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中醫(yī)院康復科 亓德平
如今,不少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常常被頭痛、背痛、肩痛等身體疼痛所困擾。而人體正巧自帶很多“止痛按鈕”,能夠幫助緩解疼痛,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印堂穴位于前額部,兩眉毛內側端中間的凹陷中,在督脈的循行線上。按摩印堂穴有助于促進督脈氣血運行,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癥狀。
頭痛時,可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揪揉印堂穴。動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用點力,以局部感覺微麻、發(fā)脹為宜,一般揪揉2分鐘即可。
列缺穴位于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中指中節(jié)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或者拇指指間關節(jié)的寬度,為1寸)。取穴時,兩手虎口相交,一只手的食指壓在另一只手的橈骨莖突上,食指尖端到達的凹陷處即為列缺穴。用手指點按列缺穴同樣可以緩解頭痛。力度以有疼痛、酸脹感為宜,每次持續(xù)點按3分鐘。
肩井穴位于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按摩肩井穴能緩解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癥狀。
按摩時,可采用拿肩井穴的方法。操作者以拇指置于患者的肩井穴,其他四指輕扶于患者肩前,與拇指相對用力,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一拿一放交替進行,連續(xù)操作2分鐘。
頸部受涼易出現(xiàn)落枕、頸部僵硬、頸部疼痛等問題,此時可按摩后溪穴。握拳時,手掌小拇指側掌緣有一個微微的突起,這就是后溪穴,左右各一。
左側頸部疼痛時,用左手的拇指按壓右手的后溪穴;右側頸部疼痛時,用右手的拇指按壓左手的后溪穴,每次按壓2~3分鐘即可。
從經絡理論來看,上齒為足陽明胃經所主,下齒為手陽明大腸經所主。合谷穴是手陽明經上的穴位,下關穴是足陽明經上的穴位,按摩這兩個穴位可有效緩解牙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與第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下關穴位于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閉口取穴。按摩時,可用食指的指腹按揉上述兩穴位5~10分鐘,以皮膚微微發(fā)紅、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與第二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按揉太沖穴可疏肝止痛。
按摩時,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