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龍文化與韓國虎文化之比較

2022-11-23 15:52劉均國金容窼
關(guān)鍵詞:韓國

劉均國,金容窼

(1.山東青年政治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103;2.濟州漢拿大學(xué),韓國 濟州 63092)

從中國古代歷史典籍的記載就可以知道,中國龍曾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在“孔甲好龍”[1]86故事中就有關(guān)于龍的記載,后龍在歷史的發(fā)展中被逐漸神化,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中國龍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從周中后期開始,龍的形象開始逐漸神圣化,秦漢時期的典籍里也充滿了龍的崇拜;龍和皇權(quán)結(jié)合開始于西漢的漢高祖劉邦,此后龍逐漸成為了皇帝的化身,皇帝也被稱為“真龍?zhí)熳印薄4撕箅S著佛教的傳入,特別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而隨佛教而來的“神”之一就是印度“蛇神(Naga,那伽)”[2]8,從而使中國龍的形象更加出神入化。此外,龍和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guān),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而掌管雷雨的龍王則是農(nóng)夫們祭拜的對象;龍王還掌管各大江河湖海等水域,所以也是漁夫們的祭拜對象;此外龍的發(fā)音和“農(nóng)”的發(fā)音相似,和雷聲“隆”的發(fā)音也很相似,所以很有可能在中國農(nóng)耕開始的時候,龍這一生物就伴著雷聲進入到我們先民的視線中,從而開始了中國龍神化的進程,也是今天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的開始。

韓國虎文化的出現(xiàn)和中國龍文化的出現(xiàn)類似,是從古代虎崇拜開始,在韓國歷史上的建國神話中就記載有熊虎求變?nèi)说墓适潞托芘淳墓适?。雖然虎沒有成為韓國人的始祖,但是這并未減少韓國人對虎的熱愛?;⑹钦鎸嵈嬖诘模诮裉旎⒊蔀榱隧n國的象征。虎文化的發(fā)展在韓國高麗時期的史書《三國遺事·感通·金現(xiàn)感虎》《三國史記》中后百濟的國君“甄萱”喝虎奶中有集中的體現(xiàn),同時在韓國的繪畫和工藝品中,虎的神靈之氣與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傳統(tǒng)做到了很好的融合。時至今日,韓國虎成為了韓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代表。同時韓國民眾雖然對虎的危害有所認(rèn)知,但是對虎敬畏的同時仍有很大的好感,并稱虎為“山神”,這是因為虎與百姓的生活結(jié)合得很緊密,虎撲殺野豬兔子等危害莊稼的動物;同時虎被視為權(quán)力和制度的象征。所以在韓國人的眼中,虎不僅僅是勇猛無畏的,而且更是有情有義的。這也就是今天的韓國人更愿意稱自己為“白虎之邦”的原因,相較于外來文化的“中國龍”,韓國人對虎的熱愛要大得多。可以說韓國人對老虎的喜愛和尊重是其他各國所無法比擬的。所以,韓國人把“韓國虎”作為國獸和國家的象征。

一、中國歷史上關(guān)于龍的記載

在《左傳》中有關(guān)于龍的如下記載:

(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額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后也?!盵3]1500-1502從魏獻子和蔡墨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龍在春秋后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難被“生得”了。但是在帝舜時代,有人養(yǎng)龍,而這個養(yǎng)龍的“豢龍氏”被帝舜賜姓為董(董的意思是管理),這個董父作為飂叔安的后人,甚是喜歡龍,對龍的生活習(xí)性和飲食習(xí)慣很了解,所以以此技能得到帝舜的任用。而在夏朝后期,夏朝后期的孔甲信奉鬼神,對上天很虔誠,所以上天在“河、漢”各賜給了他雌雄兩條龍,但是孔甲不懂如何喂養(yǎng)它們,當(dāng)時有個叫劉累的人曾跟豢龍氏學(xué)過養(yǎng)龍,夏王很高興,就賜劉累為御龍氏,但是后來劉累養(yǎng)的一條雌龍死后,被他做成食物奉送為孔甲食用,后來孔甲又向劉累索取時,劉累因為害怕就逃跑到了魯縣。

