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兒 編
每到秋天,滿墻的爬山虎總會迎著秋風,變得紅紅火火,煞是好看。爬山虎又稱捆石龍、楓藤、紅葡萄藤、巴山虎等,是雙子葉植物、綱鼠李目葡萄科植物。作為多年生大型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爬山虎適應(yīng)性強,性喜陰濕環(huán)境,但不怕強光,耐寒,耐旱,耐貧瘠,廣見于我國各地。
在城市中,爬山虎最常見于建筑物的圍墻之外。爬山虎可以克服貧瘠的土壤環(huán)境,利用它高超的攀附技巧,沿著墻體頑強生長,給建筑物披上一層美麗而堅實的外衣。這一層外衣,不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還可以對建筑物起到降溫、減噪、凈化空氣的效果。
不過爬山虎實際上能分泌酸性物質(zhì),可對墻體造成破壞,有時候甚至會引起屋倒墻塌,換來自己的生長。
從小到大,見到墻上長滿密密麻麻的綠葉,都稱其為“爬山虎”,長大之后才知道,爬山虎有好幾種。而能夠爬滿一面墻的植物也不只有爬山虎——歐洲到處都是的常春藤屬植物也能做到。
最典型的爬山虎,是葡萄科地錦屬的幾種植物,它們和葡萄一樣是木質(zhì)藤本,都長著攀援莖,結(jié)出紫黑色宛如藍莓的小果子,只不過比藍莓難吃很多倍。地錦,翻譯出來就是在地面上織出錦繡。事實上人家的確能配得上這名字——秋季是地錦葉片中“葉綠素唱罷,花青素登場”的時節(jié),滿墻的地錦紅黃綠三色交織,形成渾然天成的漸變色。
五葉地錦
地錦
異葉地錦的兩型葉
被稱為爬山虎的常見地錦屬植物有四種,分別為地錦、三葉地錦、五葉地錦和異葉地錦。
聽起來很簡單嘛,不就是數(shù)有幾片葉子?下面認真教大家分辨它們四種。
地錦:葉為單葉,僅在植株基部2~4個短枝上生有3出復葉。異葉地錦:植株有顯著的兩型葉,主枝或短枝上集生有3小葉組成的復葉,側(cè)出較小的長枝上常散生有較小的單葉;卷須嫩時頂端膨大成圓珠狀。三葉地錦:植株葉主要為單型,通長由3小葉組成的復葉,偶混生有較小的3裂單葉;卷須嫩時頂端細尖并微卷曲。五葉地錦:這個好認,會數(shù)數(shù)就行,葉為掌狀5小葉,卷須嫩時頂端細尖且微卷曲;嫩芽為紅色或淡紅色。
總結(jié)一下:一個葉柄上長一片葉子,葉子有三淺裂的是地錦;一個葉柄上長三片小葉的是三葉地錦,也叫中國爬山虎;長五片小葉是五葉地錦,也叫美國爬山虎;既長三片小葉又長單葉的是異葉地錦,這種現(xiàn)象叫“兩型葉”。
爬山虎的“腳”
不知道大家小學時有沒有學過一篇課文,叫《爬山虎的腳》,你還記得爬山虎的腳長什么樣子嗎?
葉圣陶先生是這樣描述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爬山虎的“腳”其實就是吸盤,是爬山虎賴以攀附在高墻上的主要工具。那么,這些吸盤有什么神奇之處呢?
結(jié)構(gòu)與功能相適應(yīng)是生物在進化中練就的超強本領(lǐng)。爬山虎的“腳”并不是它的根,而是一種變態(tài)莖。變態(tài)莖上生長著許多卷須,卷須的末端形成了一個個的吸盤。這些吸盤吸附在墻體上,可以形成負壓結(jié)構(gòu),對墻體產(chǎn)生吸附力。而當受到接觸刺激后,吸盤還會分泌出大量的粘液,從而更牢固地吸附在各種基底上。
爬山虎吸盤掃描電子顯微鏡圖片
通過電子顯微鏡掃描,會發(fā)現(xiàn)爬山虎吸盤表皮細胞存在著大量的海綿狀結(jié)構(gòu),其中富含大量微孔和微管結(jié)構(gòu)。微管和微孔有利于植物激素的傳輸和黏液的流動。微孔負責植物激素的分泌和積聚,微管負責植物激素的分流和運送。從結(jié)構(gòu)力學的角度來看,恰是吸盤細胞的海綿狀結(jié)構(gòu)強化了吸盤和襯底間的黏附強度。
爬山虎吸盤的分泌物與其吸附功能相關(guān)。爬山虎的吸盤上分泌的大量物質(zhì),都含有氮、氧、硫元素,這些元素易于產(chǎn)生氫鍵。因此,爬山虎的吸盤與所攀爬的物體之間可能存在著氫鍵的吸附作用。此外,還有研究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得爬山虎吸盤中的鈣元素含量最大,并推測很可能是鈣離子參與了爬山虎吸盤所分泌粘液的粘附作用。
根據(jù)吸盤的海綿狀結(jié)構(gòu)特點和吸盤分泌物的成分特點,有研究者提出了爬山虎形成吸盤吸附力的錨合和負壓機理假設(shè)。一方面,吸盤表皮細胞的海綿狀結(jié)構(gòu)為吸盤和基地之間的黏附提供了結(jié)構(gòu)基礎(chǔ),另一方面,吸盤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會把外界空氣包裹在吸盤內(nèi)部,并通過光合作用、分泌物的氧化反應(yīng)消耗掉其中的空氣,從而形成強有力的負壓結(jié)構(gòu)。
怎樣,是不是聯(lián)想到了吸盤掛鉤?爬山虎在仿生學的應(yīng)用,除了可用于制作一些吸附裝備之外,吸盤的分泌物成分特點也為生物粘膠劑的研發(fā)帶來許多啟示,具有廣闊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前景。
成熟枯干的爬山虎的單個吸盤的平均質(zhì)量約為0.0005克,與基底的粘附接觸面積平均值也只有1.22平方毫米,而粘附力卻達到13.7牛頓;單個吸盤在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能夠支撐起由莖、葉、分枝和卷須共同產(chǎn)生的重量,高達吸盤自身重量的260倍,能夠承載的最大拉力是其自身重量的280萬倍。舉個例子,假如將吸盤仿生材料鑄成單個手掌大小,完全吸附在基底上時,大約能夠承受一頭重達22.9噸的抹香鯨。
左邊是莖卷須,右邊是氣生根。
除了吸盤,莖上長出的氣生根也很厲害。氣生根遇到墻體中的裂縫,會努力扎入墻體固定自己,雨水順著縫隙滲入,裂縫就會越來越大。因此,在新聞媒體報道中,一些居民會鏟除爬山虎,理由是爬山虎不僅會招引來小蟲子、小耗子,更重要的是還會損壞墻體。
而科學家們擔心的點和老百姓們又不一樣——他們擔心五葉地錦太強勢,生命力過于旺盛,造成生物入侵。在荒地上種植五葉地錦,是因為人們更看重它生長迅速、耐寒耐旱等優(yōu)秀品質(zhì),能幫助荒山或山路兩側(c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然而,它們的野心卻不止于此,五葉地錦可能會進入綠地,借助多年生的大樹攀援向上,搶奪大樹的光照,抑制樹木生長。所以科學家的擔心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