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詠梅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對劉備說:“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娛柯勚诮陨?,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边@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梅子又稱青梅、酸梅、梅實等。梅樹是木本植物,生長在長江以南的溫暖地區(qū)。梅花開得較早,梅果很酸,果形較小,可用來煮食。梅子因成熟程度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未成熟時稱為“青梅”,初熟時稱為“黃梅”,炕焙或煙熏至黑色時稱為“烏梅”,鹽或糖漬的則稱為“白梅”。
梅果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檸檬酸、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等,還含有鐵、磷、鈣、鉀等礦物質(zhì),突出的特點是鉀多鈉少。檸檬酸等有機酸能夠刺激唾液腺和胃腺分泌消化液,促進消化。
梅子除了生食外,還可以制成蜜餞、果醬,如有名的奶油話梅、陳皮梅、酸梅晶等,還可以制成烏梅粥、糖漬青梅、醋浸烏梅棗、青梅酒等?!恫懿僦缶普撚⑿邸?,這個酒就是青梅酒。
梅子可以加工成多種風味食品。例如用鹽腌過的“漬梅”,用蜂蜜和砂糖制成的“蜜餞梅”,用火烘干的“干梅”,以及用配料調(diào)制的“醬梅”。特別是產(chǎn)自嶺南的“話梅”“陳皮梅”等涼果更是膾炙人口,暢銷海外。早孕嘔吐的婦女,經(jīng)常暈車暈船的乘客,喜愛零食的小姑娘,對“話梅”更是愛之有加,食不停口。
梅子加工成烏梅,就是一味良好的中藥。在立夏時,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用40℃左右的溫度炕焙,在六成干時,翻動一遍,炕焙兩三天,然后再燜兩三天,變成黑色即成。
藥材烏梅呈扁圓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直徑1.5~3.0 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皺縮,凹凸不平。以個大、肉厚、核小、外皮烏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潤、味極酸者為佳。
中醫(yī)學認為,烏梅性味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jīng),概括地講,有以下幾種功能:
第一是酸澀收斂。常用于止瀉、止血、止痢,并有斂肺止咳的作用。對于脾虛久瀉,大腸滑泄不止,甚至脫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澀固腸以止瀉。
第二是生津止渴。對消渴、煩熱口渴等癥,常配合麥冬、沙參、石斛、玉竹、天花粉等,組成復方應(yīng)用,也可單獨煎湯服。
第三是驅(qū)蛔止痛。烏梅有驅(qū)蛔蟲的作用,因為蛔蟲見酸則軟,可用于蛔蟲腹痛、膽道蛔蟲癥等。
第四是補養(yǎng)之功。烏梅因養(yǎng)陰生津而潤胃護脾,又滋養(yǎng)肝陰,故精氣耗傷之證皆可用之,有良好的補養(yǎng)效果。
這里有一個經(jīng)驗方——桂花烏梅汁,家中就可制作。將一小把烏梅加入水中,用小火煮40分鐘后,加入桂花、白糖。放涼后,便成為桂花烏梅汁。它氣味芬芳,口感酸甜可人,煩躁時可多喝,具有生津去火之功效。
烏梅還經(jīng)常入復方,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各種疾病。如“玉泉丸”,烏梅和天花粉、葛根、麥冬、黨參、茯苓、甘草、黃芪一起,組成生津止渴方,是治療消渴病的要藥,現(xiàn)在已有濃縮制劑,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療。還有“治三多丸”,來自《沈氏尊生書》,主要藥物和“玉泉丸”近似,只是少一味黨參。“治三多”,三多就是多食、多飲、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另一個成藥是“清肺湯”,成分含有烏梅,可以治療一切咳嗽、上焦痰盛,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支氣管哮喘等,皆有良好的效果,是潤肺清熱祛痰之良劑,特別適用于慢性熱咳痰盛者。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發(fā)熱和咳嗽多痰的人不宜吃烏梅,細菌性痢疾、腸炎的初期也不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