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墮胎案判決中的司法政治化

2022-09-29 05:25:56劉衛(wèi)東
當代世界 2022年9期
關鍵詞:大法官最高法院選民

劉衛(wèi)東

2022年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前任大法官1973年對“羅訴韋德案”的判決結果,認定墮胎權并非美國憲法自然賦予的公民權利,而應交由各州自行決定。由于共和黨控制的州多禁止墮胎,這一判決意味著全美半數(shù)以上女性的墮胎權被剝奪。美國是判例法國家,最高法院很少推翻自己先前的判例,而通過推翻先例來剝奪既定個人權利的做法更為罕見。這一判決是美國自由派和保守派圍繞敏感社會議題展開激烈斗爭的標志性產物,而其背后則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反復博弈。在此過程中,美國政治體制中隱含的弊端也暴露無遺。

墮胎案判決背后的黨派斗爭

墮胎問題歷來都是美國兩種社會思潮和兩黨斗爭的焦點之一。近年來,隨著美國社會極化不斷加劇,歷來被認為超脫于政黨之上的司法機構開始越來越多以傾向性明顯的方式介入這一議題。圍繞著墮胎案所展開的司法博弈過程也成為考察兩黨斗爭的一個重要視角,從法官遴選、案件受理到選民評判、政府回應,處處都體現(xiàn)著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激烈對抗。

第一,兩黨在法官遴選中的斗爭。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遴選,要由總統(tǒng)提名、參議院簡單多數(shù)批準,候選人身上必然會體現(xiàn)出總統(tǒng)與參議院的政治偏好。在府會分屬兩黨的條件下,雙方圍繞大法官的遴選之爭會非常激烈;而在府會同屬一黨時,選擇就要容易得多。奧巴馬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曾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但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以“只剩九個月時間太緊”為由,拒絕將其列入議事日程。而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后時刻,參議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通過了任命大法官的所有程序,將黨同伐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2017年,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還改變了議事規(guī)則,規(guī)定在對大法官被提名者進行表決時,反對派不得利用常見的“冗長發(fā)言”手段進行阻撓,于是表決實際所需的60票就變?yōu)楹唵味鄶?shù),這導致兩黨都不再尋找中立溫和、能得到更多認同的候選人,而是偏愛立場傾向明顯,能明確站隊的“適格”候選人。特朗普在任內成功任命了三位大法官,使最高法院內部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比例達到6比3,這被普遍認為是他為共和黨作出的最大貢獻。

第二,案件受理與判決中的政治意味。由于在最高法院內部保守派勢力逐步占據(jù)明顯優(yōu)勢,希望強化限制墮胎立法的密西西比州政府就此看到了希望。盡管密西西比州政府此前爭取相關訴求的訴狀已被兩級聯(lián)邦法院駁回,但其仍決定繼續(xù)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每年接到數(shù)千起訴狀,但只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幾十起進行受理,而決定受理密西西比墮胎案這個行動本身就已經(jīng)表明了最高法院的立場。案件審理期間,雖然經(jīng)歷了判決草案泄露這一史無前例的事件并引發(fā)公眾的廣泛抗議,但最終版本未作出任何修改,繼續(xù)堅持否定先前判例。從最高法院建立至今,其推翻的歷史性判例僅占0.5%。這一系列表現(xiàn)充分說明,保守派大法官對剝奪女性墮胎權志在必得。

第三,兩黨選民嚴重對立。美國選民在墮胎問題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黨派色彩。皮尤公司2022年7月4日的民調顯示,82%的民主黨人反對最高法院這一判決,70%的共和黨人則表示支持。調查同時發(fā)現(xiàn),亞裔和非裔、年輕人、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人、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反對這一判決的比例較高,與之相反,白人福音派教徒、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較低者支持這一判決的比例較高,這與兩黨基礎選民的構成基本一致。由此可見,選民對于墮胎宣判的立場分歧明顯是以黨派劃界的,政黨歸屬是決定選民立場的主導性因素。

第四,兩黨在聯(lián)邦層面的對抗。2022年5月,最高法院的判決書草案突然泄露,大法官們準備推翻以往判例的意圖頓時廣為人知。參議院民主黨人試圖將“羅訴韋德案”的判決結果確立為法律,并對旨在保護墮胎權的《女性健康保護法案》進行投票,但在參議院投票時以49票贊成、51票反對的結果闖關失敗。除了保守派民主黨人曼欽反水外,其余議員完全按照黨派站隊。最高法院宣判后,美國總統(tǒng)拜登于8月3日簽署行政命令,提出不得限制女性跨州尋求墮胎的權利,確保各州女性可以獲得美國政府核準的墮胎藥物,加強生殖保健信息的隱私保護,呼吁志愿者為禁止墮胎州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而民主黨方面更重視的反擊措施是加強選民動員,拜登一再呼吁支持墮胎的女性選民在中期選舉中出門投票,幫助民主黨獲得更多議員席位,以便推動國會通過更多保護墮胎權的立法。

