科的應用專家共識》[4]中建議,根據肝臟腫瘤位置選擇LUS進入腹腔的Trocar位置及進針點,并可利用肝臟影像三維重建軟件規(guī)劃LUS位置及進針點(圖1a~圖1c)。我科采用3孔法施術,進鏡與進LUS的Trocar位置較固定(圖1d),不隨腫瘤位置做大的變化。LUS的Trocar位置,我們基本選在劍突下方,只要LUS的Trocar不影響腹腔鏡對LUS探頭及消融針的觀察即可。因此,對S4段肝腫瘤,LUS的Trocar可能遮擋腹腔鏡的觀察視野,左右略移動Trocar即可。
圖1 ???:2017專家共識[4]中建議的Trocar布局;?:筆者采用的Trocar布局[C:進鏡Trocar;L:進LUS的Trocar;N:消融針進針點;圖片源自腹腔鏡超聲在肝臟外科的應用專家共識(2017)[4]]
3.2.2 多角度穿刺、消融 經皮超聲消融時,消融針可全針道顯示在超聲掃描平面上,但目前的LUS引導下消融基本不能實現全針道顯示。
3.2.2.1 先找針、再找針尖 LUS下消融找針時需要注意3方面:(1)進針方向:LUS下消融針是在LUS探頭的側方進針,同2017指南[4]一樣,建議穿刺方向與超聲掃描方向的夾角盡量小一點(圖2∠AOB、∠AOC)。如圖2所示,BO方向進針,∠AOB角度較小,消融針在肝內的距離短;CO方向進針,∠AOC角度大,消融針在肝內進針距離較長(圖3的白色線條)。消融針在肝內的針道越長,越難把控,找針難度大,進針不滿意時調整穿刺點后再找針的難度也高。(2)消融針在LUS下顯示為一個點或一小段(圖3),但見到消融針后必須探查到針尖才可以消融,可通過軸向轉動(圖3)或平移探頭(圖4)進行觀察,再參考消融針入肝距離,確定針尖所在。如圖4(2B)所示,消融針與腫瘤很近,但不可執(zhí)行消融,因為針尖距腫瘤較遠。(3)LUS掃描平面,與探頭、肝臟的接觸面垂直向下不是同一概念,如圖3所示,探頭位置不變,但探頭軸線轉動后,探頭的掃描平面逐漸在變化。
圖2 不同角度下進針(當前超聲掃描平面向下。L:腹腔鏡探頭;A:探頭的掃描面;B、C:消融針,白色線為消融針在肝內的針道;O:B、C 2根消融針與A平面的交點)
圖3 LUS探頭逆時針軸線轉動及對應的超聲影像
圖4 LUS側面進針在不同超聲掃面平面ABC上的結果(見到針在腫塊內,針尖可能已穿過腫塊,不可盲目消融;①②:消融針;紅點:超聲下消融針顯示)
總之,超聲下找到消融針、針尖,即完成了消融的重要一步,然后根據腫塊位置、發(fā)現的消融針位置進行微調,即能得到滿意的消融位點。LUS下穿刺需要一定的學習曲線。在肝內穿刺路徑越長,難度越高,需要較高的三維空間思維來規(guī)劃皮膚、肝臟穿刺點,還需要注意針道消融。
3.2.2.2 消融針穿刺設計 如圖5所示,經皮超聲下消融時,針道均顯示在超聲圖像上,因為消融針在超聲的掃描屏幕內(圖5-2);而LUS下消融,消融針由超聲探頭的側面進針,因此超聲下只看到一個點(圖5-4、5、6)。假設:(1)消融范圍為直徑3 cm的球形;(2)經皮超聲下與LUS下消融具有相同的超聲探頭側面觀角度(圖5,∠1=∠2);(3)經皮超聲下消融與LUS下消融具有相同的消融針針尖位置(O點),我們就可得到一個三維模型,用以計算各角度觀察時消融球的中心位置(圖6-1、2)。如圖6所示,我們將長方體沿2條對角棱切開(圖6-1),得到一個直角的楔形體(圖6-2),其中OA=OB=3 cm,OA代表經皮超聲下消融針,OB代表LUS下的消融針,OA、OB代表兩個消融范圍的直徑;楔形體正面同超聲掃描平面,棱OA°與超聲探頭長軸平行。然后我們可計算出由超聲探頭側面、上方、后方觀察時的消融中心點位置。
圖6 經皮超聲與LUS消融模型(OA、OB:消融有效范 圍的最大徑,OA=OB=3 cm)
