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偉培,龍海仁,黃帥,程碧峰
(佛山東華盛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 528000)
目前,陶瓷廠的坯體配方中一般采用(天然)原礦材料,只需進行破碎即可采用,其它原料少量采用水洗、混合類等加工原料。在投資設廠前,必須先對當?shù)氐脑线M行摸底、勘察,然后再建立大量砂坭倉,之后原料入庫,均化,再送到原料車間的中轉倉庫進行上球、磨漿、噴霧造粒,最后形成可壓制成陶瓷磚的粉料顆粒。
由于原礦材料的不穩(wěn)定性,陶瓷廠除了需建立大量砂倉,對原料進行堆放及均化,還需要引入多種原材料,以增加配方中的材料種類,減少單種原料產生的波動而對整體配方產生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個配方容易出現(xiàn)超過10 種以上的原材料,每種原材料都需要進行倉庫堆放、進檢,遇到性能差異較大或較大波動的原料還需要分倉存放,這樣就會占用大量的用地資源;在上球工序,由于原料種類繁多,鏟車司機(上料員)工作量很大,且容易出錯。
此外,結合本廠位置特殊,由于政府政策的變化和公司內部的用地規(guī)劃變化,很多砂倉不能正常使用或者用作他用,導致砂倉數(shù)量急劇減少。此時,如何使用有限的砂倉維持日常的生產就迫在眉睫。工廠需要在短時間內,整合各種砂坭原料,如果按照舊配方的原料種類數(shù)量,砂倉肯定遠遠滿足不了,必須減少40%種類的原料。但是原料種類減少了,意味著配方中的穩(wěn)定性會有所下降。因此,如何維持配方的穩(wěn)定就成了這次整合過程的重點了。
基于以上情況,經過與供應商的溝通,提出了原材料標準化。
(1)標準化原料改變了過往一個原料一個標準的情況,它提出了只有一個標準,然后各個供應商圍繞著這個標準進行原料的混合以及配送,減少了不同原料(供應商) 之間的性能差異,增加了不同供應商原料的可替代性。有時候一個供應商的原料供貨出問題了,還可以用另外一個替代。
(2)原來同一個供應商可能會同時給企業(yè)供應高溫、中溫、低溫等三種原料,而標準料就只允許一種料了,多種合并為一,減少了原料品種,供應商只需要全力對標準料進行混合、加工即可。
(3)標準料屬于混合料,在供應商端已經經過配料了,其穩(wěn)定性也較之前的原礦料要穩(wěn)定得多,這個也是標準化原料可以減少砂坭原料的一個大前提。例如,非標準化時的配方是10-12 個原礦料,而標準化時的配方是2 個混合料,4 個原礦料。
(1)需要大型的供應商才能進行合作,他們具有較多的礦山資源和加工設備,這個需要采購部門進行協(xié)調。
(2)標準料可能是多種性能差異性較大的原料進行混合,因此除了對標準料的性能指標提出更高要求外,還需要對其中采用的分支原料進行判別和了解。因此,這里就針對配方人員的水平和責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以本廠為例,標準料從剛開始的20%配方用量到后期70%用量,其余的30%主要是黏土以及少量助熔劑、高溫砂,在使用過程2 年內,其生產過程基本都很穩(wěn)定,結果表明原料標準化還是可行的。
(3)標準化原料由于需要在堆場進行混合,其加工成本和損耗較大,因此成本較高是其面臨的一個問題。一般來說,這種模式更加適合生產一些附加值較高、產品定位高端的高利潤產品,例如本工廠的定位就是參觀示范性基地,以產品開發(fā)為主,后續(xù)成熟后推廣到其他基地,并且接收一些量小、工藝復雜、不適合大型生產線的產品。
基于采用標準料70%以上的坯體配方,應具備以下特征:對組成標準料的各類原料有著較大的容錯性,燒成敏感度較低。初步思路是對傳統(tǒng)的高鋁高鉀體系優(yōu)化,確定新的化學成分范圍如下:Al2O3為19%-21%,SiO2為65%-68%,K2O 為3%-3.5%,Na2O 為1.5%-2.0%,MgO 為0.5%-1.3%,CaO 為0%-0.7%,其他指標如漿料流動性:40-80s;干燥強度:1.2-1.5MPa;白度:20 度以上。
具體思路如下:通過成分調整,提高A12O3和K2O的含量,降低Na2O、MgO 和CaO 含量,可以把整體的燒成范圍變寬,始熔點、高溫粘度提高,最終提高配方的適應性,以上操作可以解決標準料在整合過程,容易引入各種性能差異性較大的原料,導致有些原料過燒,有些原料欠燒,極易在產品中同時形成輥棒印、熔洞及二次變形等缺陷。此外,該成分體系里包括各大氧化物的礦物,都是供應商很容易從自然界獲得的,只需要用常見的原料,按照常見的計算組合,即可配出標準料。
全新的坯體配方結構,如表1 所示,其結構由塑性料、標準料、耐火度修正料3 部分組成,如表2 所示。
表1 胚體配方結構(%)
首先,塑性料是1 個,這里采用的是A 級土的泥料,用量占比13%,提供坯體成型作用,提高磚坯干燥強度和配方中的Al2O3含量。
其次,標準料作為主料,這里采用了不同供應商的標準料,由兩個供應商提供,分別是1#砂和2#砂兩種,總占比70%,其在配方中各占35%左右,具體使用量可以根據實際原料的進檢符合度,對兩者進行相互修正。
