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穎,石曉鵬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北 武安 056300)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腎功能不全(CKD),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終末期腎病、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所致微血管病變而引發(fā)的腎小球硬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1]。我國約20%~4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腎病,已成為 CKD 和世界范圍內(nèi)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糖尿病腎病早期癥狀不典型,隨病情的發(fā)展腎臟會出現(xiàn)不可逆性損傷。如果能及早診斷并及時給與有效的治療,可延緩DN的惡化,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3]。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GF-β)是免疫穩(wěn)態(tài)炎癥調(diào)控因子及纖維化因子[4],正常生理情況下,當機體在異常情況下,激活T細胞并分泌 TGF-β,從而發(fā)揮負向的免疫穩(wěn)態(tài)調(diào)控作用,防止發(fā)生免疫過激反應。但失控時,免疫反應表達為持續(xù)存在,TGF-β則反向激活 Th17,進而介導其下游炎癥因子(IL-21)誘導 B 型淋巴細胞持續(xù)轉(zhuǎn)化為 IgA 型漿母細胞,促進成纖 維細胞增殖分化,導致腎小管的萎縮,纖維化的間質(zhì),腎功能逐步惡化[5]。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腎纖維化的關(guān)鍵中介,是評估腎功能變化最重要的細胞免疫因子之一[6]。為此,本文對84例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研究,旨在了解TGF-β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患者164例,其中T2DM組患者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2型DN組患者84例;(男性46例,女性38例)。我院體檢中心選取的83例健康者作為正常對照組NC組 (男性47例,女性36例)。所有入選者簽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 以202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為診斷標準篩選T2DM患者,依據(jù)2015年《中國成人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的專家共識》進行分組。排除標準: (1)1型糖尿病;(2)原發(fā)性腎病;(3)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4)近期出現(xiàn)嚴重的泌尿系感染的患者;(5)近期出現(xiàn)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其他急性并發(fā)癥的患者;(6)妊娠期婦女或孕婦;(7)存在嚴重溝通障礙患者。
為了盡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eGFR)對IDO活性的影響,以K/DOQI-CKD臨床實踐指南為標準,根據(jù)eGFR進一步將2型DN組分為3個亞 組:A組(eGFR≥60mL/(min×1.73m2)38例),B組(30≤eGFR<60mL/(min×1.73m2) 29例),C組(eGFR<30mL/(min×1.73m2) 17例)。
研究對象均在入院后第二天空腹采用真空采血管 (EDTA抗凝劑)抽取5mL靜脈血。常溫靜置15min后3000r/min離心5min,吸取上層血清,EP管分裝成1mL后置于-80 ℃冰箱凍存,避免反復凍融。健康體檢者于體檢當日空腹抽取5mL靜脈血,方法同上。
所有研究對象計算體重指數(shù) (BMI) 、腰臀比(WHR)、收縮壓(SBP) 、舒張壓(DBP) 。采集空腹8~12h外周靜脈血,血糖(FPG)、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 、載脂蛋白A1 (apo-A1)、載脂蛋白B (apo-B)、肌酐(Scr)的測定均由德國奧林巴斯2007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一次完成。采用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公式(CKD-EPI)計算eGFR。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血清TGF-β水平,試劑盒購買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CSBE04740h。
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在性別、年齡、BMI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型DN組患者的WHR、DBP、SBP、TC、TG、LDL-C、Scr均高于T2DM組及NC組,2型DN組、T2DM組患者eGFR、apo-A1低于N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1 3組研究對象生化指標的比較(±s)
注:*P<0.05與NC組比較,▲P<0.05與T2DM組比較,#表示經(jīng)對數(shù)轉(zhuǎn)換
組別 NC組(n=83) T2DM組(n=80) 2型DN組(n=84)性別(男/女) 47/3642/3846/38年齡 53.52±9.8450.62±10.1355.20±11.83 BMI(mg/m2) 23.61±3.6125.91±3.5824.83±3.50 WHR 0.87±0.060.90±0.06* 0.91±0.05*▲DBP(mmHg) 78.05±6.9478.04±9.8683.44±10.12*▲SBP(mmHg) 122.34±10.78129.58±17.20* 132.70±13.21*▲TC(mmol/L) 3.92±0.694.26±0.98* 4.89±0.95*▲TG(mmol/L) 1.031±0.691.41±0.80* 1.92±1.73*▲#LDL-C(mmol/L) 0.39±0.120.48±0.15* 0.45±0.18*▲#HDL-C(mmol/L) 0.14±0.120.09±0.05* 0.06±0.12*▲apo-A1(g/L) 1.44±0.331.36±0.42* 1.24±0.23*apo-B(g/L) 0.99±0.230.85±0.331.02±0.31*▲apo-A1/B 1.70±0.611.69±0.831.33±0.44*▲Scr(μmol/l) 61.40±15.5081.62±26.47* 93.22±30.11*▲eGFR mL/(min×1.73m2) 129.84±29.0112.5±34.04* 76.59±43.43*▲
