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霞,劉曉東,劉平輝*,孟平虹,向 龍,饒耕瑋
1. 東華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南昌 330013;
2. 核資源與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13;
3. 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263大隊,吉安 343000
古鹽度是古沉積物中水體鹽度的真實反映。古鹽度的恢復在區(qū)分海相和陸相沉積環(huán)境、判斷水體性質(許璟等,2010)、確定古湖岸線位置(文華國等,2008)、探究區(qū)域古海平面相對變化及沉積相展布等古環(huán)境特征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地質歷史信息,有助于恢復古沉積環(huán)境(Amorosi et al.,2009;陳洪德等,2012)。
同時,近期研究古鹽度方面的成果表明成巖作用過程中,古鹽度的變化對剖面巖性序列,尤其是對粘土礦物的成因及演化有著重要影響(王昌勇等,2014;趙明等,2015;張守鵬等,2016;戴朝成等,2018)。如張守鵬等(2016)對渤海灣盆地地層巖性剖面的研究表明干旱程度、蒸發(fā)量與湖水的古鹽度值共同決定了巖性剖面呈現(xiàn)泥、灰、云、膏互層序列體征;趙明等(2015)分析新疆塔北隆起的古鹽度表明:古鹽度對粘土礦物組合特征及其綠泥石成分變化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戴朝成等(2018)對川中地區(qū)古鹽度分析得出古鹽度對伊利石含量、綠泥石成分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古鹽度分析在粘土礦物的研究中受到眾多學者的進一步關注。而粘土礦物因自愈合性強、滲透率低、對核素的吸附性等眾多優(yōu)點,使得粘土巖/泥巖在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備選圍巖中優(yōu)勢突出,當前受到有核國家(法國、瑞士、比利時等)的重點關注。特別是法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對粘土巖/泥巖作為處置高放廢物的圍巖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且建造了Meuse/Haute-Marn粘土巖/泥巖地下實驗室,預計2025年開展第一批高放廢物(100噸)深地質處置(潘自強等,2009;Andra,2014)。
中國在粘土巖/泥巖作為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的天然屏障方面研究相對滯后,隨著中國西北地區(qū)粘土巖項目的進行,在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實施鉆井工程,重點目標層位為下白堊統(tǒng)巴音戈壁組上段(K1b2),其鉆遇厚度500多米,為厚層湖相泥巖。課題組前期從物源、礦物組成、力學特征等方面對泥巖特性開展了初步研究(向龍等,2019a;胡海洋,2014;李松倬,2018;饒耕瑋等,2018;張耀東,2016),而對湖相泥巖沉積時古鹽度狀態(tài)、古鹽度對泥巖中粘土礦物的組合特征有何影響,任然未知。鑒于此,本文采集呈北東—南西向的TZK-1井、TZK-2井泥巖樣品,利用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和X衍射分析結果擬恢復盆地古鹽度在湖盆平面及鉆孔垂向上的特征及演化,這不僅有利于恢復湖盆古沉積環(huán)境,更有助于揭示古鹽度對粘土礦物組合特征及演化過程的影響,為處置庫選址工作提供古沉積環(huán)境依據(jù),對進一步深入研究粘土礦物對核素吸附性能及核素在泥巖中的遷移情況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巴音戈壁盆地位于中蒙交界處,呈近東西向(張成勇等,2015)。因格井坳陷所處位置在盆地南部,基本呈北東向展布,約占9000平方公里。坳陷東、南、北緣分別為齒狀插入銀根坳陷、相鄰于巴彥諾爾公隆起、相接宗乃山—沙拉扎山隆起(圖1)。