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瑩
二○二二年的夏日,暑氣難耐,江南的大片土地都籠罩在高溫之中。一直以來,杭州并不是避暑的絕佳選擇,西湖帶來的濕氣營造了更高的體感溫度。不過,每次只要駛入南山路的林蔭大道,隨風飄來的西湖美景總是讓我即刻將煩心事拋諸腦后,由衷感嘆人間美好。清晨的涌金門、傍晚的集賢亭、晴日的水光瀲滟、雨天的山巒氤氳,自古以來人們對杭州的贊譽體現(xiàn)在諸多詩歌文學作品中。杭州的美總是與人文景觀緊密相連,而有一個可愛的人兒則是無人不曉的,那就是蘇軾。我走過很多遍蘇堤,蘇軾的紀念館也拜訪過多次,意外的是,這次在入住地展開了另一段奇妙的尋蘇之旅。
花家山莊
一
我們入住的花家山莊位于三臺山路,屬于浙江省外辦下屬的賓館,在G20會議期間曾承接國家重大外事接待任務。三臺山路沿線有很多為人熟知的景點,武狀元坊、浴鵠灣、烏龜譚、于謙祠(在此處搭船可以游覽西湖里湖);也有很多游客一般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比如紀念黃公望在此結廬隱居的子久草堂、千年古樹法相寺唐樟、作為文化廟重修的慧因高麗寺等。
花家山莊實際位于半山,綠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山莊內有三棟主建筑,一號樓(桂花樓)和三號樓(水仙樓)前均有大片的草坪,二號樓(杜鵑樓)面對一汪池水,連接池水的是被命名為“雅谷泉”的一掬泉水,該泉水出自惠因澗(通“慧因澗”),亦屬于西湖湖水的來源之一。與蘇軾同時代的秦觀曾在自己的《龍井題名記》中提到,“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根據(jù)西湖相關文史資料的記錄,惠因澗又稱“鐵窗欞洞”,這一富有想象力的名字激起了我的興趣,后來我在明代李翥所著《慧因寺志》中找到了答案,“慧因澗上游有穴,蛟藏其中為人患,故以鐵欞嵌石拒蛟,令水自欞出”。原來是這樣一般有著神話典故的稱呼。據(jù)我的觀察,雅谷泉水壓并不大,每日的噴薄程度不盡相同。泉邊立有石碑書寫其歷史脈絡,也有警示牌提醒游客勿擅自取水,理由是水中含鈣量過高,不適合直接飲用。不過,后來我還是喝到了泉水。酒店前臺準備了一款特制的冷萃茶,以雅谷泉泉水直接沖泡西湖龍井,只在上午時段供應。酌上一口,硬水的特征明顯。
雅谷泉邊的綠植生長尤其富有活力,葉片似乎泛著油亮,其間昆蟲也十分活躍,一不留神就會在身上留下一些印記。順著泉水而上是一個水質檢測的亭子,一直連接著上山之路。泉水的另一側是山莊內最新的建筑、建成于二十世紀末的三號樓。三號樓與二號樓隔著那一汪池水相望,而池水的北面暨三號樓的南面有一個古樸的四角亭,牌匾上為趙樸初先生所題“東坡亭”。凡在杭州遇到與蘇軾有關的一切,都不會有任何違和感。不過,亭內佇立的東坡居士風格與西湖邊的皆不相同。沒有髯須仰天,沒有衣袖拂動,而是一位雙手執(zhí)笏、保持畢恭畢敬站姿的子瞻!一眼就能看出石像原先曾裂成三段,鼻梁下方的裂痕尤為明顯,好在拼接完好,人物的整體氣韻并未受到影響。內側的亭柱上刻有詩句,“垂老舍身依古寺,長留真相在西湖”,外側則是明代楊慎《蘇祠懷古》中的兩句“岷峨淩云掞天藻,江漢流湯驅硯濤”,由周而復所書。無論從何種角度拍攝東坡亭,都會有一抹楓葉進入鏡頭。
二
我們抵達杭州的第二天,需完成“三天兩檢”。距離山莊最近的核酸檢測點要沿山上行一千米左右。在這段路途中間,我們被“慧因高麗寺”的指示牌吸引,便順道進入。后來才知道,這里是一個頗為小眾的打卡景點,我們去的那天恰是景點重新開放的第一天。各種機緣巧合,似乎已經在冥冥之中向我暗示著什么。這是一個極其古樸寧靜的場所,讓我印象深刻的植物是無處不在的楓葉,還有趙孟頫書寫的“傳燈”二字。置身其中,會讓人產生一種美妙的時空靜止感,沒有喧囂人流,沒有升騰的煙霧,也沒有遇到一個僧侶。寺廟的空間布局由三條軸線組成:沿中軸線為照壁、天王殿、放生池、大雄殿、輪藏殿、華嚴經藏經閣等;中軸線右側為鐘樓、方丈室、禪堂、僧寮、碑廊等;中軸線左側為伽藍殿、碑廊、香積櫥、齋堂、滌池、僧寮等。讓我流連忘返的是慧因湖書院。書院并不主動迎客,門是半掩的,用一組屏風擋著,屏風上印著“宋風十二事”“蘇東坡的下午茶”等文案。建筑的上方掛著“伽藍殿”的匾額,側面擺了一把油紙傘和“慧因湖書院”字牌。透過木頭格子的窗欞,可以瞥見內部富有層次感的裝飾。供奉伽藍護法神的空間現(xiàn)在變成了茶室,原先伽藍殿內的“鎮(zhèn)石”仍安放在茶室的中心位置。這里也起著傳播宋韻文化的作用,會根據(jù)不同的節(jié)氣組織不同主題的研學品茗活動,比如宋代妝造、宋食雅趣、宋風雅學等,預訂空間或參加活動的費用不菲。其內開辟成好幾間獨立的茶室,其中一間取名為“酌塵”的最得我心。
