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帥,王宇青,楊 奕
(1. 海裝裝備項目管理中心,北京 100071;2.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上海 200031)
船舶在波浪的作用下會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搖擺(橫搖、縱搖和艏搖),這會對船舶產(chǎn)生一系列有害影響。作為應用最為廣泛的主動減搖裝置,減搖鰭可有效減小船舶橫搖,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及適航性。減搖鰭可分為收放式減搖鰭與非收放式減搖鰭。其中,收放式減搖鰭可在不使用時收進鰭箱,幾乎不增加船的阻力,相比非收放式減搖鰭裝置具有一定優(yōu)勢。
鰭箱作為收放式減搖鰭中安裝執(zhí)行機構與存放鰭葉的構件,通常以焊接的形式與船體連為一體。在減搖鰭工作時,鰭葉產(chǎn)生的減搖力矩依次通過執(zhí)行機構、鰭箱傳遞至船體,進而減小船舶橫搖??赏ㄟ^建立力學模型,采用經(jīng)典彎矩方程對減搖鰭的力學特性進行求解。鰭箱作為重要承力部件,其結構強度對減搖鰭裝置乃至整船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至關重要,通過改進設計可大幅降低了鰭箱的尺寸和重量,但對鰭箱的強度和剛度有所減弱,為此,本文通過有限元仿真對鰭箱進行強度校核。設計鰭箱原理樣機并開展加載試驗,以驗證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
在對鰭箱進行受力分析時,需將鰭箱附近的船體結構考慮在內(nèi),以真實地模擬鰭箱的受力狀態(tài)以及其對船體的影響。鰭箱屬于典型的板架結構,并附有桁材加強,鰭箱附近船體構件亦為板架結構,可采用面單元進行模擬。為簡化模型、提高精度,可采用一維線單元模擬船體中的細長結構。
鰭箱及其附屬船體骨材眾多,在保留關鍵部件特征的前提下,將次要的構件與鰭箱、船體進行合并簡化處理。由于鰭箱主要受力區(qū)域相對較小,為提高計算精度,對主要受力部位的網(wǎng)格進行加密處理。將模型導入ANSYS Workbench中利用網(wǎng)格劃分模塊進行網(wǎng)格劃分。單元的總體尺寸約為300 mm×300 mm,對于幾何尺寸較小的部件,其單元尺寸約為200 mm×200 mm,應力水平較高、結構形狀不規(guī)則位置處的網(wǎng)格要進行加密處理。有限元模型網(wǎng)格劃分情況見圖1,共有5 164個板單元,1 066個線單元,有6 232個節(jié)點。
圖1 有限元模型網(wǎng)格劃分情況
鰭翼作用力通過鰭翼的受力中心作用于鰭箱,建立rigid單元,將力傳遞至鰭翼與鰭箱連接的支承板螺孔中心。其中,對于鰭箱上板處的rigid單元,同時約束、、方向的位移;而對于鰭箱下板處的rigid單元,僅約束和方向的位移,方向可自由活動。為掌握鰭箱的應力分布情況,分別在鰭箱上板和下板處設置8個(A1~A8)和4個(A9~A12)應力監(jiān)測點(見圖2)。為分析鰭箱上、下板間距的變化情況,在鰭箱上板和下板處各設置4個位移監(jiān)測點(上板A~D,下板A′~D′),具體布置情況見圖3。
圖2 鰭箱上、下板應力監(jiān)測點布置情況(單位:mm)
圖3 鰭箱上、下板位移監(jiān)測點布置情況(單位:mm)
鰭箱在受力時會將力直接傳遞至船體,船體為鰭箱提供支撐作用。船體端面約束和縱剖面約束設置情況見圖4。
圖4 船體端面約束和縱剖面約束設置情況
減搖鰭裝置工作時,鰭翼產(chǎn)生的力和力矩依次通過鰭、執(zhí)行機構傳遞至鰭箱。由于執(zhí)行機構零件數(shù)量眾多,且各零件之間的接觸關系復雜,考慮到本文分析重點為鰭箱的結構響應,故只將執(zhí)行機構本體作為傳力部件,在計算模型中采用剛性桿元進行模擬(見圖5)??紤]到流體載荷的傳力路徑,本文選取大、小軸承的中心點作為支撐點,執(zhí)行機構本體的重量采用mass單元模擬,作用于鰭箱上板。鰭箱載荷的施加情況見圖6。
圖5 執(zhí)行機構簡化情況
圖6 鰭箱載荷的施加情況
鰭箱上、下板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情況見表1,各位移監(jiān)測點的位移情況見表2,鰭箱應力云圖和位移云圖分別見圖7和圖8。鰭箱最大Von Mises應力為142 MPa,出現(xiàn)在鰭箱上板前端與Fr164肘板相接的單元處,最大變形為1.476 mm。
表1 鰭箱上、下板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情況
表2 鰭箱上、下板各位移監(jiān)測點的位移情況
圖7 鰭箱應力云圖
圖8 鰭箱位移云圖
綜合來看,鰭箱整體應力水平較低,主要受力區(qū)域集中在鰭箱上板,應力值主要分布在25.05~48.32 MPa之間,最大應力為142 MPa,出現(xiàn)在鰭箱上板前端與Fr164肘板相接的單元處。鰭箱材料的屈服強度為355 MPa,鰭箱強度滿足要求。
為驗證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設計鰭箱樣機并開展加載試驗,測試樣機的應力和變形情況。
受制于實際試驗條件,樣機選取鰭箱主要受力區(qū)域進行設計制造,鰭箱樣機三維模型見圖9??紤]樣機和試驗臺架的適裝性,在進行加載試驗時采用門架對鰭箱進行約束,在樣機的前、后油缸安裝板上方增設面板,面板與門架之間采用螺栓進行連接。
