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雪
不知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明明這是個陌生的地方,卻莫名地有了歸屬感,像是冥冥中早已纏繞了千絲萬縷的情牽,只要聽到他的名字,時刻都能點燃內(nèi)心的激情,讓我始終擁有一種信徒般的虔誠。
去年,我又一次燃起去西安的想法了,約上兩個姐妹,建了一個名為“西安自由行”的微信群,里面有我們討論的路線、住宿、美食等出行攻略。等距離出發(fā)時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個小姐妹說,巡察組入駐單位巡察一個月,單位領(lǐng)導要求:沒有特殊情況,不許請假。三個人的隊伍就剩下兩個人了,少了點熱鬧,不過也不礙事,我們風雨無阻!可誰知,就在出行前一周,另一個小姐妹突發(fā)急性腸胃炎,在醫(yī)院躺了三天,出行計劃又一次改變。眼看我們的“西安自由行”就要泡湯了,我咬咬牙,帶著小姐妹們殷切的目光,獨自一人上路了。
從南昌乘機抵達咸陽機場已是晚上八點多。夜里的西安沒有上?;蚴菑V州那樣讓人眼花繚亂的燈紅酒綠,而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樣大氣磅礴。我在乘出租車從機場抵達碑林區(qū)長安北路的民宿途中,看見古老的城墻從窗外閃過,厚重、無聲,沉淀著許多故事,欲說還休。霓虹閃爍,人潮涌動,使這座城市古韻中帶著喜慶,在那么一瞬間,時空將我?guī)Щ亓四欠被ㄋ棋\的大唐盛世。這里的街市上沒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整個世界都不敢在他面前喧嚷,仿佛回到了宵禁之后的唐長安城。百姓們躲在各自的坊中,上面是無限天光和無盡歷史,遠處是冷漠而靜謐的城墻,它們之間連通天地,只要觸及其中之一,便可喚醒另外兩者?;蛟S因為城墻的存在,身在墻下的人枕在韶華之上睡得心安而沉穩(wěn),伴著城上高遠而溫和的燈,浮生一夢,不管世事千載,變化桑田。
我更愿意把這里當成古跡行走,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古都,有13 個王朝建于此。當然,學者們對述及西安地區(qū)歷史上建都之王朝的問題,已先后出現(xiàn)“十朝說”“十一朝說”“十二朝說”“十四朝說”,甚至“二十一朝說”等12 種之多。但不可否認西安這座有著3100 年的都市發(fā)展史的古城,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如果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比做一部精彩的歷史劇,那么這部戲的一半以上的劇情都在西安這個舞臺上演,其中還包括我最喜歡的秦朝和唐朝。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長安是西安的古稱。這一說法得到廣泛認可,不過在我做攻略時看到這樣一句話:唐長安城(隋稱大興城)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面積達84 平方千米,是漢長安城的2.4 倍,明清北京城的1.4 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 倍,較公元800 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 倍,相當于現(xiàn)在西安城的10 倍。唐長安城的布局彼此區(qū)劃分明,分為宮城、皇城、商業(yè)區(qū)、市民居住區(qū)??梢?,西安是長安的,長安不僅僅是西安的。那么,試圖通過西安,了解唐朝或者其他朝代的歷史,或多或少有著“盲人摸象”之嫌。
我慶幸自己從未稱這座城市為“長安城”,稱他為“鎬”,這也是西安的簡稱。鎬,直到現(xiàn)在我還忐忑地在心里偷偷喊著這個名字,猶如念著自己的名字一樣熟悉。這個叫“鎬”的城市性別應(yīng)該是關(guān)中漢子,我稱之為“他”,還真符合他的氣質(zhì)。一聲“鎬”,長長的回應(yīng),雖然沒有什么剛性的規(guī)定,但至少是一種暗示,一種導向——豪爽大氣,雄性十足。
此時正是八月中旬,已過立秋,但驕陽依然肆無忌憚地燦爛著,好像故意要把這西北的豪爽大氣揮灑得淋漓盡致了一般,果然是被列入“十大火爐”之一的城市。后來我聽王叔說,今夏的西安比往年來得涼爽,只是恰好我來的這幾天最為炎熱。王叔是我爸的朋友,在西安做點小生意,他們有十年沒有見面了。這回我爸知道我來西安,特意要我拜訪他這位老友。王叔算得上真正的西安人,三代以上都在這座城里生活著。王叔還告訴我,西安的天空經(jīng)常掛著成片的云,陰霾遍布,隆重而悲傷。當?shù)厝苏f,這里過去的天空也是晴朗的,同青島的大海一樣,碧清澄澈,一望無際。后來這里殺戮太重,漸漸遮蔽了通明。想來也是,長安女子多悲劇,女子屬陰,又陰魂不散,滔天的死亡氣息遮天蔽日,讓天地間黯淡幾分。還有一種說法:陜西的黃土埋著皇帝,那是貴為九五之尊的萬歲爺。那么多的皇室墓地,那么多的皇家遺恨,包圍了整個城市,城里的天,又怎能晴得了?當然也有科學的解釋:在秦嶺的守護下的西安城,地處關(guān)中盆地腹地,空氣質(zhì)量受特殊地理地形和氣象因素特點的顯著影響,污染物也就很難消散。有云的時候就陰天,云少的時候天也灰蒙蒙的。
