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妮
《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有助于完善院士遴選評審機制、實行退休退出制度,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圖/視覺中國
9月6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深改委會議強調要提高院士遴選質量,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會議還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完善院士遴選評審機制、優(yōu)化學科布局、實行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制度不斷完善。
一周后,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22個部門發(fā)布修訂后的《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guī)則》,其中包括取消院士稱號在內的13條處理措施。
“研究科技政策或者實際負責科研管理的人都會關注院士制度改革。因為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有關這個群體的管理舉措會影響到底下所有人才項目,比如‘杰青’‘長江學者’‘優(yōu)青’的走向。”一位研究科技政策與管理的學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對于退休和退出制度,我雙手贊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于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于淥1961年畢業(yè)于蘇聯國立哈爾科夫大學理論物理專業(yè),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已經85歲,于2018年退休。他介紹,中國在院士制度的設置方面,受到蘇聯的影響比較大。這種制度下,院士除了意味著榮譽,實際上會享有一些特別的權利,包括能獲取更多資源,以及意見更具權威性。
2021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5名院士,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84位院士,共計149人當選。當前,中國科學院有860位院士,中國工程院擁有971位院士。
近些年,中國非常重視科技發(fā)展和人才選拔,但在于淥看來,有的方面就做得有些過頭。比如,有些地方政府或者單位提供各種各樣的條件互相挖人,變成了一種惡性競爭。而學術水平的衡量,往往依靠各種各樣的“帽子”,年輕一點的看“杰青”“長江學者”等稱號,年紀更大一點的,就是“院士”。
中科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徐芳等人在今年發(fā)表的文章《科技評價改革十年評述》中指出,人才計劃的實施,一方面調動了科研人員及科研單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滋生了上上下下熱情高漲的 “帽子” 導向,形成各種攀比。對安心致研的整體環(huán)境而言,負面影響日益凸顯,不利于 “甘心坐冷板凳” “十年磨一劍”的科研精神的養(yǎng)成。
院士的強大光環(huán)下,院士工作站已成為地方政府發(fā)展相關產業(yè)的一大“招牌”,也是當地政府的一種政績表現?!皟稍骸痹菏抗ぷ髡臼窃菏考捌鋱F隊,與企業(yè)等建站單位合作的產學研協(xié)作平臺,主要為企業(yè)提供戰(zhàn)略咨詢和技術攻關等,合作時間一般為3~5年。
孟星衛(wèi)是某高校一位研究科技政策與管理的學者,近年去參觀過一些南方的產業(yè)園、科技城。每到一地,當地負責人多會介紹,產業(yè)園里建立了多少院士工作站、在開展哪方面研究。但一位中科院院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想辦法“搶”院士,一個院士在多個工作站兼職,其實并不實際去開展工作,這種情況非?;奶?。
據《證券時報》2019年年末報道,消化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自2017年11月底當選院士以來,在一年半時間里,在全國20多個地方開設了逾80家“院士工作站”,并涉嫌為膠囊胃鏡企業(yè)安翰科技高價“帶貨”。此外,李兆申還涉嫌學術論文剽竊。中國工程院對此介入調查。
地方政府邀請院士建院士站,會提供相應經費補貼。比如,根據沈陽市2022年的最新規(guī)定,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學會服務站建設支持經費列入市人才專項資金。院士工作站建設周期為5年,支持經費總額最高300萬元;學會服務站建設周期為5年,支持經費總額最高150萬元。
2019年,中辦、國辦聯合發(fā)文,對院士工作站的設立作出規(guī)定,要求每名未退休的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3個。中辦、國辦的意見指出,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chuàng)新的良好生態(tài)就會受到侵蝕。
中國工程院院院長李曉紅在2021年的院士大會上指出,院士隊伍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一些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他舉例說,院士稱號承載非學術性因素的影響。個別院士應邀參加各種與本學術領域無關的活動,不合理站臺、撐門面等現象時有發(fā)生,有的院士在兩個單位或多個單位受聘取酬,飽受社會詬病的“跑院士”現象屢禁不止。
作為一項學術榮譽,在全球范圍內,院士稱號本來就是終身的。孟星衛(wèi)坦言,為什么中國一直強調院士的退休與退出問題,就是因為這個榮譽背后附帶了太多非學術的東西?!拔矣X得根本問題在于,學術圈沒有按照學術圈的規(guī)則在運行?!?/p>
比起退休問題,院士如何真正地退出,是更加棘手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只有當“帽子”和資源掛鉤時,才要談退不退出的問題,否則,沒人會把它看得太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學者李振興在2014年發(fā)表的文章《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制度概述及其啟示》中介紹,一個科學家當選皇家學會院士是代表同行認可,不代表大眾的評判標準,也不能代表科學研究以外的成就。也正因如此,當選者不會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包括科研經費分配、工資和待遇、退休年齡等方面,不會有特殊的待遇和專門標準。
早至1998年,根據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規(guī)定,年滿80周歲的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他們不擔任兩院及學部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推薦和選舉工作,但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但是,年輕一些的院士群體,在項目評審、科研經費申請方面,依然享有很大權力。
