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武夷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fēng)景區(qū),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0 公里處,面積約70 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yù)。
武夷山鬼斧神工的丹山碧水,終年飄逸的云霧山嵐,堪稱人間仙境。景區(qū)內(nèi)有名山三十六峰,有巍峨挺拔宛如天柱的大王峰;有號稱武夷第一奇峰的如窈窕淑女般亭亭玉立的玉女峰;有高峻險絕的接筍峰;有登此峰而產(chǎn)生飄游若天仙的天游峰。徐霞客稱: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yīng)第一也……
一座座奇麗峰巖,宛如一盆盆精心雕鏤的盆景,競秀爭奇,異彩紛呈。武夷山自然景觀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的丹霞地貌。紅黑色的山巖配翠綠色的林木別具一番景致,而且武夷山峰林、怪石、絕壁、幽谷、巖洞“五類”俱佳,更為奇特的是所有山峰的巖層都向西傾斜,傾角一般在20~45 度,其勢如千軍萬馬,昂首向西,場面蔚為壯觀。
武夷山的水以清爽幽奇聞名,有清、凈、綠三大特點,因此稱“碧水”。“碧水”或環(huán)繞鑲嵌峰巖之旁,或奔流歸宿于丹山之間,千變?nèi)f化,多姿多態(tài)。著名的九曲溪穿行于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中腹,九曲水一水九折,一曲一灘,形成“曲曲山回轉(zhuǎn),峰峰水山抱流”的景觀?!板羞b游”飄流九曲溪,可使你盡覽它的風(fēng)姿。
六七根毛竹,拼成一張竹排,外加一根竹篙,乘在竹排上,仿佛回到千年前的歲月。飛駛的竹排,如一條青龍,載游人穿行在云霧山林中,溪岸兩側(cè)峰巒疊嶂,仿佛接受游人的檢閱。只有在竹排上,才能更貼近清碧的溪水,能和山、光、水色融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也只有在竹排上才能體驗到“石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的壯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九曲溪雖不深,卻常有“龍”跡顯現(xiàn)。有時從水面上鉆出一個如煙如霧的“龍頭”,接著整條龍都躍出水面,像輕紗一般飄浮在水面,沿水流的方向,張牙舞爪,在河谷中曲折盤旋,活靈活現(xiàn)。過一時半刻,“龍”向上騰起,消失在山谷洞天之中,此“龍”是水面上水汽凝結(jié)后形成的云霧,受九曲溪曲折的河谷氣流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是武夷山九曲洞天特有的云霧奇觀,一般在春、冬兩季晨曦初照時出現(xiàn),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云龍”。
說起霧,也是武夷山常見的,武夷山年均霧日達(dá)108 天,所以武夷山四季可見云海,每當(dāng)云霧來時,原先隱約可見的草木、巖石都被乳白色的山嵐籠罩,千萬座山峰像大海中的千萬座綠島,云海滾滾如波濤洶涌,漸漸地把綠島全部吞沒,過一會兒,云霧又徐徐升起,先露出谷底,接著是山腰、山巔,群山逐漸長高長大,十分壯觀。觀看武夷山云海最佳的山峰在三仰峰、大王峰、天游峰。
武夷山“云龍”?,F(xiàn),而有關(guān)龍、仙的傳說更是不在少數(shù),如“許仙斬龍”“仙人育嬰”等,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有關(guān)“幔亭招宴”的傳說。相傳,武夷君于秦時來到武夷山。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在武夷山大王峰左側(cè)的一個峰頂(此峰后稱幔亭峰)大擺筵席,招待眾仙和鄉(xiāng)人。他把五色朝霞化為織錦扎成數(shù)百間彩屋,并把一道彩虹化為拱橋供2000 多位相約而來的鄉(xiāng)人上下,而眾仙則乘仙船來去。當(dāng)宴會散后,虹橋飛散,插到各山峰的石罅洞穴中……