未抵達西安前,我猜想這里目之所及都籠罩了一層灰蒙蒙的基調(diào),暗灰色的街道,青灰色的城墻,甚至灰綠色的樹木,像是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老者,神秘、古樸、厚重、深沉,埋藏著太多故事。但那僅僅是“猜想”,我在西安的那兩天里,遇見了大漠里吹來的豪邁,山河間放逐的溫軟,更有抬頭,一眼便可望及的清藍底色。有那么一刻間,腦子突然冒出一種念頭:也許,多年以后,待我塵埃落定,不再漂泊,這座古老的美麗的城市將是我最后的選擇。
我為這個荒唐的念頭驚呆了。
本以為西安處處是古跡,現(xiàn)代氣息并不濃厚,可王叔帶著我在市區(qū)轉(zhuǎn)了一圈后,我才發(fā)現(xiàn)保存下來的古物少之又少,除了城墻和鐘鼓樓,只剩零零散散的一些遺址。
西安不應(yīng)該如此!三千多年的漫長歲月,留下的古跡卻寥寥無幾。就說唐朝前期百余年,全國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繁榮昌盛,唐中葉開元、天寶年間達到了極盛時期,其建筑技術(shù)和藝術(shù)也有巨大發(fā)展和提高,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內(nèi)的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是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筑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首推唐長安大明宮。長安大明宮曾是唐朝200 多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極其輝煌壯麗。唐朝21 位皇帝中有17 位皇帝曾在此處理朝政和生活。但后來,不到20 年的時間,一座宏大、輝煌、壯麗的宮殿,毀于一旦,留給后人只是無限的愴然——它就那么永遠消失了。或許,沒有黃巢起義,就不會開啟大明宮厄運中的潘多拉寶盒了。
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quán)。不久,軍隊以“殺人滿街,巢不能禁”,使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公元882 年,黃巢又縱兵屠城,血流成河。但到883 年黃巢軍退出長安時,對大明宮的破壞還不算嚴重。黃巢退出后,官軍涌入城內(nèi),“爭貨相攻,縱火焚燒,宮室里坊,十焚六七”。公元885 年,奉詔勤王的沙陀軍入長安,面對從未見過的花花世界,又是一番劫掠破壞,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均被焚毀。公元896 年,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攻入長安,大明宮又遭焚毀。公元901 年,太監(jiān)政變,廢立皇帝,爭斗中大明宮再次被燒,幾成廢墟。公元904 年,節(jié)度使朱溫脅持唐昭宗遷都洛陽,朱溫下令毀掉長安的民房和宮殿,將木材順渭河流放到洛陽興建宮室,至此大明宮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徹底變成了廢墟。
中國算得上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偉大國度,從來都不缺少舉世矚目的建筑,但太多人間奇跡往往毀于人為的戰(zhàn)火之中。很長時間,有一種普遍的歷史觀,包括我的中學歷史課本里也是這樣認為:農(nóng)民起義對歷史的發(fā)展起到了貢獻。這是積極的一面,毋庸置疑??墒?,就是這樣的農(nóng)民起義,毫無例外地會帶來文化的浩劫。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歷史上曾有過輝煌的農(nóng)耕文明。但在有些問題上,還真是成也農(nóng)民,敗也農(nóng)民。就說作為“農(nóng)民起義”主流群體,小農(nóng)意識根深蒂固。用暴力表達訴求,以暴制暴,結(jié)果是暴力泛濫,玉石俱焚。黃巢之流大肆破壞這座偉大的城池,連建筑都不能放過,這樣的格局豈能成大事!
