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方寸之間
——票證里的衣食住行

2022-10-29 06:28:04
傳記文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票證糧票糧食

萬 婷

左圖:北京市第一商業(yè)局印發(fā)的壹塊(二分之一條)居民肥皂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中圖:1992 年10 月北京市海淀區(qū)菜農口糧購糧證(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右圖:北京市第二商業(yè)局印發(fā)的拾市斤肉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yè)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

這些方寸大小、各式各樣的票證,包括糧票、油票、布票、鹽票、肥皂票、自行車票、工業(yè)券、居民購貨證,等等,現在的許多人從未見過,更別說使用了。但是對于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這些票證充滿了他們對那段物資匱乏歲月的回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十年生活變遷的見證。

票證制度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市場商品供應嚴重不足。1950 年2 月,政務院出臺《全國各級人民政府1950 年度暫行供給標準草案》,隨即開始印發(fā)新的糧秣票(包括大米票、柴票、馬料票、馬草票),供政府部門和軍隊使用。1952 年,全國工農業(yè)產值和主要產品產量都超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最高水平,但是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糧食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生活用糧和工業(yè)用糧的數量都有很大增長,再加上部分糧商囤積居奇等原因,糧食購銷矛盾在1952 年下半年已經凸顯出來,加之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到1953 年下半年,糧食購銷矛盾已十分尖銳。

為保證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國家決定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1953 年10 月16 日,中共中央通過《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這一決議是根據陳云同志的意見,由鄧小平同志起草的。其中,“計劃收購”被簡稱為“統(tǒng)購”,“計劃供應”被簡稱為“統(tǒng)銷”,并規(guī)定四項基本政策:在農村向余糧戶實行計劃收購(簡稱“統(tǒng)購”);對城市人民和農村缺糧人民,實行計劃供應(簡稱“統(tǒng)銷”);由國家嚴格控制糧食市場,對私營糧食工商業(yè)嚴格管制,嚴禁自由經營糧食;由中央統(tǒng)一管理,中央和地方分工負責。

1953 年11 月19 日,政務院通過《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規(guī)定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實施后糧食的供應方式:對機關、團體、學校、企業(yè)等的人員,可通過其組織進行供應;對一般市民,可發(fā)給購糧證,憑證購買,或暫憑戶口簿購買。同日通過的《糧食市場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農民的余糧可以售給國家糧食部門和合作社,或至國家糧食市場進行交易,并可在農村間進行少量的互通有無的交易。當時政府干部下鄉(xiāng)吃飯,一般使用米票或吃糧證明。

剛開始實行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時,統(tǒng)購方面管理嚴格,而統(tǒng)銷方面管理較為寬松。憑證買糧開始實行的時候,由居民自訂用糧計劃報有關部門審批,有的居民重復購買,套購國家糧食,還有一些城市對居民糧食供應幾乎沒有限制和管理,導致全國糧食銷量不正常地上升,許多農村出現了要求供應糧食的現象。

針對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工作的一些不完善之處,195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又發(fā)布《市鎮(zhèn)糧食定量供應辦法》和《農村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暫行辦法》,規(guī)定對各類糧食供應對象實行憑票證定量供應,在農村實行定產、定購、定銷的“三定”政策。同年9月5 日,糧食部發(fā)布《市鎮(zhèn)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制使用暫行辦法》,從此,糧食方面的票證逐步覆蓋了整個社會生活。

從1955 年到1993 年近四十年的歲月里,光有錢而沒有票證,許多吃的用的是買不到的。由于物資短缺,許多消費品憑票證限量、限時、定點供應,過時作廢,甚至賣完了也作廢。老百姓要隨時準備去商店排隊,糧票還得和購糧本一起使用,以免有人假冒。那時,走在街道上,經??梢钥吹缴痰觊T口蜿蜒數十米的排隊購物長龍。

糧食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以后,中央又根據計劃經濟建設的需要,實行了棉花的統(tǒng)購和棉布、食用油等商品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1954 年,大中城市開始實行食油計劃供應。同年,棉布實行憑票供應,同時發(fā)放線票、棉絮票。

實行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雖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但總體來說,在50 年代初期是一個適應國情的積極舉措。后來,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范圍又繼續(xù)擴大到棉花和食用油等。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農業(yè)產品自由市場,初期有穩(wěn)定糧價和保障供應的作用。對城鄉(xiāng)居民吃、穿、用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定量發(fā)行糧票、布票、肉票等專用購買憑證,這些憑證統(tǒng)稱為“票證”。

其實中國并不是最早采用憑票供應政策的國家。十月革命后,蘇聯政局不穩(wěn)、內戰(zhàn)不斷、商品缺乏,就采取了商品的有計劃分配,發(fā)放各種商品票證,如最早出現在1916年的鞋票。在二戰(zhàn)時期,美國也曾由于商品供應緊張發(fā)放各種商品票證,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

