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偉,杜寶強,張成虎
(蘭州市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50)
近年來,蘭州市肉牛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呈現(xiàn)后發(fā)趕超態(tài)勢,特別是下轄的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3個農業(yè)大縣500頭以上的規(guī)模肉牛養(yǎng)殖場戶逐年遞增。75%以上的肉牛場以西門塔爾雜交牛和秦川牛為主,從陜西、內蒙古以及省內的張掖市購進架子牛直接進行短期育肥后出售。與國內許多肉牛產(chǎn)業(yè)發(fā)展較好的省市相比,蘭州市肉牛養(yǎng)殖雖然有了一定規(guī)模,但生產(chǎn)效率仍然低下,肉牛良種化程度低,一些國內外優(yōu)良的肉牛品種引進較少,品種改良步伐相對滯后。
秦川牛是我國五大肉牛品種之一,產(chǎn)地位于陜西省關中地區(qū),歷史悠久,在陜西省被譽為“國之瑰寶”。毛色以棕紅色占多數(shù),少數(shù)為黃色,體格中等,肌肉健碩,耐粗飼,肉質細嫩,是陜西省重要的種畜資源[1]。西門塔爾牛為乳肉兼用型牛,原產(chǎn)于瑞士,后因進入我國與國內的地方肉牛品種進行雜交形成了西雜牛。與國際上的一些優(yōu)良肉牛品種如澳洲和牛[2]、利木贊、夏洛萊、安格斯等優(yōu)良品種相比,無論是生長性能、屠宰性能,還是肉品質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3]。因此,引進優(yōu)良的肉牛品種后,應充分利用雜交優(yōu)勢對本地肉牛進行雜交改良[4],這對提升本地肉牛的生長性能十分必要。本試驗通過對雜交肉牛后代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進行評價,旨在篩選出最佳雜交組合。
隨機選擇2019年8月份出生的安格斯?!燎卮ㄅ#ò睬嘏#〧1代犢牛12頭、夏洛萊?!燎卮ㄅ#ㄏ那嘏#〧1代犢牛12頭、西門塔爾?!燎卮ㄅ#ㄎ髑嘏#〧1代犢牛12頭、比利時藍?!燎卮ㄅ#ū惹嘏#〧1代犢牛12頭、秦川牛犢牛12頭,五組試驗共60頭牛。按照不同雜交組合分為5組,秦川牛為對照組。
1.2.1 飼養(yǎng)管理 按照不同的雜交組合分圈舍飼,每組統(tǒng)一飼喂標準,42 d統(tǒng)一斷母乳,用代乳品替代母乳飼喂,代乳品按照犢牛體重的1.2%飼喂,同時在出生29 d開始讓其自由采食開食料和粗飼料至150 d結束。后續(xù)生長階段隨犢牛日齡的增加合理增加精料和粗飼料的飼喂量,肉牛育肥階段所需營養(yǎng)需求參考NY/T 815-2004《肉牛飼養(yǎng)標準》[5]。
1.2.2 生長性能測定 測定不同月齡體重(出生重、3月齡重、6月齡重、12月齡重、18月齡重、24月齡重)和體尺(胸圍、體斜長、體高、管圍)。
1.2.3 屠宰性能測定 24月齡屠宰,屠宰前限制進食24 h,限制飲水6 h。每個雜交組合隨機選擇3頭牛進行屠宰,測定宰前活重、凈肉重(胴體去除骨骼后的凈肉和脂肪重量)、屠宰率、凈肉率、胴體重(宰后去除毛、頭、蹄、尾、內臟后的重量)、胴體產(chǎn)肉率。
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
Excel 2003初步整理數(shù)據(jù)后,用SPSS 19.0進行分析統(tǒng)計,用表示統(tǒng)計結果。
通過對5個雜交組合的F1代肉牛從出生開始稱重記錄,連續(xù)記錄了3月齡、6月齡、12月齡、18月齡和24月齡的數(shù)據(jù)(表1)。結果表明,出生體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夏×秦組>西×秦組>比×秦組>安×秦組>秦川牛組。夏×秦組為35.1 kg,極顯著(P<0.01)高于其他各組,西×秦組與比×秦組分別為33.0 kg、31.8 kg,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體重最小的為秦川牛組,體重28.6 kg,與安×秦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從出生至24月齡,夏×秦組的體重一直保持排名第一,24月齡時達765.4 kg,比同期體重最小的秦川牛組669.7 kg超出95.7 kg。
