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均云 吳文秀 周宗贛
(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PDC鉆頭廣泛用于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等領(lǐng)域的軟中硬巖鉆探中,目前已占據(jù)市場主導地位[1]。然而,在高研磨性、硬地層鉆井時,傳統(tǒng)PDC鉆頭切削齒經(jīng)常遭遇碎裂、壓裂、磨損等損傷,這很難滿足深地層非常規(guī)資源的勘探要求[2]。
近年來,隨著PDC切削齒的加工技術(shù)不斷的進步,PDC切削齒表面的金剛石層不再局限于平面,非平面PDC切削齒應運而生,如錐形齒、斧形齒、三棱齒和波形齒等。在2016年,斯倫貝謝公司推出了Axe-blade 屋脊齒,由于其金剛石層類似于斧頭,也稱之為斧形齒,相比于傳統(tǒng)PDC切削齒,其耐磨性和抗沖擊性得到明顯提升[3-6],壽命也顯著延長。
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針對斧形齒破巖進行了多方面研究。SHAO F.Y.等[7]利用 vertical turret lathe(VTL)對斧形齒與常規(guī)切削齒進行比較試驗,試驗結(jié)果表明,斧形齒比傳統(tǒng)平面齒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切削效率,并且消耗的能量比傳統(tǒng)平面齒要?。籐OMOV等采用有限元分析(FEA)軟件對斧形齒和傳統(tǒng)平面齒進行模擬,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地層,在給定的切削深度下,斧形齒比傳統(tǒng)切削齒所需的切削力更小。謝晗等[8]利用有限元軟件,模擬了非平面齒在含礫石和軟硬交錯地層的切削過程,結(jié)果表明,斧形齒的接觸更平穩(wěn),破巖效率更高,切削力以及切削力波動幅度比常規(guī)切削齒小。李乾等[9]通過分析斧形齒的性能優(yōu)勢,研制出斧形齒PDC鉆頭,并將其應用于東海深部地層鉆進,結(jié)果表明,相比常規(guī)PDC鉆頭,斧形齒PDC鉆頭機械鉆速明顯增加,鉆井周期縮短,經(jīng)濟效益顯著。趙潤琦等[2]利用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分析斧形齒破巖特性,并與常規(guī)PDC切削齒比較,斧形齒更容易吃入地層,在相同的情況下,破巖比能更小,破巖效率更高。
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斧形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與常規(guī)平面齒的對比方面,關(guān)于斧形PDC切削齒的切削工藝參數(shù)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筆者基于彈塑性力學與巖石力學,以Drucker-Prager準則作為巖石的屈服準則,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三維數(shù)值仿真模型,研究了齒面角、后傾角、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因素對斧形齒破巖規(guī)律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斧形齒PDC鉆頭的布齒,提高鉆井效率,縮短鉆井周期。
斧形PDC切削齒在破碎巖石的過程中,受到的力可分解為切向力Fh、軸向力Fn以及齒面法向力Ff,其中Fh與切削速度相反,F(xiàn)n與Fh方向相互垂直,F(xiàn)f與Fn的夾角為α。當單個切削齒以恒定的速度切削時,其受力如圖1所示。
圖1 斧形PDC切削齒受力圖Fig.1 Stress diagram of axe-shaped PDC cutter
圖1中:φ為斧形齒的齒面角;d為切削的距離;v為斧形齒的切削速度;h為切削深度;α為后傾角。
在破巖過程中,破巖比功PMSE是計算破巖效率的關(guān)鍵指標,是指破碎單位體積所需的能量,表達式如下:
(1)
式中:W為破碎巖石所需要的功;V為破碎巖石的體積。
對于單個切削齒,如果切削距離為d,巖石斷口截面面積為S,那么式(1)就可寫成
(2)
巖石是一種不均勻的各項異性材料,選擇有效的巖石本構(gòu)模型是模擬巖石切削的前提,目前通常采用Drucker-Prager(D-P)模型來描述巖石塑性階段下的本構(gòu)關(guān)系。D-P準則是在Mises和Mohr-Coulomb(M-C)準則基礎(chǔ)上拓展而來的,其表達式如下:
(3)
I1=σ1+σ2+σ3
(4)
(5)
(6)
(7)
式中:I1為第一不變量的應力量;J2為第二不變量的應力偏量;λ和K是與巖石內(nèi)摩擦角β和黏結(jié)力C有關(guān)的試驗常數(shù);σ1、σ2、σ3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主應力。
巖石破壞過程中的應力-應變關(guān)系見圖2。
圖2 巖石破壞過程中的壓力-應變曲線Fig.2 Pressure-strain curve during rock failure
為研究斧形齒切削工藝參數(shù)對切削效果的影響,并分析斧形齒的破巖機理,通過在ABAQUS裝配模塊改變后傾角α等,設(shè)置不同的邊界條件,使斧形齒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切削巖石。具體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計算方案Table 1 Simulation calculation scheme