大明宮相當于約5 個北京紫禁城、3 個法國凡爾賽宮、12 個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5 個英國白金漢宮、500 個標準足球場……如果大明宮沒有被毀的話,她不僅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之一??墒?,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了“如果”,或許大明宮會毀在現(xiàn)代子孫的手中。
大唐盛世,大明宮殿!一個開放開明的時代,熠熠生輝的名字,一道令人遐想的光芒,一首令人心痛的挽歌,當我舉頭遙望,對著茫茫夜空喊著,唐!唐!唐!像是屬于歷史的星河中光彩奪目的回聲。初知大唐,還是從唐詩得知,那里有李白、杜甫、杜牧、王維、賈島、韓愈、岑參、孟郊、白居易、李商隱、溫庭筠……一串串名字之后的空前繁榮可以看出唐文化制度的民主。李白用“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嘲笑了封建社會的圣人,不但沒把他抓來斗爭,剝奪他寫作的權(quán)利,還讓這句話成了我偶爾任性的理由。白居易也敢于直言不諱,把矛頭指向天子,在《長恨歌》中第一句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后又來句“不重生男重生女”,皇上也沒生氣,更沒有判他的刑,殺他的頭。就連理智嚴謹?shù)亩鸥σ苍谶@樣的時代下“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這是怎樣的時代?開放、開明帶來了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給了文人的難能可貴的獨立人格,也留給后人不朽的藝術(shù)杰作!據(jù)說,古代的八大才女中,唐朝就占了三位!這是什么概念?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這短暫的不足三百年唐朝,給女子們留下多么濃墨重彩的一筆。
唐朝出了個女皇帝武則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我偏偏對上官婉兒——武則天身邊被人譽為“女宰相”的奇女子,充滿好奇。她有著傳奇的一生,在這一生僅僅46 年里,不僅與武則天緊密相連,也與大唐國運也密不可分。婉兒,多么婉轉(zhuǎn)動聽的名字,恰如那曠古的幽蘭,散發(fā)著獨特的氣息。記得我有個同學,名為“婉如”,已是很有詩意的名字了,但比起“婉兒”,到底,還是少了一點空靈和幽香。婉兒,我心里念著她的名,一抹身著黛青色長裙的嫻靜優(yōu)雅的影子,蓮步輕移,朝我迎面走來。近了,那張臉愈發(fā)清晰,我卻驚愕得不由退縮,竟如此神似!她不言不語,我也不敢出氣。我注視著她的雙眸,如潮水一般漫過歷史的煙云,激起記憶般的浪花:那一年,你尚處于襁褓之中,你的祖父上官儀一家被滿門抄斬,幼嫩的你被迫目睹了寒光亂閃、血珠飛濺的狂亂,那層望不穿的猩紅色血霧成為你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噩夢。你隨母親貶至掖庭,充作奴婢,一日復一日勞作,你以為就這樣終了,但你的聰慧與敏學不允許你和這樣暗無天日的地方一同埋沒。豆蔻年華,你憑借“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一詩,令武氏大喜,當即革除你的宮婢身份,讓你留在身邊陪伴左右,掌管宮中誥命等等。從那一刻起,歷史便注定了你“巾幗宰相、兩朝專美”的朝堂重位??v然,你只是一個柔媚的閨閣女子,不可能是第二個武氏。公元710 年,李隆基發(fā)起政變,誅滅了韋后一黨,你與他們一道被殺。至此,你的這一生就這樣落下帷幕。關(guān)于你身后葬于何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
2013 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陽機場鄰近發(fā)現(xiàn)了一座唐墓。經(jīng)開掘,墓葬損壞嚴峻,出土隨葬品不多,但依據(jù)一方墓志,考古工作者判別墓的主人當為唐朝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墓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被毀了,據(jù)現(xiàn)場情況看來,應(yīng)當是大規(guī)模的蓄意破壞,并非偷偷摸摸也并非盜墓行徑。是怎樣的動機,要對一個女子的墓穴痛下狠手?
上官婉兒的傳奇和生平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有人稱贊其詩書文采無人能及,詩書成就更是得到了同代許多文人墨客的追捧,但也有人唾棄其長袖善舞,兩面三刀。還有學者直接評價上官婉兒的私生活方面混亂不堪,有板有眼,聽起來讓人很難質(zhì)疑。真是諷刺!直到現(xiàn)在,很多人評價一個女人時,更多時候是以她私生活或者情感經(jīng)歷來定義。如果她在這方面留有話柄,那些人就覺得她是失敗的,不配擁有尊重。而男人卻不同,只要他有所成就,就可以掩蓋私德和人品的不堪。一個人的私生活和事業(yè)成就、社會貢獻難道不應(yīng)該是區(qū)分開的?其實,仔細一想,既然是私生活,在那個沒有監(jiān)控、竊聽等技術(shù)的時代,哪有那么容易被知曉的?何況,我眼中的婉兒生于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本該一生衣食無憂、享盡繁華,但造化弄人,她深陷殘酷的宮廷斗爭中,不得不戴著“八面玲瓏”的面具周旋在權(quán)力和政治的中心。本以為運籌帷幄,獨善其身,便可守得一方清凈,誰知那些丑陋、卑鄙、陰暗、齷齪、怯懦、渺小的政客,還是將她說成“淫蕩狐媚”。唐朝對男女之情并非那么嚴防死守,也沒有嚴格的禮教約束,尤其在武則天時代更是陰盛陽衰。婉兒美得風流絕代,不笑時,冷艷誘人,一笑起來,勾人心魂。有些男人表面潔身自好,作風正派,背地里對她各種騷擾,她早就看穿了那些人的嘴臉,不予理睬,可對方惱羞成怒,不斷在背后詆毀她。