從早期中國歷史上對龍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時代,龍真實存在于中國的北方地區(qū),而且人們對于龍并不陌生,甚至于將它圈起來喂養(yǎng),人們還會將龍肉做成美味的食物來食用。同樣,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也有“龍”的記載:“初,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余懼其生龍蛇以禍女。女,敝族也。國多大寵,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余何愛焉!”使往視寢,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于難?!盵3]1061羊舌叔姬在回答幾個兒子的規(guī)勸時回答:深山大澤中會有龍蛇出現(xiàn),我擔(dān)心她(叔虎之母)會生下給你們?nèi)堑湹暮⒆?,我們羊舌一族已?jīng)很低微,而現(xiàn)在國內(nèi)得寵的大族很多,如有壞人挑撥,恐怕會出大事。果不其然,在欒懷子被逐出都城后,范宣子便把欒盈的友黨叔虎殺了。在這里的“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就是指龍與蛇是生活環(huán)境相似、習(xí)性相近的兩種動物。

從以上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第一,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中國古代北方的氣候曾經(jīng)很溫暖,以至于長頸鹿、犀牛、大象等大型熱帶動物也曾生存過。古人的抽象思維并不發(fā)達,不可能將幾種動物添加后組成一個新的并不存在的生物。在中國貴州出土的“中國龍”,可以看到“兩角龍”形態(tài)的兩棲類動物是真實存在的。第二,可以得出龍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是一種較常見的兩棲爬行類生物,它極有可能在雷雨時會浮出水面;生有四足,可以潛入深水中,同時也可以在陸地飛跑或跳躍;可以發(fā)出巨大的類似打雷的聲響。

但是,在《山海經(jīng)》中,對龍的記載發(fā)生了變化:“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fēng)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盵4]241

從對“燭龍”的記載就可以看出來,《山海經(jīng)》時代的“龍”和三代時期對“龍”的認(rèn)知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jīng)從一種普通的生物開始提升為“神”。一位“人面蛇身”的“千里”長的生物,因為它的睜眼和閉眼才會出現(xiàn)了“晦明”,并且它不吃不睡不休,且可以呼風(fēng)喚雨。

《說文解字》中對“龍”的解釋是:“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5]62

從《說文》的解釋我們也可以看出,龍在秦漢時代就已經(jīng)被神化了。身份也成為了“鱗蟲之長”,而且能夠自動變化大小,還有就是能“登天”和“潛淵”。

二、中國龍文化和皇權(quán)

在《山海經(jīng)》《說文解字》等書籍中出現(xiàn)的先秦、兩漢時代的龍開始被崇拜和神化,而使得龍變得神圣的,可以說是龍和皇權(quán)的結(jié)合。在《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六年,使者從關(guān)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蜓栽唬骸衲曜纨埶??!盵1]259在這里,秦始皇被稱之為“祖龍”,可以說秦始皇是“皇權(quán)”和“龍”結(jié)合的第一位皇帝。

自秦亡之后,從西漢高祖劉邦開始,后世的皇帝中很多都被記載為“神龍”附身,或是因母親的原因而成為“龍之子”。關(guān)于劉邦和龍的記載在《史記·高祖本紀(jì)》中多次出現(xiàn)。

在《高祖本紀(jì)》的開篇就說:“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盵1]342后來,在劉邦“及壯”之后,“常從王媼、武負(fù)貰酒,醉臥,武負(fù)、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zé)”[1]343。還有一部分是“高祖斬蛇”的記載:“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dāng)徑,愿還?!咦孀?,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fù),諸從者日益畏之?!盵1]347