一位中科院院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科技部或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大項目,如果要申請,一個不成文條件是,必須要由院士來牽頭。孟星衛(wèi)的一位科研人員朋友也跟他說過,在理工科領域,如果不是在一個院士團隊,想拿到諸如“優(yōu)青”等國家級的人才項目很難。
2018年以來,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關于青年科研人員的減負行動,希望激發(fā)這一群體的創(chuàng)新活力,讓他們得到更多支持。中科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周城雄今年8月曾撰文指出,青年科研人員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的問題,具有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日益嚴重的科研界行政化趨勢。
周城雄解釋說,青年科研人員只能按照當前人才頭銜階梯式成長??蒲腥藛T沒有相應頭銜,也就難以獲得攻堅克難所需的科研資源,包括經費、實驗室、儀器設備和研究生等。
于淥分析說,科研管理中,重要的就是人權和財權,如果一個院士退休了,還繼續(xù)掌管這兩項權力,那就是“退而不休”了。
2021年,李俠曾撰文指出,客觀地說,院士制度是對科技人員以往成就的表彰,而不代表他們仍在科技創(chuàng)造力的高峰階段。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73歲,其中65歲以上占比65%,工程院院士比中科院的老化程度還要嚴重。院士制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榮譽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院士制度在運行中出現了功能上的嚴重扭曲,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資源的浪費?!?/p>
院士處在中國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其功能對于整個科技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李俠指出,中國院士制度從1955年算起,距今已有66年,期間實質性的改革不多,導致院士制度的運行與當下的社會發(fā)展出現不匹配,甚至出現諸多亂象。
一是院士遴選階段,候選人不廉潔自律、跑要榮譽、拉票、存在社會爭議較大行為等,應停止參選或勸其退出;二是當選后,要退出利用院士名聲可以獲得與學術不相關的聘請、榮譽等利益;三是當選后,如果違背一些原則,應取消其院士稱號。
近十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是個重要話題。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指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文件,院士年滿70周歲退休;個別因國家重大項目需要,最多延長至75周歲退休。
不過,直到2018年,很多年滿70周歲的院士也還沒有真的退休。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分批辦理退休手續(xù),穩(wěn)妥有序推進院士退休工作”,即先從80歲起辦理,再到75歲和70歲。同期資料顯示,中科院院士中,80歲以上的占42%、75~79歲的占13%。
除退休外,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分別在2019年和2018年修訂的“院士章程”中對退出進行了明文規(guī)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事實上,讓院士稱號回歸榮譽性、學術性已經呼吁了十幾年。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學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院士本身沒有很強改變的動力,管理層亦有所顧忌,因而改革目標共識度不高。
這位學者表示,所謂“退出制度”,按照他的理解,應包含三方面含義:一是院士遴選階段,候選人不廉潔自律、跑要榮譽、拉票、存在社會爭議較大行為等,應停止參選或勸其退出;二是當選后,要退出利用院士名聲可以獲得與學術不相關的聘請、榮譽等利益;三是當選后,如果違背一些原則,應取消其院士稱號。
因兩院院士強大的話語權及歷史慣性等原因,在孟星衛(wèi)看來,院士制度改革的推進阻力還是很大的?!暗矣X得一步一步地,比如說一次解決掉一個問題也不錯。”
以院士工作站為例,2020年5月,廣東省科協(xié)對截至當年3月31日仍在有效期內的312家院士工作站進行摸底甄別和規(guī)范管理,撤銷278家院士工作站。與此同時,山東、湖南、安徽等省份也開展院士工作站的清理整頓。今年8月,河南省兩院院士工作辦公室公告,擬對73家省院士工作站予以保留,撤銷其余267家省院士工作站。
今年5月30日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院長李曉紅匯報,目前嚴肅院士增選紀律的“八不準”已經在廣大院士、候選人和機關干部中深入人心,“跑院士”現象已得到顯著遏制。此外,中國工程院還針對此前備受關注的院士工作站開展了規(guī)范清退行動,目前已無不合規(guī)受聘院士工作站。
對于接下來的院士改革,李俠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明確院士制度的榮譽功能,使之與利益取向相切割;另外,院士一旦被確證學術不端,堅決采取退出機制,若不及時處理,就無法徹底遏制學術不端事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院士指出,美國有好幾個科學院,一位學者被選為院士只是一項榮譽而已,一些著名的教授也并不是院士。所以應把當選院士這一事情淡化。于淥補充說,除了制度上的徹底改革,院士也要自律,要真的能以身作則來凈化學術環(huán)境,把更多機會和資源留給有能力的年輕人。
在孟星衛(wèi)看來,表面地實行院士退休與退出,難以達到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必須要徹底、全面。比如說,應該鼓勵真正杰出的學者來承擔重大項目、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以“院士”的頭銜作為唯一標準?,F在國內知名大學里面提拔校長、甚至副校長,如果不是院士的話,基本沒有可能,這就變相地鼓勵了中青年科學家們想辦法擠進院士圈,帶來不正之風。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進“破五唯”等科技評價體系的改革。然而,直到現在,“帽子”依然是獲取學術聲譽與資源的關鍵?!八鼤龑藗儺a生認知誤判,認為有‘帽子’肯定就是厲害,然后就帶來一些衍生的間接利益。把外在東西當成主要的,把成果當次要。”李俠指出。
其實,比起如何規(guī)定退休與退出制度,多位受訪學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科研環(huán)境變得公平、科學,評價一個學者時,如何以他或者她真正的科研成果與水平作為標準,而不是其附帶的外在頭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孟星衛(wèi)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