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恩
(北京市房山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技能大師工作室,北京 100055)
應急儲備大米是指用于調節(jié)社會大米供求總量,穩(wěn)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fā)事件等情況的儲備大米[1]。 疫情防控期間,北京房山糧油公司承擔了3 000 t 北京市應急儲備大米的接卸和儲存任務。 大米不耐高溫, 儲存品質變化快,易生霉、生蟲,耐儲性差[2]。 研究其儲存技術和儲存期間的品質變化規(guī)律, 從技術及數據上支撐應急儲備大米的安全儲存,滿足首都居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生活需求。
選擇南梨園分庫的16 號倉儲存的應急儲備大米,倉房東西走向,倉內長65.75 m,寬26.16 m,倉內面積為1 720.02 m2,在設計貨位時,將倉內貨位劃分為南、北2 排,每排13 個貨位,共有26 個儲糧貨位,每貨位獨立編號。 2 排之間留有主通道,寬度為2.0 m,貨位之間距離為0.8 m,貨位距倉房墻壁的距離為1.0 m,如圖1。
圖1 16 號倉貨位布置圖
選擇16 號倉的5b 和15b 為試驗貨位, 大米基本情況如表1。
應急儲備大米規(guī)格為25 kg/袋和10 kg/袋兩種,貨位為南北走向,長11.0 m、寬3.7 m、堆高25層約為3.2 m。 測溫電纜每層設置A、B、C、D 4 根電纜, 每根測溫電纜內分布5 個測溫電纜, 每層共有20 個測溫點,糧垛上下共設3 層測溫電纜,上層電纜布設在堆垛表層第2、3 層糧包之間, 下層布設在堆垛底層向上第2、3 層糧包之間, 中間電纜在上層與下層電纜的中間布設。 糧溫檢測布點如圖2。
表1 大米基本情況
圖2 應急儲備大米糧垛溫度檢測布點圖
1.2.1 儲糧環(huán)境控制
倉溫控制在20~24 ℃之間, 當倉溫超過24 ℃時,開啟空調進行控溫,當倉溫小于等于20 ℃時,空調停止運行。 控制倉濕不超過70%。
1.2.2 糧情檢測
使用測溫電纜+手持糧溫儀,檢測糧包的溫度;每3 d 檢測1 次倉儲大米糧情。
1.2.3 其它指標檢測
其它指標如水分含量、黃粒米、色澤氣味、黃曲霉毒素B1、品嘗評分值每30 d 檢測1 次。
1.2.4 檢測方法
大米檢測主要分為入庫檢驗、 儲存期間檢驗和出庫檢驗,檢測方法均參照國家質量相關標準規(guī)定。
根據實倉檢測,獲得2 月~7 月的大米糧情溫度數據,溫度變化曲線如圖3。
圖3 應急儲備大米糧溫變化曲線
如圖3 所示,糧溫隨氣溫和倉溫的升高而升高,倉溫超過24 ℃時開啟空調控溫[3],在空調的作用下,倉溫被控制在20~24 ℃之間, 倉溫和氣溫最大溫差達到11 ℃,最高糧溫分別為23 ℃和22 ℃,儲存過程中無局部發(fā)熱現象。
如圖4 所示,儲藏前3 個月水分下降較緩慢,下降幅度為0.3%和0.5%, 儲藏4~5 個月水分下降加快,下降幅度為0.8%~0.9%和0.8%~1.0%,因此可見水分在超過15.0%的大米降水幅度稍大, 儲存超過3 個月,水分下降有加快的現象。
圖4 應急儲備大米水分變化柱狀圖
在夏季均開啟空調進行控溫,將倉溫控制在20~24 ℃之間,2 月~7 月, 大米的品嘗評分值普遍呈緩速下降趨勢[4],5 月~7 月倉內濕度在65%~70%,較高的濕度導致品嘗評分值下降較快, 出庫前分別下降9 分和8 分, 因此可見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對成品糧的品嘗評分值有明顯地影響。 大米品嘗評分變化見圖5。
圖5 應急儲備大米品嘗評分變化柱狀圖
檢測數據中,入庫30 d 以內,大米的黃粒米為0,第60 天至第150 天,黃粒米偶有檢出,但均小于0.1%,變化幅度無明顯區(qū)別。
根據檢測數據, 應急儲備大米的色澤氣味均為正常,無明顯變化。
經檢測應急儲備大米沒有發(fā)現黃曲霉毒素B1。
根據實際工作, 在保證儲糧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 日常堆碼實垛和通風垛的高度一般是20層~26 層、堆高2.5~3.3 m;也可以堆碼托盤垛,托盤垛每盤層數10 層~12 層、疊碼2 盤~3 盤。 考慮到儲糧碼垛及出倉方便等因素, 應急儲備大米堆高總高度不宜超過3.2 m;堆碼托盤垛時,在托盤承重限制范圍內每個托盤堆碼不超過12 層,堆碼盤數不超過3 盤。
結合北京市當前糧食倉儲設施條件、 成品糧安全儲藏技術需求、 避免出入倉結露以及實際運行成本等,參照“準低溫儲藏”的技術要求,倉濕應控制在50%~65%之間,最高不宜超過65%,倉溫宜控制在20~24 ℃之間,最高不宜超過24 ℃;倉內平均糧溫控制在22 ℃以下,有利于儲糧安全度夏。
較高的濕度(65%~70%)會導致儲存大米品嘗評分值下降較快,大米品嘗評分值最低為76 分。 控溫控濕條件下,150 d 內大米品嘗評分值全部>70,參考GB/T 20569—2006《稻谷儲存品質判定規(guī)則》,該儲存大米為宜存糧。
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對應急儲備大米的品嘗評分值有明顯地影響。為延緩大米品嘗評分值下降,將倉溫控制在24 ℃以下、倉內濕度控制在65%以下。
儲存期間,大米中黃粒米在0~0.23%之間,小于GB/T 1354—2018《大米》國家標準中黃粒米≤1.0%的指標要求。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qū)儲存應急儲備大米,貨位高度不宜超過3.2 m,大米水分不宜超過15.0%;度夏期間, 倉溫應控制在20~24 ℃之間, 倉濕應控制在50%~65%之間。
在儲存過程中, 應急儲備大米水分受環(huán)境影響有所下降, 入庫水分超過15.0%時, 出庫前可下降1.0%; 水分15.0%以下的大米可至少安全儲存150d, 即大米質量指標符合GB/T 1354—2018 《大米》國家標準指標要求和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指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