從《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劉邦出生之前,就有了種種跡象表明,劉邦和龍是分不開的。他的父親看到有“蛟龍于其上”,所以就證明了劉邦是龍之子;而賣酒的王媼、武負(fù)則是親眼看到劉邦醉后身上有龍附體,所以到了年底就對賒賬的劉邦給予極大的優(yōu)惠;而為中國人熟知的“高祖斬蛇”的故事則從側(cè)面表明了龍之子的劉邦劍斬了“白帝子”,是歷史的必然。

首先,龍已經(jīng)和皇權(quán)合二為一,而且龍已經(jīng)從過去的被圈養(yǎng)和食用的生物升華為了象征著威嚴(yán)和權(quán)勢的神物。其次,自西漢開始,帝王就被神化為“真龍?zhí)熳印?,此后的歷代君王很多都被附會為順天應(yīng)人的龍之子。再次,隨著中國封建皇權(quán)的強化,象征君王和皇權(quán)的龍被日趨神化;而龍的逐漸神化也為皇權(quán)的鞏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和輿論上的支持。

歷代帝王對龍的宣傳和包裝,使得龍成為了讓人無法企及的神秘生物,從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龍從帝舜和夏商時代的平凡生物,經(jīng)過和皇 權(quán)、皇帝的結(jié)合,成為了權(quán)力的象征。從西漢的劉邦開始,龍逐漸鞏固了自己的“鱗蟲之長”的地位,特別是從明朝開始帝王穿起來“龍袍”,龍升級成為了皇帝“正裝”上的固定且唯一的動物,同時也成為宮殿等皇家建筑的主要題材。龍在皇帝的生活起居、公私事務(wù)中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皇帝使用的器具叫做龍案、龍椅、龍床、龍舟、龍輦等;皇帝不舒服叫“龍體欠安”,皇帝生氣叫“龍顏大怒”,觸犯皇帝叫“逆龍鱗”,皇帝是“真龍?zhí)熳印?,而皇帝的子孫是“龍子龍孫”。

三、中國龍文化和民眾的生活

龍成為帝王的象征使得其地位超然于其他生物,但是真正讓龍家喻戶曉,讓今天的中國人認(rèn)為自己是“龍的傳人”的卻是因為民眾對龍的認(rèn)可和崇拜。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盵4]194周明初解釋說:“雷澤即震澤,指的是今天的太湖?!敝冈谡訚傻乩?,有龍身人頭的“神”,拍擊著自己的腹部而嬉戲。作為兩棲類或爬行類動物的龍,其身體沒有完善的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因此像上面我們提到的“登天”和“潛淵”一樣,龍在春天出眠,在夏天的時候則非?;钴S,會進行捕食和繁殖等。那么生活在“雷澤”里的龍,在雷雨季節(jié)里會從水中浮出,拍打水面。對于這一現(xiàn)象無法完全理解的先民就直觀地認(rèn)為龍和雷雨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因為龍的出水則代表了要打雷下雨,所以人們就把龍和雷雨結(jié)合到一起,認(rèn)為龍是掌管雨水的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龍的數(shù)量也日趨增加,能力和領(lǐng)域開始出現(xiàn)并被細(xì)化;職責(zé)和階層也從無到有,且被固化。于是有了東西南北的“龍王”,也有了江河湖海的“龍王”,也有了“龍王三太子”等等的名稱出現(xiàn)。而這些名稱的出現(xiàn)表明,龍的世界逐漸成為人類世界的一個翻版。

