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公共意識提升路徑研究

2022-11-19 19:02:55陳小霞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
教書育人 2022年3期
關鍵詞:公共利益意識大學生

陳小霞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

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經歷知、情、信、意、行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相互交織的過程,認知屬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行為是最終落腳點。社會公德相比于私德而言,著眼于社會、民族和國家的公共利益,對于公共領域的認識以及對于公共利益的認同與否是社會公德水平能否有效提升的前提和根源?!肮惨庾R是超越個人利益對他人及社會事務的關懷意識……能把‘個人善’與‘公共善’結合起來,調節(jié)自利與他利兩種不同的情感,達到一種公正的理性。”[1]只有具有強烈的公共意識才懂得維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才能夠堅守公德準則而不會輕易受外在影響。而有的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對于公共空間和公共利益沒有深刻的認識,存在自我中心和功利化傾向,公共意識的缺失是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難以得到真正有效提升的內在根源。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使大學生成為整個社會公德的示范力量,需要從公共意識的角度入手,使公共意識成為大學生內心信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培養(yǎng)大學生公共意識的維度

(一)培育集體精神

大學生公共精神是指“作為具有獨立主體人格和平等權利義務的個人,自覺主動參與社會公共生活,關心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勇于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的一種積極態(tài)度和精神風貌”。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是大學生能否形成科學理性的公共意識的前提。公共意識既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尊重,能夠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利益,并由此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把自己當作公共領域和集體當中的主體而不是可以為所欲為或被照顧的對象;同時,公共意識也包括自我意愿的表達和個人正當利益的尊重和維護。沒有個人正當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就沒有完整的獨立的個體的產生,從而也不會有真實的集體的存在;而沒有公共領域和真實集體的存在,個人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大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公共意識的重要基礎條件。

要想使大學生樹立起普遍有效的公共意識,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找到并且維護兩者利益的邊界線,并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合理的張力必不可少。一方面要注重維護大學生的合理權利和利益,尊重大學生的合理意愿:無論是對于學校的管理還是班級的建設都應該以學生為本,積極關注學生的合理需要和意愿,吸納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班級建設,有他們自己的聲音,體現主人翁的精神;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應該用權威去壓倒一切,而應當從學生的合理需要出發(fā),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互動,用互為主體的“我——你”式關系取代“主——客”式關系,師生間互為主體,彼此信任,平等相遇,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大學生走出自我中心主義傾向,學會關心他人,關注集體。加大對公共意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大學生認識到破壞公共利益最終影響的是自身利益,擁有良好的公共意識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同時,通過讓學生參加學校民主管理、學生自治組織及志愿者活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公共領域的存在,并且能通過自身的行為有效影響到公共領域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獨立人格

“公共意識就是在公共領域中形成的開放的意識,它在處理共同的公共事務時,通過協(xié)商交談的方式達成公平理性原則。”[2]公共領域是一個開放流動的場所,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需要身處于其中的主體能夠自律自制及互相監(jiān)督,這就要求其主體具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夠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既定的公共規(guī)范和事實本身來判斷是非并從而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相互通約氣氛和諧而又秉持公正的公共空間。這要求其主體能夠具有真正獨立的人格、完善的個性和強烈的主體精神。不然,如果人格不獨立,只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沒有強烈的主體精神,就會聽之任之,公共空間可以隨意破壞,真正有效的公共領域也將不存在。

大學生公共意識不強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學生獨立人格的缺失,沒有承擔公共責任的主體精神,對公共問題普遍存在淡漠的態(tài)度,把注意力和重心基本放在個人發(fā)展和維護個人利益上,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比較明顯。這種傾向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的教育不當所致:高校往往更強調其社會功能,而人的主體性被壓抑,人的需求被忽略。學校教育“重灌輸、輕發(fā)展;重權威影響、輕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致使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擁有理論知識,而缺少追求獨立價值判斷的精神,很容易受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很難真正做到在公共生活中的自主和自治。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公共精神,在公共事務中難以具備主人翁意識,公共意識也只會變得徒有虛名。