這和意大利影片《西西里美麗的傳說》里瑪蓮娜有點相似——一個美麗而富饒的軀體,承載了多少欲望,就會承受了多少嫉妒和詆毀,她盡管俯首低眉,不言不語,卻換不來半點真心和珍惜。她被荒誕地栽贓陷害了,為她訴說了真相“她只是因為太美麗”的丑陋律師卻在官司勝利后強奸、脅迫了她。她被女人們吐口水惡罵,被男人們不懷好意地看著,這座小鎮(zhèn)的居民對她的惡意幾乎攀到了極點。沒人愿意向她出售食物,她餓得饑腸轆轆,不得不被現(xiàn)實打敗,淪落到與德國大兵交易。最后,她被一眾妒忌到發(fā)狂的中年婦女瘋狂拖出來凌辱摧殘。當她赤身裸體哭號著,那么無助,那么絕望,那么撕心裂肺,而那些曾經(jīng)明里暗里霸占過她的男人卻一致選擇了沉默。一年后,她收起了美艷的外在,挽著死而復生的丈夫的手臂回到這座小鎮(zhèn)。她的步伐依然保有堅強的內(nèi)核,在負重前行的身影里,包含著猶如太陽般的倔強和尊嚴。
婉兒何止是美麗,她有著傾世的容顏及曠世的才華,她的存在令眾人感受到自己的無能——如此真切且?guī)е饝亓?,唯有除之而后快。只是婉兒,還來不及還自己的清白就倉促離世?;蛟S,在她的世界里,從來沒有過快意恩仇,只有無盡的蒼涼,無限的悲涼。
我整個人像被抽了魂,思緒還來不及從紛繁盛世里回過神,婉兒已消失在晦暗的暮色中,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唐朝牡丹的香氣,久久沒有散去。如果唐鎬在,他一定會用厚重的掌心輕怕我的肩膀。唐鎬?唐鎬是誰?看著這座悠曠、壯美、豪邁的古城,他的歷史太濃厚、太沉重了,隨便列舉一個地方,哪怕犄角旮旯,其碩大巍峨的光輝幾乎都能照亮。
席慕蓉寫過這樣一段話:有時候,一些情緒一些念頭會沖進你的腦海,淹沒你的理智,讓眼前的一切模糊,分不清什么是真實,什么是想象。覺得身體突然不再能禁錮思考,一切的設(shè)想都可以打破常規(guī),毫無世俗的邏輯,一切的意象都隨你調(diào)動,任你搭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等你淚流滿面地從這個世界出來,仿佛有了一些說不清的領(lǐng)會,等待未知的生活一一驗證。
我如夢初醒,淚流滿面,一聲“唐鎬”,不知隔了多少個春秋。
蒼莽的驪山是秦嶺的支脈,坐于長安之側(cè),擁抱帝王之鄉(xiāng)。要說驪山的盛名之最,應(yīng)是來自驪山東端山下的帝陵旁,那一座座鐵骨錚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是一場巧合,一位姓楊的農(nóng)民一鋤頭就發(fā)現(xiàn)了“世界第八大奇跡”。毫不夸張地說,十三個王朝定都于此,隨便在地里刨出塊磚頭瓦片,很有可能就是文物。
到達秦始皇帝陵博物館時,陽光燦爛得刺眼,一股股熱浪不斷襲來,似乎置身于蒸籠之中。本以為這樣的天氣多數(shù)人會選擇在空調(diào)房里避暑,但是廣場上摩肩接踵,萬頭攢動,熙熙攘攘的游人,還是超出我的想象。廣場上立有一尊十多米高的秦始皇雕塑,整個石雕像呈淺的土黃色,估計是以黃土高原的這個環(huán)境的基本色主調(diào)。秦始皇神態(tài)安詳,表情沉穩(wěn),仰頭眺望遠方,右手高抬,左手撫按青銅寶劍,像是在戰(zhàn)場指揮作戰(zhàn),隨時準備拔劍出鞘。這個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建立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的叱咤風云的人物,也是一個數(shù)千年來備受爭議的帝王。
我迫不及待步入博物館,只有在這里,才能看見當年秦朝“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強大軍事力量。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遺址性博物館,游客比廣場上的人數(shù)還多,也有不少外國游客。不過,我倒好奇,這些外國游客是否知道,“俑”在古代的本意是人殉。殷商奴隸制時期,盛行人殉喪葬制度。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區(qū)內(nèi)十幾座大墓中,有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人。周王朝時期,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人殉現(xiàn)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社會動亂,雖有石俑、木俑、陶俑相繼出現(xiàn),但人殉復燃得最為顯著。公元前384 年,秦獻公宣布“止從死”,徹底廢除人殉制度??梢哉f,秦始皇兵馬俑是以俑代替人殉的一個劃時代的典型工程,終結(jié)了中國上千年人殉陋習。
一號坑早被圍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步入,就被裹挾在人流里,身不由己地被推著向前移動。這里有6000 多個兵馬俑,是步兵、步兵聯(lián)合編隊的方陣,分為前鋒、后衛(wèi)、左右翼。中間面東的武士俑和車馬步兵縱隊,是軍隊的主體。一號坑為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坑,長230 米,寬62 米,總面積14260 平方米。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cè)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的過洞,過洞之間都是以夯土墻間隔的。夯土是利用重物打壓,將泥土里的空氣去除,使泥土變得更結(jié)實。我國早在殷商時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術(shù),歷史上的古建筑、城墻、墓葬都是使用大量夯土墻的。埋在地底兩千多年,地面上面的地質(zhì)構(gòu)造早就發(fā)生了千變?nèi)f化,姑且拋開在這兩千多年里面發(fā)生的大小地震不說。這些兵馬俑千年來沒有泥化,更沒有被掉下來的土石塊砸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源于這些夯土的堅固。
