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宇 李雅君 (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
《教育詩篇》(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поэма)是由蘇聯(lián)導演馬斯留科夫(Маслюков)和馬耶夫斯卡婭(Майевская)合作拍攝,并于1955年上映的一部電影,該影片榮獲第九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提名。影片是根據(jù)馬卡連柯的同名作品《教育詩篇》改編的,講述了他在1920年被蘇維埃政府委派建立一所“少年違法者工學團”的真實故事。馬卡連柯經(jīng)過艱苦的工作,進行了大膽的教育改革,使數(shù)百名流浪兒童和青年走上健康成長之路并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1922年,“少年違法者工學團”改名為“高爾基工學團”。1927年,馬卡連柯離開了“高爾基工學團”,組織并領導了同一性質的“捷爾任斯基兒童勞動公社”,在那里繼續(xù)發(fā)展工學團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了在集體中把教學與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相結合的教育形式。他在工學團和公社的教育實踐中,把三千多名無知、具有無政府主義思想的人改造成具有共產(chǎn)主義覺悟、擁有一定知識技能和社會主義建設能力的蘇維埃人,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集體是我們每個人無法逾越的生存地平線。集體主義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的群體認同。沒有個體當然就不存在群體,但是人類如果沒有群體的觀念,沒有互相的合作和共同的認識,個體的人就無法生存下去。[1]集體主義教育在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他根據(jù)自己畢生的經(jīng)驗總結了一套教育理論,其中的一些理論觀點在當代教育實踐中仍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馬卡連柯不止一次說過,他的教育思想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的。他根據(jù)自己在辦學中的經(jīng)驗提出集體主義的教育宗旨——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霸诩w中”是以集體為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應該在集體中進行。“通過集體”是以集體為教育的手段,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集體這一手段去影響教育學生?!盀榱思w”指集體不僅是教育的手段,而且還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2]
培養(yǎng)集體主義價值觀是集體主義教育的本質,而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原則和價值理念也是集體主義,因此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集體教育。[3]馬卡連柯在集體教育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內心情感,希望學生都能成為有責任心、敢擔當?shù)纳鐣恕?/p>
集體教育以集體為教育對象,是一種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的教育方法。馬卡連柯認為在集體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集體教育和個人教育的影響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教育者在給予集體中的個人影響時,同時集體也會受到這種影響。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過自己的教育技巧,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個人,在教育集體的同時也在教育個人。在影片中,當工學團迎來第一批“學生”的時候,教師為這些人準備吃喝,且不詢問他們的過去,怕提起來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不因他們的過去而貶低他們。但這些“學生”對生活充滿了消極的思想,他們自由散漫、坐等吃喝,這些惡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與馬卡連柯的“培育對社會有用的蘇維埃建設者”的初衷背道而馳。馬卡連柯和其他教師試圖改變這些學生的思想,使他們能積極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對他們提出要求——在集體中為了集體的生活而進行勞動。這些學生由一開始“不愿意勞動,對未來沒有希望”到后來“主動地承擔勞動任務,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體主義教育的力量是積極的,是充滿希望的。這些學生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由消極轉向積極的一面,他們在高爾基工學團以及捷爾任斯基公社的建設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在教育中只有真正尊重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自尊感,點燃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這是每一個教育人都能切實感受到的教育規(guī)律。[4]馬卡連柯在集體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保障學生的權力,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充滿關愛。當高爾基工學團的學生布隆偷了馬卡連柯的錢以及倉庫中的糖果和豬油時,馬卡連柯并沒有采取直接懲罰的手段去對待這位以前無法無天現(xiàn)在渴望改邪歸正、渴望被信任的人。而是通過集體的力量,讓學生集體討論他的問題,幫助他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馬卡連柯又單獨把布隆叫到辦公室和他談話,并對他做出了處罰。體現(xiàn)了馬卡連柯在集體教育中既尊重學生,又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了使學生接受教訓,并做出相應的懲罰措施。這次集體主義教育喚醒了布隆已消逝的熱情,撫平了他易受傷的心靈,同時也是給集體中的其他學生以警示。馬卡連柯認為,在單獨教育個人的時候,也應該想到整個集體的教育,要做到讓集體以及集體中的每個人信服,這樣既能達到教育個人的目的,又能起到影響集體中每個人的效果。