因格井坳陷基底為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的變質巖系?;装l(fā)育有二疊系、石炭系等地層。二疊系下部碎屑巖以含鈣礫巖、灰?guī)r、硬砂巖、砂質灰?guī)r為主,上部以長石砂巖、粉砂巖及砂質灰?guī)r為主。石炭系上段以大理巖、流紋質凝灰熔巖為主,下段以砂礫巖及碳酸鹽巖為主;中段為粉砂巖、凝灰熔巖等變質巖類。蓋層主要發(fā)育侏羅系、白堊系以及第四系地層。侏羅系以含煤粗碎屑巖為主的沉積地層,巖性以雜色礫巖、砂巖為主,底部發(fā)育細砂巖,偶夾礫巖及泥頁巖;頂部為深灰色及黑色凝灰?guī)r夾火山角礫巖。白堊系地層是蓋層的沉積主體,淤積物大于2200 m。下白堊統(tǒng)發(fā)育有銀根組、蘇宏圖組下段和上段、巴音戈壁組下段和上段,上白堊統(tǒng)發(fā)育有烏蘭蘇海組。研究區(qū)域巴音戈壁組下段巖性以紫紅色礫巖、砂巖為主,偶夾粉砂巖和泥巖;巴音戈壁組上段巖性以灰白色、灰綠色、深灰色泥巖為主,塊狀結構,層理發(fā)育,是高放核廢物粘土巖深地質處置的目標層位。
圖1 塔木素泥巖預選區(qū)地質略圖及采樣位置(據(jù)核工業(yè)208隊改)Fig. 1 Geological sketch of Tamusu mudstone pre-selected region showing sampling positions
本文采集樣品選自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TZK-1井、TZK-2井(井位圖1),在詳細觀察描述TZK-1井、TZK-2井白云質泥巖段巖芯的基礎上,垂向上選取TZK-1井450~800 m段、TZK-2井380~800 m段受風化作用及成巖作用影響較小的部分新鮮巖芯。其巖性主要為深灰色塊狀泥巖,自下而上呈泥巖粉砂巖—泥巖的正韻律特征,且泥巖層厚度較大。巴音戈壁組上段泥巖礦物組成為高嶺石、伊利石、方沸石、白云石、長石、黃鐵礦及碎屑礦物等。目標層粘土巖產狀平緩(巖層傾角<6°)。共制作薄片50塊,觀察白云質泥巖微觀構造特性;選取15件樣品進行掃描電鏡測試,觀察白云質泥巖主要礦物的晶型結構和微觀形態(tài)特征;選取其中20件樣品作全巖X衍射分析(表1),定量判斷白云質泥巖的主要礦物類型及組合。此外,對20件選樣開展稀土、微量元素等測定(表2,3)。研究所用樣品所有測試按照相應實驗標準開展,樣品代表性強,數(shù)據(jù)翔實可靠。其中,掃描電鏡和X衍射分析均在“核資源與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完成,測試儀器分別為FEI捷克有限公司的Nova Nano SEM450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配有X-Max20能譜儀)和德國布魯爾D8 ADVANCE多晶X射線衍射儀。微量及稀土元素在澳實分析檢測(廣州)有限公司完成,實驗儀器分別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ICP-AES),儀器型號Aglilent (美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質譜儀(ICP-MS),儀器型號Perkin Elmer Elan 9000 (美國)。在系統(tǒng)設定上,檢測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相對偏差和相對誤差)均限定<10(±5)%。
表1 巴音戈壁組上段泥巖X衍射分析數(shù)據(jù)表(wt%)Table 1 X ray diffraction data of mudstones from the upper section of Bayingebi Formation(wt%)
表2 粘土礦物分析數(shù)據(jù)及“相當硼”含量和古鹽度計算數(shù)據(jù)Table 2 The elemental data of lacy minerals and the calculated “equivalent boron” content and paleosalinity