二號坑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三個坑中的精華,東西長124 米,南北寬98 米,總面積6000 平方米,這里已經(jīng)出土的武士俑900 余件,駕車陶馬350 余匹,騎兵鞍馬116 匹,木質(zhì)戰(zhàn)車89 輛,青銅兵器數(shù)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fā)現(xiàn)。但我并沒有找到綠臉俑,據(jù)說,這是唯一發(fā)現(xiàn)的綠臉俑,除了頭發(fā)、胡須、瞳孔是黑色外,臉部顏色全是石綠顏料涂成的綠色。我倒不覺得遺憾,畢竟這俑太過珍貴,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據(jù)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說,綠臉俑平常控制得很嚴,一般不出展,除中國大陸之外,只去過臺灣。
此刻,我站在秦陵二銅車馬旁,屏息,凝視——這是一輛帶有篷蓋的豪華銅車,由3462個鑄件組成,兩乘車加在一起有5000多個零部件。令人驚嘆的是,這里所有零件都是一次性鑄造成型,這種工藝和難度就是在科技發(fā)達、設(shè)備齊全的當下,也并非易事,更別說在2200 年前的秦代。那些銅馬、銅俑逼真的神態(tài),甚至馬脖下根根細如發(fā)絲的瓔珞,都沒有落下。包括這里所有的8000 多個兵馬俑沒有相同的模樣,從五官到身高,從衣服到鞋子,甚至鬢角的發(fā)絲,都是從真人嚴格模擬出來的。2000 多年前就有如此高超的寫實手法與科學的解剖結(jié)構(gòu),實在令人望塵莫及。
這些兵馬俑、馬車等造型,我早在圖冊、影視中見過,這次真正目睹那一個個惟妙惟肖、千態(tài)萬狀的陶人,尤其是那種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深深地震撼了我。況且他們和我們一樣具有相同的特征:華夏子孫、身高五尺、腰粗膀圓、須眉大眼……而彼此之間隔著整整2200 年!我只是一名旁觀者,卻如同當日秦始皇審閱軍隊一般,俯視著他們。他們隊列整齊,颯爽英姿,刀槍劍戟,戰(zhàn)車粼粼,用威武而震撼的造型,與我講述了一個王朝曾經(jīng)的輝煌和雄心。我是否該屈膝跪地,聆聽大秦帝國的雄兵,跨過歷史層層的頁碼,從千年山魂里走出來的歷史的回聲?
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520 平方米,僅出土彩繪戰(zhàn)車一乘,陶武士俑68 件,青銅兵器35 件??觾?nèi)的步兵鎧甲俑不作戰(zhàn)斗隊形排列,而是儀衛(wèi)的列隊,兩兩相對,夾道隊列,從布局來看,應(yīng)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但也有學者認為,三號坑是軍祭的場所。因為古人打仗前都要祈禱,并且在北廂正廳內(nèi)發(fā)現(xiàn)了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這些爭議為三號坑增添了撲朔迷離。更有趣的是,三號坑在挖掘的時候,沒有發(fā)現(xiàn)被項羽大火焚燒過的痕跡,出土的陶俑色澤鮮艷,人物栩栩如生。
他一個念頭未及轉(zhuǎn)完,便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師父那原本跪坐著的身體,忽地向后傾倒,胸腹幾乎和身下的天葬臺面平行,竟于電光石火間,躲過了那些蛛絲。他的身體裹在黑色羽袍內(nèi),寬寬扁扁,就像一塊木板,直落直起間,絲毫看不出肌肉關(guān)節(jié)的柔韌性。
凝望著這個組織嚴密、固若金湯的軍隊編列,我的思緒飄向公元前230 年。那一年,秦始皇利用六世積攢下的豐厚家業(yè),拉開一場大規(guī)模統(tǒng)一戰(zhàn)爭。在這場刀槍鏘鳴、鐵馬腥風的廝殺中,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疆土都在秦軍的鐵蹄下戰(zhàn)栗。到公元前221年,僅僅十年間,銳不可當?shù)那剀娪脷馔躺胶?、萬里如虎的威風,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tǒng)統(tǒng)消滅。從此中華大地建立起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的大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的國家。
但是,在歷史中,帝王可以掌控天下,卻唯獨掌控不了酸腐文人那蘸著自負與輕蔑的筆尖。那些“文人”說秦始皇妄求長生而四處巡游,卻不提他殫精竭慮地埋頭治國。說他暴虐無道,卻不說他是歷史上少有的不誅功臣,不殺降王,不以活人殉葬的帝王。在輿論危局下,坑罪儒四百,比之后世動輒誅滅九族又如何?史家只說你大起工程,徭役繁重,卻不知只有不斷興水利、修道路、筑城防的秦國,才是真有資格統(tǒng)一天下的大政之道。什么“文人”,簡直就是拿著顯微鏡看蒼蠅屎。這么比喻又有些失禮。但秦始皇,自信的嬴氏血脈,充滿血性的秦人,一生奉行錚錚陽謀,無需陰謀權(quán)術(shù)依然能成就千古偉業(yè),雖須以戰(zhàn)爭成就事業(yè),卻從不靠殺人為自己尋求安全感。
我不明白為何在史學家眼里“統(tǒng)一了分裂著的中國”的秦始皇是“暴君”,而靠暴力起家,最后自刎于烏江的項羽說為“英雄”。杜牧在《阿房宮賦》里寫道:“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卑⒎繉m該是如何富麗堂皇、巧奪天工,我已無從得知了,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早已耳熟能詳?shù)木渥印椨鸹馃⒎繉m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幾乎已經(jīng)成了歷史常識?!妒酚洝飞纤坪跽f得明確:“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睋?jù)說,剛愎自用、意氣用事的項羽痛恨秦始皇為了修建阿房宮勞民傷財,于是火燒阿房宮,把方圓數(shù)百里都燒為灰燼,自以為“為百姓出了一口惡氣”。這簡直就是草木愚夫之作為!