在高爾基工學團成立的時候,馬卡連柯以前批評過的一個學生卡拉巴諾夫回來了,當時他和那個偷盜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學生一起離開了工學團。學生接納了卡拉巴諾夫的回歸,馬卡連柯為了表達自己對他的信任,特意讓他去財務局領集體的經(jīng)費,并且還讓他帶上自己的手槍?!澳嘈盼覇??”“相信,我知道你這個人和我一樣誠實?!薄R卡連柯與卡拉巴諾夫的這段對話充滿了愛與信任,讓昔日的浪子深受感動??ɡ椭Z夫領完錢以后,他說了好幾次讓馬卡連柯清點錢的數(shù)目,馬卡連柯并沒有清點錢數(shù),而是把錢直接放進了抽屜里。馬卡連柯就是這樣,以尊重信任的態(tài)度醫(yī)治了學生受傷的心靈,把他們從自暴自棄、自甘墮落中解救出來,燃起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自我封閉主要是指學生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適、自閉、逃避以及難以協(xié)調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等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耙粋€人一生所受的種種困擾大多源于幼年的創(chuàng)傷留下的陰影——他總是帶著一個有所創(chuàng)傷的內在小孩生活。這個內在小孩會以各種形象出現(xiàn),例如自卑的、哭泣的、無助的、無力的、無望的,或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懷疑、不安全感的,對別人懷著厭惡和憎恨的,等等。”[5]在影片中,以兒童托斯卡跳窗戶為開端,講述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像托斯卡一樣,被認為是“兒童精神病”患者,并強制這些人去瘋人院。這些非理性、不人道的做法導致學生的內心開始自我封閉,不相信任何人。馬卡連柯在集體教育的過程中和學生一塊生活,投入自己真摯的情感,使學生開始明白什么是社會主義教育。他給同學們講國家發(fā)展的前景,講祖國的建設需要他們這些人,給予他們極大的信心,讓他們備受鼓舞,學生在集體教育的過程中慢慢地被打開心門,融入集體。在和第一批工學團成員一塊砍樹、一起抽煙、一起說笑的過程中,師生間的關系融洽起來,并得到了一句“您放心,我們懂得好壞”的真實情感流露;當學生得知馬卡連柯要被處罰,工學團將更換管理者時,他們奮起反抗驅趕新教育專員,并在驅趕教育專員的路上迎回了正在往回趕的馬卡連柯。面對真誠關心他的同學們,馬卡連柯非常感動,他通過集體主義教育真正地喚醒了少年們的愛心。
馬卡連柯認為,正確的蘇維埃教育如果是不勞動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chuàng)造人類生活幸福的基石。社會主義國家是勞動者的國家,“不勞動者不得食”,勞動者已經(jīng)不是被剝削的對象,勞動成了光榮、豪邁和英勇的事情。[6]學生在接受集體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在行動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豐碩的成果。
集體主義教育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在馬卡連柯看來,個人是集體中的一分子,個人應該為集體服務。學生聽鄰居說有盜樹賊,他們主動去抓,并組建巡邏隊看護樹林;在社會治安不好的情況下,學生自發(fā)組建了護衛(wèi)隊,保護工學團學生的人身安全;在學生人數(shù)增多后,柴禾的需求量增加了,學生又自發(fā)組建了砍柴隊幫助工學團解決做飯無柴燒等一系列問題。學生積極地參與對集體發(fā)展有利的事情,他們體會到了事后被大家認可帶來的喜悅,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都有所改變,從以前的“無榮譽感和責任感”到現(xiàn)在的“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正所謂“近朱者赤”,學生在集體中的變化也影響了后進入集體中的學員。
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是一群人的思想。但是,如果大家參與到集體中,一起學習、生活和勞動,慢慢地認識到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人們就會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重新認識這個社會。在影片中,馬卡連柯帶領工學團中的一部分學生去組建捷爾任斯基公社,去幫助那里的學生除去惡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愿望。但是,到地方后,發(fā)現(xiàn)那些學生都不愿意被管理,并且他們認為馬卡連柯也沒有能力管理他們。由于小家伙萬尼亞愿意接受學習和勞動,遭到了“無賴們”的毆打,工學團中的學生主動照顧萬尼亞,并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使得他們不再被欺負。經(jīng)過這一事件,那些“無賴們”發(fā)現(xiàn)工學團的學生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不是來欺負他們的,而是來幫助他們的,他們想改變生活現(xiàn)狀,也愿意加入工學團這個集體接受勞動教育??梢?,工學團中的學生通過接受集體主義教育,改變了觀念,不斷地發(fā)展自我,為他人樹立了榜樣。
