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朱 莎
審稿專家: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葉穎霞
相傳,清朝慈禧太后有一段時間常感頭暈、疲乏,御醫(yī)們以人參湯和膏粱厚味為她進補。 誰知慈禧的頭暈越補越重,且伴有胸脘脹悶、不思飲食、動輒發(fā)怒,御醫(yī)們束手無策,只好張榜求醫(yī)。 一位云游和尚摘了榜,在大臣和御醫(yī)們眾目睽睽之下,他從一個標有“羅漢丸”的藥葫蘆中倒出十多粒黃豆大小的藥丸,并吩咐用白蘿卜湯一碗, 每次送服3丸,每天3次,服藥期間禁食葷腥和補品,3天可治愈。 服藥第一天,慈禧的頭暈就減輕了許多;第二天腹脹感消除; 第三天想吃東西,精神也好起來了?!傲_漢丸”如此神效,其實它只含一味蘿卜子。 慈禧的病是由于進補太過,膏粱厚味進食太多,脾胃受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以致飲食積滯為患。 蘿卜子主行氣化滯,用蘿卜湯送服蘿卜子,使消化功能恢復,慈禧的病愈也就理所當然了。 這就是所謂的“人參大補難救命, 蘿卜子破氣建奇功”的道理。
蘿卜子, 學名萊菔子,為十字花科蘿卜屬植物蘿卜的干燥成熟種子?!侗静菥V目》記載:萊菔子“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后重,發(fā)瘡疹”。 古稱“萊菔子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曰:“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 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 非破氣之品。 ”萊菔子是兼具食品與藥品保健功能的安全食材。
萊菔子歸肺、脾、胃經(jīng),性平,味辛、甘。 降氣化痰、消食除脹。 主治飲食停滯、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痛、痰壅喘咳、積滯瀉痢。 萊菔子以消面積食滯為特長,凡食積氣滯而見噯腐吞酸,甚至腹脹疼痛者尤為適宜。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食積停滯、胃脘痞滿、噯氣吞酸、腹痛泄瀉等癥。
萊菔子能消食化積、行滯除脹,常配伍六曲、山楂、麥芽等, 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陳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 方如保和丸。
2.用于咳嗽、痰多、氣喘。
本品行氣化痰作用甚為顯著,常與白芥子、蘇子等配伍應(yīng)用,例如治療寒痰經(jīng)典名方三子養(yǎng)親湯。
小鏈接:三子養(yǎng)親湯
組成:白芥子6克,蘇子9克,萊菔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痰,降氣,消食。
主治: 老年人氣實痰盛,癥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呆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