如圖7-1所示,在探頭側面觀察時,OA、OB投影在楔形體的正面,且投影在同一棱OA上。OB的投影為OB°,因此OA較OB°長。側面觀察,OA消融球的中心點在OA連線的中點,OB消融球的中心點在OB°連線的中點,均有相同的O點,因此側面觀察時,OB消融球的中心點較OA消融球的中心點更靠近O的位置。結論:在上述假設條件下,由超聲探頭側面觀察時,LUS下消融范圍的中心點距針尖(O點)較經皮超聲消融近,因此圖5-4的消融范圍是正確的。
圖5 1~3:經皮超聲消融,側面、上方、后方觀察;4~6: LUS下消融,側方、上方、后方觀察(腫瘤直徑3 cm; 粉紅色部分為消融有效范圍;∠1=∠2)
如圖7-2所示,在探頭上方觀察時,OA、OB投影在楔形體的下面;而且是在OA°棱上。OA的投影為OA°,OB的投影為OC。根據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OAA°、△OBC中,OA=OB,AA°>BC,因此OC>OA°。結論:在假設條件下,由超聲探頭上方觀察時,LUS下消融范圍的中心點距針尖(O點)較經皮消融遠。進一步研究,我們可利用直角三角的勾股定理計算OC在OA°的投影長度及在OA°這個棱的消融范圍。
圖7 ①:LUS下從探頭的側面觀察消融最大徑;②:LUS 下由探頭上方觀察時消融最大徑。
如圖8所示,在探頭后面觀察時,OA、OB投影在楔形體的右側面。OA的投影為AA°,OB的投影為A°D。根據勾股定理同樣可以得出A°D>AA°。結論:在假設條件下,由超聲探頭后面觀察時,LUS下消融范圍的中心點距針尖(A°點)較經皮消融遠。
通過圖5~圖8,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同一針尖位置,經皮超聲與LUS下的不同消融結果,也可通過三角函數估計出被LUS探頭掃描到的消融針進針距離。通過圖5-4、6的LUS下側面觀察沿腫瘤中心方向進針,我們可見腫塊底部未能消融,而因為消融后局部氣化的超聲圖像的影響,我們很難對此超聲位置下的腫塊底部正中進行消融。因此,我們推薦,先將超聲探頭放到腫瘤最大徑,在掃描面最底部先消融(圖9)。然后消融針前移1.5 cm或在最遠處消融(圖10)。結合圖9、圖10我們發(fā)現超聲探頭的進針側基本完全消融,僅在探頭側面觀察時探頭的前下方局部未消融(圖11),這時我們將超聲探頭向遠離進針側方向移動1.5 cm后,重復上述步驟。
圖8 LUS下由探頭后方觀察時消融最大徑
圖9 第1針(由側面、上方、后方觀察:進針側前上方、外側未消融)
圖10 第2針(由側面、上方、后方觀察)
圖11 第1、2針后的消融范圍(側面、上方、后方觀察)
對于直徑>3 cm的肝癌,建議同側雙針進行消融(圖12),間距建議1.5 cm。
圖12 腹腔鏡膈面肝腫瘤消融及LUS圖
總之,LUS引導下肝腫瘤消融是安全、有效的。但腹腔鏡及LUS下的側面進針,需要良好的三維概念,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曲線再開展此技術。隨著穿刺經驗的積累,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消融效率,滅活效果顯著[14-15]。但應嚴格把握手術指征,注意患者能否耐受全麻手術及腹腔粘連情況,如有自發(fā)性腹膜炎病史、腹腔灌注化療病史,應加強手術的安全、保證消融的完全徹底。本模型對于單一位點的消融范圍解釋的比較透徹,但對多針消融時的重疊范圍還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