中國很早就進入了農(nóng)耕時代,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雨水。那么掌管降雨和江河水的“龍王”就自然成為了人們祭祀的主神。漢族民間的祭祀都是在陰歷的二月初二(龍?zhí)ь^),具體的祭祀方法雖然因地不同,但是內(nèi)容基本都是一樣的,就是祈求龍王能按時興風(fēng)布雨,不要發(fā)生旱澇,能讓人們有水喝、有飯吃。在中國作為農(nóng)業(yè)國家的幾千年時間里,農(nóng)民的農(nóng)耕生活關(guān)系到個人的生死,也關(guān)系到國家的存亡,所以歷代的君王大都提出了“以農(nóng)為本”的口號。作為掌管降雨的“龍”來說,被農(nóng)民和君主祭拜也成為了必然。此外,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自古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對“龍王”也是畢恭畢敬。不僅出海捕魚要祭拜,而且造船也要祭拜。因為龍掌管降雨的同時,它還是各個水域中水族們的統(tǒng)治者。所以漁民出海,甚至于今天的軍艦出港都會對“龍”進行祭拜。 龍不僅在農(nóng)民和漁民的生產(chǎn)生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即使是在其他民眾中,龍的祭奠和崇拜也由來已久。特別是在佛教傳入后,印度的“蛇神”概念強化了“中國龍”的能力。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云編纂的《翻譯名義集》卷二載:“那伽。此云龍。別行疏云。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持令不落。人間屋上作龍像之爾。二興云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守轉(zhuǎn)輪王大福人藏也?!盵6]648最初的那伽翻譯為漢文的時候,很多人發(fā)現(xiàn)來源于印度的蛇和中國的龍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所以就將其從“蛇神”翻譯成了“龍”。而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不論是在戰(zhàn)亂時期,還是在太平年代,都是眾多人們的精神歸宿和寄托。而佛教所自帶的“蛇神”則使龍更加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龍和龍文化深入到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生活中,所以至今我們?nèi)员A粼S多與龍相關(guān)的風(fēng)俗。正月十五全國各地的舞龍燈,是對過去一年的感恩和新的一年的祝福;陰歷二月初二(龍?zhí)ь^)民眾有曬衣物被褥的習(xí)慣,還有的地方有給孩子剃頭的風(fēng)俗,意為剃龍頭;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多水的地方還會舉行賽龍舟等。

四、韓國虎文化的神話起源

韓國的虎文化來源于實實在在的動物——虎?;⒃陧n國的地位和龍在中國的地位一樣,在民眾心中都處于第一“神獸”的位置。韓國的虎最早出現(xiàn)在韓國的開國神話中,這個神話記載了一個虎和熊的故事:“《魏書》云,乃往二千載有壇君王儉。立都阿斯達開國號朝鮮。與高同時。古記云。昔有桓因庶子桓雄。數(shù)意天下。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視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間。乃授天符印三個。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伯山頂神壇樹下。謂之神市。是謂桓雄天王也。將風(fēng)伯雨師云師。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凡主人間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時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為人。時神遺靈艾一炷。蒜二十枚曰。爾輩食之。不見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無與為婚。故每於壇樹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號曰壇君王儉。 ”[7]5-6

在《三國遺事》中假托《魏書》有傳,并記載了古朝鮮開國的神話?;敢虻膬鹤踊感垡蛎詰偃碎g的紅塵,得到允許后下凡為“天王”。當(dāng)時同住在一個洞穴里的一只熊和一只虎都想成人,所以神給了它們一束艾草和二十根蒜苗,要求它們以此為食物,并“不見日光百日”就可以成為人了。結(jié)果熊化成女身,虎因為忍受不住而未能成人。熊女后來和桓熊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壇君王儉。從上面的故事可以得知,韓國的虎在開國的神話中就已經(jīng)存在,虎雖然沒有直接化為虎女而成為韓國人的始祖,但是在韓國人心目中,虎的至高地位是無法改變的。而后和中國帝王真龍附體類似,韓國的王侯很多是猛虎附體。在統(tǒng)一新羅晚期,后百濟的建立者甄萱有著和春秋時期楚國的“斗谷于菟”同樣的經(jīng)歷:“初萱生孺褓時。父耕于野。母餉之。以兒置于林下。虎來乳之。鄉(xiāng)黨聞?wù)弋愌?。及壯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從軍入王京?!盵7]170

