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慶
(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安徽亳州 236700)
近年來,城市現代化建設發(fā)展顯著加快,人們生活質量水平大幅提升,隨之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也不可忽視。作為城市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園林景觀承載著彰顯視覺文化、優(yōu)化自然生態(tài)的重要作用,因而科學把控形與色設計方法在現代園林中的運用,關鍵在于提高對此類視覺造型元素的重視,充分展現其蘊含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營造美觀有序的規(guī)劃面貌。
多元性、個性化是園林現代化建設的核心發(fā)展趨勢,一方面,逐步突破物理環(huán)境方面帶來的限制,不斷追求現代園林概念范圍層次上的拓寬,另一方面,良好地適應游覽、休閑等突出功能性的發(fā)展潮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行為主體上,深入挖掘與探索功能結構。同時,靈活引入新型先進技術手段,著重凸顯出材料特性特征,促進視覺符號體系的豐富與完善,更多地引入和運用徹底自由的創(chuàng)作手法,展現出多元化的現代審美取向。由此可見,現代園林獨有的特征與發(fā)展形態(tài)對其形與色研究的限定性、特殊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
在園林開放性愈發(fā)普及的積極影響下,更多的城市居民愈發(fā)樂于融入、體驗城市園林環(huán)境,開展交流、娛樂以及游憩等多樣化的活動,這在某種程度上增添了形與色的公眾性,在設計與規(guī)劃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公眾的接受度。受眾群體的形色感覺是園林形色設計的首要基礎,形色設計不能僅僅立足于設計人員自身的喜好與經驗,還應充分考量環(huán)境行為主體的特征。
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對形式和功能的協調與融合更為重視。在園林整體規(guī)劃上,極大豐富了功能空間的打造與構建,不同類型的功能分區(qū)大幅增加。除此以外,在景物單體的設計上,對形色與人的行為方式、人體功效以及人的心理適應性等顯著加強,這便是現代園林設計中形與色設計功能作用的增強,依托于對設計作品的打造,為大眾提供更好的視覺和功能服務。
立足于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貼合綠色環(huán)保的發(fā)展趨勢,提出形色“兩位一體”的理念,運用到園林景觀的建構中。核心宗旨是緊密聯結多元、人性和環(huán)保等主題,更好地適應新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勢,助力形態(tài)與色彩景觀設計邁向時代性、民族性及傳統(tǒng)性的發(fā)展道路。與此同時,以人為核心,強化人文在形色設計中的主導性與評判作用,實現形色與功能間的有效融合。此外,在視覺上,形色設計應滿足環(huán)保性的基本要求,以綠色平衡、視覺平衡為目標。在這一指導原則中,形態(tài)和色彩相互獨立,也是不可或缺的造型要素,在設計過程中,需注重遵循各自對應的心理、物理及生理特征,聯系兩者共有的情感聯想,實現對形色設計總體特征與總定位的準確把握,將景觀的靈活性相對獨立地展現出來[2]。
現代園林中形與色設計的指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 形色設計與園林主題相呼應。在園林設計中,主題是核心目標,也是園林景觀的靈魂,要求設計人員深入理解環(huán)境特質的前提條件下,融入自身的心理情感,加上對適宜設計形式、手段方法的應用,直觀體現出對應的物理形式,貼合游人的心理狀態(tài),與之達成共鳴。這說明,優(yōu)秀的形色設計應轉換視覺形象,形成獨特的意象,為游客帶來安全感與歸屬感,形態(tài)與色彩便是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以主題需渲染和呈現的意蘊為基礎,確定形與色的整體風格。
2.2.2 形色設計中特色文化的體現。本質意義上,特色文化屬于一種綜合文化,主要通過糅合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時代文化及地域文化而形成。在此類文化中,還含有以多樣化形式為核心的圖像,如圖騰、植物、動物以及天象、物象符號等。此類圖像中時常蘊含著人們對形態(tài)、色彩的偏好,更直觀體現出大眾的審美取向。以地域文化為例,在山脈、河流及海洋等不同的地域條件下,融合氣候特點、地域特點及獨有的人文精神,產生對文化不可變更的諸多影響。相比其他文化,地域文化的核心是地域特色的突出與呈現,通過長期發(fā)展形成的地區(qū)獨有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植物及水等地景組成元素,其對景觀的面貌特點具有直接影響;二是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如當地的風土人情、建造技術、歷史傳統(tǒng)以及觀念習俗等;三是社會環(huán)境,即地域環(huán)境中存在的社會組織制度、經濟發(fā)展情況等。以地區(qū)傳統(tǒng)園林為例,其可以將多種多樣的鄉(xiāng)土野草運用到園林景觀的打造中,減少對常用園藝花木的使用[3]。
