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潛伏在便利店冰柜里的諸多品牌雪糕,看起來其貌不揚,也沒有標價,當顧客漫不經心拿起來結賬時卻遭遇價格的“致命一擊”,這樣的高價雪糕被人們戲稱為“雪糕刺客”。
從跟風種草網紅雪糕,到回歸購買平價雪糕,關于雪糕消費的轉變,反映出人們對網紅雪糕的熱情正逐漸褪去,消費也漸趨理性。雪糕是從何時開始變得這么貴的?除一部分雪糕確實是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略有溢價之外,絕大多數(shù)高價雪糕背后都少不了網絡營銷的推波助瀾:達人種草、直播帶貨、跨界聯(lián)名、囤貨惜售,部分品牌雪糕被“炒”到價格翻倍……如此種種,推動著雪糕價格一路水漲船高,擠壓著平價雪糕的生存空間,收割著普通消費者的錢包。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和行業(yè)市場的發(fā)展,雪糕外觀和口味的不斷創(chuàng)新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滿足了人們日益?zhèn)€性化和健康化的消費需求。但當網紅品牌營銷風口過去,人們實際消費體驗較平價雪糕并未有多少提升時,高價雪糕自然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消費者對高價雪糕開始“不買賬”,本質上還是由于某些高價雪糕價格虛高,缺乏性價比優(yōu)勢,好吃不貴還是大多數(shù)消費者選擇購買的第一原則。雪糕產品創(chuàng)新必須建立在保證性價比的基礎上,一味追求營銷推廣和高端定制而忽視產品品質,注定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相關部門也應對市場上的雪糕定價標準進行監(jiān)督與規(guī)范,鼓勵更多低價優(yōu)質產品進入市場,防止過高的雪糕定價擾亂市場、“刺傷”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