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莎 季杰 袁穎 姜凱 舒小華
(1.廣元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內科, 四川 廣元 628099;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血液內科, 四川 成都 610041;3.廣元市中心醫(yī)院兒內科, 四川 廣元 628099)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常見亞型,約占NHL患者的40%[1],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是DLBCL發(fā)病的主要人群,臨床多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伴發(fā)熱、乏力和盜汗等癥狀。DLBCL具有臨床侵襲性,病情易進展,早診斷和積極接受化療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近些年隨著利妥昔單抗的推廣應用,與標準CHOP方案比較,R-CHOP方案的化療效果更佳,預后狀況也得到進一步改善。但臨床發(fā)現,仍有部分DLBCL患者對R-CHOP方案化療的敏感性較差,導致病情繼續(xù)進展惡化[3-4]。因此若能早期評估化療敏感性,對指導臨床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和提高化療效果有益。淋巴細胞絕對計數(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是白細胞計數中的淋巴細胞數量,屬特異性免疫活性細胞,在機體免疫應答中起到關鍵作用。近些年有報道[5-6]發(fā)現,外周血ALC與血液惡性腫瘤的預后生存存在緊密關聯,為預后評估提供可靠參考指標。目前ALC與60歲以上老年DLBCL患者的文獻報道偏少,ALC表達水平與老年DLBCL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化療效果之間是否存在密切關聯尚不完全明確,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近4年收治且成功隨訪的127例老年DLBCL患者相關資料,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以期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在廣元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內科就診并接受治療的127例老年DLBCL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行單中心回顧性分析研究。DLBCL患者納入標準[7-8]:①入院后積極接受相關配套檢查,結合癥狀表現、實驗室檢查、免疫組化法和組織病理結果確診DLBCL。②首次診斷為DLBCL,患者年齡≥60歲,首次確診DLBCL,且在知情同意和機體耐受前提下成功完成≥4個療程R-CHOP方案化療。③人口學、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指標和化療結果等資料均保留充分。排除標準[9-10]:①合并嚴重心肺疾病、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蚱渌麗盒阅[瘤。②合并嚴重感染、乙型肝炎活動期。③相關資料保留不完整者。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ALC水平分組和資料收集 依據DLBCL患者入院確診時外周血ALC水平進行分組,分成低ALC組(ALC<1.0×109/L)51例和高ALC組(ALC≥1.0×109/L)76例[11]。ALC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FACSCalibur型)檢測,相關實驗室指標均由同組檢驗科醫(yī)師完成。收集患者下列指標:性別、年齡、DLBCL臨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體能分級(ECOG)評分(0~1分/2~4分)、淋巴瘤國際預后指數(IPI)評分(0~2分/3~5分)、血清堿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和血紅蛋白(Hb)等,其中IPI評分范圍為0~5分,0~2分為低危或低中危,3~5分為中高?;蚋呶!LP升高:男性>150 U/L,女性>100 U/L。ALB降低:<40 g/L。Hb降低: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1.2.2 R-CHOP方案化療及分組 所有DLBCL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化療,即利妥昔單抗375 mg/m2+標準CHOP方案,連續(xù)21 d為1個療程,均完成≥4個療程,且4個化療結束后均能進行療效評估,療效標準參考《非霍奇金淋巴瘤療效評價標準》[12],評定結果為CR、PR、SD和PD。本研究將CR+PR記為緩解組,將SD+PD記為未緩解組。
1.3 統(tǒng)計學方分析 采用SPSS.2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同組間老年DLBCL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用Excel歸納整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臨床特征相關指標比較采用2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法分析ALC水平與IPI評分的關系。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ALC水平與老年DLBCL患者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ALC水平組間臨床特征比較 不同ALC水平組間性別、年齡、ECOG評分和ALP升高率、ALB降低率、Hb降低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高ALC組比較,低ALC組臨床分期Ⅲ~Ⅳ期、IPI評分3~5分的比重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ALC水平組間臨床資料比較[n(×10-2)]
