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燕
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南通 226600
導游詞是講解的靈魂,要“深入淺出”地講解,但每一位導游的語感、切入點都不同,講解的風格也迥異。導游的發(fā)展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是彰顯“文化自信”最佳的載體,因此,導游的語言風格氣質和導游詞的精心創(chuàng)作,無一不是在為導游個人樹立形象,為旅游景區(qū)樹立口碑。
早期導游要認識路,要買地圖冊,要背地圖,不是每一個司機都認識路;現(xiàn)在手機導航非常方便,人人會用GPS和BDS導航,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導游、司機會用,游客也會用,在這一塊并不具有特別的優(yōu)勢;智慧景區(qū)講解,語音講解器,AI智能翻譯器,非常普及,中外文字和音譯都比較方便;并且很多目的地景區(qū)、博物館都有專職的講解人員,很多導游都需要“景講”協(xié)助,或者地接導游配合,一些講解型和語言能力強的導游的確還有很大的需求!導游能夠起到良好的組織協(xié)調作用,客人和客戶單位怕麻煩,需要有一個管家式的專人提供服務,關鍵點落實在服務和能力上。如果帶一個長線出境或沒有去過的周邊,當自己也是游客,組織協(xié)調能不能到位,也是具有挑戰(zhàn)的。
無論是城市深度游,還是高端定制,導游在當中發(fā)揮的價值都已經遠遠超過從前帶團的走馬觀花。人們更希望從導游身上聽到更多百度不到的故事,或者新奇趣怪的知識,又或者是能增加旅游樂趣的細節(jié),比如去觀鳥時,人們希望導游可以準確說出鳥類的品種。這就倒逼導游的知識體系發(fā)生變化,過去我們希望導游是一個雜家,什么都能懂一點;而現(xiàn)在我們希望導游能夠成為一個專家,在細分領域上有所鉆研,這樣才能更大程度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仍然需要的是“有溫度,有感情,有血有肉,能駕馭工具的人來提供服務”。服務,不是冷冰冰的,不是毫秒不差的,也不是用方程式算好的,更不是按機械作業(yè)。變化是永恒的,不變是一時的,擁抱變化的我們,導游這個職業(yè)就不會消失;接受變化的我們,導游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感覺;參與變化的我們,是創(chuàng)造人類精神財富的參與者!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天時、地利、人和,空間、時間的變化,涇渭分明,日月星辰,美麗的大自然,和諧的人類社會,還有我們看不見的微生物世界和遙遠的星球,導游這個職業(yè)一定會參與其中,創(chuàng)造美好,做一個美好生活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
當前,人們出于對健康風險的考慮,也紛紛減少了旅游計劃,也為以休閑度假為代表的旅游新業(yè)態(tài)的跨越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變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休閑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旅游消費模式,正成為疫情之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游業(yè)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轉型升級是旅游業(yè)需要長期規(guī)劃的重點問題,將為旅游業(yè)的振興鼓舞士氣,推動旅游業(yè)轉型升級。
隨著智能導航,自媒體,游記攻略APP,電子語音講解,翻譯軟件等的出現(xiàn),對導游的整個市場需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游客就是普通人群,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菜場超市中“青菜能不能便宜5毛”的你/我/他(她)!而且很多人對導游的要求不高,帶路,說一個大概就行(百度導航+景區(qū)講解完全代替的),的確很多導游三句半上車講解,旅途中三句半景區(qū)講解,有時買完景點門票人影都沒有了,所以,市場供求決定了導游的收入高低,這一點必須認清。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和平衡主要有景區(qū)智能講解與AI的競爭;類似于馬蜂窩游記達人的競爭;具有“IP特質的導游”專家行家的競爭;旅游服務的費用與消費者心理接受程度的競爭,讓旅游市場整體結構發(fā)生改變。