2.2.3 形色設計貼合園林空間特點。作為一種三維虛體,園林空間大多融合了建筑、水體、地形及植物等構筑物而形成,與半封閉或封閉性的建筑空間不同,也與大海、曠野等廣袤空間有所差異。對于不同的園林空間而言,其一方面可以相互滲透,另一方面也能相互封閉,依托于橋、廊、路等通道,還可以實現空間的聯系,促使室內與室外融為一體。從人的視線和周圍景物形成關系的角度看,閉合空間、開敞空間、縱深空間是大部分園林空間規(guī)劃的3 種常見形式,因而若站在不同空間尺度的角度來看,則園林空間可分為小空間、大空間2 種。無論園林空間屬于哪種類型,其都具備一定的體量及尺度,通過組合多樣化的視覺元素,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觀效果。當人們進入到園林后,首先對整體空間效果有所察覺,而其又由空間的整體色調和總體形式組合而成。因而對于園林空間的形色設計而言,應確保形態(tài)與色彩的選擇、運用能夠與整體空間氣氛相貼合,還能夠凸顯構成空間各個視覺元素的特征。例如,若要場所或空間的打造展現出舒展、開闊和宏偉的效果,可選用大尺度形態(tài)的景觀和設計形態(tài),色彩方面加強對調和色的處理。若要場所空間體現出隱私性、親切性,應優(yōu)先考慮選用小尺度形態(tài)的景觀和構造方式。
2.2.4 形色設計應符合空間使用目的??臻g的功能分區(qū)與特定空間的使用目的密切相關,空間性質不同,在形色設計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如空間與休閑區(qū)相連,則形態(tài)應突出營造小空間,結合休息區(qū)的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氛圍,在空間形式的塑造上,則可以運用尺度正常的景觀或植物。利用中性色、類似色以及冷色等色彩,體現總體空間的素雅、自然,打造統(tǒng)一風格的和諧氛圍[4]。
在園林設計中,形色設計是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對與其相關的操作方法的設定與運用,均應良好地融合到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各個步驟階段中。在理想狀態(tài)下,形色設計可以與整個園林的總體規(guī)劃同步進行,實現緊密的聯系和互動。在組織開展園林設計的每一階段,配合展開形色設計工作,站在形色結合的角度上,清晰準確地定位園林總體景觀特性。
2.3.1 形與色的總設計??傮w設計對園林的大局發(fā)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在這一階段內,需充分調研分析園林所屬的地段,以及具體的發(fā)展歷史和現狀,從綱領性指導的角度控制園林的總體規(guī)劃,如明確設計規(guī)劃的規(guī)范原則,了解城市園林綠地系統(tǒng)中園林所處的地位、性質和地段特征、四周環(huán)境等。明確劃分功能分區(qū),以及活動項目的設置,最后確定規(guī)劃設計藝術風格和取向。
2.3.2 形與色的分區(qū)設計。進一步具體化形與色的總體設計,是分區(qū)設計的主要目標,這也是園林形色景觀設計的重要階段,多應用于規(guī)模大、功能復雜且內容多的園林綠地。在功能分區(qū)上,此類園林綠地體現出顯著的特征性,因而良好地凸顯特征性是形態(tài)與色彩設計的核心職責與目標。例如,對于帶有特定功能的分區(qū),著重分析其特殊性,結合功能分區(qū)的特點,確定形色設計的整體策略。進一步深入探討整個園林綠地中特定功能分區(qū)承擔的角色、所處的地位,然后再明確分區(qū)的控制定位、形色設計,確保其與總體景觀間保持和諧統(tǒng)一。深入調查功能分區(qū)中的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特色,明確其對形色設計帶來的具體影響,將地方形色的獨特性直觀凸顯出來[5]。
實施形色設計,離不開適宜的載體,形色設計一方面以現代園林為載體,另一方面又通過多樣化具體的景觀要素呈現出來,常見的具體載體主要涵蓋植物、園林建筑以及山水地形等。在整個園林系統(tǒng)中,不同的載體以差異化的性格語言分布,因而合理選擇和搭配形與色,重點是將其各自獨特的特征、性情顯現出來,達成互相襯托、相互呼應的景觀效果。
