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春
(北京市第二中學 100010)
2016年浙江省高考數(shù)學理科卷第15題為:已知向量,,||=1,||=2,若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則·的最大值是.
文[1]對該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不僅給出了5種不同的解法,而且得到了3個一般化的結(jié)論,讀后讓人深受啟發(fā).筆者對該題“再”探究,思考如下問題:
①該題還有沒有別的解法?
②如果將改為|·|(其他條件不變),又該如何求解?即如何求(|·|+|·|)?③將②推廣到一般情形后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的?
筆者通過挖掘|·|+|·|的幾何意義,借助幾何直觀,得到如下解決過程.θ
,,與的夾角分別為θ
,θ
,則·=2cosθ
,因為求的是·的最大值,故只考慮又因為當θ
=0時,取與,同向,則故只考慮圖1
如圖1,過點O
作將繞點O
逆時針旋轉(zhuǎn)90°,繞點O
順時針旋轉(zhuǎn)90°,分別得到向量分別作點C
,D
關(guān)于點O
的對稱點E
,F
,則四邊形CDEF
為平行四邊形.當在∠EOF
內(nèi)(含邊界)時,延長MO
交CD
于點P
,記∠OPC
=α
,故|·|+|·|=這就是|·|+|·|的幾何意義.(2)求|·|+|·|的最大值下面利用|·|+|·|的幾何意義求 |·|+|·|的最大值.當在∠EOF
內(nèi)(含邊界)時,當時取“=”,事實上,此時與+共線.當在∠COD
內(nèi)(含邊界)時,由對稱性知當在∠COF
或∠EOD
內(nèi)時,同理知易知△AOB
≌△EOD
,所以所以在△AOB
與△COD
中,由知故此時綜上,因此原題題意等價于即·的最大值是.下面考慮和的情形.
易知
當時,
圖2
當時,如圖所以(|·|+|·|)事 實上,此時與-共線).由以上分析可知,對任意給定的θ
∈(0,π),=max{|+|,|-|}.當θ
=0或θ
=π時,上述結(jié)論也成立.因此,將問題一般化,利用|·|+|·|的幾何意義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設(shè),為非零向量,則對任意單位向量,有(|·|+|·|)=max{|+|,|-|}.設(shè),為非零向量,||=m
,||=n
,利用上面的方法很容易得到文[1]的3個結(jié)論,這里就不贅述了.(1)變式探究
(變式)已知向量,,||=1,||=2,若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則·的最大值是.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因此需要求(|·|+|·|).若
θ
∈(0,π),如圖1,當在∠EOF
內(nèi)(含邊界)時,因為所以∠ODC
<∠OCD
,sin∠ODC
P
與點D
重合,即與同向時(此時當在∠COD
內(nèi)(含邊界)時,由對稱性知(|·|+|·|)=sinθ.
當在∠COF
或∠EOD
內(nèi)時,同理知故當⊥時,(|·|+|·|)=sinθ.
若θ
=0或π,則當⊥時,(|·|+|·|)=0=sinθ.
綜上,(|·|+|·|)=sinθ.
對于上面的變式,因此即·的最大值是此題如果不采取上述方法,解決起來往往非常麻煩,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試.
(2)推廣探究
將上述變式推廣到一般情形,筆者經(jīng)過探索得到了如下一系列結(jié)論:
結(jié)論1
已知非零向量,,||=m
,||=n
(m
≤n
),與的夾角為θ
,為任意單位向量,則當且僅當⊥時,(|·|+|·|)=m
sinθ.
結(jié)論2
已知非零向量,,||=m
,||=n
(m
≤n
),若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 |·|≥r
,其中r
為正常數(shù),則當且僅當r
≤m
時,,存在.結(jié)論3
已知非零向量,,||=m
,||=n
(m
≤n
),若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 |·|≥m
,則⊥.
結(jié)論4
已知非零向量,,||=m
,||=n
(m
≤n
),若對任意單位向量,均有|·|+ |·|≥r
,其中常數(shù)r
∈(0,m
),則·的取值范圍為這些結(jié)論的證明方法與上述變式求解過程完全相同,這里略去.
本文是對一道源自課本的高考試題的“再”探究.在探究過程中,一方面強調(diào)換個角度思考,深入挖掘|·|+|·|的幾何意義,借助幾何直觀、數(shù)形結(jié)合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強調(diào)變式,并試著做一般化處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在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一題多解)以及對題目進行變式求解(一題多變)方面多花功夫,對于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