表 3 巴音戈壁上段TZK-1井、TZK-2井Sr、Ba、Rb、Ga、K、Na分析數(shù)據(jù)及Sr/Ba、Rb/K、K+Na、B/Ga數(shù)據(jù)Table 3 Analytic data of Sr,Ba,Rb,Ga,K,Na and the calculated data of Sr/Ba,Rb/K,K+Na and B/Ga for the borehole TZK-1、TZK-2 from upper section of Bayingebi Formation
通??梢岳猛凰亍⑽⒘吭?、磷酸鹽沉積程度等方式還原古鹽度。為了充分辨識半咸水環(huán)境,常采用沉積磷酸鹽法,但常由于成巖作用、粘土成因及含磷酸鈣等生物化石影響,導致其分析結果不夠準確,失去效力;區(qū)別海水與淡水的形成多運用同位素法,如關于海洋的沉積相及其碳酸鹽巖的研究。長期以來,學界關于古鹽度的測試方法不盡相同,數(shù)據(jù)的質量和精度也有差別,然而這些本身的誤差對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影響不大。本文主要采用元素比值法及B元素法對沉積環(huán)境的古鹽度進行判別(表3)。
在不同沉積環(huán)境中化學性質相近的鍶和鋇,由于受地球化學作用常被分離。自然界中,Ba常以難溶性BaSO4形式沉淀,因此,Ba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時溶解度低于Sr,多數(shù)近岸沉積物中富含Ba。Sr具有強于Ba的遷移能力,常出現(xiàn)在大洋深處。水體鹽度偏低時,重碳酸鹽形式的Sr、Ba出現(xiàn),當水體鹽度偏大時,水體中的Sr相對Ba趨向富集。當水體的鹽度達到一定值時,水體中沉淀的SrSO4會逐漸增加。因此沉積物中的Sr豐度和Sr/Ba比值與古鹽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常用來標識古鹽度特征(鄭榮才和柳梅青,1999)。通過對巴音戈壁組上段TZK-1井、TZK-2井泥巖樣品微量元素分析與計算(表3,表4),發(fā)現(xiàn)其樣品Sr豐度變化范圍偏大,為471×10-6~4120×10-6,均值為1180×10-6;隨深度增加其值變化范圍為471×10-6~1340×10-6,以TZK-1井482.35 m深處最低,745.9 m深處最高;不同深度樣品Sr/Ba值變化范圍偏大,為0.75~22.67,均值為5.41;隨深度增加Sr豐度和Sr/Ba值呈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圖2)。
表4 古鹽度判別指標及樣品數(shù)據(jù)統(tǒng)計Table 4 Paleosalinity discrimination index and sample data statistics
Na和K是堿金屬元素中活性極強的元素,通常均勻分布在水體中,其含量的高低可以用于直接衡量鹽度。當為堿性還原環(huán)境時,隨著水體鹽度的增高,伊利石粘土吸附K和Na的能力越強,但Na比K的吸附量要弱。研究區(qū)TZK-1、TZK-2井各樣品K+Na質量分數(shù)變化范圍為2.10%~5.72%,平均值為3.96%,K+Na質量分數(shù)隨著深度增加,其值有一定的波動性,但由于前人沒有具體劃分標準,一般認為值越大,介質鹽度越高。(表3,圖2)。
圖2 塔木素預選區(qū)TZK-1井、TZK-2井古鹽度綜合柱狀圖Fig. 2 Comprehensive histogram of paleosalinity of the borehole TZK-1, TZK-2 in the Tamusu pre-selected region
K的含量與泥巖中粘土礦物含量尤其是粘土礦物中伊利石的含量存在著很大的關聯(lián)性。Rb常以懸浮膠體狀被運移,當為堿性還原環(huán)境時,膠體狀的Rb受凝絮效應作用而沉淀,常吸附于粘土和有機質,所以盆地水體的含鹽度,直接反應了粘土與有機質對Rb的吸附程度,因此,Rb含量和Rb/K比值能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鹽度改變情況,故將其視為測定沉積環(huán)境鹽度的指標。研究區(qū)TZK-1、TZK-2井各樣品Rb豐度變化范圍為35.6×10-6~145×10-6,平均值為89.56×10-6;Rb/K比值變化范圍為0.0028~0.0072,平均值為0.0048(表3),顯示TZK-1、TZK-2井Rb豐度和Rb/K比值隨深度變化呈現(xiàn)一定波動性(圖2),用R/K法、K+Na法和Sr/Ba法所得的鹽度變化趨勢垂向上相似。
