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學校 嚴秀麗
今年是我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第十三個年頭了。在這十三年的歷史教學中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教訓,現(xiàn)與大家分享。
1.學習興趣較低,記憶力和注意力差。
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3.基礎知識不牢固,知識結構不合理。
4.自學能力和應試能力差。
1.高一新生進校后,第一、二節(jié)歷史課我不會講新課,而是將當年本省的歷史高考試題和參考答案發(fā)給同學們,讓他們看看高考試題“長什么樣子”、題型有哪些。然后,給他們講高初中歷史學習的不同以及高考試題每種題型的答題方法和答題格式,讓他們對高中歷史學習做到心中有數(shù)。
2.每堂歷史課前集體朗讀。課前讓學生進行兩分鐘左右的集體朗讀,這樣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上課狀態(tài),二是可以達到復習舊知識或預習新知識的目的。對于預習,教師也可以采取讓他們填寫練習冊的方式進行,并且規(guī)定上課時要抽查。
3.新課導入??梢圆捎脧土暸f知識導入,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歷史必修1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時,可以通過播放《國際歌》來引入新課。
4.新課教學。首先,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本課講了什么、每個子目又講了什么、各個子目之間是什么關系,同時,也要告訴學生本課所涉及的高考考點是什么,讓學生有的放矢。其次,在學習每個子目時,可以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例如,在教學有關古希臘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什么是城邦?城邦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城邦的特點有哪些?城邦與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有什么區(qū)別?這樣,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原則。再次,在新課教學時,尤其是在學習重大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時,教師最好能充分運用材料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與高考接軌,提升學生對歷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歸納能力。最后,教師一定要督促學生做好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該勾畫什么、該寫什么、在哪里寫都要給學生指明。不然,學生就會不寫,或者亂寫一通,這樣的課堂無疑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了。在新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充分運用集體朗讀法,可以在部分同學昏昏欲睡時,也可以在學完了某個事件產生的重要影響時。
5.課堂小結。一節(jié)課40分鐘,教師千萬不能一直講,至少要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知識。另外,在每節(jié)課都要進行總結,可以是教師進行總結,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最好采取后者。這樣,既可以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新課,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6.當堂檢測。教師可以提問,可以讓學生做幾道練習冊上的選擇題,也可以師生共同完成練習冊上的填空題,總之,方法很多。
7.課后作業(yè)。對于布置的作業(yè),教師一定要全收、全改,并且要記錄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
8.關于考試。在考試安排上,每個專題學習完了都要進行測驗,題量大小不定,難度適中。這樣做的目的是力求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上的偏差,解決答題方法、答題格式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