第五,兩黨在州與地方層面博弈。在“羅訴韋德案”判決尚存效力時,共和黨控制的紅州已經(jīng)通過了600多項限制自由墮胎的強制措施,如設置24小時墮胎冷靜期、將墮胎排除在醫(yī)保范圍外、對墮胎診所提出各種莫名其妙的設施和衛(wèi)生條件要求迫使其自行關閉等。最高法院的新判決公布后,多個共和黨州已擬好的墮胎法案因被激活而自動生效,密蘇里州還準備將郵寄或運送墮胎藥視為毒品交易,得克薩斯州

則計劃禁止居民出州墮胎。民主黨控制的藍州則與其針鋒相對,加利福尼亞州正計劃修訂州憲法,將墮胎權列為憲法保護對象,這樣即使州政府未來落于共和黨之手,再限制墮胎也難上加難,同時這一舉措還可以阻止加州部分保守地區(qū)制定禁止墮胎的地方法律。一些持有自由立場的聯(lián)邦地區(qū)法官還禁止自動觸發(fā)墮胎禁令在保守州的實施,以便為需要墮胎的女性爭取更多時間。

體制性因素對司法政治化的影響

美國歷來以“司法獨立”為榮,司法機構對立法和行政部門的制約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政治體系,阻止了極端思潮和言行可能對社會帶來的長期傷害。但是原本被設計為制衡力量的司法系統(tǒng)近年來不斷違背多數(shù)民意,主動發(fā)揮否決作用,儼然已成為事實上的司法獨裁。在司法作用異化的過程中,體制性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

第一,憲法的內在矛盾使司法去政治化形同虛設。美國憲法的核心原則是分權制衡。所謂分權,就是立法、行政、司法三個分支的權力均來自于憲法的授予,從而確保這三權地位平等且互不隸屬。為了防止三權協(xié)同“作惡”,憲法又設置了制衡機制,即每個權力分支都有能力對其他分支行使的職權構成一定程度的制約。表面看來這種設置已很完善,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明顯隱患。就司法權來說,為了防止獨裁,憲法刻意將總統(tǒng)、參議員、眾議員、大法官的任期設置成不同時長,其中大法官是終身任職,同時還規(guī)定其在職期間的待遇不得被國會克扣。無連任壓力加上穩(wěn)定的收入可以幫助降低大法官的政治色彩,推動其像宣示的那樣“獨立于政治部門和自己的喜好來完成工作”。但是憲法又規(guī)定大法官須由總統(tǒng)提名、參議院審批,這意味著被提名者的品格和能力不是決定因素,得到當權黨派的首肯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憲法賦予了大法官崇高的地位和長遠的影響力,卻要求采用相對“庸俗”的方式來遴選他們。當然美國憲法確立時尚不存在政黨,但其出現(xiàn)是必然的,“睿智”的國父們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鑒于同時得到憲法確認的法官權限和任命程序之間存在內在矛盾,理論上的去政治化設想必定會輸給現(xiàn)實中政治色彩強烈的操控。

第二,黨派對立強化司法否決的效力。從聯(lián)邦政府體系的構成來看,司法系統(tǒng)的規(guī)模是最小的,聯(lián)邦法官的總量只有幾百人,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只有9人。與很多歐洲國家不同,由于獲得了被另外兩個權力分支認同的司法審查權,美國的法官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解釋法律,而不是嚴格依照法律條文進行判決,故而9位大法官的權力顯赫,可以違憲的名義阻止法律的實施。實際上,最高法院對憲法的解釋權使其具備了一定的立法功能,而對這種“立法”是無人能制衡的,因此可以說司法否決幾乎具有終極效力。對大法官判決的直接反擊手段,只有總統(tǒng)頒布新的行政令,或國會通過新立法,但這些依然可能被法院叫停。當然通過憲法修正案可以直接推翻大法官的判決,但在兩黨嚴重對立的情況下,任何修憲努力都是徒勞的。理論上國會還可以彈劾大法官,但大法官們只是憑借自己的理念做事,并未犯下“叛國、瀆職及其他輕罪與重罪”等憲法明示的罪責,彈劾顯然缺乏依據(jù)。而且就算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支持彈劾,在兩黨席位持平的參議院也不可能獲得判決有罪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票。間接反擊手段還有國會可以限制最高法院上訴管轄權的范圍,調整大法官的人數(shù)等。然而,即使是羅斯福執(zhí)政時期,白宮和國會兩院都被民主黨掌控,其試圖說服國會給最高法院擴編的努力都沒有被接受,在當前條件下就更是天方夜譚了。自由派人士曾抱怨拜登政府在判決草案提前泄露的情況下仍無力阻止其通過,實際上這是一種奢望,根據(jù)現(xiàn)有制度設計,如果大法官們一意孤行,白宮確實無能為力。