勞動教育不僅是學生體驗勞動的過程,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理解勞動對個體以及對社會的意義和價值。馬卡連柯認為,要使勞動成為教育的途徑或手段,就必須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結合。勞動教育既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也是知識教育與熟練技術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體力勞動為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帶來一定好處,而腦力勞動會促進學生的智育發(fā)展。[7]在影片中,通過馬卡連柯的引領,高爾基工學團的學生在集體中改變了從前的生活習慣,學會了學習和勞動。當工學團的這些學生到捷爾任斯基公社的時候,他們起到了帶頭作用:他們主動地維持集體的秩序,自覺地承擔勞動工作,熱情地幫助那些流浪兒童。馬卡連柯將學生以隊為單位進行分組,實行隊長負責制,馬卡連柯只需要管理各隊的隊長。這樣不僅能使馬卡連柯有時間去思考集體的未來發(fā)展,還能讓學生為自己小集體的榮譽而努力。在收麥子的時候,隊與隊之間主動地進行勞動比賽,看哪個隊收的麥子多,大家為了各自隊伍的榮譽,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勞動。當然,集體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大家能夠成為一個團結的集體。
馬卡連柯的集體主義教育思想在當時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能完全照搬他的集體主義教育思想,但他提出“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的教育理念在我國新發(fā)展階段的學校教育中依然具有時代意義?!耙粋€人會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更遠?!边@句話說明了集體(團隊)的力量。對待突出個性化的年輕一代,如何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建立一個團結、和諧的集體是集體主義教育的最終目標和要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集體中的每位成員共同努力,需要相互了解、理解和包容。在集體中每個人扮演的角色和分工都不相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來正視集體的各種問題,把問題當作教育的手段和工具,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直至解決問題。[8]只有集體中的每個人都從思想上正視集體,在人與人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友好的氛圍,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集體。在一個好的集體中,個人才會發(fā)展得更好。在一個和諧的集體中,每個人的意見和想法都會得到充分的表達,每個成員也會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融入集體。個體在良好的集體中相互尊重,能為集體帶來個人的力量,同樣,集體也會凝聚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幫助個人發(fā)展,循環(huán)往復,集體的力量越來越大,集體發(fā)展得越來越好,集體中的個人也是受益者。
馬卡連柯認為平等是集體組建的基礎,集體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以前是做什么的都不重要,現(xiàn)在他們都是平等的。尊重與要求相結合的原則不僅體現(xiàn)人人平等的原則,還體現(xiàn)教學相長的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共同學習。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不因貧富貴賤與種族差異而對學生有所歧視,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平等,集體才會有很強的凝聚力,大家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體的力量才會越來越強大。
前景教育強調在集體主義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將理想與現(xiàn)實緊密結合,把個人前景當作集體前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集體教育和勞動中改變學生中間存在的不良習氣,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人理想。[9]因此,在我們的教育中就需要遵循這樣的教育原則:第一,需要注重理想和現(xiàn)實相結合。不僅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還要引導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做事,慢慢地積累,達到厚積薄發(fā)的目的。第二,需要強調個人前景與集體前景的辯證統(tǒng)一。個人的學習生活與集體緊密相關,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當從學生個人入手,又必須緊緊圍繞集體的目標。這種教育過程體現(xiàn)了集體的成就和集體努力的共同志向,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也實現(xiàn)了在集體框架下個人成長和成才的目標。[10]如果學生對未來沒有方向,不知所措,就會迷茫,沒有學習的動力,當代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他們樹立美好的前景目標。因為每一位學生都蘊藏著無數(shù)的智慧、無窮的力量,應該讓它發(fā)揮出來,放出光彩,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奇跡。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精髓。集體主義是新時代愛國奮斗的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戰(zhàn)勝的每一個風險挑戰(zhàn)、取得的每一項輝煌成就無不閃爍著集體主義的耀眼光輝。實現(xiàn)中國夢、扶貧攻堅戰(zhàn)、載人航天、抗震救災等都是中國人民集體主義精神的大發(fā)揚。[11]集體主義教育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中國具有非凡的意義。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的教師集體通過集體主義教育,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