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兌寶峰
真柏在盆景界有“柏中之王”的贊譽,然而在《中國植物志》等專業(yè)植物文獻中卻找不到其蹤跡。其實,真柏的中文正名叫偃柏,是圓柏的栽培變種。圓柏為柏科刺柏屬植物,其栽培變種除真柏外,還有龍柏、匍地龍柏、球柏、金葉檜、金球檜、塔柏、鹿角檜等,其中盆景中最為常用的是真柏,龍柏及其原種圓柏雖然也可制作盆景,但應用遠不如真柏那么普遍。
圓柏(Juniperus chinensis) 別名柏樹、檜柏、檜、紅心柏。常綠喬木,樹皮深灰色,縱裂,呈條片狀開裂,葉二型,刺狀葉生長在幼樹上,鱗片狀葉則生長于老樹上,而壯年樹則刺葉和鱗片狀葉兼有。雌雄異株或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球果近圓球形,兩年成熟,呈暗褐色被有白粉或白粉脫落。
圓柏枝干蒼古奇雄,婉轉扭曲,線條優(yōu)美,樹冠緊湊,木質堅硬。適合制作多種造型的盆景,并可嫁接真柏等品種的柏樹(圖1-3)。
圖1 圓柏盆景:鶴舞(張福亮作品)
龍柏(Sabina chinensis ‘Kaizuca’) 圓柏的栽培變種,樹冠圓柱形或柱狀塔形,枝條向上直展,常有扭轉上升之勢,小枝密,鱗狀葉排列緊密,幼嫩時黃綠色,以后呈翠綠色。球果藍色,微被白粉(圖2)。
圖2 龍柏盆景:再回首(鄭州第十二屆盆景展作品)
真柏(Juniperus chinensis var. sargentii) 正名偃柏,別名偃檜,是圓柏的栽培變種。常綠灌木,枝干常屈曲匍匐生長,小枝上升成密叢狀;葉二型,幼樹為細而短的刺形葉,老樹為鱗狀葉,藍綠色。
真柏,真正好品性的柏樹,是柏樹家族中最美的品種,適合制作各種造型和規(guī)格的盆景。主要有密生偃柏、粉羽偃柏以及‘紀州’柏、‘真觀柏’‘系漁川’‘八房’等日本品種和‘山采’真柏、‘田培’真柏等我國臺灣真柏品種。
真柏品種豐富,其團簇結構的枝葉略微下垂,蒼翠凝重。適合用蟠扎、修剪、雕鑿等方法,制作多種造型的盆景(圖3)。
圖3 真柏盆景:畫魂(孫龍海作品)
雙龍吐翠(繆宗建作品)
可以采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等方法繁殖。真柏大的樁子幾乎沒有,若制作大型盆景,需要用側柏、刺柏、圓柏等種類柏樹的老樁做砧木,真柏的枝條做接穗,在其1~2 年生的枝條上進行嫁接,以表現其滄桑古樸的韻味(圖4)。
圖4 龍柏盆景:洞庭漁歌(張德明作品)
樹干造型十分豐富,幾乎包含了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臨水式、懸崖式、枯干式、雙干式、叢林式、水旱式、附石式、文人樹等所有形式,樹冠則有自然式和云片式造型,還可將干、枝處理成舍利干或神枝,以表現其飽經歲月滄桑,依舊生機盎然的韻味。
造型時應參考大自然中的柏樹形態(tài)和繪畫中的古柏,采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的方法,以表現出柏樹既蒼老古樸,又生機勃勃的風姿。其蟠扎順序是主干、次干、主枝、側枝依次進行。還可采用嫁接的方法,在缺枝、缺根的部位補根補枝,使作品更加完美(圖5)。
圖5 真柏盆:疏林倩影(呂更作品)
喜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生長期可放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潔凈處養(yǎng)護。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增加局部空氣濕度,使葉色翠綠。每20 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晚秋和冬季其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所需要的養(yǎng)分不多,應停止施肥,而實踐證明,晚秋和冬季施肥能夠有效地促進枝干的增粗和根系的發(fā)育(圖6)。
圖6 真柏盆景:聚(李瑞峰作品)
修剪整型宜在冬季或早春進行,剪去多余的枝條,角度不好的枝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3~9 月的生長期,樹冠外圍會有不少長芽冒出,應注意截短,以保持樹形的緊湊優(yōu)美,最好用竹剪、銅剪或指甲掐,而不能用鐵剪,以免傷口產生銹斑,影響觀賞。對于真柏、龍柏盆景不宜作過多的修剪,否則會出現刺狀葉,需要較長時間的養(yǎng)護才能慢慢恢復成鱗狀葉。
翻盆一般在春季萌芽前進行。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肥沃濕潤、疏松透氣、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殖土2 份、沙子1 份混合配制,并在花盆的下部放入腐熟的動物蹄角、骨頭等作基肥,如果是較深的簽筒盆,還應在盆底放入顆粒狀的粗砂、礫石,以增加排水透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