圖9 鰭箱樣機三維模型
加載試驗采用液壓油缸模擬鰭翼的升力和阻力,以鰭翼升力和阻力對鰭箱回轉(zhuǎn)軸線處產(chǎn)生的彎矩相等為原則,確定加載油缸輸出的加載壓力。
如圖10所示,鰭箱樣機與執(zhí)行機構、加載裝置、安裝門架組裝在一起,將整套試驗系統(tǒng)固定于底座上,并進行加載試驗,通過布置在各測點上的應變裝置反映鰭箱應力和應變的情況。
圖10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
加載壓力、樣機加載力和產(chǎn)品作用力的對應關系見表3。在進行加載試驗時,先將加載壓力由2.7 MP逐級遞增至15.5 MPa,然后卸載至零,再逐級遞增加載,如此循環(huán)反復5次。
表3 鰭箱上、下板各位移監(jiān)測點的位移情況
加載試驗鰭箱上、下板間距實測數(shù)據(jù)見圖11,樣機實測最大變形量和5次試驗的均值見表4。
圖11 加載試驗鰭箱上、下板間距實測數(shù)據(jù)
表4 樣機實測最大變形量和5次試驗的均值
變形量隨加載壓力的增加線性遞增。鰭箱樣機上、下板上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均值見圖12,各測點的應力基本隨加載壓力的增大而線性增大。最大加載壓力情況下各測點的應力均值見表5。
圖12 鰭箱樣機上、下板上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均值
表5 最大加載壓力情況下各測點的應力均值
由表6和表7可知,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誤差極大,這主要是因為兩者邊界條件不同所致。鰭箱與船體以焊接的形式合為一體,有限元仿真真實還原了這一情況,而試驗樣機采用門架模擬船體加強結構對鰭箱進行約束,相較于真實情況約束要弱很多。為驗證推測,針對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計算應力與變形情況。
表6 鰭箱上、下板變形量對比情況
表7 鰭箱上、下板應力對比情況
對比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鰭箱上、下板變形量對比情況見表6,應力對比情況見表7。
如圖13所示,針對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建立有限元模型,門架立柱、橫梁等試驗臺架構件均采用板殼單元進行模擬,單元的總體尺寸約為50 mm×50 mm,對于幾何尺寸較小的部件,其單元尺寸約為25 mm×25 mm,應力水平較高、結構形狀不規(guī)則位置處的網(wǎng)格要進行加密處理。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有限元模型網(wǎng)格劃分情況見圖14,共有17 373個單元,17 656個節(jié)點。
圖13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有限元模型
圖14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網(wǎng)格劃分情況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約束設置情況見圖15。鰭箱載荷的施加情況見圖16。
圖15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約束設置情況
圖16 鰭箱樣機與試驗系統(tǒng)網(wǎng)格劃分情況
鰭箱樣機上、下板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情況見表8,鰭箱樣機上、下板相對位移情況見表9,鰭箱樣機應力云圖和位移云圖分別見圖17和圖18。鰭箱樣機最大Von Mises應力為176.8 MPa,出現(xiàn)在執(zhí)行機構安裝孔附近,最大變形為3.27 mm。
表8 鰭箱樣機上、下板各應力監(jiān)測點的應力情況
表9 鰭箱樣機上、下板相對位移情況
圖17 鰭箱樣機應力云圖
續(xù)圖17 鰭箱樣機應力云圖
圖18 鰭箱樣機位移云圖
將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進行對比,鰭箱樣機上、下板變形量對比情況見表10,應力對比情況見表11。由表10可知,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度較高,誤差均在10%以內(nèi)。由表11可知,除A3和A12兩個測點誤差較大外,其余測點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度較高。推測 A3和A12誤差較大的原因在于這兩個測點距離剛性桿單元與上、下板連接的位置較近,受約束影響較大。
表10 鰭箱上、下板變形量對比情況
表11 鰭箱上、下板應力對比情況
減搖鰭對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及適航性非常重要。本文通過有限元仿真對鰭箱進行強度校核。通過對比鰭箱樣機試驗結果與有限元結果,排除由模型簡化中剛性桿元的連接和約束差異造成的影響,試驗結果與有限元結果吻合度較高,說明本文鰭箱網(wǎng)格的劃分和執(zhí)行機構的簡化處理對于分析鰭箱整體的強度是合理的,計算結果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