票證的種類

我國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是糧食。從1955 年我國發(fā)行第一套全國糧票開始,中國老百姓進入了漫長的“票證時代”。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糧票與現金可以相提并論,在困難時期,其價值甚至高于現金。從1958 年到1959 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開始對肥皂、堿面、雞蛋、魚、糕點、香煙、自行車、手表、毛衣等商品采取計劃供應,憑票證購買。大到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小到食油、白糖、雞蛋和各種肉類都憑票證購買,連買白菜都要白菜票,不要票的只有蘿卜和水。在各種各樣的票證中,糧票是第一位的,正是糧票的發(fā)行揭開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幕。直到1993 年國家發(fā)布通知停止糧票流通,糧票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在近四十年間,我國各地發(fā)行的各種糧票、布票、肉票等達上百萬種之多,僅糧票就有上萬種。全國2500 多個市縣,以及一些鎮(zhèn)、鄉(xiāng)都分別發(fā)放了各種糧票。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生活中某種物品緊缺,與之對應的就有某種票證,各式各樣的票證成為了老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那個經濟短缺的年代,人們,尤其是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過年。筆者記得小時候,只有過年小孩子才有新衣服穿,有糖果、花生、瓜子吃。雖然數量有限,但總算能夠解解饞。當時有句俗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蹦菚r大多數人穿的都是打過補丁的衣服、褲子,在家里小孩子都是撿大孩子的舊衣服穿。現在,在中老年人的記憶中,票證是與物資匱乏的艱難歲月聯系在一起的,票證制度是和計劃經濟時代畫等號的。

食:糧票、油票、肉票等

民以食為天,糧票是各種票證之首。農民種地收獲的糧食,在留足口糧之后,剩余的由人民公社全部交給國家。除農民外,其他居民憑政府按月發(fā)放的一定數量的糧票購買糧食,每人每月都有嚴格的定量。每個人的糧食定量根據工種、性別、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一般男性比女性定量高,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定量高,中青年齡段定量高。由于糧食匱乏、物資短缺,老百姓需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否則就要餓肚子。

糧票是被大家青睞的物品,因為當時光有錢是買不到糧食的,一切主食(包括粗糧和細糧)都必須憑糧票到國營糧店購買。城市居民要獲得糧票,需憑糧本領取,糧本和戶口本同樣重要。每個人的口糧都記錄在糧本上,并標注了粗糧和細糧的比例。糧本上一般寫有糧本的發(fā)行單位、糧本持有人姓名以及糧本編號、每位家庭成員的姓名、年齡、糧食定量等。這種每月領糧票的資格叫“糧食關系”,和戶口相關聯。那時,如果要搬家,也要同時轉糧食關系,不然搬到新地方就沒法領糧票。糧本還有另一個用處,就是某些臨時供應的糧食要憑糧本購買。

糧票按使用對象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全國通用糧票,沒有使用地點、時間的限制;地方糧票,在發(fā)行地方范圍內使用,有時間限制,過期作廢;特需糧票,如工種糧票、臨時流通糧票等;專用糧票,如軍用糧票等。

當時的城市家庭自己家的糧食不夠吃,糧票也經常不夠用。農民要想進城就更麻煩了,沒糧票就吃不了飯,只能自帶干糧。那時,去外地出差是件很麻煩的事。因為全國各地都只能使用本地發(fā)放的糧票,去省內出差就得換全省糧票,出省就得換全國糧票。要換全國糧票,除了需要單位開證明,還得拿上糧票、油票,因為全國糧票含有食油部分。全國糧票在當時是最吃香的,因為全國糧票可以跨年度使用。

1960 年,國家進入了節(jié)糧度荒時期,城市居民的糧食定量被壓縮,副食品的供應更是嚴重不足,以前憑票供應的商品也難以供應。不僅僅是糧食,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油、肉、糖、蛋等食品也全部實行計劃供給,憑票購買。其中,肉票包括豬肉、牛肉、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票,還有雞蛋、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制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逢年過節(jié),各級機關單位都會給職工發(fā)放多種食品票,有面粉票、蛋票、黃花菜票、柑橘票、香煙票,等等。單位還會發(fā)放酒票,包括不同品牌的酒類,采用抽簽的辦法分配,每人只有一瓶。

三年嚴重經濟困難時期過后,江浙地區(qū)等魚米之鄉(xiāng)吃飯、買點心逐漸可以不要糧票了,但是不憑票買每斤要加兩角錢,無價的票證似乎變成了有價票證。于是有人又開始倒騰票證,賺取差價或者換東西。那時因為城里人每個月可以發(fā)各種票證,農民經常拿自家的雞蛋跟城里人換糧票、工業(yè)券等。