秦始皇一生追求的大一統(tǒng)格局和高度標準化,給了中華歷史自強不息的精神與動力。他定下的郡縣制度、創(chuàng)造的國家機器、擁護的法制理念、統(tǒng)一的文字文化……無不受用至今。秦法或許顯得嚴苛,但無疑最是奉公為明。公正文化的熏染,給予秦人完成了促使全世界最龐大的人口聚合成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使命。沒有秦國,沒有秦法,沒有秦始皇,或許就沒有當年的華夏,沒有后來的大唐,沒有今天的中國……我的心無處安放,望著這些站立千年,雄壯充滿悲情的兵馬俑,以及大秦的屈辱與榮耀,盛極而亡的悲壯,我心中一片酸楚:你們可曾知道,那位躺在一公里外高丘之下,你們守護了兩千多年的君上早已化作一抔黃土融入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你們以血性剛強的秦軍戰(zhàn)士之名,守護著始皇帝和永恒的大秦,卻不知那忽然到來的結(jié)局卻是國破家亡!慶幸的是你們已變成一抹鑄就輝煌的身影,繪入大秦盛世的畫卷之中,與歷史一同得到了永生。
何止是兵馬俑,城墻也是。
在來西安之前,我最惦念的便是西安的城墻。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城墻,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 年)開始構(gòu)筑,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 年)完工。據(jù)說,這與朱元璋“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的治國方略有關(guān),在唐皇城舊城基礎(chǔ)上擴建起來。作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西安城墻,歷經(jīng)600 余年的風霜雪雨,依然像一座豐碑巍然聳立,無疑令人驚異與驚嘆。
不過,令我千里迢迢遠道而來的卻是位于灃惠南路的西安唐城墻。等我真正到達西安,我卻不敢走近他。他氣勢恢宏,自帶威儀,但我是知道他的——深刻、沉穩(wěn)、善良、剛毅,擁有這現(xiàn)世已經(jīng)絕跡了的真正男人美德。他是器宇軒昂的關(guān)中男人,闊口厚唇,濃眉緊鎖,體魄健壯,雄姿威武,頭戴虎頭帽,身穿鎧甲戰(zhàn)袍,手持隨時可令人馬俱碎的陌刀。我叫他“鎬”,他是不可替代,甚至不可模仿的。雖然我身邊也有一些自詡為“才子”的人,仗著三分才氣便傲視同儕,這也使他們多了七分稚拙。
王叔告訴我,從前的西安孩子都有一段濃烈的城墻情節(jié),現(xiàn)在的孩子卻淡了,城墻不過就是區(qū)隔城里城外的一道墻罷了。我吃著這兒地道的“老劉家泡饃館”里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聽著王叔回憶著記憶中的西安城墻?!澳遣恢皇潜涞拇u墻和威嚴的城門,它更像讓人感到可親近可依靠可信賴的寡言少語的兄長。我的童年沒少在城墻上玩耍:城墻上攀爬、放風箏、捉迷藏、練練花拳繡腿……”連城墻外的樹林都留著王叔當年捉蟋蟀、逮知了、挖薺菜的身影。對王叔而言,城墻是他放飛心靈的秘密窗口。那時候,鐘鼓樓算得上西安城內(nèi)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樓建筑,想登高望遠,上城墻就是明智的選擇,那兒可見藍天白云下成群上百自由翱翔的野鴿子。有幾個仲夏之夜,王叔還和小伙伴各自卷著一張竹席,鋪在城墻頂上,以天為蓋地為廬。他們在玩“打戰(zhàn)”的游戲,仿佛這里有著故善戰(zhàn)者的勇士們、金戈鐵馬的戰(zhàn)鼓聲、烽火連天的煙塵味……馬鳴瀟瀟,戰(zhàn)旗獵獵,戈閃寒光,他們不僅要作戰(zhàn),還要扎營、放哨、練兵……頭頂?shù)男切且婚W一閃,似乎也在玩著這類游戲。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在這阻擋住呼嘯而來的千軍萬馬的城墻上行走,那風就像現(xiàn)在這樣,從耳邊呼過,就像現(xiàn)在這樣,戰(zhàn)鼓的敲擊聲和戰(zhàn)馬的嘶鳴聲猶在耳旁,甚至還能瞥見刺刀的寒光,聞到血腥的惡臭……一定是鎬給我這種穿越到遠古的沙場的錯覺!我們還漫步在長安的街道上,柔風輕撫,夜色朦朧。影影綽綽的燈火朦朧闌珊,如夢似幻,如甘甜的酒一樣讓人沉醉。就這樣,我,一個盛唐的女子,和我的大唐武士走遍了一條街道,走過了一座長安,走完了一個艷麗的唐朝,走了很久,很久,沒有盡頭,永不終老。
直到此刻,我僅僅只是一次又一次幻想自己在紅錦緞般的晚霞中一步一步,披著金色的余暉躑躅于城墻之上,厚重的墻掌心似乎還鼓蕩著秦時的心律脈動。只是,那種游走于前世今生的感覺,未必能尋到心靈歸宿,或許是留下的是一副心碎腸斷的嶙峋標本。
