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林,朱安華,田臘梅
(湖北省十堰市鐵路醫(yī)院中醫(yī)科,湖北 丹江口 442716)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胰腺分泌液、溶血磷脂酰膽堿及膽酸組成的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胃,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癥[1]。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除具有食欲減退、泛酸、口苦、胸骨后不適、噯氣等胃炎癥狀外,還具有抑郁、情緒波動較大、焦慮、睡眠障礙等軀體化臨床表現(xiàn)[2],屬中醫(yī)“胃脘痛病”的范疇。本研究用柴平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診治的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患者。觀察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35~63歲,平均(44.18±8.43)歲;病程1~5年,平均(1.58±1.12)年。對照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33~62歲,平均(44.73±8.56)歲;病程1~6年,平均(1.68±1.2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且均通過我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入選標準。②精神狀態(tài)較好,主觀意識清楚,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患有胃癌變疾病,或?qū)Ρ敬窝芯拷Y(jié)果產(chǎn)生影響;②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楚、無法溝通。③對本次治療所用藥物過敏。
對照組用多潘立酮片治療。多潘立酮片(四川維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91)10mg,日3次。
觀察組用柴平湯治療。藥用柴胡、炒蒼術(shù)及黨參各15g,黃芩、厚樸及生姜各9g,清半夏及茯苓12g,陳皮6g,大棗5枚。用溫水將砂鍋內(nèi)中藥浸泡1h,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25min,倒出藥汁,藥渣再加熱水2次煎煮0.5h。合并藥汁,早晚飯后30min口服。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周。
治療前后兩組胃炎癥狀積分。依據(jù)《實用中醫(yī)消化病學(xué)》中膽汁反流性胃炎診斷標準對不同程度的胃痛、泛酸、噯氣脹滿、口苦等胃炎癥狀進行判斷的。計分法。無相關(guān)癥狀為0分,輕度癥狀為1分,中度癥狀為2分,重度癥狀為3分。
治療前后兩組軀體化程度及軀體化癥狀治療總有效率。軀體化癥狀療效評價標準[3]: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估治療效果。療效指數(shù)(n)=證候積分的治療前后差值/證候積分治療前值×100%。痊愈:n≥90%,主次癥全部消失;顯效:n為70%~90%,主次癥均改善明顯,或某個次癥全部消失,主癥明顯好轉(zhuǎn);有效:n為30%~70%,主次癥均有所改善,或次癥完全恢復(fù),主癥無好轉(zhuǎn);無效:n<30%,主次癥均無改善。
治療后進行胃鏡復(fù)查。顯效:膽汁反流明顯好轉(zhuǎn)或消失,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消失;有效:膽汁反流降低,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無效:膽汁反流及臨床癥狀無顯著變化。
用SPSS26.0軟件進行處理,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或person相關(guān)性分析及卡方分割法檢驗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胃炎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炎癥狀積分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炎癥狀積分比較 (±s)
組別 例 胃痛 泛酸 噯氣 口苦 胃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 5.12±1.29 2.13±1.05 5.08±1.31 1.35±1.26 4.09±1.43 1.27±1.41 4.11±1.68 1.43±1.54 5.26±1.34 2.17±1.31對照組 39 4.98±1.36 2.72±1.71 4.95±1.43 2.09±1.96 3.87±1.52 2.81±1.73 4.07±1.54 2.05±1.63 5.17±1.51 2.72±1.77 t 0.466 1.836 0.419 1.983 0.658 4.309 0.110 1.727 0.278 1.560 P 0.642 0.070 0.677 0.051 0.512 0.000 0.913 0.088 0.782 0.123
