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俊
唐高宗儀鳳元年(676),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在唐朝,大理寺相當于最高審判機構,大理寺丞只是個從六品的小崗位,負責的工作主要是翻卷宗,然后根據案情對案子進行判決、量刑。
狄仁杰在一年的時間里加班加點處理了大量積壓的案件,涉及人員多達一萬七千余人,但神奇的是,這些人當中竟然沒有一人冤訴。一時之間,狄仁杰“神斷”“工作狂”“平恕”的美名便傳開來。“平恕”就是公平正義、寬厚仁慈的意思??梢姷胰式懿粌H秉公執(zhí)法,而且寬容厚道,深受百姓的愛戴。
在大理寺期間,狄仁杰處理的最棘手的一件案子恐怕就是“將軍誤斫(zhuó)陵柏案”了。《舊唐書》里記載:有一次,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不小心誤砍了昭陵的一棵柏樹。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周圍松柏環(huán)繞。
這個案子證據確鑿、案情明確,按照當時的大唐律法,權善才應該受到開除官籍的處分。但唐高宗知道了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直接下了一道指令要判處他死刑。
狄仁杰見到這個情況,就去給皇帝上奏:按照律法權善才罪不至死啊。唐高宗怒氣沖沖地說:“這個人讓我背上了不孝的罪名,我一定要判他死刑?!毖垡娀实凵鷼?,左右的人都給狄仁杰使眼色,讓他差不多就得了,千萬別得罪皇帝惹出大麻煩。
狄仁杰卻腦子一轉,思索了一下對唐高宗說:“臣聽有的人說違抗皇上意旨自古就是一件難事,在愚臣看來卻不是這樣:如果遇上了桀紂這樣的昏君這自然是危險指數極高的事,但是遇上了堯舜這樣的明君就是容易而且安全的事了?!?/p>
聽了狄仁杰的話,唐高宗稍微冷靜了些,想看看狄仁杰賣的什么關子。眼見皇帝情緒漸緩,狄仁杰又說:“如今臣有幸遇上了堯舜這樣的明君,自然不必擔心自己像比干那樣忠心耿耿地勸諫主公卻還會慘遭殺身之禍,所以才敢跟皇上說道說道呀。”
唐高宗一聽狄仁杰說自己是堯舜之君,心情一下就好多了。狄仁杰又趁熱打鐵地說:“漢文帝時期,有人偷了高廟玉環(huán),文帝想將其誅族,后來張釋之勸諫,文帝只將主犯處死了。魏文帝曾經打算遷徙百姓,辛毗拉著他的衣袖諫阻,魏文帝也采納了。這說明明君都是明白事理的,忠臣是無懼恐嚇的?;噬喜宦牫嫉囊庖?,臣就算死了,也無顏見張釋之、辛毗這樣的忠臣呀!”
這下,唐高宗終于明白了狄仁杰的用意:原來狄仁杰是要說服自己按照律法規(guī)定來處置這件事。狄仁杰說皇帝是明君,他自己是忠臣,唐高宗一時也不好再發(fā)作,便不搭話。
眼見局面出現轉機,狄仁杰語重心長地說:“皇上制定法令并公之于天下,法令本來就規(guī)定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等次,現在有人沒犯死罪卻被處死了,就說明法律不循常規(guī)了,以后天下的人恐怕就只能人人自危了!”唐高宗聽了之后默然不語。
狄仁杰最后還不忘補充一下自己的良苦用心:“漢朝人曾經發(fā)問‘假如有人偷了長陵一把泥土,皇帝會怎么處治呢?’如今,皇上為了昭陵一棵柏樹就處死了一位將軍,后世的人會怎么看待皇上呢?微臣之所以不敢奉命判處權善才死刑,都是為了皇上好呀!”
唐高宗自然愿意和堯舜站在一起,而不想和桀紂同伍,聽了狄仁杰的話之后只好服軟,免去了權善才的死罪。
從狄仁杰勸諫唐高宗的經過可以看出,狄仁杰是非常講究策略的,不僅跟皇帝擺律法條文,而且先褒揚皇帝是堯舜這樣的明君,之后才開始擺事實、講依據,引經據典,詳細陳述了皇帝按照自己想法處理這件事會造成什么樣的不良后果,最后用深刻的道理讓唐高宗無話可說,從而回心轉意、收回成命。
過了幾天,唐高宗緩過勁兒來,想到狄仁杰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要不是他,自己差點兒就和桀紂并列了。于是就給狄仁杰升了官,任命狄仁杰為侍御史,讓他去督察百官。由此看來,唐高宗打心眼兒里也是非常認同狄仁杰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