這些虹橋板有的墜落于地被人收藏。史料記載,明朝崇安(今武夷山市)縣庫就藏有一塊虹橋板,其色如絳香,紋理堅實,剖開可見木紋如細(xì)絲,木色亮如銀,卻認(rèn)不出是什么木頭。而那些應(yīng)約的眾仙有的則被武夷美景吸引留在武夷山,他們臨終前便選擇埋葬在山崖高處洞穴的仙船內(nèi),這就是“武夷山船棺”民間傳說的來歷。
20 世紀(jì)60 年代初,郭沫若先生來到武夷山旅游考察,看了大、小藏峰的船棺后說:“巖棺葬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葬禮形式,他們把船棺放在高高的懸崖上,認(rèn)為離天近了,就上天成仙了,所以過去說是仙人葬處。”
在福建省博物館內(nèi)就保存有一具1978 年考古隊在武夷山吊下的船棺。棺內(nèi)有一具男性尸骨及果核等,經(jīng)測定,船棺距今已有3400 多年的歷史了!游人如今可在天游峰下天游的一覽臺上,用望遠(yuǎn)鏡觀察大藏峰巖壑中的船棺,可見船棺中一塊骨頭閃閃發(fā)光(筆者以為是塊頭骨)。
有關(guān)武夷眾仙的傳說很多,雖說神仙是不存在的,但武夷山在歷朝歷代的的確確招來許多名士來此讀書傳道,修身養(yǎng)性,在他們之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宋代大儒朱熹。
朱熹(公元1130~1200 年),南宋人,哲學(xué)家、教育家。朱熹一生70 載,為官九年,在朝46天,有63 年是在閩北度過的,其中在崇安生活了將近40 年。他從小便立志“讀圣賢書,行仁義事”;為官時則以“天下之子莫大于恤民”為己任,千方百計為民謀福利;最大的心愿是收復(fù)被金人踐踏的失地,到泗水之濱的曲阜去瞻仰萬人景仰的孔府、孔廟,朝拜慕名已久的圣人像?!皠偃諏し笺羲疄I,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北磉_(dá)了他的心愿,可遺憾的是,他至死也未等到這天。
由于政見不合,得罪了權(quán)臣,朱熹屢遭解職。在他54 歲時,再度辭官回到武夷山的懷抱,在五曲的隱屏峰下,創(chuàng)辦了武夷精舍,收徒講學(xué)。朱熹的一生,雖受不少打擊,遇到很多挫折,但他一生始終樂觀處世,潛心著書,諄諄講學(xué),終于桃李滿門,成為一代巨儒。他一生都過著“客來莫嫌茶當(dāng)酒,山居偏與竹為鄰”的清淡閑居的生活;他不嗜酒,節(jié)肉食,但最愛品武夷巖茶,可以說他從垂髫少年至皤然老叟,一天也未離開武夷巖茶。在武夷精舍旁他還親手植下幾株茶樹,后人稱“文公茶”,成為武夷山名茶之一。
宋代斗茶風(fēng)極盛,武夷巖茶因品飲藝術(shù)的精湛而堪稱極品,蔡襄、蘇東坡、陸游等文人都精于茶的品飲,給武夷巖茶很高的評價。武夷茶濃郁甘醇,在唐朝以臘面茶而聞名,故又稱臘茶,宋代曾作為貢品進(jìn)奉皇帝品飲,武夷巖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大紅袍”。
說起大紅袍,也有種種傳說。相傳許旌陽大仙在武夷山北乘仙鶴,手執(zhí)七星寶劍,殺死九條惡龍,龍的尸骨化為九龍窠。武夷眾仙在九龍窠種了兩叢神茶,這兩叢神茶得龍髓精華,長得十分旺盛,葉片泛出錦霞般紅光沖上云宵,驚動了正在坐禪的永樂禪院方丈鐵華禪師,禪師趕到九龍,見是茶叢發(fā)出的祥光,便從袈裟袖口里取出一只拇指大的猴子,令它攀上懸崖摘下一片茶葉。鐵華禪師返回時,只見一秀才倒臥在廟門口,腹脹如鼓,氣息已無。老方丈忙將一小片神茶用沸水泡開,灌入秀才口中。神茶舒緩了秀才心肺,片刻間回腸蕩氣,起死回生。秀才便把這片救命神茶珍藏起來,后來他進(jìn)京考上狀元,進(jìn)殿見駕時,聽說皇后臥病不起,連御醫(yī)也無能為力,他呈上珍藏的神茶讓皇后品飲,果然治好了皇后的腹脹病?;实埤堫伌笙玻p賜神茶大紅袍一件,并命新科狀元前往九龍窠封賜這兩叢神茶。
從此,大紅袍福茶之名便廣泛流傳開來?!按蠹t袍”質(zhì)厚葉大,沖泡以后,綠葉鑲著朱砂紅,鮮亮的紅色圍繞著濃翠的綠色,還真像是給綠葉披上了一件大紅袍呢!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山水俱佳的武夷山實在是個好去處,在這里你可以尋幽、覽勝、獵奇、考古、品茶,在萬年宮閩北朱熹紀(jì)念館,你還可以一覽大儒的生平事跡,從中也許會受到許多啟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