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東
(山東省利津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山東東營 257400)
利津縣是山東省小麥種植生產大縣,全縣小麥播種面積達到了2.89萬hm2以上,有著較高的生產水平與生產條件,近年來多次榮獲“全省先進生產縣”的稱號。目前最受廣大農戶歡迎的是“山農29號”小麥品種?!吧睫r29號”是山東農業(yè)大學選育的新品種小麥,具有多穗、高產、穩(wěn)產的主要特性,于2016年由國家農作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吧睫r29號”適宜于在山東省地區(qū)、山西省南部地區(qū)、河北省南部地區(qū)等高水肥地栽培,即使在同一區(qū)域的旱地進行栽培也可以獲得較高產量和品質?!吧睫r29號”在利津縣地區(qū)的種植效果良好,比當?shù)亍疤┺r18號”小麥品種產量高出8%-10%?!吧睫r29號”的小麥植株高度適中、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產量高,適合作為主推的小麥品種推廣種植?;诖耍疚闹饕撌觥吧睫r29號”小麥品種的特征與特性,并介紹種植該品種小麥的栽培技術,以期通過本次研究為“山農29號”的高產穩(wěn)產栽培技術與推廣提供有力的支持。
“山農29號”是山東農業(yè)大學選育的新品種小麥,有著極高的產量,屬于“穗多型”小麥品種,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表現(xiàn)優(yōu)秀。“山農29號”全生育期為242天,幼苗為半匍匐狀態(tài),穗層比較整齊且下節(jié)比較短,成穗率比對照的“泰農18號”高,莖稈具有良好的彈性與抗倒性。利津縣測試的“山農29號”整株高度為79cm,千粒重45.6g,穗粒數(shù)為34.3粒,小麥穗數(shù)為45萬/667m2,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夠有效抵抗中度白粉病、慢條銹病、結痂、中度葉銹病等[1]。
“山農29號”具有良好的耐密植性,在攻關田中的產量高達54萬穗/667m2,與其他普通品種小麥相比,穗數(shù)要高出10萬穗/667m2左右。與此同時,“山農29號”的千粒重在50g左右,這些特性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高產穩(wěn)產。
利津縣在2015-2016年連續(xù)兩年種植“山農29號”,并將其種植結果與“泰農18號”等小麥品種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山農29號”每年的產量排名都位于首位,其中在2015年時平均獲得產量607.3kg/667m2,與“泰農18號”主推品種產量相比提高了8.1%;2016年在冬季遭遇連續(xù)干旱的情況下,依然實現(xiàn)了662.8kg/667m2的良好產量,與主推品種“泰農18號”相比,產量提高了9.5%。連續(xù)兩年的試驗結果顯示,“山農29號”具有抗逆能力強、高產、穩(wěn)產的良好特性,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2015-2016年小麥品種試驗產量結果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
通常小麥品種在生育后期,會隨著氣溫持續(xù)上升慢慢出現(xiàn)不斷加強的干熱風現(xiàn)象。一般小麥品種生育期較長、抽穗期較晚,發(fā)生干熱風的概率更高,而且程度也會比較嚴重;一些早熟型以及抽穗期過早的小麥品種,可以有效減少干熱風造成的影響。“山農29號”小麥新品種的全生育期為233d左右,在膠東地區(qū)的抽穗期為4月末至5月初,6月18日前后為其成熟期,能夠有效避免6月中旬所出現(xiàn)的干熱風危害[2]。與此同時,小麥品種的抗干熱風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灌漿強度與速度的影響。在溫度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灌漿強度越高、速度越快,小麥品種的抗干熱風能力就會越強?!吧睫r29號”在開花后14-29d內的灌漿強度與速度,與對照的小麥品種相比沒有過于明顯的差異;但是在開花后19-35d內,“山農29號”在開花后14-29d內的灌漿強度與速度,與對照的小麥品種相比沒有過于明顯的差異;但是在開花后19-35d內,灌漿強度與速度明顯比對照小麥品種高。小麥開花的后期是受到干熱風危害最為嚴重的時期,對照小麥品種在低濕、高溫的情況下,會急速降低自身灌漿速度,甚至會停止灌漿,但是“山農29號”在這個過程中的灌漿強度與速度依然能夠保持正常的水平。
多年多地的研究實驗及推廣研究顯示,“山農29號”小麥具有豐產性能強、穗粒結構協(xié)調等特點,適宜在山東省、山西省南部地區(qū)、河北省南部地區(qū)等高水肥地栽培,本文特總結“山農29號”小麥高產、穩(wěn)產的栽培關鍵技術與要點,具體有以下幾種措施。