表1 肉牛不同月齡體重 單位:kg
由表2可知,出生時胸圍排名從大到小依次是:夏×秦組>比×秦組>西×秦組>秦川牛組>安×秦組,此后從3月齡至24月齡胸圍排名從大到小依次是:夏×秦組>西×秦組>比×秦組>安×秦組>秦川牛組。24月齡時夏×秦組的胸圍達到了223.4 cm,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比同期胸圍最小的秦川牛組183.6 cm高出了39.8 cm。24月齡時,體斜長、體高、管圍3個指標的數(shù)據(jù)表明,夏×秦組合均排第一,西×秦組次之,秦川牛組排最后。
表2 肉牛不同月齡體尺 單位:cm
由表3可知,宰前活重夏×秦組排第一,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屠宰率最高的是比×秦組,為62.6%,與夏×秦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其他各組差異極顯著(P<0.01)。胴體重最高的是夏×秦組,為473.8 kg,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凈肉率最高的是比×秦組,為52.0%,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凈肉重最高的是夏×秦組,為386.8 kg,與比×秦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胴體產(chǎn)肉率最高的是安×秦組,為85.2%,與其他各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
表3 肉牛屠宰性能
通過引進優(yōu)質肉牛父本進行雜交試驗以改良本地肉牛的生長性能[6-8]和屠宰性能[9]的試驗之前已有學者做過相關研究。本試驗通過以蘭州本地的秦川牛為母本,以引進的4個不同品種優(yōu)質肉牛凍精為父本進行雜交改良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不同雜交組合F1代肉牛的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均優(yōu)于秦川牛對照組,雜交優(yōu)勢十分明顯。4個父本中,法國肉牛品種夏洛萊體型較大,其次為瑞士血統(tǒng)的西門塔爾、比利時藍牛,英國安格斯肉牛和本地秦川牛體型大體相近,后兩者在4個父本中體型偏小。出生重結果表明父本體型較大的組合其F1代初生重也較大,反之則較小。3月齡時秦川牛體重雖然超過了安×秦組合,但隨后直到24月齡,體重始終以夏×秦組合領先,其次為西×秦組合、比×秦組合、安×秦組合,秦川牛組一直排最后。
鄧由飛等[10]研究結果表明,體重和體尺指標可以間接反映肉牛的生產(chǎn)性能、抗病力等健康狀況。趙澈勒格日等[11]研究結果表明,對體重影響較大的體尺指標主要是胸圍和體斜長,其次為體高。5個雜交組合的體尺結果以夏×秦組合最優(yōu),秦川牛組最差。比利時藍牛組體格健壯,肌肉豐滿,體尺指標接近西×秦組合。安格斯肉牛以“雪花肉”出名,但生長性能測定發(fā)現(xiàn),其體型與夏洛萊和西門塔爾相比偏小,略優(yōu)于秦川牛。
屠宰性能測定中發(fā)現(xiàn),在屠宰率、凈肉率2項指標中,比×秦組合最優(yōu),分別為62.6%、52.0%。這是由于該組合的胴體重在宰前活重中的占比相比其他組合較高,同時,該組合胴體中凈肉和脂肪占比也較高。胴體產(chǎn)肉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安×秦組>比×秦組>夏×秦組>西×秦組>秦川牛組。夏×秦組雖然宰前活重最大,但胴體產(chǎn)肉率并不是最大的,這可能是因為該組合胴體中骨骼占比較大,凈肉和脂肪占比相對較少,因此胴體產(chǎn)肉率并不高。而安×秦組和比×秦組體型雖然表現(xiàn)一般,但因其胴體中骨骼占比較小,凈肉和脂肪占比相對較高,所以胴體產(chǎn)肉率較高。
4個雜交組合F1代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均優(yōu)于本地養(yǎng)殖的秦川牛,其中,夏×秦組合在體重、體尺指標上最優(yōu),適合育肥場育肥銷售,經(jīng)濟效益較好。安×秦組合與比×秦組合因其肉質較好,適宜于屠宰后銷售高檔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