由于井下環(huán)境復雜,為了方便計算,做出如下假設(shè)與簡化[10-16]:
(1)將PDC切削齒當作剛體,不考慮切削齒的磨損;
(2)不考慮溫度、鉆井液射流對巖石的影響,且假設(shè)巖石為均質(zhì)、各向同性介質(zhì);
(3)被切削的巖石單元立刻失效,不影響后面的切削;
(4)巖石模型周圍及底部屬于井眼遠場部分。
利用三維軟件UG完成幾何模型的建立,如圖3所示。
圖3 斧形齒與巖石三維幾何模型Fig.3 3D geometric model of axe-shaped cutter and rock
斧形齒的基本尺寸為?13.44 mm×13 mm,齒面角φ根據(jù)表1的仿真試驗方案來確定,巖石尺寸為50 mm×45 mm×20 mm。
將斧形齒繞軸線的旋轉(zhuǎn)切削轉(zhuǎn)化為以速度為v、切削深度為h、后傾角為α的直線切削。切削速度、后傾角及切削深度根據(jù)表1的仿真方案來確定。斧形齒與巖石材料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有限元模型材料參數(shù)Table 2 Material parameter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在ABAQUS中為模型賦予相應的材料,并根據(jù)剪切損傷準則,定義損傷系數(shù),模擬巖屑并在失效之后及時刪除網(wǎng)格單元。斧形齒與巖石的接觸為非線性接觸,為體現(xiàn)出切削效果,將斧形齒表面與被切削巖石采用面與節(jié)點集相互作用,并將金剛石設(shè)置為剛體。為提高計算效率,在斧形齒與巖石相互作用處細化網(wǎng)格。巖石網(wǎng)格單元采用C3D8R六面體單元,縮減積分,沙漏控制,巖石的單元數(shù)量107 100;斧形齒采用C3D10M十節(jié)點四面體網(wǎng)格,結(jié)果如圖4a所示。對巖石下部以及兩邊施加固定約束,對斧形齒施加上表1的速度,并限制除速度方向的其他方向移動,結(jié)果如圖4b所示。
圖4 斧形齒切削有限元模型Fig.4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cutting of axe-shaped cutter
從斧形齒結(jié)構(gòu)上看,齒面角無疑是斧形齒能高效破巖的關(guān)鍵參數(shù)之一。齒面角對切削過程的影響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切向力隨著齒面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向力也不斷增大;從增長的幅度來看,切削深度的影響大于齒面角的影響。另外,齒面角對破巖比功無明顯的影響規(guī)律,但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斧形齒破巖比功開始變小,并且切削深度由1 mm增大到2 mm比從2 mm增大到3 mm破巖比功變化幅度小。隨著齒面角的不斷增大,切向力標準差呈現(xiàn)起伏波動,但整體的趨勢是隨著齒面角的增大而增大。切削深度的增大,進一步加大了切削力的波動。當切削深度為1 mm時,隨著齒面角的增大,切向力標準差較小,增長較為平緩;當切削深度達到2 mm時,標準差開始增大;當切削深度達到3 mm時,標準差成倍增加;此時破巖比功較小,破巖效率較高,但此時的切削力所受的波動也增大,破巖過程平穩(wěn)性變差,可能導致斧形齒的壽命縮短。
圖5 齒面角對斧形齒切向力、破巖比功和切向力標準差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ridge angle on tangential force,specific work of rock breaking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angential force of axe-shaped cutter
斧形齒軸向力(平均值)與軸向力標準差如圖6所示。從圖6a可以看出,軸向力明顯小于切向力,隨著齒面角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軸向力也隨之增大,這會導致隨著齒面角的增大斧形齒吃入能力減弱,在相同的工況下,齒面角增大會導致鉆壓也隨之增加。由圖6b可以看出,切削深度對軸向力標準差的影響比齒面角的變化更大,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當切削深度大于2 mm時,標準差急劇增大,切削時振幅越大,這會導致斧形齒壽命縮短,破巖效率降低。
圖6 齒面角對斧形齒軸向力和軸向力標準差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ridge angle on axial for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axial force of axe-shaped cutter