B比Ga的遷移能力要強,通常B富集于湖相中,Ga富集于河流相中,因此B/Ga值常被用來分辨河流相、湖相(王益友等,1979)。在淡水系統(tǒng)中,B和Ga含量都比較低。由于地熱系統(tǒng)、海相地層的原生水或者蒸發(fā)沉積物會導致淡水系統(tǒng)中B含量異常升高(Bennett et al., 2007)。通常海水中B、Ga含量偏高,B在海水的富集程度與鹽度為顯著線性相關,含有Ga的礦物溶解度一般較低,一般受海水中的顆粒清掃作用,導致Ga在海水中的濃度一般遠低于淡水系統(tǒng)(Degens et al., 1957;Orians and Bruland,1988;McAlister and Orians,2012),因此一般Ga在海相沉積物中的含量比陸相中低,從而常用B/Ga和B含量來分析判別沉積環(huán)境(許璟等,2010;劉慶等,2004)。TZK-1、TZK-2井不同深度樣品的B/Ga值顯示變化范圍為2.98~24.10,平均值為8.48(圖2)。所得值與Rb/K比值法、K+Na法和Sr/Ba法的垂向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B是各地球化學分析方法中容易獲得的一種元素,且對鹽度的反應比較靈敏,因此,常用來判別鹽度。前人眾多實驗表明,固定溶液中的硼元素容易被粘土礦物吸收,當硼元素被吸附后,后期發(fā)生遷移不會隨水體化學因素影響而變化,因此,水體中最初的硼元素含量情況可由巖石樣品的硼元素表示。計算水體古鹽度,可以應用硼元素的相關理論:粘土礦物吸附和硼的固定數(shù)量與水體當中硼的含量存在關系,同時發(fā)現(xiàn)將水體中硼的數(shù)量與鹽度作為兩個變量,它們之間呈線性函數(shù)。將以上理論綜合,即是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Charles and Norman,1963):
上式,B:實測樣品硼的吸收數(shù)量(單位為10-6),S:鹽度(‰),C1和C2分別為常數(shù),應用粘土礦物和硼求古鹽度,依據(jù)此方程建立如下古鹽度的表達式:
Adamas公式(Adamas et al., 1965),表達式為:
式中古鹽度(‰):Sp,“相當硼”含量質量分數(shù)(%):X,古鹽度計算時應折算成×10-3。計算樣品主要成分為伊利石的泥巖,通過沃克校正公式(Walker,1968)得出“相當硼”含量:
其中理論上純伊利石的K2O濃度為8.5,實測樣品的值表示為B樣品和K2O樣品。
Couch(1971)表達式為:
上式,Sp:古鹽度(‰),B*:“校正硼”的質量分數(shù)(%),求得古鹽度時應折算成×10-3。
選取樣品的伊利石、高嶺石、蒙脫石含量,分別由式中xi、xm、xk表示,系數(shù)為各粘土礦物對硼的吸附強弱程度,系數(shù)大小表明吸收強弱,該公式在粘土礦物成分比較復雜時比較實用,但成巖作用會影響其計算結果。
實際上,Adamas公式很少涉及到成巖作用,并且關于硼被高嶺石、蒙脫石的吸附情況考慮很少。如果用該式計算鹽度值,精確度比較低;而Couch表達式不僅適用于變化界限較大的鹽度,且涉及到硼在蒙脫石、伊利石、高嶺石中的吸收數(shù)量,因此,應用此公式可以取得較好的結果(表2)。
經過計算,實驗樣品中硼元素含量變化范圍為51.0×10-6~253.0×10-6。粘土礦物以伊利石/云母和伊利石/蒙脫石粘土為主,粘土礦物經過校正后其含量見表2。研究區(qū)目的層的粘土礦物多而雜,伊利石校正后平均含量在粘土礦物中偏高,符合Couch表達式的使用條件,運用Couch公式得出研究區(qū)目的層古鹽度為5.25‰~20.25‰,均值為11.10‰。同樣顯示研究區(qū)TZK-1、TZK-2井古鹽度隨深度的變化趨勢(圖2)。以Walkers(1968)相當硼含量劃分,研究區(qū)TZK-1、TZK-2井B含量變化范圍是43×10-6~253×10-6,平均值為112.8×10-6。所得值與Rb/K比值法、K+Na法、Sr/Ba比值法和B/Ga比值法的垂向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研究區(qū)TZK-1、TZK-2井沉積環(huán)境的古鹽度通過不同方法測定,其結果顯示如下特征:
(1)Sr豐度、Sr/Ba比值作為沉積環(huán)境的判別標志(Amorosi et al., 2009),研究區(qū)泥巖樣品的Sr豐度值除一個TZK-1井745.9 m為4120×10-6數(shù)值偏大,顯示咸水跡象(表4,圖3e,f),其余Sr值471×10-6~1935×10-6均落在了半咸水和咸水區(qū)域。TZK-2泥巖樣品中Sr/Ba比值在655.3 m處為偏大22.66,其余平均值在0.75~11.45之間,均在咸水區(qū)域內。
(2)隨著沉積時水體含鹽度的變化,泥巖樣品中Rb/K的比值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研究區(qū)泥巖樣品的Rb/K均值范圍為0.0028~0.00072,顯示為半咸水沉積環(huán)境(表4)。
(3)K+Na質量分數(shù)隨深度變化有所波動,但總體數(shù)值比較大,表明沉積環(huán)境整體偏咸(圖3g)。但其數(shù)據(jù)隨深度變化趨勢與Couch公式計算的結果存在不一致,可能由于所取全巖樣品參與分析的數(shù)據(jù)中包含有不具古鹽度指示意義的長石(鉀、鈉長石,其含量超過30%)(表2)。因此,樣品的K+Na質量分數(shù)不能直接作為判別古鹽度的標志。
(4)研究區(qū)樣品的B/Ga值集中在2.98~9.89之間,部分樣品的比值超過10(表2),指示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在為咸水、半咸水沉積環(huán)境,這可能與沉積體系的演化存在一定的關系。
(5)與以上判別古鹽度的定性方法相比,要定量分析古鹽度的硼元素法,目前Couch公式是沉積環(huán)境計算古鹽度的最可行方法之一,其計算結果得出,研究區(qū)TZK-1、TZK-2井古鹽度變化區(qū)間為5.25‰~20.25‰,均值11.10‰,屬于半咸水沉積環(huán)境(陶曉風和吳德超,2007),部分為微咸水沉積環(huán)境。
(6)通過Sr/Ba、K+Na質量分數(shù)、Rb/K 、B/Ga、B與古鹽度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Couch公式得出的古鹽度值與B相關性顯著,達到0.9895,因其根據(jù)B含量計算,故不能直接表征古鹽度可信度(圖3a);與B/Ga、Rb/K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8639、0.8484(圖3b,c);與K+Na質量分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為0.8275(圖3d);與Sr/Ba的相關性較低,其值為0.3491(圖3e);除Sr/Ba比值、K+Na質量分數(shù)外均顯示與TZK-1井、TZK-2井古鹽度變化趨勢的相似性(圖2),進一步驗證了利用Couch公式得出的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古鹽度的可靠性。
圖3 沉積物中B和Ga、Sr和Ba含量及Sr/Ba、Rb/K、B/Ga和w(K+Na)比值與鹽度關系圖Fig. 3 The relation between paleo-salinity and B content, Sr/Ba, Rb/K, B/Ga and w(K+Na) content of the pre-selected region
(7)研究區(qū)泥巖樣品硼含量、“相當硼”含量及古鹽度分析結果顯示巴音戈壁組上段為半咸水的沉積環(huán)境,而Sr/Ba值與古鹽度的相關性偏低,指示其沉積相為超咸環(huán)境。由于巴音戈壁盆地地質條件復雜,而古環(huán)境是又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故各個劃分標準范圍僅作為一定的參考,通過Ga-B-Rb微量元素三角圖(大森昌衛(wèi)等,1980;李智超等,2015),根據(jù)大環(huán)境上分析,其為半咸水—咸水環(huán)境,局部水體鹽度值較高(圖4),與上述的硼含量、“相當硼”含量及古鹽度分析結果相對一致。另外圖4中亦有部分數(shù)據(jù)顯示在淡水環(huán)境區(qū),可能由于Ga在風化作用形成的黏土礦會明顯富集,Ga在巖石中淡水成因較海洋條件下形成的含量高(許璟等,2010;劉慶等,2004)。故該比值反映的鹽度可以更好的用來區(qū)分海陸相地層,而對于湖湘沉積環(huán)境的古鹽度判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圖4 Ga-B-Rb 含量三角關系圖解Fig. 4 Triangle of gallium,boron,rubidium content