續(xù)表1
兩組治療前后軀體化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軀體化癥狀情況比較 例(%)
兩組軀體化癥狀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軀體化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膽汁反流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膽汁反流療效比較 例(%)
臨床研究表明,慢性膽囊炎長時間治療效果不理想會造成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形成,為中醫(yī)“并病”范疇,臨床上多有口苦、噯氣、胸骨后不適、胃痛、泛酸等表現(xiàn)。在《黃帝內(nèi)經(jīng)》肝、胃病變相關(guān)理論的闡述的基礎(chǔ)上,經(jīng)歷代名醫(yī)研究論著發(fā)現(xiàn)發(fā)病部位在肝、膽、胃,應(yīng)進行利膽、和胃、降逆,著眼于“膽胃同治,始終貫穿疏肝、理氣的治療,可提高療效、減少復(fù)發(fā)。
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的發(fā)病原因,中醫(yī)認為因感受外邪、飲食不慎、情緒失暢及勞倦內(nèi)傷等造成的脾胃功能受損,病機多屬于本虛標實[4]。中醫(yī)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為脾胃虛弱造成的脾胃運化水谷障礙,膽胃相互制約失衡,引起膽汁上逆入胃。濕熱及寒濕停滯于患者中焦,導(dǎo)致中焦受阻,脾胃運化功能喪失,濕可生火、生熱,進一步導(dǎo)致胃絡(luò)灼。肝膽疏泄失常,郁而化火,造成肝膽上逆于胃,致使膽胃功能失調(diào),胃氣上逆[5-7]。
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引起軀體化癥狀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有:睡眠障礙。研究表明,周期性分泌的褪黑素可影響周期性睡眠,該內(nèi)分泌激素對胃腸道動力及睡眠具有一定的調(diào)控作用[8]。本病患者具多種情緒行為。胃腸內(nèi)分泌和運動功能受內(nèi)分泌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控,而兩系統(tǒng)的中心部位在下丘腦,所以情緒波動及環(huán)境變換容易影響該系統(tǒng)。自主神經(jīng)可將胃腸道癥狀傳遞到大腦皮層,再影響情緒。研究表明,抑郁機制的發(fā)生與炎癥因素密切相關(guān)。通常情況下,胃腸道癥狀患者均具有焦慮抑郁表現(xiàn)[9-10]。
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善太息、胃脹、口苦、泛酸、胃痛、脈象、舌苔、不欲飲食、胸骨后不適、噯氣等胃炎癥狀積均明顯降低;軀體化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觀察組的軀體化癥狀及膽汁反流治療總有效率均分別高于對照組。柴平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平胃散及《傷寒論》小柴胡湯組合而成。平胃散具有和胃消食、燥濕健脾的功效,該藥物能夠?qū)ξ覆烤植坎∽?,將胃中有形之邪祛除?1]。小柴胡湯能夠調(diào)暢樞機,促進邪氣的排除,利于正氣的恢復(fù),通過機體的整體調(diào)節(jié),盡快使氣機的升降出入恢復(fù)正常。二方合用,可兼顧局部與整體,使祛邪與扶正并舉。另外從治法上講,能夠通過健脾和胃達到化濕消食,經(jīng)疏利肝膽進而調(diào)暢情志,整體上覆蓋了慢性胃炎疾病的病機及病因[12]。除此之外,現(xiàn)代藥理證實,小柴胡湯具有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抗炎的作用,平胃散對胃腸排腔功能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兩方合用,有促進胃動力的作用。柴平湯組方中柴胡、陳皮可行氣解郁、健脾祛濕、疏肝和胃;茯苓、厚樸、炒蒼術(shù)除能夠利水外,還可燥濕化痰、健脾行氣;黃芩清胃火、降肝火,除中焦之濕;清半夏祛邪消痞;黨參、生姜、大棗補脾陽。諸藥合用,具清熱利濕,疏肝解郁,和胃止痛之效,對焦慮抑郁、呃逆、睡眠障礙、噯氣嘈雜、口苦泛酸等胃炎及軀體化癥狀也有療效[13-14]。
綜上所述,柴平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伴軀體化癥狀,可改善胃炎癥狀積分及軀體化癥狀,提高軀體化癥狀及膽汁反流總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