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劉晏川
皮孫木,俗稱避霜花,廣泛分布于熱帶地區(qū),在加勒比和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海岸灌木叢和樹林中較為常見。這些樹的外形和其他樹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它的枝杈處和樹下經(jīng)常有鳥兒的尸體。
殺死這些鳥的兇手正是皮孫木。在平時,這種樹是無害的,鳥類停留在上面多久都沒事。然而,一旦皮孫木開始結(jié)出狹長的種莢,它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無情的鳥類“殺手”。皮孫木的種莢會分泌厚厚的黏液,如果有海鳥在皮孫木的枝條上筑巢,當小鳥出殼時,就會被皮孫木黏糊糊的種子纏住而無法脫身,最終死在鳥巢中。如果有一些沾滿黏液的種子粘在偶爾停留的鳥身上,那么當這些鳥試圖動身飛走時,它們就會被種子壓得難以飛行,從而從高空跌落下來。有些鳥因為身上黏附了太多種子而寸步難行,被困在原地,直到死去。一些親眼見過皮孫木上眾多鳥尸的人都表示,那場面實在是讓人無法直視。
皮孫木黏糊糊的種子
皮孫木每年開兩次花。通過長期的進化,它的花期與海鳥到來的高峰期吻合。皮孫木的種子呈棒狀,上面覆蓋著厚厚的黏液和小小的鉤子。種子長成一大串糾纏在一起,每一串有數(shù)十粒到上百粒。
被皮孫木種莢包裹的海鳥
絕大多數(shù)植物依靠鳥類或昆蟲傳播種子,通過向空氣中釋放芳香物質(zhì),或者產(chǎn)生鳥類和昆蟲賴以生存的甜美花蜜來吸引傳粉者。皮孫木也靠鳥類傳播種子,它吸引鳥兒在其樹枝上筑巢,當鳥兒穿過這些滿是種子的樹枝時,種子就會粘在鳥兒的羽毛上。一般情況下,黏附在鳥類羽毛上的種子會隨著鳥類四處飛行而脫落,從而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然而,皮孫木在進化上出現(xiàn)了可怕的錯誤——種子黏性過強。路過的鳥兒身上黏了過多的種子,過重的身體便導致這些可憐的鳥兒難以飛行,最終餓死或被其他動物吃掉。
那么,皮孫木殺死鳥類是否得到了什么好處?難道這些樹是為了從落在樹下的鳥類尸體中獲得更多營養(yǎng)?生態(tài)學家檢測了在鳥類尸體附近發(fā)芽的皮孫木幼苗,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證據(jù)表明這里的幼苗長得更好。不僅如此,這些樹從鳥的糞便和掉落的鳥蛋中得到的養(yǎng)分比來自尸體的養(yǎng)分更多。也就是說,對皮孫木來說,活鳥的價值遠遠大于死鳥。
接下來,科學家嘗試將皮孫木種子浸入海水中,以檢驗另一種假設(shè):鳥類的尸體可能被沖到另一個島上,幫助種子傳播。結(jié)果,這些種子在僅僅五天后就死了,從而排除了皮孫木以死鳥為筏將種子散播到遙遠島嶼的可能性??傊?,針對皮孫木的一系列實驗結(jié)果都表明,皮孫木沒有從“殺死”鳥類中得到明顯的好處。
皮孫木的這一可怕行為對所在地的鳥類群體產(chǎn)生了毀滅性的影響。鳥類保護人員積極采取相關(guān)行動,解救被困的鳥類,并試圖用本地其他樹種取代皮孫木,以恢復海鳥數(shù)量。但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海鳥似乎都喜歡皮孫木,很少看到一棵沒有海鳥的皮孫木,這著實令人費解。
鳥兒似乎很喜歡皮孫木
死于皮孫木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