第三,司法獨立演變?yōu)樗痉í毑?。與立法和行政機構相比,最高法院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tǒng)。一是大法官的產生與總統(tǒng)和議員不同,他們是被任命的,不是民選的,因此從理論上說,法官無須對選民的訴求作出回應。二是法院與利益集團之間沒有緊密聯(lián)系,利益集團像對國會議員和行政官員那樣去游說法官是違法的。三是法院的多數(shù)活動并不公開,雖然公眾和媒體可以旁聽最高法院的部分審理過程,但現(xiàn)場不準錄音錄像,這與可以自由錄音錄像甚至安排了現(xiàn)場直播的國會聽證會有天壤之別。大法官們針對案情進行辯論和表決的過程也是閉門進行的。四是大法官非常低調,從不參與社會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不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總統(tǒng)和國會頗具影響力的社會輿論,對法官們的影響有限。立憲者們原本希望以這種手段來確保司法系統(tǒng)的獨立性,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大法官們可以縮在法院墻內,兩耳不聞天下事,僅憑自我價值驅使和對議題的個人理解就能做出重大判決,且其判決不會受到來自于任何人的直接挑戰(zhàn)和制約。雖然大法官們也需要考慮自己的聲譽,但終身制和無需對選民負責的現(xiàn)實則意味著其不必為自身的判決承擔后果。這樣一來,名義上的司法獨立往往就會演化為實質上的司法獨裁,而是否愿意獨裁只是取決于大法官的個人意愿和覺悟。

司法政治化的深遠影響

在美國司法機構放棄傳統(tǒng)定位,開始越來越向黨爭激烈的立法和行政部門的行事方式靠攏的時候,美國政壇上出現(xiàn)的咄咄怪事只會越來越多。司法機構對美國政治生活的過度介入不僅會激化國內不同派別之間的矛盾,也將嚴重沖擊美國政治體制的信譽和穩(wěn)定。司法政治化雖然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其造成的影響卻越來越大。

第一,司法中立性喪失加劇社會對立。隨著美國最高法院越來越多地介入社會公共生活,不僅其政治角色的變化引發(fā)更多爭議,而且其愈發(fā)鮮明的立場也在反復刺激著選民,導致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在這次判決中雖然偏保守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茨試圖在兩派之間進行協(xié)調,但保守派的志在必得使其無功而返,甚至連自由派也拒絕了其折中的提議,最高法院內部的勢不兩立也成為美國社會對抗的一個縮影。支持

墮胎判決的托馬斯大法官宣稱,自由派讓我的生活痛苦了43年,我也要讓他們的生活痛苦43年。他還挑釁性地表示,今后最高法院可能重審一系列涉及個人權益的已有定論的案件。而自由派大法官們則表示,這一判決使女性失去了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掌控,保守派不會止步于此,未來可能有更多民權成就遭到逆轉。美國兩黨高層也對這一判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態(tài),特朗普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對此大加贊賞,而拜登和民主黨參眾兩院領袖則認為這一判決“倒退了150年”,“極具侮辱性”,提議通過新的立法進行抵制,幾名民主黨議員還加入到大眾示威游行的隊伍中。而在法院外,墮胎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發(fā)生激烈對抗,多名支持判決的保守派大法官的家庭住址被公開,民眾不斷對其展開圍攻,甚至還有人試圖行刺大法官。隨著禁令的實施,允許和禁止墮胎的州之間出現(xiàn)沖突也是大概率事件。顯然,態(tài)度看似中立的最高法院的判決不僅沒能推動兩派的妥協(xié)和解,反而加劇了他們的對立,社會分裂更為嚴重,暴力化傾向也更為明顯。

第二,公民權利不斷受到合法侵犯。根據(jù)蓋洛普2022年5月的民調數(shù)據(jù),35%的美國民眾認為墮胎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合法,18%的民眾認為在多數(shù)情況下合法,32%的民眾認為在少數(shù)情況下合法,13%的民眾認為完全違法??偟膩砜?,當前支持墮胎的美國民眾占比達到了史上最高。民調同時顯示,最高法院的判決,有63%的美國人“不贊成”,51%的人“強烈反對”。有研究估計,“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后的第一年,會有約10萬名希望墮胎的美國女性無法墮胎;另一項研究顯示,孕產婦死亡率將因此上升至少20%。類似的案例還有控槍議題,在美國有超過半數(shù)的民眾希望對槍支進行更嚴格管控的背景下,最高法院仍在2022年6月推翻了紐約州已經(jīng)執(zhí)行100多年的一項法律,裁定美國人有權以“自衛(wèi)”為由在公共場合隱秘攜帶手槍。顯然,最高法院在宣判時并不考慮社會的主流意見,也不在意其判決會給社會和大眾增加的風險。于是在美國這個最喜歡強調“人權”的國家里,多數(shù)人的人權往往就這樣被強行并合法地悄悄剝奪了,這一點恐怕是美國國父們當初做夢也想不到的。