2.2 化療前ALC水平與IPI評分相關性分析 老年DLBCL患者化療前ALC水平與IPI評分呈明顯負相關(r=-0.720,P=0.000,P<0.05),見圖1。
圖1 化療前老年DLBCL患者ALC水平與IPI評分的相關性
2.3 不同ALC水平組間R-CHOP方案化療效果比較 127例老年DLBCL患者R-CHOP方案化療4個療程后,CR、PR分別50例和42例,化療緩解率為72.44%(92/127),化療未緩解率為27.56%(35/127)。與高ALC組比較,低ALC組化療緩解率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ALC水平組間R-CHOP方案化療效果比較[n(×10-2)]
2.4 化療緩解組與未緩解組臨床特征比較 緩解組與未緩解組性別、年齡、ECOG評分、ALP升高率、ALB降低率、Hb降低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緩解組比較,未緩解組臨床分期Ⅲ~Ⅳ期、IPI評分3~5分和ALC<1.0×109/L的比重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ALC水平與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關系 將表3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標(臨床分期、IPI評分和ALC)作為自變量,將R-CHOP方案化療效果作為因變量(緩解=0,未緩解=1),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臨床分期Ⅲ~Ⅳ期、IPI評分3~5分和ALC<1.0×109/L均是影響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化療緩解組與未緩解組臨床特征比較[n(×10-2)]
表4 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R-CHOP方案已廣泛用于DLBCL臨床治療,普遍認為,R-CHOP方案療效和預后方面優(yōu)于CHOP方案。但DLBCL作為一種異質性疾病,病因機制和個體病情特點表現多樣,R-CHOP方案化療的耐藥現象仍然存在,可進展為難治性DLBCL和導致患者死亡[13-14]。既往臨床主要依據IPI評分進行病情危險分層和預后評估,隨IPI評分增加,病情危險程度增加,化療效果和預后狀況隨之下降,高危組(4~5分)5年生存率不足30%[15],但IPI評分系統(tǒng)的精準性也有待提高。隨著淋巴瘤相關研究深入,臨床發(fā)現ALC與DLBCL發(fā)生、進展密切相關,在預后評估方面也有一定價值。本研究對此進行挖掘,分析ALC與老年DLBCL患者臨床特征及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關系。
淋巴細胞作為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免疫系統(tǒng)發(fā)揮免疫監(jiān)視功能和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至關重要。NHL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具有識別和直接殺傷靶細胞的作抗腫瘤免疫作用,其中介導ADCC的免疫細胞主要是NK細胞。淋巴細胞可分為T、B淋巴細胞和NK細胞,若淋巴細胞生成異常減少、消耗或破壞增多,ADCC作用明顯減弱,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性下降,導致DLBCL腫瘤繼續(xù)增殖并侵犯機體正常器官組織,其中胃腸道是DLBCL最常見累及部位[16-17]。本研究依據上述淋巴細胞與NHL的關系,對127例老年DLBCL患者依據ALC檢測水平進行分組,結果顯示,與高ALC組相比,低ALC組化療前DLBCL臨床分期和IPI評分更高,且ALC水平與IPI評分呈明顯負相關,與報道[18-19]研究相符,表示ALC異常下降者的病情危險程度更高,原因與淋巴細胞數量減少降低機體免疫監(jiān)視作用有關,為DLBCL病情進展提供了有利腫瘤微環(huán)境,因此多表現為Ⅲ~Ⅳ期和危險分層增加[20-21]。臨床實際中也發(fā)現,初次確診為Ⅲ~Ⅳ期的DLBCL患者中,ALC<1.0×109/L的現象更常見,也證實了ALC與老年DLBCL患者上述臨床特征的密切關系。
ALC水平對R-CHOP方案化療效果是否產生顯著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結果顯示,與高ALC組R-CHOP方案緩解率80.26%相比,低ALC組60.78%顯著較低,與報道[22]結論有相同之處,提示ALC異常降低者可能面臨更高的化療獲益風險。本研究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化療前ALC是影響老年DLBCL患者R-CHOP方案化療效果的獨立危險因素,與ALC≥1.0×109/L者相比,ALC<1.0×109/L者R-CHOP方案化療無緩解效果的發(fā)生風險增加了1.803倍。甄敬飛[23]報道指出,外周血ALC水平可作為B細胞淋巴瘤(BCL)預后的重要指標,ALC降低者總生存期(OS)明顯縮短。因此需重視DLBCL的ALC檢測,對ALC減少者應制定相應治療措施。有報道[24]指出,可通過自體DC-CIK細胞治療提高DLBCL患者ALC水平,起到改善細胞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為單中心回顧性分析,收治的老年DLBCL病例并不多,導致樣本量偏少,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干擾;此外因缺乏長期隨訪條件,未能探討ALC與DLBCL復發(fā)及5年總生存的關系,后續(xù)需進一步完善。
外周血ALC與老年DLBCL患者的部分臨床特征緊密相關,表現為ALC異常降低者的臨床分期和IPI評分更高,而且外周血ALC是R-CHOP方案近期化療效果的影響因素,ALC異常降低者可能面臨更高的化療耐藥風險,化療敏感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