5.1.1 沉積構造
沉積巖構造特征是判斷巖石形成時期水動力條件強弱的重要手段,是記錄沉積環(huán)境特征的重要載體,分析沉積構造特征已成為正確劃分沉積相的重要工具(劉宗堡等,2008;Pan et al., 2013)。依據(jù)預選區(qū)鉆孔目的層巖心精細編錄,發(fā)現(xiàn)其構造為層理構造、變形構造和生物構造。預選區(qū)目的層泥巖主要為塊狀層理,也見水平層理,反映了水動力相對條件較弱且穩(wěn)定的低能環(huán)境;交錯層理及平行層理在水動力較強的分流河道或者席狀砂微相之中(圖5a,c)。同時,在多個河道底部見沖刷層面構造(圖5a),反映高能水體沉積時對相對低能水體中沉積物的沖刷作用。在預選區(qū)目的層由于差異壓實作用,可見火焰構造,反映出三角洲平原的沉積環(huán)境特征。同時,由于原生層理的變形作用,也見包卷層理,反映了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微相沉積特征(圖5b)。預選目的層深灰色泥巖中可見植物根系化石;同時在目的層建組剖面(巴隆烏拉山剖面)中也能發(fā)現(xiàn)植物根系化石(圖5d,e)。
圖5 預選區(qū)(ZKH104-40井)目的層典型沉積構造特征Fig. 5 Typical sedimentar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layer in the pre-selected region(ZKH104-40)
5.1.2 沉積微相特征
經過對研究區(qū)白堊系巴音戈壁組上段沉積系分析(圖6),發(fā)現(xiàn)其主要沉積期為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積。因沉積體系內眾多不同拗陷和斷陷類型的存在,從而對湖盆地的沉積充填過程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進而表現(xiàn)出復雜多樣沉積體系。通過巖心選樣辨識巴音戈壁組上段的沉積環(huán)境與沉積體系,發(fā)現(xiàn)沉積期內可能空氣比較濕潤、降水較豐沛,沉積碎屑物基本為灰色,可以看出沼澤相轉為湖相,湖盆地范圍迅速擴大,流水的搬運作用明顯加強。并且該區(qū)域辮狀三角洲沉積分布比較廣;湖相沉積發(fā)育也非常好。研究區(qū)K1b2-1沉積期,深湖相展布大于200 km2,分布最廣。地層厚度超過300 m,產狀平坦,傾斜度很小。
圖6 巴音戈壁組上段泥巖鉆孔巖心照片F(xiàn)ig. 6 Rock core photos of mudstone drilling in upper section of Bayingobi formation
5.1.3 沉積相展布
通過對研究區(qū)巴音戈壁組野外實地勘察和巖心取樣分析,發(fā)現(xiàn)此地段沉積環(huán)境以扇三角洲—湖泊沉積環(huán)境模式為主(圖7)。該盆地坳陷沉降均有平穩(wěn)出現(xiàn),沉積模式變化明顯。早白堊世時期,燕山Ⅲ幕構造運動強烈,沉積盆地逐漸坳陷沉降,不斷發(fā)育為湖相沉積,泥砂碎屑物質從物源區(qū)被攜帶、迅速搬運,并在附近沉積,最終成為扇三角洲沉降帶。隆起作用在宗乃山—沙拉扎山繼續(xù)加強,沉積物產生進積作用,湖盆進一步遷移且縮小。
圖7 巴音戈壁組沉積模式圖(改自李松倬,2018)Fig. 7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map in Bayingebi Formation
由于巴音戈壁盆地在早白堊世處于拉分盆地全面發(fā)展階段,預選區(qū)所處的因格井坳陷沉降迅速,遠大于沉積速度,此時湖盆厚層泥巖沉積面積最大,且湖盆長軸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區(qū)內相對深的鉆孔TZK-1井、TZK-2井均鉆遇該套泥巖。此時扇三角洲沉積范圍較小,僅在盆緣靠近物源區(qū)的北西、南東方向沉積物受河流作用泥砂沉積顯著,呈狹窄的長條形形態(tài)展布于湖盆邊緣,且北西方向河道以砂礫巖及砂巖為主,表明沉積物具有快速堆積特征,推測為湖盆陡坡帶。在K1b2-2巖性段,預選區(qū)目的層河流作用明顯增強,發(fā)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積(圖8b)。同K1b2-1巖性段相比(圖8a),北東、北西方向湖相泥巖范圍縮小,向TZK-2井收縮。而扇三角洲相沉積作用顯著,沉積范圍向湖盆擴近,狹窄的長條形形態(tài)增寬。K1b2-3巖性段,受早白堊世晚期盆地差異抬升作用,預選區(qū)目的層同樣發(fā)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圖8c)。湖相以淺湖為主,湖盆面積逐漸縮小,扇三角洲前緣范圍擴大。