土地肥力是決定小麥高產穩(wěn)產能力的關鍵?!吧睫r29號”具有很大的高產穩(wěn)產潛能,應該挑選條件基礎比較好的高水肥土地進行栽培。若前茬作物為玉米時,要采取秸稈雜物還田措施,進行整地之前土壤施2500-3000kg/667m2的雜肥,用無機化肥作為小麥配方肥。通常情況下,每667m2土壤用14-16kg的純氮+30-35kg的尿素;7-8kg的磷+14-16kg磷酸二銨;6-8kg的鉀+10-15kg的氯化鉀。其中可以將40%-50%鉀肥與氮肥作為底肥,春季追肥50%-60%的鉀肥、磷肥、氮肥。還需要注意的是,若地塊缺少微量元素要及時補充硼肥、鋅肥[3]。耕作方式為一年一旋耕、兩年一深耕,旋耕的深度要超過15cm,深耕的深度要保持在25-28cm,利用機械耙地、人工耙地相結合的方式,做到耕實、耙透、耕平,保證土壤“上松下實”。
2.2.1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對“山農29號”種子做包衣處理,能為后期病蟲害防治奠定基礎,也是保證小麥品種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途徑。若種植區(qū)域中小麥根部出現(xiàn)病害的情況比較嚴重,可以選擇2%濃度的戊唑醇當作種衣劑,攪拌100kg-150kg麥種。除此以外,還可以選擇20%濃度的三唑酮當作種衣劑,攪拌150kg麥種。發(fā)生地下害蟲情況比較嚴重的地塊,可以選擇40%濃度的甲基生硫磷乳油,或者是35%濃度的甲基硫環(huán)磷乳油,攪拌200kg麥種。其次,在伏天曬種也能夠促進小麥種子提高防病蟲害、防霉的能力,在播種前晾曬小麥種子1-2d,使小麥種子表面保持干燥,增加小麥種子的出苗率和通透性,從而使小麥種子在播栽后具有較強的吸水能力、出苗快速整齊、萌發(fā)快速。
2.2.2 足墑播種
在秋種階段如果土壤的墑情適宜,應在收獲秋作物之后對土壤及時實施耕翻、整地處理,同時實施播種;如果播種地塊的墑情不足,首先應進行播種,后將“蒙頭水”澆灌至墑情不足的播種地塊中,以此促進土壤墑情進一步加強,促進小麥發(fā)芽與出苗。缺乏水澆條件的干旱麥田,應在收獲前茬作物后對土壤進行及時耕翻,保證地下土壤中墑情的完整性。
2.2.3 適時播種
利津縣地區(qū)最佳播種時期在10月5日至15日之間,或者在10月8日至12日之間,若無法準確在此時間段內進行播種,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大小麥的播種量,10月20日之后每延遲播種1天應相應增加0.5kg的播種量,有機結合播種量與播種期。
2.2.4 適量播種
播種的數(shù)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小麥品種的生長質量,如播種量過大則會導致種子之間出現(xiàn)爭奪養(yǎng)分的情況,進而影響小麥的產量。通常情況下,每667m2播種12萬-16萬株小麥,可以根據(jù)土壤的肥力及產量適當對其進行調整,高產田塊可以減少小麥播種量,中產田塊或低產田塊應適當增加小麥播種量。在10月20日后每延長2天播種則需要增加1萬-2萬株/667m2小麥[4]。
2.2.5 種植密度
普通小麥品種的種植為小間距、密集種植模式,距離為15-20cm?!吧睫r29號”小麥品種可以選擇等行寬幅距離進行播種,行距為22-25cm。等行寬幅距離的播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斷壟缺苗、疙瘩苗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可以防止種子之間的肥水資源爭奪情況的出現(xiàn)。
2.2.6 肥分管理
基肥充足在提高“山農29號”小麥播種質量與品質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土壤的地力以及播種的質量,在收獲前茬農作物之后,應對土壤及時實施“耕耙滅茬”處理,同時結合充足的基肥,保證土壤肥力與基肥充分混合。通常情況下,為了有效避免小麥出現(xiàn)無效分蘗情況,同時為了構建合理科學的群體結構、延緩衰老,提高小麥的穗粒數(shù)、粒重、質量與產量,種植人員應結合農田土壤肥力的真實情況,適當將小苗的追肥期后移,例如可以在小麥生長至拔節(jié)期時進行追肥;當農田土壤肥力水平、墑情較高的情況下,可以將追肥的時間移至小麥的孕穗期或者是小麥的拔節(jié)期。
在播種后應及時觀察小麥的出苗情況,如果缺苗的情況超過10cm,則需要對其進行催芽補種處理。旋耕的地塊一般土壤比較疏松,在此地塊中的小麥齊苗后應重新實施壟間鎮(zhèn)壓措施,保證其不會出現(xiàn)土壤失墑的情況。土壤肥力較差或底肥使用不足的地塊,需要對小麥進行及時追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麥苗的分蘗。追肥時追施10-15kg/667m2的尿素,并對小麥實施澆水措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若種植區(qū)域出現(xiàn)“旺長”的情況,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化學調控,每667m2使用30ml壯豐安兌30-40kg水后對小麥的葉面進行均勻噴灑。使用小麥秸稈還田措施后的種植地塊,會出現(xiàn)土地懸虛、吊根苗、耕地不細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會對冬季前小麥苗的健康成長帶來影響。因此,應通過“冬澆”措施補充土壤中的水分,保證土壤的踏實,粉碎土壤中的土坷垃,這也是有效解決土壤懸虛、彌合裂縫、減少吊根苗、防止冷風倒灌、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關鍵措施?!岸瑵病钡臅r間從小麥三葉期之后至土壤徹底封凍之前,對于土壤中含水量及持水量在70%以下、苗齡小、墑情差的小麥種植區(qū)域,必須在下種后一月以內采取冬澆措施,以此促進小麥根部分蘗,進而使冬前群體增多。與此同時,需結合麥苗實際生長情況,在冬季還未到來時作鎮(zhèn)壓處理,也可以采用人工踩踏的鎮(zhèn)壓方式。在小麥處于1、2葉時期應去除雜草,當小麥生長至3、4葉時,應對其實施化學除草措施。禾本科的雜草可以3%濃度噴灑甲基二磺隆乳油,用量20-30ml/667m2。
