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xué) 許芯諾
四五年前,老屋還沒有拆。屋后通往稻田的路是一條松軟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總是特別不好走。奶奶一個人料理著屋后的三畝地,這條路,是她最常走的路。
又一個雨天過后,奶奶沿著之前踏出的腳印,鋪上一塊塊紅磚墊腳。紅磚兩旁,奶奶整整齊齊地種上了蔥,還有番茄、豇豆、黃瓜、生菜、韭菜……奶奶總是合理運用每一寸土地,每次我從樓上俯瞰,入眼都是一片青綠。后門處連接紅磚小徑的地方,是兩層矮臺階,同樣由紅磚鋪就。奶奶勞作疲累時,會在臺階上面坐會兒,神態(tài)安詳。
我是極愛那臺階的。紅磚的顏色與泥土的顏色相互映襯。磚縫間的泥土十分鮮潤,隨風(fēng)飄來的種子在這里生了根,一朵蒲公英,幾朵小雛菊……自在地開著,不因這小小的空間而受到約束。我總愛坐在高一級的臺階上,細(xì)細(xì)地瞧著它們稚嫩美好的樣子。蒲公英的潔白柔軟,小雛菊的清新淡雅,輕輕地拂去心頭的那一抹煩亂,令我平靜下來。
奶奶也是極愛那臺階的。她會循著小徑,擇一把蔥,摘幾根黃瓜,挑幾個紅透了的番茄帶回來。如果哪天割的是韭菜,她就靜靜地坐在臺階上,一點點地將那韭菜擇凈,整齊地放在身旁。若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奶奶的影子便被拉長。這時,家中的貓也會“不失時機”地踱過來,尾巴微微地在空中打著旋兒,躲進奶奶的影子里小憩。磚縫里的小野花也安靜地開著。所有存在著的,都是這般恬靜美好。
時光匆匆,幾年光陰揮手而逝。老屋早已不在,紅磚小徑和那兩層矮臺階也隨之消失,那些純凈淡然的小野花也被藏進了記憶深處。鋼筋水泥建成的三層小樓,讓一切似乎都變得清冷了。
奶奶雖然因為建了新房而高興,但眉宇間總是藏著一絲黯然。她不再坐在瓷磚臺階上歇息了,因為臺階是如此冰冷,哪怕只坐一小會兒,都涼得滲入骨子里。有些習(xí)慣,不得不改了。她曾經(jīng)在臺階上跺腳甩去鞋上的泥,現(xiàn)在自然也不能再做了,畢竟新房子是要干凈的,那些留在瓷磚表面的泥土,是那么扎眼,那么格格不入。奶奶也曾嘗試過一遍遍地走過那水泥地,卻怎么也找不到過去的感情。
后來,不知過了多久,屋外的瓷磚臺階由于風(fēng)雨侵蝕裂開了些許縫隙,隨風(fēng)飄逝的種子又悄悄地降臨,拼盡全力開出了一朵小野花,在柔和的風(fēng)里,輕輕地?fù)u曳著。奶奶終于會心地笑了。那是時隔多年以后,我見過的奶奶最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