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耐寒性強、抗稻瘟病強、熟期適宜的水稻品種,防止越區(qū)種植,確保安全成熟。做好種子清選、曬種、發(fā)芽試驗、消毒、浸種、催芽等工作,確保發(fā)芽率在95%以上,做到苗齊苗壯。
采取集中高臺旱育、大棚三膜覆蓋、大棚綜合增溫等技術措施,防御低溫冷害。根據秧苗長勢精細苗床管理,以保溫調溫為主,種子根生長期,溫度保持在28~30℃,最高不超過32℃;第一葉生長期,最適25~28℃,最高不超過30℃;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保持在22~24℃,最高不超過25℃,避免發(fā)生早穗;兩葉一心至移栽期,溫度控制在20℃以下,澆一次透水,插秧前3~5天施送嫁肥。苗床水分管理既要突出“旱”,又不能“缺水”,秧苗2葉期前,原則上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出現早晚葉尖不吐水、午間新展葉片卷曲、床土表面發(fā)白情況時,要選擇早晨或者傍晚立即補水,一次性澆足澆透,避免大水漫灌、冷水澆苗,及時通風煉苗,確保培育壯秧。
加強苗期病害防控,浸種消毒防治惡苗?。辉跔I養(yǎng)土噴澆、種子拌種消毒、一葉一心期噴澆等三個環(huán)節(jié)上單獨或同時使用甲霜靈(或甲霜靈錳鋅)藥劑,防治立枯病。尤其要嚴格育秧大棚肥水、溫度和濕度管理,特別是水稻1.5葉期以后,要在陰雨過后轉晴時及早通風煉苗,并對秧田進行調酸、消毒,適時通風煉苗,防止青枯病發(fā)生。插秧前要帶肥帶藥下地,預防潛葉蠅。
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旱整地,要到頭、到邊、不留死角,同一塊地內高低差不超過10厘米,地表保證有12~15厘米的松土層。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后,用水田拖拉機配帶不同的整地機械整地,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激光平地機平地,達到田面平整,上糊下松,軟硬適中,同池內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地表有2~3厘米泥漿,做到高低不過寸,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處處干。以確保安全齊穗為標準,地溫穩(wěn)定通過13~15℃時,按照“淺、直、勻、齊”要求,在高產期內高質量完成水稻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