第三,美國政治體制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當前美國的政治體制問題不斷暴露,兩黨極化、府會僵持、政治衰敗、政府關門成為常態(tài)化現(xiàn)象,歷史上的妥協(xié)合作傳統(tǒng)幾乎蕩然無存,國會跪祭弗洛伊德、總統(tǒng)逼迫州府拒絕投票結果、暴徒?jīng)_擊國會山、聯(lián)邦調查局搜查前總統(tǒng)住所等不成“體統(tǒng)”的事件接二連三,兩黨之爭不僅超越了歷史限度,也超出了人們可以預期的范圍。如果說原來主要的對抗集中在總統(tǒng)和國會之間,那么隨著最高法院的不斷介入,美國三個權力分支中本應是去政治化、嚴守中立,甚至相對神圣的這個機構,也開始不加掩飾地充當起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的代理人,其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可信度也一落千丈。根據(jù)蓋洛普的調查,美國民眾對最高法院的信心自1988年達到頂峰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在過去一年里則急劇下降。從2021年6月的36%,驟降至2022年6月的25%,這是蓋洛普開始此項調查50年以來的最低值;還有57%的民眾認為,最高法院更改判決是“出于政治動機,而不是法律動機”。判決公布后,已有66%的選民贊成對最高法院法官任期增加限制,45%的選民支持將法官數(shù)量從9人擴充到11人或更多。實際上,大眾對司法系統(tǒng)信心的下降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最高法院如果一意孤行,在涉及蘊含于憲法中但未被明確列出且多與“個體對自己身體和生活模式權利選擇”相關的議題上繼續(xù)侵犯私人空間,不僅會使美國人最為珍視的自由和人權不斷遭到侵蝕,而且必然會導致三個權力分支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使得原本就因為黨派斗爭而變得愈發(fā)內耗低效的美國政治體系的運作更為艱難。今后美國面臨的將不單純是政治僵化,而是可能演變?yōu)槟承┬问降恼蝿邮幧踔羷觼y,司法機構的選邊站隊會使其自身也成為攻擊目標。

在兩黨嚴重對立的背景下,難以秉持中立公正立場的美國司法機構越是強調司法能動性,越會加劇各方圍繞敏感社會議題的斗爭烈度。司法政治化的根源在于黨爭加劇,在此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參與者可以獨善其身。除了司法系統(tǒng)以外,美國媒體、利益集團、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都被這一政治大潮裹挾,陷入支持自由還是保守、左還是右、站在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一邊的身份之爭中。從現(xiàn)實看,當前政黨和選民的極化是難以回避的,全球化沖擊、種族結構變化、貧富差距拉大、民粹主義盛行等因素都在發(fā)揮作用,且這些作用短期內難以消除。因此,最高法院人員結構和參政方式的改變,還會給美國政治和社會帶來更多沖擊,保守派大法官托馬斯的挑釁性表態(tài)或許不是虛言。

猜你喜歡
大法官最高法院選民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歲
英語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44
另辟蹊徑的《選民登記》
藝術品鑒(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48
視力大法官——視力表
聽奶奶講當“選民”的事兒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8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釋:普通法方法的勝利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2:44
不負當初對選民的承諾
人大建設(2017年8期)2018-01-22 02:04:19
約翰大法官的外號
秘魯最高法院維持對前總統(tǒng)藤森原判
人民周刊(2016年10期)2016-06-02 15:34:22
人民政權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建立選民測評代表機制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2
余姚市| 闽侯县| 鹰潭市| 荣成市| 巩义市| 延寿县| 唐山市| 沁阳市| 乌兰县| 九江市| 仙桃市| 都匀市| 同仁县| 孝义市| 明水县| 岳西县| 渝北区| 楚雄市| 宁波市| 沈丘县| 天峨县| 浦北县| 莒南县| 松江区| 渭源县| 遂宁市| 乡城县| 平湖市| 巧家县| 锦州市| 来宾市| 灵石县| 吴忠市| 铜山县| 申扎县| 阿拉善盟| 拉孜县| 大理市| 山阳县| 双柏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