華清池距離兵馬俑只有八公里,是古代以溫泉湯池著稱的離宮,自周、秦、漢、隋、唐以來,歷代的帝王都在這里修建行宮別苑。據(jù)歷史記載,這里最古老的溫泉水源大約發(fā)現(xiàn)在3000 年前的西周時代。一次,秦始皇巡游驪山時,當?shù)氐囊晃慌佑眠@來自驪山斷裂構(gòu)造產(chǎn)生的裂縫流出的溫泉水醫(yī)治好了他臉上的毒瘡。此后,秦始皇就命工匠修建了華清池中最早的浴池“驪山湯”。等到了公元644 年,唐太宗令人修建 “星辰湯”,占地面積100 多平方米,成了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御用湯池。
華清池溫泉在我國已知2700 多處溫泉中,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獨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稱。這里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zhì)純凈、細膩柔滑,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對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在唐朝還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公元745-755 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會帶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避寒游樂。
如今,這里昔日的繁華、豪奢、興盛早已經(jīng)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不要顯赫的身份,花上一百余元就可自由進出。這里已是復建的行宮,經(jīng)歷代戰(zhàn)爭,原來的建筑都已毀塌,唐御湯只剩下千年前留下的殘垣斷壁?,F(xiàn)在的建筑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望京門、長生殿、海棠湯、蓮花湯等史書上的名字就在這次重建中被一一還原為了宮殿??上нz址終究只是遺址,復原的建筑到底少了靈魂,而且復原后的規(guī)模仍不足華清宮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唐朝大詩人杜牧就曾寫下了《過華清宮》這著名的詩句。詩中說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宮門次第開?!笨梢姰敃r的華清宮從驪山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腳下。
華清池吸引了歷代帝王沐浴游幸,偏偏只留有一尊楊貴妃雕像。這里有眾多湯池,除皇帝有專屬的之外,大概只有楊貴妃有如此殊待了。書寫華清池的詩句眾多,流傳千年的那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也是與楊貴妃有關(guān)。這里自周幽王起,來過許多帝王,包括后來又成了載入史冊的“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地,可如今大家還是很自然地將華清池與楊貴妃,與她和唐玄宗的曠世之戀聯(lián)系在一起。
楊貴妃愛洗澡,唐玄宗投其所好,將像一朵盛開的海棠花造型的溫泉湯池作為愛情的禮物賜給楊貴妃,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海棠湯”??梢韵胂螅喝萑A貴的楊貴妃在這里輕解羅衣,緩緩地步入花朵般精致的水池……這讓唐玄宗一次次回憶和楊貴妃初識的情景。那一年,她才22 歲,唐玄宗已不年輕了,身邊也不乏美女佳人,見到可她時,他還是沉淪了。那一刻,他不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不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不是壽王李瑁的父親,他就是單純浪漫、情真意切的初戀少年。他花著心思逗她開心,這不過是尋常人也懂的想法。他在她面前就像尋常人家的毛小子,也會做著一些看起來“荒唐”的行為,為博紅顏一笑。有一回,他只想送上她喜歡吃的荔枝,就被杜牧寫出來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看起來很幼稚的行為,他也無所謂別人怎么說了,只要她開心就好,如果再沖他一笑,那就更完美了。何止如此,她都不知道自己笑起來有多么好看,連周邊的花朵都因她的美貌而慚愧地低下了頭。其實他心里還有個秘密,只要想起她的笑容,他也忍不住笑了,內(nèi)心像是收獲了比江山還大的幸福感和自信心,連批閱繁雜的奏折都經(jīng)常廢寢忘食。
他要為了她,把這座江山社稷固守強盛!