從上文記載可以看出,《三國遺事》記載的“后百濟”建國者甄萱還是個襁褓嬰兒的時候,母親給在田里耕種的父親送飯,將他放在樹林下,結(jié)果一只母虎來喂養(yǎng)他。在他長大后體格相貌“雄奇”,器度志向“不凡”,最后從軍后經(jīng)過累計軍功,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當(dāng)時半島上三足鼎立之一的后百濟國。

類似的故事在高麗建國后也曾被記載在史冊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高麗第一位王——王建的祖先虎景的故事:“有名虎景者,自號圣骨將軍,自白頭山游歷,至扶蘇山左谷,娶妻家焉,富而無子。善射以獵為事,一日與同里九人,捕鷹平那山。會日暮,就宿巖竇,有虎當(dāng)竇口大吼。十人相謂曰,‘虎欲啗我輩,試投冠攬者當(dāng)之。’遂皆投之,虎攬虎景冠?;⒕俺?,欲與虎斗,虎忽不見,而竇崩,九人皆不得出?;⒕斑€告平那郡,來葬九人,先祀山神,其神見曰:‘予以寡婦主此山。幸遇圣骨將軍,欲與為夫婦,共理神政,請封為此山大王?!杂櫍c虎景俱隱不見。郡人因封虎景為大王,立祠祭之,以九人同亡,改山名曰九龍。”[8]68

自號“圣骨將軍”的虎景在夜暮后遇到了老虎,和其他九個人一起向老虎扔帽冠,結(jié)果老虎選中了虎景的帽子,在虎景要與虎搏斗時,老虎卻消失了,而其他九個人因為巖洞塌陷而死,只有虎景得以生還。后來虎景帶人祭山神的時候,山神還主動與虎景結(jié)為夫婦?;⒕半m然成了神,但是仍然和此前的妻子來往,后來還生了兒子,并有了王建這樣的后代??梢哉f這里的虎比上面甄萱提到的虎更進一步人性化,虎成了虎景的救命恩人。

五、韓國虎文化的發(fā)展

韓國虎事實上來自于中國的東北虎,所以虎的猛獸的性情是無法彌滅的。勇猛無畏的老虎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印象基本是: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可以說是世界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頂級掠食者。它不僅會游泳也會爬樹,額頭帶有“王”字。虎奔跑速度快,時速可達到80千米。而對于韓國人來說,虎的獸性固然存在,但更多是對人類的幫助和警戒。在同樣是以農(nóng)為本的國家里,兔子、野豬等動物常常會毀壞莊稼,造成糧食減產(chǎn),而老虎卻以它們?yōu)槭澄?,成為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的保護者。虎還被韓國民眾認(rèn)為是“山神爺”的化身,是保護山林的守護者,而以山丘眾多而聞名的半島民眾對虎產(chǎn)生諸多的敬畏,同時也形成了對自然感恩和崇敬的理念。

