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言
有時,我會從夢中驚醒
走出臥室
坐到客廳的沙發(fā)上
點一根煙
望著黑沉沉的窗外
什么也不想
抽完一支煙
回到床上
重新入夢
我知道,現下
有許多如我一樣的中年男人
都會在半夜驚醒
有的去客廳抽一支煙
有的什么也不做
面對窗外黑沉沉的夜色
他們如同我一樣
腦子里一片空白
深夜,有人磨刀
大地已在月光中安睡
磨刀聲傳得很遠
有人從夢中驚起
有人躲進被窩
有人停下黑暗中的運動
有人坐在沙發(fā)上
斟滿一杯酒
有人趴在陽臺的欄桿上
點燃一支煙
不知道誰在磨刀
不知道他為什么
在此時磨刀
他磨得非常用力
每一下都非常用力
仿佛不是在石頭上
而是在人心上磨
帶著奇異的節(jié)奏
每一聲都尖利得刺破耳膜
每一聲都婉轉起伏
那些多年不眠的人
在霍霍的磨刀聲中
酣然入夢
他們都說,我眼睛很毒
能一眼在一群人中
看出誰是壞人
這個說法,流傳較廣
我的社交日益艱難
事實上,即使看出誰壞
我也從不說破
我甚至對他默契一笑
當然,我對好人也笑
這樣做,讓人無法從我表情
捉摸到我的判斷
資深的壞人和真正的好人
面對我的笑都很坦然
只有那些良知猶存
還沒來得及變壞的家伙
見到我的笑容
表現得不太自然
有點惶恐不安
又有點躍躍欲試的緊張
跳蚤眼中
螞蟻是一匹高大的駿馬
秋蟬眼中
黃雀與螳螂都是敵人
老鼠眼中
每只貓都是下山猛虎
老虎啊,看我們
就是一餐伙食
資本玩家推開窗
滿大街的韭菜長勢喜人
王首富的一個小目標
比邊陲少年的宏偉目標
宏大一千倍
我從喜馬拉雅山下來
遇見的山巒都是丘陵
他們說我目中無人
呵呵
在人類社會游走多年
我見到的人
屈指可數
少年時,我曾穿過
一幢大廈
一座水塔
一輛貨車
一匹駱駝的身體
一段殘破的城墻
一棵巨大的黃葛樹
一位孕婦的驚呼聲中
在公園草地上
從一只即將踏出的鞋底
救出一只螞蟻
單純的愛與仁慈
讓世界變得柔軟
讓自身無堅不摧
如今,我卻感覺到世界的硬
不僅是堅果的殼
它內部的核
也冰冷而堅固
而我自己早已不再單純
歲月不停澆灌雜質
如同一塊摻滿碳的鐵
即使形如鋒銳
也脆弱無力
那些被摘下果實的樹木
并非一無所有
還剩下尖銳的葉子
和蒼涼的內心
那些被摘下麥穗的麥稈
并非一無所有
還有向上的氣勢
和不惜焚燒的軀體
那些被割掉的韭菜
又長出一茬新綠
那些埋在地下的人
后代依然生生不息
河流現出瘦削的骨頭
原野展露赤裸的胸膛
山林染上血色
北鳥南逃
這個世界是否到了
圖窮匕見的時候
裝滿黃金的馬車
奔跑在通往皇宮的路上
2014年恢復寫作以來,我?guī)缀跛械奈淖侄际窃谑謾C屏幕上完成的。20世紀90年代初,我曾經有過一次創(chuàng)作小高峰,存于稿紙上的數百首詩作因遷徙而遺失。這次意外事件,挫傷我近二十年的寫作沖動。
用手機寫作的最大好處,一邊寫一邊存進數據云,理論上杜絕了丟失的可能。把詩寫在云上,是數字化時代,科技賦予寫作者的詩意。
我大多數詩歌寫作,是在行進的汽車上完成,從郊區(qū)的辦公室到市區(qū)的家或相反的行程。少部分在飛機上,分行文字帶給枯燥的旅途盎然趣味。甚至一些較長篇幅的散文與隨筆,我也習慣用手機寫。我偏執(zhí)地認為,運動中寫作的文字有一種動態(tài)的靈性。
詩歌于我,是隨時隨地對世界的一種表達。而作為企業(yè)經營者,碎片化的時間讓我難以奢求端坐于書桌充滿儀式感地寫作。而且,就詩歌本身而言,我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刻意的充滿計劃的寫作對象。碎片化的時間也并非意味著碎片化寫作,對于一個自覺的寫作者,每一段分行文字都相互有機連接,最終以整體呈現,復原寫作者內心。深度與廣度植根于寫作者對世界的認知,而認知源于閱讀與生活,才華更多源于天賦,靈感依存于前二者在偶然的瞬間爆發(fā)。從這個角度講,缺乏生活與知識儲備的文字無力,沒有才華的文字乏味,沒有靈感的文字無趣。
我藐視所有的“難度寫作”,我認為那不過便秘者自我溢美的標簽。對于儲備深厚才華橫溢的寫作者,每一次寫作都應是輕松而有趣的。
寫作的狀態(tài)決定了我必須使用一種高效的語言,即以最節(jié)約的文字承載最多的信息。我從不糾纏于口語或非口語的分野,我傾向于詩歌應以日常語言借分行的形式表達隱秘的內心,以一種本質,甚至本能的文字,清晰傳遞寫作者對世界的認知——也許這認知本身是混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