接著,耐火度修正料,這里包括三個,分別為鋁砂(7%)、鈉砂(6%)和鎂質坭(4%)3 種,總占比17%。這三種原料用料較少,分別用作調整A12O3、Na2O、MgO 含量,可根據實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配方出現(xiàn)的波動,做出一定的修正,包括可以調整坯體的溫度(耐火度)、以及膨脹系數(shù)。
對工藝參數(shù)進行修正,包括:細度需要從行業(yè)一般要求的1.0%-1.4%(過250 目篩) 更改為0.6%-0.9%(過250目篩),坯體漿料的的含水率從34%±1%提升到36%±1%,其思路如下:基于標準化原料里的各類組成的子原料的性能差異性較大,且標準化原料屬于高鋁高鉀體系,該體系屬于高溫屬性,這里需要在加工球磨階段延長時間,保證標準原料里的均化程度,同時可以降低標準料配方的燒結溫度。高鋁-高鉀-極低細度配方體系,容易出現(xiàn)漿料流動性較差的問題,需要提高漿料水份,以滿足正常造粒標準。
基于前面介紹的標準料確立的坯體配方,通過測試分析,其坯料的膨脹系數(shù)比較大,容易導致磚型偏拱(凸變形)。為了盡量減少窯爐的變化,保持窯爐的穩(wěn)定,我們這里需要對面釉進行調整,把面釉的膨脹系數(shù)調大,本廠所配套到的高膨脹的面釉成份如下:A12O3為36%-38%,SiO2為53%-55%,K2O 為2%-4%,Na2O 為1%-2.0%,MgO 為0%-1%,CaO 為1%-2%。
成份指標如表2。
表2 成分指標
其他指標如表3:
表3 其他指標
(1)在各項指標中,除了關注化學成分外,還需要重點關注一些物理指標,如干燥強度和漿料流動性,避免在球磨、噴霧造粒、壓機成型以及干燥工序出現(xiàn)問題。
(2)標準原料的堆放倉位,盡量避免安排在露天倉,因為該料是混合料,一般是由各種化學成分比較極端的原料構成,例如高鋁料、高鉀料、高鈉料三者的疊加,遇到雨水天,容易導致部分原料的流失,從而影響該料的穩(wěn)定性,最后很容易影響配方。
(3)需要跟供應商溝通好標準料的各個原料的構成,有條件的,可以送料到工廠檢測及燒板,評估流動性、黑心等等。
(4)標準料的本質就是把原料的配料過程,往上游段(供應商端)轉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原料的檢測。例如有些供應商配出來的標準化原料是呈砂坭狀,有些供應商配出來的標準化原料是呈砂石狀,在兩者等同或接近的化學成分下,這兩者一般在燒小板體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不是很大,但是在原料的加工以及后續(xù)成型的差異性就會比較大,甚至在大磚的燒結性能(如出窯變形以及二次變形、切割裂方面)等方面產生較大的不同。
因此,在進檢方面,針對標準料的引入(構成)原料較為復雜的問題,除了對表2、表3 的項目進行檢測外,盡可能定期對該料(包括標準料和基于標準料的坯體配方)進行晶型檢測(XRD),結合產品燒出來的各項性能,更好地指導供應商尋找構成標準料的子原料。
基于標準料的構成較為復雜,其坯體的穩(wěn)定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在雙零吸水率產品當中,更為適合生產全拋釉(需拋光)等搭配有較厚底釉(面釉)層等產品,像仿古磚(薄釉層)容易因為坯體變化,而導致產品的變形度發(fā)生變化。此外像一些采用全拋釉工藝,但是不拋光的緞光釉產品,在使用標準化原料配方時,也要注意,容易因標準料坯體變化,對釉面產生負面影響,如痱子、小坯泡。
(1)光坯變形的控制方面,例如針對最常見的全拋釉產品,其光坯(素坯)的中心對角變形度盡量控制在+0.7 以內,泡水后的變形控制在+1.0,允許的泡水變形變化幅度在0.3-0.4。
(2)面釉的選擇盡可能選擇高膨脹的底釉(面釉),結合光坯泡水變形度,適當降低高溫區(qū)的面溫,盡可能使得面溫跟底溫的溫差在15-25℃之間。
(3)出窯全拋釉產品的光澤度控制在20-30 度,后期通過拋光工序把光澤度提升上去。
基于以上手段,盡可能讓坯體表層燒結度保證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避免過燒引起小痱子和坯泡,也避免了生燒,引起產品的二次變形。
原料標準化可以解決一些身處特殊地段的陶瓷企業(yè)所面臨的場地不足的困境,滿足陶瓷企業(yè)正常生產。而陶瓷企業(yè)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制定配方及工藝,最后定制出標準原料的各項指標,如果需要維持該料的穩(wěn)定,必須跟供應商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更全面地對原料進行檢測、評估。
此外,隨著日后環(huán)保政策的逐步收緊,國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管理加強,以及近30 年來原材料的不斷開采,高產量高品位的原料將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高品位將會以碎片化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如果供應商能夠合理利用,科學搭配,以原材料標準化的模式提供給陶瓷企業(yè),結合企業(yè)的實際需求,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