除了虎本身的獸性外,韓國虎還多了很多人性的部分。我們從下面的故事可以體會到:“新羅俗每當(dāng)仲春。初八至十五日。都人士女。競繞興輪寺之殿塔為福會。元圣王代。有郎君金現(xiàn)者。夜深獨繞不息。有一處女念佛隨繞。相感而目送之繞畢。引入屏處通焉。女將還?,F(xiàn)從之。女辭拒而強隨之。行至西山之麓。入一茅店。有老嫗問女曰附率者何人。女陳其情。嫗曰。雖好事不如無也。然遂事不可諫也。且藏于密??秩甑苄种異阂?。把郎而匿之奧。小繞有三虎咆哮而至。作人語曰。家有腥膻之氣療饑何幸。嫗與女叱曰。爾鼻之爽乎。何言之狂也。時有天唱。爾輩嗜害物命尤多。宜誅一以征惡。三獸聞之。皆有憂色。女謂曰。三兄若能遠(yuǎn)避而自懲。我能代受其罰。皆喜俯首妥尾而遁去。女入謂郎曰。始吾恥君子之辱臨弊族。故辭禁爾。今既無隱。敢布腹心。且賤妾之于郎君。雖曰非類。得陪一夕之歡。義重結(jié)褵之好。三兄之惡天既厭之。一家之殃予欲當(dāng)之。與其死于等閑人之手。曷若伏于郎君刃下以報之德乎。妾以明日入市為害劇。則國人無如我何。大王必募以重爵而捉我矣。君其無慟。追我乎城北林中。吾將待之?,F(xiàn)曰。人交人彝倫之道。異類而交蓋非常也。既得從容。固多天幸。何可忍賣于伉儷之死。僥幸一世之爵祿乎。女曰。郎君無有此言。今妾之壽夭蓋天命也。亦吾愿也。郎君之慶也。予族之福也。國人之喜也。一死而五利備。其可違乎。但為妾創(chuàng)寺。講真詮資勝報。則郎君之惠莫大焉。遂相泣而別。次日果有猛虎。入城中剽甚。無敢當(dāng)。元圣王聞之。申令曰。戡虎者爵二級?,F(xiàn)詣闕奏曰。小臣能之。乃先賜爵以激之。現(xiàn)持短兵入林中。虎變?yōu)槟镒?。熙怡而笑曰。昨夜共郎君繾綣之事。惟君無忽。今日被抓傷者。皆涂興輪寺醬。聆其寺之螺缽聲則可治。乃取現(xiàn)所佩刀。自頸而仆。乃虎也。現(xiàn)出林而托曰。今茲虎易搏矣。匿其由不泄。但依諭而治之。其瘡皆效。今俗亦用其方。現(xiàn)既登庸。創(chuàng)寺于西川邊。號虎愿寺。常講梵網(wǎng)經(jīng)。以導(dǎo)虎之冥游。亦報其殺身成己之恩?,F(xiàn)臨卒。深感前事之異。乃筆成傳俗。”[7]459-460這個故事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記載,這種人獸戀的故事基本都是以圓滿為結(jié)局。但是在韓國的這個故事里確是一個“完美”的悲劇?;⑴徒瓞F(xiàn)在福會時相見并產(chǎn)生愛戀,后來金現(xiàn)尾隨虎女到了“西山之麓”,結(jié)果遇到了虎女的三個兄長,嗅到了人味,但是在虎女斥責(zé)下沒有吃到金現(xiàn)。此后,當(dāng)上天要懲罰三只公虎時,又是因虎女自愿替哥哥受罰,遂化身為虎。金現(xiàn)在得到虎女的指點后,在山林中再次遇到了虎女,虎女“熙怡而笑”并告知金現(xiàn)如何治愈被抓傷之人后,自頸而死。在這個故事里的虎,已經(jīng)不再是食人傷命的猛獸,而是蛻變成了一個舍生取義、舍己成人的君子。所以在這里虎不再是簡單的動物,而是被人性化的靈獸。

六、韓國虎文化的深入民眾

韓國人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常常開頭就要講“很久很久以前,在老虎還抽煙的時候……”可以說,虎和虎文化已經(jīng)深入韓國人的身心和生產(chǎn)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虎談國”的韓國,與虎相關(guān)的民間故事傳說很多,和虎相關(guān)的藝術(shù)文化也數(shù)不勝數(shù)。在各種神話傳說中,老虎出現(xiàn)的比例非常高。僅以《三國遺事》為例,除了上面節(jié)選的故事外,老虎多次以神的使者身份或者神的身份出現(xiàn),拯救國王或是民眾于危難中。而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以虎為題材的著作、繪畫、書法、服飾等都有體現(xiàn)?!堕扔蚪矫突庀髨D》的繪畫也是1908年崔南善在日本侵略者即將合并半島時所畫。

