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濤
【摘要】 用面積法來(lái)解幾何題,將幾何元素之間的關(guān)系變成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往往能使問(wèn)題順利獲解.
【關(guān)鍵詞】 面積法;幾何元素;不變性
一些數(shù)學(xué)問(wèn)題,表面上看似與面積無(wú)關(guān),但巧借面積建立各種幾何量之間的聯(lián)系,往往能使問(wèn)題順利獲解.下面舉例說(shuō)明面積法在解幾何問(wèn)題中的應(yīng)用.
1 利用同一個(gè)圖形的面積不變性解題
從不同的角度使用面積公式來(lái)表示同一個(gè)圖形的面積,列出方程后即可求出未知的量.
例1 如圖1,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別為點(diǎn)D和點(diǎn)E,AD與CE交于點(diǎn)O,連接BO并延長(zhǎng)交AC于點(diǎn)F,若AB=5,BC=4,AC=6,則CE∶AD∶BF值為.
分析 根據(jù)三角形三條高線交于一點(diǎn),可得BF⊥AC,再根據(jù)三角形面積是一定的,即可得到CE∶AD∶BF值.
解 因?yàn)樵凇鰽BC中,AD⊥BC,CE⊥AB,垂足分別為點(diǎn)D和點(diǎn)E,AD與CE交于點(diǎn)O,
所以BF⊥AC,
因?yàn)锳B=5,BC=4,AC=6,
所以S△ABC=12BC·AD=12AB·CE
=12AC·BF,
所以S△ABC=2AD=52CE=3BF,
所以CE∶AD∶BF=12∶15∶10.
注 本題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以及三角形的面積,解題的關(guān)鍵是掌握“三角形的三條高交于一點(diǎn)”,熟練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難點(diǎn)是得到BF⊥AC.
例2 如圖2,菱形ABCD中,對(duì)角線AC=10,BD=24.則菱形的高等于.
分析 由題意,得菱形的面積=12×10×24=120,設(shè)菱形的高為h,則菱形的面積=AB·h=13h=120,即可求解.
解 由題意得,菱形的面積=12×10×24=120,
因?yàn)锳C=10,BD=24,
則AO=5,BO=12,
由勾股定理 AB=AO2+BO2=13,
設(shè)菱形的高為h,則菱形的面積=AB·h=13h=120,
解得h=12013.
注 本題考查的是菱形面積的計(jì)算方法,利用兩種不同方法求解菱形面積是本題解題的關(guān)鍵.
2 利用兩個(gè)圖形之間面積的比解題
常用結(jié)論:(1)等底等高的兩個(gè)三角形的面積相等;(2)等底不等高的兩個(gè)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其對(duì)應(yīng)高的比;(3)等高不等底的兩個(gè)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其對(duì)應(yīng)底的比.
例3 如圖3,BE是△ABC的中線,點(diǎn)F在BE上,延長(zhǎng)AF交BC于點(diǎn)D.若BF=3FE,則BDDC=.
分析 連接ED,由BE是△ABC的中線,得到
S△ABE=S△BCE,S△AED=S△EDC,
由BF=3FE,得到
S△ABFS△AFE=3,S△BFDS△FED=3,
設(shè)S△AEF=x,S△EFD=y,
由面積的等量關(guān)系解得x=53y,最后根據(jù)等高三角形的性質(zhì)解得S△ABDS△ADC=BDDC,據(jù)此解題即可.
解 連接ED,因?yàn)锽E是△ABC的中線,
所以S△ABE=S△BCE,S△AED=S△EDC,
因?yàn)锽F=3FE,
所以S△ABFS△AFE=3,S△BFDS△FED=3,
設(shè)S△AEF=x,S△EFD=y,
所以S△ABF=3x,S△BFD=3y,
所以S△ABE=4x,S△BEC=4x,S△BED=4y,
所以S△EDC=S△BEC-S△BED=4x-4y,
因?yàn)镾△ADE=S△EDC,
所以x+y=4x-4y,
所以x=53y,
所以△ABD與△ADC是等高三角形,
所以S△ABDS△ADC=BDDC=3x+3yx+y+4x-4y=3x+3y5x-3y
=3×53y+3y5×53y-3y=8y163y=32.
注 本題考查三角形的中線、三角形的面積等知識(shí),是重要考點(diǎn),難度一般,掌握相關(guān)知識(shí)是解題關(guān)鍵.
3 利用面積的可分性解題
將圖形分成若干個(gè)小三角形,利用其整體面積等于各部分面積的和建立關(guān)于條件和結(jié)論的表達(dá)式,從而解決問(wèn)題.
例4 如圖4,在Rt△ABC中,∠C=90°,AB=10,BC=8,按下列步驟作圖:
步驟1:以點(diǎn)A為圓心,小于AC的長(zhǎng)為半徑作弧分別交AC,AB于點(diǎn)D,E.
步驟2:分別以點(diǎn)D,E為圓心,大于12DE的長(zhǎng)為半徑作弧,兩弧交于點(diǎn)M.
步驟3:作射線AM交BC于點(diǎn)F.
則AF的長(zhǎng)為(? )
(A) 6. (B)35. (C)43. (D)62.
分析 利用基本作圖得到AF平分∠BAC,過(guò)F點(diǎn)作FH⊥AB于H,如圖,根據(jù)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得到FH=FC,再根據(jù)勾股定理計(jì)算出AC=6,設(shè)CF=x,則FH=x,然后利用面積法得到12×10·x+12×6·x=12×6×8,解得x=3,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計(jì)算AF的長(zhǎng).
解 由作法得AF平分∠BAC,過(guò)F點(diǎn)作FH⊥AB于H,如圖4,
因?yàn)锳F平分∠BAC,
FH⊥AB,F(xiàn)C⊥AC,
所以FH=FC,
在△ABC中,因?yàn)?∠C=90°,
AB=10,BC=8,
所以AC=AB2-BC2=6.
設(shè)CF=x,則FH=x,
因?yàn)镾△ABF+S△ACF=S△ABC,
所以12×10·x+12×6·x=12×6×8,
解得x=3,
在Rt△ACF中,
AF=AC2+CF2=35.
故選(B).
注 本題考查了基本作圖以及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
例5 如圖5,在ABCD中,對(duì)角線BD=8cm,AE⊥BD,垂足為E,且AE=3cm,BC=4cm,則AD與BC之間的距離為.
分析 設(shè)AB與CD之間的距離為h,由條件可知ABCD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可求得ABCD的面積,再S四邊形ABCD=BC·h,可求得h的長(zhǎng).
解 因?yàn)樗倪呅蜛BCD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B=CD,AD=BC,
在△ABD和△BCD中,AB=CD,BD=DB,AD=BC,
所以△ABD≌△CDB(SSS),
因?yàn)锳E⊥BD,
AE=3cm,BD=8cm,
所以S△ABD=12BD·AE=12×8×3=12(cm2),
所以S四邊形ABCD=2S△ABD=24cm2,
設(shè)AD與BC之間的距離為h,
因?yàn)锽C=4cm,
所以S四邊形ABCD=12BC·h=4h,
所以4h=24,
解得h=6cm.
注 本題主要考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由條件得到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ABC的面積的2倍是解題的關(guān)鍵,再借助等積法求解使解題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