因此,高校應該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輸、輕發(fā)展”的理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從僅僅只注重知識規(guī)范的灌輸,逐漸轉變?yōu)樵谶@個基礎之上的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大學理念的宗旨是使學生不僅有專業(yè)知識,而且有普遍關懷,不僅求知、學藝和謀職,而且明善、審美和悟道”。[3]在教育目標上從僅僅只注重社會價值的宣揚到把滿足個人需要和實現社會價值相結合,使學校教育從“工具理性”的意義上來培養(yǎng)人到培養(yǎng)真正的現實的人,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斷完善大學生的個性和心性,而不是成為“單向度的人”。在教學方法上從僅僅只注重教育者的權威走向在教師引導下的更突顯受教育者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注重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使教育過程從單向度的傳輸變?yōu)樵诮逃叩囊龑碌拇髮W生的自我建構過程,不然即使再多的教育也只會外在與人,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三)培植公共理性

“公共意識”應該既包括認知也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上,是對規(guī)范價值的認識,是前提和基礎。因此,要想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共意識,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公德判斷能力,首先就需要提升大學生的認知能力?!肮怖硇允枪簿竦膬r值生發(fā),是大學生自律慎獨的認知根據”,[4]只有使大學生擁有相對穩(wěn)定的完整的道德認知,才能體現在具體的道德行為上,并最終提升公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美國道德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認為,道德教育絕不是背記道德條例或強迫紀律,而是促進道德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要堅持發(fā)展道德認知力。德性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有密切關系,認知發(fā)展是德性發(fā)展的基礎,德性發(fā)展不能超越認知發(fā)展水平。

要想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共意識,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并不能單純依靠教育者對公共生活、公共利益和相應的原則規(guī)范的灌輸就可以達到,這樣只會使大學生形成短暫的表面化的知識記憶,而難以得到大學生內心的真正認同,并固化為大學生深層次意識和內心信念。因此,這就需要在教師和大學生共同探討研究的基礎上達成相應的共識,得到大學生自身的真正思考,形成矛盾并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于公共責任的認知。德國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就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學會自我決定、選擇與籌劃;其最佳途徑是‘對話’和‘體驗’,唯有對話才能使得學生學會探索真理、獲得自我實現?!盵5]而科爾伯格則在教學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多種教學方法,可歸結為“課堂道德討論法”“公正團體法”, 課堂討論法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兒童產生認知沖突,以便更主動地去接受新的推理方式。公正團體法即利用公正的機制在創(chuàng)設公正團體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公正觀,達到更高的道德發(fā)展水平,這種方法特別強調集體的教育力量和民主機構的教育作用。因此,教育者可以精選一些具有矛盾的問題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教育者進行適時引導,不斷深化大學生對這樣一些問題的認識,并且不斷形成完整的公共意識。

二、大學生公共意識的提升路徑

(一)課堂專題宏觀教育與課下即時微觀教育相結合

這兩種途徑的目的不一,但又需要相互補充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課堂專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對公共空間、公共利益有一個完整的深刻的認識,并從而樹立責任意識、公共規(guī)則意識,在這一基礎上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認識,并進行鞏固。課堂教育可以利用課下的生動情境,提升課堂教育效果;而課下教育又是在課堂理論教育的指導下進行,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學生的公共意識的產生和深化。公共意識包含了對于公共空間和公共規(guī)則、秩序的認識,個人與他人關系的認識,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的認識。這些認識可以來自課堂教育,但也需要同日常生活結合,最深刻認識的取得還是來自同自己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關的生活實踐體驗。高校內部就存在著多樣化的公共空間:課堂、飯?zhí)谩D書館、操場……這些公共空間就是社會公共空間的縮影。我們可以把這些公共空間有效利用起來在當下即時的生活中進行巧妙恰當地引導,比如在這些公共場所張貼文明標識語,教師以身作則,大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輔導員則通過班會活動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定期進行專題討論和反思評價,通過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改變,必然會推動大學生對于公共空間的認識從無意識到意識化,使大學生逐漸認同和遵守公共規(guī)則,共同維護公共利益。

