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 高 嵐
哲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對立統(tǒng)一。對立卻還誰也離不開誰,這就是對立統(tǒng)一。長和短是對立的,但沒有長就不可能有短,沒有短也不可能有長。同樣,沒有弱就沒有強,沒有強也就沒有弱。我們不能展開去探討哲學,但我們可以養(yǎng)成一個習慣:看到一個事物,就想想這個事物有沒有對立面,然后對應著寫。你看到這一面,就想到那一面,這也是全面看問題的一種表現(xiàn)。比如看到紅,就想到黑或白,看到青松就想到小草,看到老鷹就想到小鳥,看到高山就想到深谷,看到大海就想到涓涓細流。你這么想,就會想出一串句式整齊的句子。比如,當你說出“我們仰望藍天,心潮澎湃”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想到下一句應該是“我們俯瞰大地,豪情滿懷”之類的句子。比如我們要說團結這個話題,就要想到打擊這個話題,如果上句說“我們既要嚴厲打擊破壞國家安定的壞分子”,那下句就應該說“也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果我們要形容花朵的各種形態(tài),就可以先這樣想:有開著的,也有沒開的;有單支的花,也有一團一團的花;有顏色單一的,也有什么顏色都有的。我們就可以這樣組織句子:“有含苞待放的,也有競相怒放的;有金枝獨立的,也有花團錦簇的;有色彩素雅的,也有五彩繽紛的?!蹦闶遣皇前l(fā)現(xiàn),有了想對立面的思維方式,寫出好句子也不是很困難的事了。
如果想要論證“堅守善良”的觀點,我就應該先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要堅守善良?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都能想到善良可以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好處。“別人”的對立面不就是自己嗎?我們經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嘛。那善良的第二個好處不就有了:善良也可以讓自己受益。我再想,善良的對立面不是邪惡嗎?這樣,第三個好處也有了:善良的品格可以讓我們抑制邪惡。三個段落自然就形成了。
如果我要寫“如何堅守善良”,就可以這樣想:先從我做起,積累善行,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對應的是“他”,那下一步就應是見賢思齊,向善良的人學習?!吧屏肌睂氖恰靶皭骸?,那下一步就應是敢于與邪惡的行為做斗爭,讓邪惡成過街老鼠。
舉例子也可以正反對舉:
許多人都不愿放棄城里舒適的生活,而有人卻選擇了去艱苦的山區(qū)教書;面對洶涌的洪水,身處安全地帶的人們唯恐避之不及,有人卻心系群眾,挺身而出,去保護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有的老板欠了農民工的錢逃之夭夭,而有的老板即使自己負債也要先讓農民工有錢過年。
上面這個例子的正反兩方面既有需要我們弘揚的,也有需要我們排斥的。我們再看一位領導人的講話,也是正反對舉,但正反兩方面都是我們要提倡的:
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學習有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知識的學習。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當你想說某人做某事的時候,先說他沒有做什么,然后再說他做了什么。如: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沒有人規(guī)定教師必須舍身去救學生。但黑龍江佳木斯市的張麗莉老師在失去控制的客車猛力沖向正要過馬路的學生的危急時刻,沒有自己逃生,而是奮不顧身將學生推開,而自己卻被卷入車輪下,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正是這“分外”之舉,譜寫了一曲最美教師的贊歌。
愛自己的孩子是親情的自然表現(xiàn),沒有人要求你必須愛別人的孩子。但佛山的一位拾荒老太陳賢妹在看到一個2歲女童被車碾過無人過問的時候,沒有漠然視之,而是不顧被訛風險,用雙臂把孩子扶到安全地帶,積極尋求救助。正是這“分外”之舉,塑造了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光輝形象。
自己掙的錢自己花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強迫你必須把自己的錢捐給別人。但大陸慈善家陳光標在許多富人還在揮金如土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情況下,沒有沉迷享樂,而是高調行善,并成為公開承諾死后捐出全部財產的大陸第一人。正是這“分外”之舉,弘揚了無私的人間大愛。
三個段落用相近的句式,構成排比段落。每段都有“沒有……而是”的句子,形成行為上的對比,突出了肯定的一面。這個否定和肯定是同時發(fā)生的,比如,他沒有退避,而是沖上去了。沒有退避和沖上去是同時發(fā)生的。還有一種類型,其中一個肯定或否定是假設的,沒有真實發(fā)生,我們稱為假設論證。假設論證就是敘正面事例從反面假設推論,敘反面事例從正面假設推論。
如果我想論證認真的態(tài)度對一個人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舉完達·芬奇認真畫蛋的例子后可以這樣寫:
試想,他如果沒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不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到同一對象的細微差別,不能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對象隨著光影、色調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認識到“世界上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雞蛋的”,他能創(chuàng)作出被譽為世界畫壇一絕的《蒙娜麗莎》嗎?
這就是假設論證的第一種:敘正面事例從反面假設推論。再看《阿房宮賦》中的一段: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這一段文字的前面敘述了六國和秦滅亡的反面事例,這里用了兩個“使”(假使的意思),假設六國和秦能夠愛護各自百姓,就不會滅亡。這就是假設論證的第二種:敘反面事例從正面假設推論。當你這么說話的時候,正反的結果就突出了,字數(shù)無形中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