北京市糧食局印發(fā)的壹市斤糧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由于各種物資匱乏,只能限制消費,以保證人與人占有的資源之間不能有過大的差距。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經濟條件下,票證制度對于緩解生活物資的供需矛盾、保證人們“雖吃不飽,但餓不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保持物價穩(wěn)定、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作為首都的北京,當時在憑票供應方面起著帶頭作用。經中央批準,從1953 年11 月1 日起,北京實行面粉計劃供應,憑面粉供應證購買面粉,1955 年印制了糧票。食油從1954 年7 月1 日起實行按人定量供應,憑食油供應證購買,1956年后改為用油票購買(每人每月半市斤)。

安徽省商業(yè)廳印發(fā)的伍市寸布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糧票這個大家族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如:大米票、面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等,以及糧食供應券、高粱米券、綠豆券等。計量單位從舊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都有,面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單位用),面額小的僅為一錢(市制1錢等于公制5 克)。1960 年,南京糧食局發(fā)行過面額一錢的“流動購糧憑證”,創(chuàng)全國之最。各種糧票的尺寸和形狀也是千差萬別,有橫式的、豎式的、齒狀的、正方形的,等等,有的糧票與10 元人民幣大小差不多,而有的只有1 平方厘米大小。糧票的內容、名稱等也是各不相同,豐富多彩。

在票證之外,還有各種購貨本。居民憑購貨本可以買粉絲、花生、瓜子之類的食品,而農民的購貨本只能買堿面、小蘇打、肥皂等簡單的幾種生活用品。副食本也是購貨本的一種,筆者還記得小時候,曾經拿著副食本去商店購買過粉條、粉絲、芝麻醬等。到了過年的時候,憑副食本還可以購買炒熟的花生米和瓜子,但也都是限量供應。因為食油、副食嚴重不足,肚子里沒油水,正在長身體的年輕人定量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餓肚子是常事。

穿:布票、棉花票等

那個年代,在穿的方面,大家都不是很講究,也沒有條件講究。很多人一年都不會買一件新衣服。然而,布票、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票證的誕生,也證明了這些商品依然是緊俏物資。

以60 年代的北京為例,布票、棉花票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但是1967—1968 年度的北京棉花票,有效期卻延長了4 個月,這是由于當時棉花供應不上,不得不延長使用期限,推遲發(fā)行新票。延長票證的使用期限也是權宜之計,遇到棉花減產等情形,只能采取延長使用期限的方式來應對。而且,布票、棉花票各個年度的人均配給量也并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代的不同會有較大的差異。這種緊張的局面到了7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緩解。

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棉花票每人每年僅發(fā)放一張,過期作廢,因此現在每一張留存于世的票證都非常稀罕,成為收藏市場的“寵兒”。北京1967—1968 年度的棉花票,現在就非常少見,因每人每年只有一張,且棉衣、棉被又是必需之物,百姓的棉花票多半已經用掉了。

用:肥皂票、火柴票、自行車票等

在用的方面,各類票證更是五花八門,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票,各種煤票,等等。

當時國家專門發(fā)放了購貨券,用于購買某些工業(yè)品和服裝。以北京市為例,當時的購貨券分為兩種,發(fā)放給城市居民的稱為“工業(yè)券”,發(fā)放給農村居民的稱為“農業(yè)券”。當時到商店購買某些商品,除了交錢外,還需要交相應數量的購貨券。新婚夫婦憑票可以購買一張大床、一個大衣柜、一個折疊桌和兩把折疊椅,因為貨物緊缺,基本上很難一次買齊。要購買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等大件、貴重的商品,還需要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手表票等。如果商店開始售賣這些緊俏商品,人們經常要排隊搶購。

就拿自行車來說,當年能得到一張自行車票是很難的。一個單位一年也只有寥寥幾張自行車票,一般都是用來獎勵給勞模的。然而,想要得到一輛自行車,只有自行車票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同時持有“自行車供應票”和錢才能買到。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自行車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是奢侈品,當時,誰要是有一輛永久牌或者鳳凰牌的自行車,都會被大家羨慕。買到自行車后,還需要辦理“自行車執(zhí)照”,如同現在的駕照一樣。在購買完自行車后,購買者需要拿著購買自行車的收據和單位或居委會的介紹信,到當地的自行車管理部門辦理。在車把、大梁等處砸好鋼印,領取自行車號牌(如同現在的汽車號牌)并固定到指定位置后,辦理者會領到一本“自行車執(zhí)照”,就可以騎行上路了。