圖8 預選區(qū)目的層沉積相平面圖Fig. 8 Sedimentary facies plan view of the target layer in the pre-selected region
前人研究表明,巴音戈壁盆地研究區(qū)巴音戈壁組地層以碎屑巖為主,由扇三角洲—湖泊沉積環(huán)境形成。研究區(qū)西南、東北部以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緣亞相為主,中部是湖相。初期湖盆面積最大,大于200 km2,后逐漸收縮,氣候也由溫暖潮濕轉變?yōu)檠谉岣稍铮ㄏ螨埖龋?019b)。
成巖作用過程中,粘土礦物的形成受古鹽度影響。一般鹽度越高,越利于粘土礦物的演化。巴音戈壁組目的層巖性結構為泥粉質,發(fā)育較好的礦物粘土有伊利石、蒙脫石。TZK-1井、TZK-2井古鹽度具有隨深度增加升高—降低特點,與伊利石含量的變化一致。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因為古鹽度的增高有益于蒙脫石轉化為伊利石,進而對粘土礦物的形成演化有利(戴朝成等,2018)。
通過對預選區(qū)目的層TZK-1井和TZK-2井巖心泥巖結構特征開展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兩口鉆孔巖心固結程度上段泥巖均以暗灰色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巴音戈壁組上段(K1b2)下部泥巖均以淺灰色為主。泥巖巖心標本總體均一性、固結度良好,結構精致緊密。粘土礦物主要是伊利石、高嶺石等。
研究區(qū)巴音戈壁組上段泥巖樣品,結合XRD含量與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微觀形貌特征分析可知(圖9),該段泥巖的粘土礦物來源為自生粘土礦物和陸源碎屑,其間蒙脫石和伊利石均分布于顆粒表面,伊利石大多表現(xiàn)為羽毛狀,有時分布于顆粒間并以粘土橋的形式存在;蒙脫石多為棉絮狀。通過分析X衍射數(shù)據(jù)和各深度樣品發(fā)現(xiàn),當埋深不斷增加時,成巖作用會逐漸增強,伊利石含量隨之會逐步上升,而蒙脫石含量則不同。由此可見微觀形貌特征可檢驗實驗獲得的XRD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該段泥巖伊利石、蒙脫石、伊蒙混層發(fā)育較好,綠泥石和高嶺石極少。
沉積環(huán)境不同時,根據(jù)Rb/K、K+Na、Sr/Ba和B/Ga等古鹽度判別指標充分說明湖泊水體總體鹽度偏高,為咸湖沉積。在此環(huán)境下,TZK-2井上部巖性段巖心中發(fā)育的石膏應是由此產生。在巴音戈壁組上段,Rb/K、K+Na、Sr/Ba、B/Ga值指示在垂向上古鹽度波動明顯,目標層下部比值主要表現(xiàn)為先增大再減小的趨勢。表明目的層巖性段中部相對于下部沉積氣候更為干旱,即沉積晚期古氣候干旱程度更強,指示目的層中下部(深約450 m左右)古氣候存在干濕變換。垂向上在450 m和550 m至650 m處存在明顯波動(圖2),進一步指示目的層中、下部存在干濕轉換的古氣候。而后者波動幅度較大,顯示在下部巖性段(K1b2-1)干熱環(huán)境下可能產生過較強的濕冷周期沉積。另外向龍等(2019b)依據(jù)氧化還原敏感微量元素(如U、V等)在沉積環(huán)境中的化學行為特征,發(fā)現(xiàn)在垂向變化上,目的層中部和下部(K1b2-1)界面(約450 m處)存在還原—氧化界面,約550~600 m處為氧化—還原界面,這可能是氣候在當時異常干旱的響應。由此可見,干燥炎熱不斷增強的條件下,目的層上部有古鹽度隨之增大的特點,同時中部和下部鹽度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該古鹽度變化與古氣候及氧化還原研究在該巖性段部位耦合。
