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建平
“文革”時期,父親被關了“牛棚”,每月只給一點生活費。母親當時沒有工作,一家六口全指這點生活費過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吃了上頓愁下頓,耳畔常能聽到母親沉重的嘆息!我是家里的老大,雖然只有十四五歲,但已經(jīng)開始考慮如何為父母分憂、為家里減輕負擔了。
有一天,我小學一位姓閆的同學(因為他很早就戴著一副高度的近視眼鏡,頗有些“老夫子”風度,同學們都稱他“老閆”)提溜著一條帶鉤的繩子找到我,約我去“掛坡”。我一聽正中下懷,立即在家里東翻西找,終于也找出了一條繩子。按老閆的指點,找來一截鐵絲,用稚嫩的小手笨拙地握著鉗子彎了一個鉤,綁在繩子上,便興沖沖、卻又有些忐忑不安地跟著老閆出發(fā)了。
所謂掛坡的“專業(yè)技術”,簡單點說,就是給負重的兩輪架子車搭個幫手而已。我們掛坡的地方選在南沙坡,一聽地名就能想到那是一個較大的坡道,從南向北大約有一里多長。主要的“貨源”是勞改窯(又叫青磚二廠)出來的拉磚車,都夠重的,靠一個人的力量拉一車磚到坡頂確實吃力,而掛坡到坡頂?shù)摹靶星椤笔悄軖甑轿宸皱X。
有一點值得驕傲的是:初去時,因為我人長得瘦小,很難攬到活,所以一旦攬到了我就特別賣力,肩膀磨破了,血刺拉糊的,我墊上一塊毛巾,照樣把繩子繃得緊緊的。日子久了,拉架子車的大爺、大嬸們知道我不會偷懶,所以一出了磚廠大門便會指名叫我掛,惹的帶我“出道”的老閆都有些氣不忿了!
記得我第一次將掛坡掙到的浸滿了汗水濕漉漉的兩毛五分錢一分不少交到媽媽手上的時候,媽媽哭了,一邊哭一邊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水清洗我肩上的傷口……
后來因為那次中暑,媽媽說什么也不讓我再去掛坡了。
那天已過中午時分,我已經(jīng)掛了五趟,掙到了兩毛五分錢,完成了當天的“指標”,正饑腸轆轆、氣喘吁吁地站在坡頂?shù)壤祥Z,準備打道回府了。這時,一位拉著滿滿一車磚的精瘦大爺問我去不去西大街?說掛到西大街給我兩毛錢。我一聽來了勁,兩毛錢??!加上我已經(jīng)掙到的兩毛五就是四毛五了呀!而且,西大街離我家又比較近,拿了錢正好可以回家,這不是兩全其美嗎!于是我也顧不上等老閆了,二話不說,繩鉤往架子車轅把旁的鐵環(huán)上一掛便上了路。
從南沙坡到西大街應該有十多里地吧,又是大夏天!一路上的勞累、饑餓和干渴就不必細說了??傊?,剛進了和平門,我就感到頭暈、惡心,可為了兩毛錢還是咬牙硬挺著;過了鐘樓,我的眼前開始一陣陣發(fā)黑,還有一些星星在“黑影里”閃爍,路上嘈雜的人聲、車聲我聽著好像特別遙遠,意識也開始一陣陣模糊,可我還在挺著。一直到了橋梓口附近的一個什么單位,剛聽到拉架子車的大爺說:到了!我便一頭栽倒在地上,什么都不知道了……
后來,大爺把我抱到了樹蔭下,身子底下墊著他隨車帶的草席,又給我喂了幾口水,我才悠悠醒來??吹酱鬆?shù)难劬锖孟裼袦I光在閃,我心里一陣內(nèi)疚,硬撐著要爬起來,被大爺摁住了。大爺說:你先躺著,等卸完了磚,我送你回家!
磚卸完了,大爺扶我躺在卸空的架子車上,把草席搭在車幫上遮著太陽,一直把我送回了家。路上,我知道了這位大爺姓楊,住北關自強路,家里有七個孩子要養(yǎng)活,孩子他媽身體又不好,家庭情況很困難……
到家以后,大爺沒顧上喝一口我媽倒給他的茶,便急匆匆地走了。我知道,他還要再去拉一車磚呢!
從這天以后,母親死活也不讓我去掛坡了,我再也沒見過這位楊大爺,心里總感覺愧愧的。那天,大爺走了以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衣兜里多了一毛錢,那一定是大爺多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