同樣貴重的大件物品還有縫紉機。作為“三大件”之一的縫紉機,也不是輕易能買到的,得有縫紉機票才能購買。筆者記得小時候,家里還沒有縫紉機,祖母和母親就靠雙手一針一線地縫制衣物、被子等,有時做一床新被子需要縫好久。后來家里終于有了一張縫紉機票,買了一臺縫紉機。母親把縫紉機裝上線軸,將線引過針孔,右手向下轉動手輪,雙腳同步踩踏踏板,這臺老式的縫紉機就會發(fā)出輕快流暢的“咔噠”“咔噠”聲。夜晚,母親在燈下踩著縫紉機,給家人縫制衣物的畫面,筆者至今難忘。

票證的取消

票證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普通百姓有票證才能買到東西。票證的發(fā)放,體現了物資緊缺時代,緊缺商品在分配和供應上的公開與公平。憑票購物對于更好地分配與供應有限的物資,維護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從這些意義上說,那個年代發(fā)放票證,也是不得不采用的辦法。

1978 年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一次偉大轉折。會議毅然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方針,明確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工作方針和政策。隨后,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1982 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得到普遍推廣,農村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起來。隨著農業(yè)生產大幅進步,全國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大大提升,困擾中國多年的糧食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同時,各種經濟作物、畜牧業(yè)產品、漁業(yè)產品的生產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場上肉、禽、蛋、魚、奶等副食的供應大大增加,改變了原來比較單一的食物構成,老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營養(yǎng)水平普遍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家的糧票從“不夠用”變成了“用不完”,不少人用多余的糧票去換取其他物品。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開會議,研究取消糧食憑證定量供應的問題。會議認為,全國農村進行改革后,糧食產量已經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糧食供應已經沒有那么緊張了。由于國家賦予經濟特區(qū)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的使命,因此深圳市大膽進行了改革,具體措施是取消糧票,讓國營糧食部門多儲備一些糧食,提高價格,敞開供應,如果發(fā)現周圍地區(qū)出現大量搶購的情況,再提高糧價并研究其他對策。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后,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均實現敞開供應、價格放開。深圳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取消糧票的城市,此舉也成為了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先聲。在當時,取消票證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是糧食經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yè)和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糧食和其他日用品也日益豐富起來。商品市場的活躍使得曾經嚴格的票證制度越來越寬松,國家逐步縮小了消費品定量配給的范圍。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以布票為首的各種票證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國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市場商品供應情況有了根本性好轉。到1985 年前后,除了糧、油等食品和電視機、自行車、洗衣機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類商品基本上可以做到敞開供應。1993 年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要積極穩(wěn)步地放開糧食價格和經營,這一舉措得到了各地的積極響應。1993 年5 月10 日,北京市宣布取消糧票,成為最后一個采取這一措施的地區(qū)。到1993 年年底,全國大部分市縣都完成了放開糧價的改革。1994 年,全國各地基本取消糧票,長達近四十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下了帷幕。至此,伴隨城鎮(zhèn)居民生活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1979 年到1993 年這短短的十幾年,我國就解決了近四十年來物資匱乏的大問題。走過票證年代的億萬百姓,從期盼著能拿到票證購買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老三件”,到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取消票證,紛紛添置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這“新三件”,再到后來擁有電腦、車子、房子這“大三件”。老百姓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國力的逐漸強大,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各種票證的票面題材廣泛,印制精細,具有獨特性、時間性、地域性,經年累月的歲月磨洗,更使這種具有不可復制性的票證的文物價值凸顯。方寸之間的小小票證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就像一頁頁散落下來的史書,見證著幾十年的生活變遷,記載著幾代中國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故事,是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的重要物證。

[1]參見尹靜:《消逝的票證》,中國國家博物館編著:《共和國的記憶——文物見證歷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26 頁 。

[2]參見陳棣芳:《糧食經營體制改革的“里程碑”——深圳率先取消糧票》,《南方日報》2019 年6 月17 日。

猜你喜歡
票證糧票糧食
票證里的流金歲月
國企管理(2024年10期)2024-12-31 00:00:00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寧?!捌弊C的故事”
浙江檔案(2019年12期)2020-01-07 08:38:30
張寶紅:中國票證拍賣第一人
中國民商(2019年5期)2019-05-20 02:52:34
我的糧食夢
糧票
糧票: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
金融理財(2016年5期)2016-12-15 20:52:47
典藏小識
藝術品鑒(2014年12期)2014-04-29 22:58:58
新晃| 佳木斯市| 武隆县| 格尔木市| 姚安县| 四川省| 兰西县| 民丰县| 万源市| 泗洪县| 长武县| 昔阳县| 剑河县| 和硕县| 肇源县| 连江县| 京山县| 肥乡县| 五莲县| 云南省| 洛阳市| 陆丰市| 盈江县| 海门市| 铁岭县| 运城市| 电白县| 沁水县| 陵川县| 昭通市| 哈尔滨市| 花莲市| 连州市| SHOW| 全州县| 邯郸市| 三穗县| 南通市| 涿州市| 广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