2型DN組TGF-β高于T2DM組及NC組,T2DM組亦高于N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2。
表2 3組研究對象TGF-β比較(±s)
表2 3組研究對象TGF-β比較(±s)
注:*P<0.05與NC組比較,▲P<0.05與T2DM組比較
組別 NC組(n=83)T2DM組(n=80)2型DN組(n=84)TGF-β(μg/L)25.56±15.6047.59±13.20* 88.54±17.48*▲
C組TGF-β遠遠高于B組及A組,B組亦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3。
表3 不同eGFR研究對象TGF-β比較(±s)
表3 不同eGFR研究對象TGF-β比較(±s)
注:*P<0.05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
組別 A組(n=38)B組(n=29) C組(n=17)TGF-β(μg/L)25.56±15.6047.59±13.20*88.54±17.48*▲
2017年我國的研究報道中成人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約10. 4%,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威脅全世界人類健康的慢性重大疾病之一而DM 的知曉率和控制達標率達發(fā)達國家的1/3,達標率極低,導致大量DM患者病情逐漸加重,并出現(xiàn)很嚴重的微血管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經(jīng)成為我國終末期腎?。‥SRD)的首位病因[7]。而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就是DN,其主要的表現(xiàn)為腎小球出現(xiàn)系膜區(qū)的增寬及基底膜增厚,多以細胞外基質(zhì)( ECM)增多為主要特征;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xiàn)腎小球的肥大、腎小球高濾過率、蛋白尿和腎小球基質(zhì)進行性積累最終導致腎小管纖維化、腎小球硬化和進行性腎衰竭,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的蛋白尿的增加、腎功能的衰竭。如果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未及時進行干預,會快速進展為終末期腎病,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研究表明,在多元醇代謝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的環(huán)境下,抗氧化能力可以明顯的下降,機體氧化應激的反應性增加。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及氧化損傷,導致過量的產(chǎn)生過氧化物,引起能夠刺激腎臟對TGF-β 的表達,從而導致在糖尿病環(huán)境中引起的腎臟損傷[9-10]。TGF-β 是與DN發(fā)病機制有關(guān)的生長因子之一,已被證實有助于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和腎病的發(fā)展。TGF-β 作為最強的 ECM 沉積促進劑,通過各種刺激,加速ECM的合成與沉積,抑制蛋白水解酶的產(chǎn)生,產(chǎn)生大量的ECM而積聚一起[11]。在糖尿病患者和DM實驗動物的腎臟中,發(fā)現(xiàn)TGF-β的表達。大量研究顯示 DN 大鼠腎組織中的 TGF-β基因和蛋白表達均顯著增加[12-13],用TGF-β處理的培養(yǎng)細胞顯示基質(zhì)表達增加,將TGF-β注入大鼠腎臟中會導致基質(zhì)蛋白的積聚和腎小球硬化癥的發(fā)展[6]。Kahvecioglu 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隨腎臟病變的進展,TGF-β水平隨之上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型DN組TGF-β高于T2DM組及NC組,T2DM組亦高于N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TGF-β遠遠高于B組及A組,B組亦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其結(jié)論相一致。因而抑制TGF-β在腎臟的過度表達或者阻斷其通道是防治或延緩DN 發(fā)生及進一步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15]。
DN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起初起病較隱匿,臨床一旦出現(xiàn)大量的蛋白尿和 eGFR 明顯下降時期,其進展速度將遠遠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因此,在早期提高對DN的篩查和干預,明顯可以改善患者預后,顯得尤其重要。目前雖然臨床上有較多的關(guān)于DN的早期診斷的研究 ,但僅限于觀察性、小樣本量、單中心的橫斷面的研究,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仍有待更多的干預性、多中心、更大樣本的隊列研究得以證實,DN的早期診斷仍具有挑戰(zhàn)性。不過目前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檢測多項指標能明顯提高 DN 的早期檢出率,使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有效診治,從而進一步延緩疾病進展[16-19]。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作為初步研究,由于樣本數(shù)量少,結(jié)果的可靠性有限。研究表明,評估IDO活性的特異性指標是犬尿氨酸與色氨酸的比值,我們在本研究中沒有直接測量IDO的表達。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型DN患者中IDO活性增加,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大樣本的進一步驗證性研究。
綜上所述,隨腎臟病變的進展,2型DN患者TGF-β水平增加,與其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與eGFR呈負相關(guān)。本研究為TGF-β與2型DN的發(fā)病機制存在密切相關(guān)提供了初步證據(jù),二者或可作為2型DN的預測指標,為 2型DN的早期診斷、臨床治療提供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