隨著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大量的旅游者已經意識到旅游不僅是游山玩水,而是獲取新體驗的文化交流活動。據(jù)調查結果顯示:休閑度假已超過觀光,增長見識成為國人第一大出游目的,文化旅游成為吸引游客的出發(fā)點。國際旅游者對博大精深、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文化同樣具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深入其中了解、認識、感受、體驗古老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中國文化,給中國文化旅游帶來巨大的市場和廣闊前景。因而,將旅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來規(guī)劃建設,除了度假休閑的基本功能以外,還有文藝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文化藝術展覽、娛樂、養(yǎng)生、美食、購物、會議等功能一體化開發(fā)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文化旅游項目集聚區(qū)、文化旅游實驗區(qū)(試驗區(qū)或者示范區(qū))、文化旅游目的地等,都可以圍繞特色文化,形成文化旅游生活綜合服務體系。
導游語言藝術通過優(yōu)化語言來提高表達效果,從而樹立良好的導游形象。導游語言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語言藝術風格融合了導游個人的思想情感、語言修養(yǎng)、語言表達方式和人格氣質。
這類風格的特點是:語言明快,直露、流暢,洋溢著一種奔放的熱情。例如,咱們車里最美的、最可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好!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美麗的湖南張家界觀光游覽。那么我想問問在座的朋友:我們有沒有人是第一次來到湖南的?請揮一揮你們的手!(看來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來我們湖南)。非常高興這么多人把你們的第一次湖南之行交給了我,我會讓你們感到難忘的。有人做過一個分析:湖南經歷百年,出的名人當中,大部分都是以韶山為圓心,向周圍一百公里畫圓圈的一個地方,你看像“曾國藩、左宗棠、彭德懷、劉少奇”等,基本都是出自這一百公里的范圍之內。很多人看湖南電視臺的“臺標”,他覺得湖南電視臺的“臺標”像一個芒果的形狀!但實際上湖南電視臺的“臺標”,它設計的靈感就是來自我們湖南的地形“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那么這就是我們湖南的地形!這位導游員在解釋湖南地形時,條理清晰,簡潔明了,同時不忘調動游客的參與積極性,調動大家的情緒和思考,具有鮮明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
這類導游語言藝術的特點主要是語言幽默風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又蘊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游客對接下來的旅程充滿了期待。例如,各位朋友大家好!老張說大家在山底觀賞了“紅杏枝頭春意鬧”,又到榆村“人面桃花相映紅”,還想再看看梨花的“遠近千堆雪,縱橫萬縷煙”,讓我?guī)Т蠹业侥习柴{莊的百畝梨園去賞梨花?!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我是老張的朋友,也是大家的朋友,我就算是個臨時導游吧!賞花的同時,盡我所知,讓大家了解這里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人文地理。各位有點收獲,不虛此行,我就不負老張所托,對得起大家了。從這段導游詞可以看出,這名導游是一名性格開朗、樂觀,同時也有個人思想的人,個性使然,因此他的導游詞也顯得風趣幽默,吸引住了游客的關注。
這類語言藝術的風格特點主要是用語質樸,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包含真情實感,但不外露,就是像一個訴說故事的人一般將故事娓娓道來。例如,“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1920年的一天夜晚,29歲的陳望道回到這里,在一間久未修葺的柴屋內,完成《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翻譯工作,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p>
“我們足下南北走向的這條路叫“御路”,這是一條起自大唐首都長安的專用道路,經過咸陽龍泉坊,再經禮泉的舊縣村、曹談村、三鄭村、西張堡、東劉村、土洞村、南安駕莊,然后渡過泔河,經北安駕莊、嚴峪、官廳、山底等村,直達九嵕山的昭陵。從唐代修建昭陵,以后謁陵或四時祭奠均取此道,唐以后的歷代王朝每逢清明節(jié)派員去昭陵祭祀也走此路,老百姓稱它為“御路”,咱們就沿著這條古老的昭陵御道去南安駕莊?!边@兩段解說詞講述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辭藻,語言平靜,遣詞用句也很實在,不急不緩,娓娓道來,讓人有想繼續(xù)聽下去的想法。