后來,白居易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時,他已過世多年,沒法告訴白居易“不早朝”的前一夜,他和幾位群臣商議國事直至破曉之時。白居易這么寫,多少有點影響他一代明君的形象,但他并不介意,他還真希望事實就是如此。縱使她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的姿色,但讓他鐘情卻是:她和他一樣精通音律!人生是難遇的知音。唐玄宗常在華清宮與梨園弟子一起演奏作樂。弦樂器、琵琶、羯鼓等均為他擅長的項目,還創(chuàng)作了《霓裳羽衣曲》《得寶子》《龍池樂》等名曲。大唐盛世,在華麗堂皇的華清宮中,歌舞升平,梨園弟子演奏金石絲竹,楊貴妃在樂曲聲中翩然起舞,或者是唐玄宗調(diào)琴奏曲,楊貴妃展喉高歌,他望著她,眼里盡是對她的欣賞和寵愛……遠隔了千年的紅塵與硝煙,我還是確定他們依然摯誠相愛著。只是他,到底是一國之君,他們琴瑟和鳴,在別人眼里就成了沉湎享樂,他成了“驕奢淫侈”,她則是“紅顏禍水”。在那三妻六妾的時代,他不過在武惠妃過世后愛上了楊貴妃,這也是他一生僅愛過的兩個女子,怎算“荒淫好色”?而她美艷動人、擅長歌舞,還會寫詩,喜歡自由自在,不愿意被名分而有所拘束,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是“禍水”呢?盛唐的逐漸衰落是多方面原因的,他執(zhí)政初期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的“開元盛世”到后期出現(xiàn)的“安史之亂”,絕對不是她憑一己之力可以造成,他是知曉的。他也悔恨在馬嵬坡那兒,一個從不干政的絕世美女,可偏偏成了政治游戲的犧牲品。真是唏噓!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一眾親信逃出長安,西行到了馬嵬驛,士兵們嘩變殺死了楊國忠等人,并脅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迫于無奈,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用白綾吊死。楊貴妃死在馬嵬驛,在舊、新《唐書》與《通鑒》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跡》等也是如此。但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后,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卻一直沒有找到。有人說,楊貴妃后來躲過亂兵,流落于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有人說,在馬嵬驛被縊死的是一個侍女。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xiàn)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終其天年。還有一種說法更為離奇:楊貴妃遠走美洲。臺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fā)現(xiàn)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風雨過后,人們反思:在亂世中的女人哪有左右戰(zhàn)亂的能力。他們開始惋惜楊貴妃的香消玉殞,幻想確實已死了的女子能重新復活,這樣的感情濃烈到升華為一種“愛”,或者說,對唐玄宗的“批判”:唐玄宗是楊貴妃的兇手——他寧愿楊貴妃死了,也不要她被其他人占有!最初,我也是這樣認為。只是一次,我在想:如果二人必有一死,那么該是誰呢?
兩個人,誰先走?這真是殘忍的問題。他們感情非常深厚,最怕的就是死別。她沒有想到是自己先走,她不舍、不愿、不甘,她不知道她離去之后,他如何度過余生,她太明白他對她的感情了。不過,等她明白,她的離去可以拯救他,她是毫不猶豫,視死如歸地接過他賜來的三尺白綾。垂垂暮老的唐玄宗當然明白:活著的那個人會比先走的那個人更痛苦,她把他所有的依賴,所有的想念都帶走了。他會想起曾經(jīng)的朝朝暮暮,每一天都要承受肝腸寸斷的折磨。那種折磨他是經(jīng)歷過的,武惠妃的死對他造成重大打擊,他從無對人提起。他更是明白,如果他先走一步,她的余生別說幸福,或許是生不如死。他不會忘記武氏對待蕭妃、呂后對待戚夫人的各種殘忍,更何況她才30 余歲,凝脂胭華、膚白如雪、面映紅霞,嬌羞中帶著一點俏皮和天真,多少男人那不得之而毀之的邪惡嫉妒之心不會放過她的!他沒有別的選擇了,只能念著“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耳邊飄蕩著《霓裳羽衣曲》的旋律,祈求早日與她相會。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隨著盛唐的逐漸衰落,華清池也日漸凋敝,雖然之后各朝也都曾經(jīng)在這里修葺,但始終沒有恢復到大唐盛世的規(guī)模。
華清池、楊貴妃、唐玄宗……也許這里一切只是一場浪漫旖旎的夢境。那么,唐鎬呢?那個叫“鎬”的男子,是不是不過是我一個鏡花水月的幻象?
當晚,我做了一個夢。我青絲盤發(fā),鳳冠霞帔,十里紅妝,不露喜色,一步一步緩緩登上那面青灰色的城墻,身后風云變幻,紅霞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