2.4.1 鎮(zhèn)壓
應該在小麥返青之前對其進行鎮(zhèn)壓處理,主要方式有保墑、提墑等,并提高種植區(qū)域的溫度,促使小麥苗盡早返青,以此來提高小麥的成穗率。
2.4.2 肥水管理
“山農29號”小麥有極強的耐力,在生育時期就應該盡量減少澆水的頻次和總量,在不干旱的情況下可不采取“冬澆”措施,在春季時也可以根據(jù)土壤的實際墑情適當澆水。與此同時,要在起身拔節(jié)期對小麥追施氮肥,并用“肥水合一”的技術,根據(jù)土地實際的墑情,在小麥的拔節(jié)中期或拔節(jié)末期追肥和澆水,若有麥田出現(xiàn)脫肥的情況,應對麥田實施澆返青水的措施,每畝麥田追施約10kg尿素等類型的速效氮肥。
2.4.3 雜草防治
對冬前管理時沒有實施雜草防治的種植地塊,在小麥起身期或返青期應實施雜草防治措施。對于闊葉雜草可以利用濃度為40%的唑酮草酯干懸浮劑,或濃度為40%的苯磺隆進行防治;對于禾本科雜草,可以使用濃度為3%的甲基二磺隆乳油進行防治。噴藥時間應選擇在日平均氣溫高于10℃的天氣。
2.4.4 防治早春凍害
在防治早春凍害方面應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在降溫之前對小麥實施灌水措施,以此來提前預防早春凍害。對于已經受凍的小麥田,應在早春噴灑蕓苔素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促使小麥快速恢復生長。
“山農29號”小麥品種主要的病蟲害為枯紋病、白粉病、葉銹病、赤霉病以及蚜蟲。防治枯紋病的最佳時期為“山農29號”的起身期,可以采用普通防治措施,每667m2噴灑20%濃度的三唑酮乳油,每100ml兌水50kg,對小麥的根基部位進行噴灑,每次噴灑的間隔為7-10d,連續(xù)兩個周期[5]。葉銹病與白粉病的防治同樣可以采用普通措施,每667m2采用50-75ml濃度為20%的三唑酮乳油進行噴灑。對于赤霉病,應在“山農29號”的揚花期與齊穗期噴灑兩次農藥,每667m2采用濃度為80%的多菌靈超微粉,或者是50%濃度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75-100g。在防治小麥蚜蟲方面,可以采用化學防治措施,緊抓小麥的灌漿初期以及揚花末期,采用濃度為10%的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濃度為25%的快殺靈乳油等,同時實施“一噴三防”的防治措施,噴灑間隔為7-10d,連續(xù)2-3個周期。
雖然“山農29號”小麥有著極強的耐旱性,但過度干旱也會對“山農29號”的抽穗時間、開花期以及百粒重產生一定影響,并且還會對穗粒數(shù)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山農29號”在揚花之后的10d左右就應澆灌漿水或者是澆開花水,以此確保小麥有充足的生理用水,同時還可對田間的小氣候條件加以提高,減少因田間氣溫過高對麥子注漿成型后形成的影響,提高麥子抗干熱風的能力,也同時增加小麥的粒重、籽粒飽滿度等[6]。但要注意的是,在“山農29號”小麥成熟之前,若土壤中水分過多會對小麥根系活力造成影響,降低小麥粒重,因此,“山農29號”小麥在成熟的10d前應停止?jié)菜?/p>
“山農29號”小麥的最佳收割時期為蠟熟末期,此階段千粒重最高,品質也最優(yōu)異。蠟熟末期的“山農29號”小麥普遍特征為植株莖稈有彈性、籽粒含水量大概在22%左右、葉片枯黃,但是籽粒顏色為“山農29號”小麥品種的固有光澤。在收獲后應及時對小麥進行晾曬以及貯藏,避免小麥受到雨淋等情況而出現(xiàn)落粒、霉變等情況。
經過研究后不難發(fā)現(xiàn),只有因地制宜選擇栽培技術,才能夠將小麥品種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為小麥新品種的高產穩(wěn)產提供保障?!吧睫r29號”在種植之前應合理選擇種植區(qū)域,利用機械耙地、人工耙地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播種、耕地的規(guī)范化與標準化,加強小麥的冬前管理,同時根據(jù)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山農29號”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與穩(wěn)產性,比其他對照小麥品種的增產、穩(wěn)產效果都要明顯,目前該品種已在山東以及周邊地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具有良好的市場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