主題是創(chuàng)作者想要通過導游詞所傳遞的思想,輸出的某種觀點。主題會直接影響一個作品的成敗,決定一篇導游詞的價值。主題還可能影響景觀的價值。有的景觀,本身價值很高,但是導游沒有深刻挖掘其主題,使它變得平淡無奇;而有的景觀,看似平淡,經導游描述,挖掘出了深刻內涵,頓時輝煌起來,這種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頤和園講解詞:“頤和園景區(qū)分三大塊:宮廷與生活區(qū)、昆明湖景區(qū)、萬壽山后山景區(qū)。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東宮門,進園以后可以先參觀仁壽殿,這是過去皇帝辦公的地方,再往前走,就到了知春亭,這里可是頤和園景色最美的地方,因為站在這兒,可以把著名的萬壽山、佛香閣、十七孔橋盡收眼底。然后您可以去參觀帝后生活居住區(qū)—玉瀾堂、樂壽堂等區(qū)域。還有德和園,皇帝在這里聽戲看演出。接著往西走,您就能看見長廊,那里是欣賞昆明湖視野最好的地方……”在寫導游詞下筆之前,要明確自己在導游詞中究竟要說明什么內容,傳遞什么觀點,怎樣去提升導游詞的價值,都是在創(chuàng)作之前需要明確的。
導游詞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多人都苦于缺乏素材,不知道要從哪些方面展開創(chuàng)作,更談不上有深度的創(chuàng)作了。我們今天處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這個時代從不缺乏素材,缺的是發(fā)現(xiàn)素材、搜索素材的能力。先說素材來源,可以從三大來源搜集素材—搜索引擎、垂直網站和付費知識。搜索引擎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獲得海量信息,但是缺點也明顯,干擾信息多,不太容易直接獲得有效的信息。同時,對于一些文物、歷史文化古跡的解說,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歷史發(fā)展故事,來充實自己的講解詞。例如,“公元822年,詩人白居易來到杭州上任‘市長’。第二年春天,他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錢塘湖春行》……”跟隨著講解,觀眾仿佛進入時空隧道,與白居易展開對話,跟著詩人的視角尋跡西湖的一派春景—春花繽紛,綠色的楊柳蔭下是白沙堤。自古至今,如今的西湖已經成為錢塘江詩路帶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講解前需要做細致的準備工作。廣泛閱覽李白、孟浩然、蘇軾等多位文人騷客的詩詞著作,梳理出“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之路”等文化旅游路線上多處經典景區(qū),并一一創(chuàng)作解說詞。
在導游詞創(chuàng)作中,根據(jù)內容性質和創(chuàng)作主題的不同,往往會采取不同的文章結構。例如在講解歷史事件,主要以時間的發(fā)展順序來進行構思,按順序(倒敘、插敘)的方式將不同內容串聯(lián)起來形成的整體框架。
空間結構多以景區(qū)景點為主,以層級遞進的方式對空間內容進行組合,從而構成一個整體框架。在設計導游詞結構過程中,首先,要學會突破慣性思維進行結構設計。我們可以使用時間結構來講述空間事物,也可以使用空間思維來總結歷史事件。例如在介紹毛澤東上井岡山的過程時,除了按照“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再到進駐茅坪”這樣的時間順序進行外,還可以按照從“長沙—萍鄉(xiāng)—永新—寧岡”這樣的空間轉換來進行。其次,要學會使用復合結構形式來創(chuàng)作導游詞,即在一篇導游詞中至少使用兩種以上的結構形式來組合材料。一篇導游詞所包含的內容往往是多樣的,所以在結構使用上也要因事而異。例如介紹瓷器文化時,就會涉及到時間(瓷器演變)、空間(瓷窯演變)、線性(制瓷工藝流程)、對比(陶、瓷差異)、因果(瓷都成因)和評價(瓷器影響)等內容。結構之于導游詞就像骨骼之于人體、框架之于建筑,簡潔的結構在整合材料上直接而高效,打破常規(guī)的結構在傳播信息上新穎而獨特,復合的結構則賦予導游詞抽絲剝繭的層次感和深邃厚重的整體感,而這些結構效應都溯源于結構化思維的運用。在創(chuàng)作導游詞當中,我們借助常用結構工具,讓一篇導游詞更加簡潔明了,突出特色。導游詞創(chuàng)作要打破常規(guī),展現(xiàn)自己獨有的風采,這就猶如一道菜品,想把它做出來很簡單,但要把它的味道做好卻很難,結構也是如此,想把它隨意構建并非難事,但要把內容整理的簡潔清晰卻很難,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利用結構工具,整合關鍵信息,突出結構特色。
導游是旅游服務的提供者和旅游形象的展示者,在推動旅游行業(yè)發(fā)展中,導游需要立足本職、鉆研業(yè)務,深入了解自己要講解展示的內容,精心歸納,把自己的原創(chuàng)導游詞融入其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語言風格。在干中學,學中干,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不斷循環(huán)往復,追求盡善盡美,為文旅事業(yè)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