現代園林中小品建筑是一種最為常見、分布最廣的造景要素,承擔著吸引人視線的主角作用。因而在選擇、搭配和組合形態(tài)和色彩時,應著重體現其自身的功能和性質特點,渲染其蘊含的藝術意境,吸引人們的關注。定位園林建筑的形色時,應充分考慮到地域文化、傳統(tǒng)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其與園林建筑功能、心理感受及生理感受方面的聯系,確保園林建筑性質與整體形色間的統(tǒng)一性。若園林建筑的構建帶有紀念意義,應確保其體量大小適宜,體現傳統(tǒng)對稱且相對凝重的造型特點,多融入對傳統(tǒng)色彩的運用。若是園林建筑需要具備較強的娛樂性,應保持其體量大小適宜,帶有對比強烈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
現代園林中,小品主要起到突出園林主題、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通過與道路、建筑及植物間的相互襯托,增添別樣的精致特色。從實踐運用的角度來看,小品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功能類,二是觀賞類。若是園林中采用觀賞類的小品,則可以將形態(tài)與色彩結合起來,在設計中任意發(fā)揮,并保證貼合園林主題與小品性質即可。當前,小品多被用于廣場裝飾中,在主題不同的情況下,小品的形與色設計也會存在一定差異,若是打造功能性的小品,則形色的使用和設計應密切貼合其使用功能與日常操作。以廣場內的園椅為例,其主要是便于人們休憩,提供聊天休息的場所,在色彩的選擇和運用上,需優(yōu)先考慮自然、舒適及穩(wěn)定的形態(tài)與色彩。對于活動區(qū)小品的設置,可以結合觀賞性與實用性,打造艷麗、活潑、可愛的具象造型。
山水地形是打造園林景觀的核心骨架,地形地貌不同,反映出的景觀特征也多種多樣,對園林風格、整體布局規(guī)劃具有決定性影響。通常情況下,山形狀態(tài)都是自然起伏的,山色與植物的覆蓋情況有關,呈現出差異化純度、明度的綠色,因而山的形與色較為統(tǒng)一和普遍。在現代園林中,若需要塑造特殊性的山水地形景觀,往往需要實施改造,在造景目的不同的指導下,山形與山色會發(fā)生變化。水的形態(tài)表面有3 種類型:一是自然形,二是人工形,三是半自然形。其大多駁岸環(huán)繞,從而形成形態(tài)差異。在色彩方面,水色以自然色居多,受到水文條件、地域特點等因素的影響,水色也會呈現出些許差異。將形色設計運用到現代園林山水地形的構建中,需要深入調研山與水的實際情況,整合歸納有關水文、地質地形、地貌的資料信息,深入挖掘和拓展園林主題元素,建構出一個新穎獨特的山水形色模型,再將其細化,應用在園林綠地系統(tǒng)中。
作為園林景觀中處于核心位置的景觀要素,植物在園林美的構建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方面在多變、豐富的園林空間中,植物屬于核心構成,另一方面其獨有的視覺特性,為整個園林增添了不可替代的美感。植物形態(tài)上的美感主要涵蓋三方面的組成元素:一是體量大小,二是圖案,三是外部輪廓。在季相變化過程中,植物色彩也會呈現差異化的變化,無論是植物自身的葉色、枝條干皮的顏色,還是花與果的顏色,都在植物色彩美的構成中占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將形色設計運用到園林植物中,應注意對視野距離、植物造型以及形色配置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運用和把控。以視距為例,在仔細觀察植物時,擁有的視距條件不同,最終獲得的視覺效果也會存在很大差異。人們欣賞園林景觀植物時,大多關注植物體量與輪廓,隨之產生不同的色彩感覺,對植物組合整體凸顯的圖案印象更深刻,對細部的觀察較少。因而塑造不用植物形色景觀,應重點考量視距因素,將植物的整體美、群體美著重顯現出來。
園林景觀植物造型包含2 種:一是幾何圖案式造型,二是自然式造型。若是站在空間形態(tài)的角度劃分,可分為立體造型、平面造型2 種。無論是打造造型風格,還是選擇造型形式,均應貼合園林主題的要求,緊密融入園林的規(guī)劃形式。以規(guī)則式園林為例,其在景觀植物的選擇和打造時,普遍以幾何圖案式造型居多,而自然式園林大多注重休閑功能,因而以自然形造型的景觀植物為主。由此可見,現代園林中植物的形與色的設計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充分考慮到具體的環(huán)境及功能需求。在多樣化植物的形色配置中,除了要緊緊圍繞園林主題,還應秉承形式美、心理特性、生理特性的基本原則,達成良好的協調性效果。
優(yōu)化現代園林中形與色設計方法的運用,是提高現代園林建設水平的核心需求,也是推動園林設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要舉措。在城市化發(fā)展進程下,園林設計需提高對形態(tài)與色彩問題的重視,將多元化的設計形式與景觀構筑物靈活運用到園林的規(guī)劃建設中,實現與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切實提升現代園林建設的景觀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