虎成為韓國體育運動的象征,在1986年漢城舉行的亞運會和1988年奧運會上,吉祥物都是太極虎(Hodori)的形象,從這只小老虎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活潑可愛的它頭戴傳統(tǒng)韓國農(nóng)樂舞者的帽子。此外,太極虎還是韓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的綽號,身穿“韓國虎”球服的韓國足球隊是最多次成功晉身至世界杯決賽圈的亞洲球隊,包括2014年世界杯在內(nèi),韓國已經(jīng)是9次晉身世界杯決賽圈了。同時韓國也是1956年、1960年亞洲杯的冠軍。

虎成為韓國軍隊勇猛的象征,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就是“白虎團”,該部隊其實是韓國國軍陸軍第1步兵聯(lián)隊,前身是國防警備隊第1聯(lián)隊。選用白虎作為旗幟,是韓國受中國的“四象”神話影響,認(rèn)為自己是東方,所以稱自己是“青龍白虎之邦”。同時虎又是韓國的“國獸”,有著勇猛無畏的特點,所以選擇以虎為標(biāo)志。

作為“國獸”的虎成為了韓民族精神的象征,近年來韓國所拍攝的電影《大虎》,就是以捕虎為明線,展現(xiàn)了半島上民眾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尋求獨立自主的愿望。這里的“虎”不再單純是一只動物,而是整個韓國民眾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體現(xiàn)。總之,虎的靈氣與韓國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傳統(tǒng)做到了很好的融合,才使得“韓國虎”“太極虎”的聲名遠(yuǎn)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幾點基本的結(jié)論:第一,中國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在古代中國的北方,氣候溫暖,適宜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生長,所以龍應(yīng)該也是曾經(jīng)真實存在的動物,只是在后代被逐漸神化,特別是在后代的圖騰崇拜和對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中,龍因為自身的特點,所以被先民認(rèn)為是掌控雷雨和各大水域的神靈。第二,龍在逐漸被神化的同時,被中國的封建君主所接納和利用,被稱為“真龍?zhí)熳印钡幕实蹅儗埜脑斐蔀橹袊蕶?quán)的象征,隨著君主專制的強化,龍也變得更加神秘和威嚴(yán)。龍也是被中國普通民眾所接受的精神支柱,在農(nóng)耕社會中,雷電雨水等自然天氣的變化是決定農(nóng)民生死的大事,所以掌控雷雨的龍成為了百姓祭祀的主神。而出海行舟的漁夫既希望風(fēng)平浪靜,又希望能魚蝦滿倉,所以對于海龍王的祭拜至今仍香火旺盛。這也是直到今日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的原因。第三,和中國的龍一樣,韓國的虎崇拜是本土化的產(chǎn)物,雖然受中國影響,韓國也有龍崇拜,但是,虎才是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征,且相對于龍的真實性紛爭來說,虎是毫無爭議的真實存在的猛獸。所以韓國的虎崇拜具有更為具體和真實的生物學(xué)基礎(chǔ)。第四,在各國民眾的心里,都有著自己認(rèn)為的最為神圣的動物存在。與中國的龍、印度的象、非洲的獅等一樣,在韓國,虎的地位同樣重要。在中國民眾的心目中,虎的地位要低于龍,而韓國則是虎的地位高于外來的“中國龍”。第五,龍在中國人心中是至高無上、遙不可及且充滿神性的生物。它能上天入海,掌控雷雨江海,對人的影響極大,但卻又與人遙遙相望,可望而不可即。而韓國虎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其勇猛中帶著人性,除了虎的獸性外,韓國的老虎變成了人格化的靈獸,有著與人相通的靈性在韓國人眼中成為了溫情脈脈、并能殺身成仁的“義虎”。

猜你喜歡
韓國
韓國之行話感悟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韓國進入共享出行時代
韓國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
“山東省一韓國經(jīng)貿(mào)合作交流會”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辦
2013年韓國電影觀察
揭秘韓國流
韓國的K1A1主戰(zhàn)坦克
揭秘韓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