圖7為斧形齒在2.5 m/s的切削速度、后傾角15°、切削深度2 mm的條件下切削時,不同齒面角的齒面接觸應力云圖。從整體上看,只有與巖石接觸的地方有接觸應力,其他區(qū)域的接觸應力為0。在接觸區(qū)域內(nèi),斧形齒的接觸應力主要集中在棱脊附近。這是由于在破巖過程中,斧形齒先以棱脊的集中力入侵巖石,引起巖石的塑性變形,隨后兩邊的齒面才慢慢開始接觸巖石,所以棱脊處的應力遠大于兩邊齒面的應力。正因如此,斧形齒的磨損會由棱脊的下面開始,直到切削齒慢慢失效,導致破巖效率降低。當齒面角從100°增加到150°時,齒面接觸應力開始由棱脊的應力集中慢慢向兩邊擴散。由于齒面角的增大,兩邊的齒面開始為中間的棱脊承擔破巖壓力,導致棱脊處的壓力減小,并且由于齒面角的增大,接觸區(qū)域上方的應力也在慢慢增加,進一步分擔了棱脊處破巖的壓力。
圖7 不同齒面角下齒面接觸應力云圖Fig.7 Contact stress of cutter surface at different ridge angles
圖8為對應圖7條件下,切削過程中巖石的塑性應變云圖。
從整體上看,巖石發(fā)生最大的塑性變形集中在中間的切削區(qū)域,兩邊的塑性變形較小。這是由于斧形齒的棱脊先與巖石相互接觸,導致巖石產(chǎn)生了局部裂縫,巖石的內(nèi)應力得到釋放,隨后兩邊的齒面與巖石接觸,并使巖石發(fā)生傾斜。因此在破碎和剪切的聯(lián)合作用下,前面的巖石迅速破碎,最終形成如圖8所示的塑性變形區(qū)。當齒面角慢慢增大時,中間塑性變形區(qū)的顏色慢慢變淺,區(qū)域有向兩邊擴散的趨勢。
后傾角對切削過程的影響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后傾角的變化對切向力無顯著影響,但破巖比功隨著角度的增大有上升的趨勢;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大,切向力增大而破巖比功減??;切向力標準差隨著切削深度增加而增大。
圖9 后傾角對斧形齒切向力、破巖比功和切向力標準差的影響Fig.9 Effects of back rake angle on tangential force,specific work of rock breaking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angential force of axe-shaped cutter
后傾角對斧形齒軸向力(平均值)與軸向力標準差的影響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以看出,后傾角對軸向力的影響明顯大于切向力。隨著后傾角和切削深度的增大,軸向力明顯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在切削深度較淺時,軸向力標準差的波動較小,與后傾角無顯著關(guān)系;但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在后傾角大于15°時,軸向力標準差快速增大,軸向力越來越不平穩(wěn),導致破巖效率減低,切削齒壽命也會大幅度縮短。切削齒的失效從本質(zhì)上會導致PDC鉆頭的失效,使鉆井成本大幅增加,鉆井周期延長。
圖10 后傾角對斧形齒軸向力和軸向力標準差的影響Fig.10 Effects of back rake angle on axial for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axial force of axe-shaped cutter
設(shè)置切削速度分別為1.0、1.5、2.0、2.5和3.0 m/s,以齒面角130°、后傾角15°,在3個切削深度(1、2和3 mm)下進行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如圖11所示。從圖11可以看出,切向力與破巖比功隨著切削速度增大而增大,在給定的條件下,當切削速度大于2 m/s時,切向力和破巖比功的增長開始逐漸平穩(wěn),而切向力標準差卻有上升的趨勢。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向力與切向力標準差均增大,破巖比功卻不斷減小。
圖11 切削速度對斧形齒切向力、破巖比功和切向力標準差的影響Fig.11 Effects of cutting speed on tangential force,specific work of rock breaking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angential force of axe-shaped cutter
(1)在后傾角15°、切削速度2.5 m/s的情況下,斧形齒的切向力、軸向力都隨著齒面角和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破巖比功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大而減小,破巖效率也越高,但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大,切向力和軸向力的波動也越來越大。
(2)在齒面角130°、切削速度2.5 m/s的情況下,后傾角對斧形齒軸向力的影響比切向力大,隨著后傾角的增大,軸向力和破巖比功均增大,設(shè)計時應選擇較小的后傾角。
(3)在齒面角130°、后傾角15°的情況下,以不同的切削速度切削巖石,切向力、破巖比功均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4)從模擬結(jié)果來看,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斧形齒的軸向力與切向力的波動均大幅度上升,穩(wěn)定性變差,破巖比功不斷減小。綜合考慮,為了使斧形齒有較好的切削性能,建議將切削深度選取為2 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