圖 9 掃描電鏡下塔木素巴音戈壁組上段泥巖的礦物特征Fig. 9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udstones in the upper segment of the Bayingebi group in Tamusu basi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水體咸度通常認為是受海水影響或干旱氣候水體蒸發(fā)結果。塔木素所在區(qū)域巴音戈壁組上段,并沒有發(fā)現(xiàn)煤線或可采煤層,說明該段沉積時期為半干旱的氣候背景。巴音戈壁組上段中出現(xiàn)的鈣質泥巖和部分泥灰?guī)r和薄層石膏紋層,也說明了當時氣候為半干旱,湖盆水出現(xiàn)濃縮的現(xiàn)象。從早白堊世末期開始,氣候開始出現(xiàn)干旱,目的層巴音戈壁組上段上覆地層烏蘭蘇海組為一套干旱環(huán)境下的沖洪積和河流相沉積,顏色為黃色、奶黃色或赤色,其中不含炭屑等有機質。其后進入新生代,干旱極端的條件繼續(xù)維持,并出現(xiàn)了沙漠化,地表幾乎無植被。
根據(jù),陶曉風和吳德超(2007)對古鹽度的分類,巴音戈壁上段水體計算所得古鹽度介于5.25%~20.25%之間,平均值為11.02%,表明其水體以半咸水為主、局部為微咸水。結合前文沉積相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計算所得古鹽度反映的是半干旱氣候下湖盆不斷萎縮下水體不斷咸化的一個反映。
蒙脫石經過發(fā)展變化成為伊利石在泥巖中非常普遍。然而經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阻滯放射性核素的效果,蒙脫石比伊利石明顯強(李清梅,2015)。在處置環(huán)境中,巴音戈壁組泥巖作為處置庫圍巖,伊利石的逐漸增加在阻滯核素遷移方面存在不利因素。然而,當前有關此方面產生的影響仍未知。因此,今后需深入研究蒙脫石向伊利石轉化及古鹽度變化情況對核素遷移行為、高放廢物處置庫圍巖選擇的影響(向龍等,2018)以更精確地、更順利的展開處置庫圍巖方面的安全評價。
文中通過對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不同深度泥巖的微量元素測試及粘土礦物組分等分析,討論了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垂向上的變化規(guī)律,并結合沉積學宏觀方面的特征,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研究區(qū)巴音戈壁組上段沉積碎屑物基本為灰色,以半深湖—深湖沉積環(huán)境為主,發(fā)育厚層深灰色泥巖,以塊狀為主,偶見水平層理。隨著河流作用增強,沉積物供給量增加,扇三角洲前緣發(fā)育,湖盆面積縮小,發(fā)育半深湖沉積環(huán)境。以半深湖至深湖相沉積為主,湖盆面積繼續(xù)縮小,扇三角洲平原沉積面積增大。
(2)研究區(qū)目的層巖性結構為泥粉質,該段泥巖伊利石、蒙脫石、伊蒙混層發(fā)育較好,綠泥石和高嶺石極少,粘土礦物主要為伊利石、蒙脫石。
(3)使用Couch公式所得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古鹽度的恢復值,分析發(fā)現(xiàn)其鹽度值為5.25‰~20.25‰,均值為11.10‰。選取樣品的Sr/Ba、Rb/K、B/Ga、Na+K值同古鹽度變化趨向相似,表明Couch表達式所得值基本符合湖水的鹽度變化特征,且結果可信度較高。巴音戈壁組上段不同深度各層位的古鹽度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TZK-2井古鹽度隨深度增加逐漸下降,且半咸水逐步發(fā)展成為微咸水。TZK-1井古鹽度總體偏高,表現(xiàn)出半咸水特征。該古鹽度變化與古氣候及氧化還原的相關研究在該巖性段部位耦合。
(4)隨著古鹽度的增加,蒙脫石向伊利石有逐步轉化的趨勢,從而導致目的層伊利石含量與古鹽度變化情況相似。因此,為后期深入研究粘土礦物對核素吸附性能及核素在泥巖中的遷移情況提供一定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