(二)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外在教育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大學生主觀努力當中,教育最終還是要通過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受消化而起作用,如果光有外在教育者的用心而沒有大學生本身的內在反思,很難使教育起到真正的效果。同時,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高素質群體也具有自我教育的基礎和能力。所以,應該把外在教育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兩者相結合,最終促使大學生在公共場所自主自足的行為,讓大學生懂得自我修養(yǎng)的重要性,形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能夠自覺主動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利益。自我教育的途徑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大學生自身的自我思考、自我監(jiān)督、自我成長,也可以是大學生同輩群體的互相監(jiān)督一起成長。引導大學生多和社會接觸,多參加志愿者服務等有意義的活動,讓大學生逐漸形成“我是社會的一分子我應該為社會服務”的觀念。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學生參與和管理公共事物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公共意識,增加公共意識教育的實效性。在學校工作層面,一些部門的工作可以向學生開放,一方面吸納學生參與管理,一方面自覺接受學生的監(jiān)督;在學生自我管理的層面,努力促成學生自治,可以進行各級學生會主席由學生直選的嘗試,增加學生從事公共事務管理的能力,也提高廣大同學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能力。

(三)他律與自律相結合

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所有人生來第一要緊事就是自我保存,注重和維護個人利益無可厚非,但如果僅有個人利益而沒有公共利益,社會就將不存在,人也隨之消失。在保存自己的基礎上開始形成對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意識來自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培養(yǎng)和教育。因此,要想形成公共意識并具有維護公共利益的習慣必然需要完善的外在約束監(jiān)督機制。監(jiān)督機制的存在會強化大學生對于公共利益的認識,并逐漸形成公共意識。如沒有外在約束監(jiān)督機制,很容易使某些大學生忽視甚至踐踏公共利益,因為如果物理上的公共空間還是有形的話,那么公共利益基本上就是無形,無形就很容易導致人們的忽視。根據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的觀點:人類生活若沒有政治秩序和法律,將會是“孤獨、貧困、骯臟、野蠻,和短視的”。沒有政治秩序和法律,我們將生活在自然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有無限的自然自由,包括“所有事物的權利”,從而可自由掠奪、強奸和謀殺,將有無止境的“一切對一切的戰(zhàn)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由的人建立政治社群,即通過社會契約社會建立公民社會;對于維護公共利益來講也是同樣如此,沒有契約和監(jiān)督機制的存在,就很難產生共識。因此,應該在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制定出維護公共利益的制度和各大公共場所的規(guī)則、秩序,并細化為具體的機制和章程,在這個基礎上各個院系到各個班級制定出自己的班級宣言,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強化實踐,同時,可以擴大到學校其他公共場所,如飯?zhí)煤蛨D書館等。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和獎懲機制,可以建立一支由學生為主體組成的專門監(jiān)督隊伍來監(jiān)督執(zhí)行。

總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點滴的積累終將匯聚成強大的力量,使大學生在日常環(huán)境中不斷接受公共意識教育的洗禮,讓大學生意識到公共領域的存在以及在公共領域中應當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互相監(jiān)督,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公共環(huán)境和推動大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形成。

猜你喜歡
公共利益意識大學生
談談個人信息保護和公共利益維護的合理界限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論專利行政執(zhí)法對公共利益的保護
知識產權(2016年6期)2016-12-01 07:00:11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表達自由語境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襄垣县| 环江| 南安市| 保康县| 鹤庆县| 区。| 梁河县| 齐河县| 班玛县| 菏泽市| 阿克苏市| 古蔺县| 达拉特旗| 定结县| 卢氏县| 江山市| 忻城县| 和静县| 宁城县| 安义县| 晋江市| 仙游县| 公安县| 武平县| 桐城市| 洞头县| 泰来县| 依安县| 庆阳市| 越西县| 湖北省| 沂南县| 吉木萨尔县| 贵南县| 昭平县| 深州市| 惠东县| 拜城县| 正宁县| 屏山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