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彤
從小,我就很疑惑,奶奶家好吃的東西總能放那么久,每次我去她家,她總能變戲法似的拿出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總愛說那句:“我不喜歡吃,你帶走吧?”
(這個“發(fā)現(xiàn)”真是新奇又平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美好,熟悉的地方成為“陌生的風景”?“帶走”點題,飽含了奶奶對孫女的關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周末,媽媽驅車帶我們去奶奶家?那時,中秋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好長一段時間了,我卻突然想吃月餅?“有的,我給你找找?”說著,奶奶就開始翻找起來?不一會兒,她從房里走出,拿著一個精致的中秋月餅禮盒,“彤彤,這東西放在我這里也怪占地兒的,我也不愛吃,你快帶走吧?”我接過禮盒,還沒拆封呢,仔細瞧了瞧,說:奶奶,這都快過保質期了,你怎么還沒吃呢?”“奶奶牙口不好,也不愛吃甜的?媽媽在一旁解釋道:哪里是這樣,你奶奶呀,東西總舍不得吃,說是要給她的寶貝孫女兒吃,這不,你這么長時間不來,都快放過期了?”“哪有的事兒,是我不愛吃?”奶奶推了推媽媽?此刻,我手中的這盒月餅一下子變得沉甸甸的,淚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轉
(中秋過后,“我”很想吃月餅,結果奶奶家的月餅都快放過保質期了,卻還想著留給“我”?奶奶不愛吃月餅的“借口”和媽媽的“揭露”,讓“我”感動于這份“沉甸甸”的愛?)
下午,奶奶一直忙來忙去,到田里摘菜,像什么青菜、蘿卜、西紅柿……裝了滿滿幾袋子?“你們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自家種的,都是綠色有機蔬菜呢?你們走的時候帶點回家,慢慢吃?”奶奶邊裝邊跟媽媽說?不一會兒,奶奶說她渴了,“我去給您拿盒牛奶吧?”我看著房間里擺著的幾箱牛奶,都是中秋節(jié)晚輩們送的,到現(xiàn)在還沒拆封,就讓我給奶奶開箱吧?“這牛奶要么腥,要么甜,我不愛喝,彤彤,你明天回去的時候帶走吧?”奶奶起身要拿水瓶倒開水?“奶奶,這是晚輩們特意孝敬您的?再說了,老年人喝這個牛奶特別好,可以補鈣?”我拆開包裝,“你看,奶奶這身體健健康康的,下地、干活樣樣都行,哪里還用得著喝這個?倒是你,現(xiàn)在正長身體呢,你帶回家,好好補補?”“不行,這已經(jīng)拆開了,你得喝!”我插上吸管放到奶奶嘴邊,“好,好,我喝,我喝?彤彤,你也喝?”
看著滿滿一后備箱的蔬菜,奶奶滿意地笑了,“這帶回去,夠吃好多天,吃完再來?”“奶奶,您歇歇吧,看您流這么多汗,我?guī)湍聪?”我打來一盆水,用手試試溫度,剛剛好?“謝謝我的乖孫女,懂事了?”我邊幫奶奶洗頭,邊想:奶奶的頭發(fā)以前多黑啊,可現(xiàn)在,已是滿頭花白了?歲月正一點一點地侵蝕奶奶的容顏
我鼻頭一酸,眼淚奪眶而出?“怎么啦,彤彤?”“沒事兒,奶奶,您的頭發(fā)真好!”“老啦,頭發(fā)都白了?”
(好一個“滿意”,“吃完再來”是奶奶的心意?“為奶奶洗頭”這個情節(jié)安排得很巧妙,說明小作者懂得感恩?此時,感情已到達了高潮?)
臨行前,奶奶又將已經(jīng)開箱的牛奶硬塞到車里,“帶回去,讓娃喝,長身體呢?”我和媽媽推了好幾次,都拗不過奶奶,只好帶走
(帶月餅、帶菜、帶牛奶,有詳有略,奶奶濃濃的愛成功躍然紙上?)
透過車窗,我看見奶奶正向我們擺手
歲月啊,你帶走了奶奶的青春,卻帶不走奶奶對我們的愛
(直接抒情,點明中心?)
【江蘇東臺市富安鎮(zhèn)富東學校燕喃文學社】
◆總評
習作以“帶走”為話題,從生活中選擇了我們“熟悉的場景”——周末去奶奶家,奶奶給我們蔬菜,讓我們“帶走”的故事,材料典型且集中。
“帶走”的是具體的物品,“帶回家的”和“帶不走的”是奶奶對我們的愛。這一“帶”一“回”間,是千千萬萬的中國長輩對晚輩無微不至的愛。
習作值得同學們借鑒的地方如下:
1.選材集中。小作者圍繞“帶走”選擇了相關的素材。如:奶奶讓“我”帶走月餅,帶走自家種的蔬菜,帶走已經(jīng)開箱的牛奶,看似尋常的素材中飽含著奶奶對子孫濃濃的愛。雖然選擇的材料較多,但典型且集中,緊扣住“帶走”的主題,突出表現(xiàn)了奶奶對“我”的愛。
2.前后呼應。習作用奶奶的口頭禪“你帶走吧”開頭,直接點題,寫出了中國大多數(shù)老一輩善良、淳樸、可親、可敬的特點。結尾與開頭呼應,用“歲月啊,你帶走了奶奶的青春,卻帶不走奶奶對我們的愛”一句深化了主旨,祖孫情躍然紙上。
3.以小見大。習作通過生活中細小的事件來表現(xiàn)“親情”的主題,以小見大。特別是后半部分安排了“給奶奶洗頭”的細節(jié),孩子從奶奶的言行中懂得了愛;也知道做點事來回報奶奶,情感的表達非常細膩。
(吳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