東坡亭
慧因湖書院
慧因高麗寺于九二七年(后唐天成二年)由吳越王錢镠建造,稱惠因院(慧因禪院)。一○八五年(北宋元豐八年),高麗國王文宗王徽的第四個兒子義天遠涉重洋到杭州來求佛法,并隨師父凈源入住惠因院。義天歸國后,將《華嚴經》三部一百七十卷贈予該寺,并捐資建造華嚴經藏經閣及菩薩像等,使寺廟名聲大振,被譽為“華嚴第一道場”,并因而獲得了“高麗寺”這一俗稱。從北宋神宗到元末順帝的三百多年間,惠因院一直頗為興盛,也是宋元與高麗之間邦交往來和佛教交流的一個中心。元末明初,寺廟毀于戰(zhàn)火。明嘉靖、萬歷時復興,天啟時修寺志一部。清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時,寺廟改名為“法云寺”。同治年間太平軍激戰(zhàn)致使寺廟損毀嚴重,到光緒初年,廟內建筑基本無存。根據(jù)當?shù)厝说目谑鲇涗?,在清末民初還有過幾間寺房,人民公社化、大躍進時期用作食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曾改為茉莉花種植苗圃、鋸木加工場等??梢源_定的是,慧因高麗寺的遺址就在花家山莊內。
三
一九九六年二月初,花家山莊興建三號樓,在施工中出土了一尊圓雕文官石像,連基座通高二點八米。據(jù)毛昭晰、史樹青、孫達人、陳高華等專家們考證,于次年十月確認像主應是蘇軾。此石像雕造年代應是明代或早于明代,這尊蘇軾的石像是慧因高麗寺的伽藍護法。
那蘇軾緣何會成為護法?佛教有龐大的護法神體系,傳入中國后,很多護法神便被中國化了。如四大天王變成了執(zhí)掌風調雨順之神,二金剛變成了哼哈二將。此外,在中國還出現(xiàn)了本土化的護法,關羽、蘇東坡、祝允明都被奉為伽藍神。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特別是浙江的文史研究者鮑志成先生的文字,他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對慧因高麗寺的舊址、蘇東坡的護法石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述考證。據(jù)明萬歷間寺僧說,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取寺左側赤山之土筑堤,寺僧表示此乃破壞寺廟風水之行,萬萬不可,蘇軾則立誓于佛前,愿在湖堤竣工之日(一說為死后)以身作伽藍神。有關蘇東坡作為寺廟的伽藍護法的記載,在《宋人軼事匯編》中也有,說蘇軾為杭州梵天寺的伽藍神。不過,關于蘇軾之所以成為高麗寺的伽藍護法也有各種版本之說,比如是后世寺廟的僧侶對蘇軾取土記恨在心,所以特地將之造像放置于此;也有人認為,取赤山之土純屬無稽之談;還有一說是為了營造蘇軾熱愛和自愿保護慧因高麗寺的氛圍。盡管當時蘇軾蜚聲高麗文壇,文學界人士對其推崇備至,蘇軾本人對求法和捐經的高麗王子義天卻頗不待見。義天在凈源圓寂后,提出以金塔求舍利。蘇東坡上奏折反對,建議宋哲宗“拒卻金塔”“勿以貪示外夷”。蘇軾的擔心并非毫無憑據(jù)。高麗和北宋交往的一個目的是學習和引進宋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并獲取經濟利益。當時北宋制定了“聯(lián)麗制遼”政策,反而使得高麗在錯綜的三國關系中能夠更大化地追求自身利益。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fā),蘇軾一直對高麗保持著警惕。他曾先后向朝廷上書七篇奏議,反對密切宋與高麗的外交關系;直至晚年,他都仍堅持抵制高麗進奉的一貫立場。他和弟弟蘇轍均強烈反對將書籍賣給高麗。蘇軾在《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中指出:高麗必聽命于契丹,并且“終必為北虜用?何也?虜足以致其死命,而我不能故也”。這讓我想起二○一七年隨古籍保護研究院訪問韓國古書街時的一個片段,在一家古書店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中國的醫(yī)學古籍,都是書店女主人父親的收集的。我們提出希望采購一部分帶回國內,女主人告訴我們,她很想出售,但按照韓國的法律,只要是出版年限超過三十年的書籍便不可“出國”。
關于蘇東坡的護法像是否在北宋時期就已立在慧因高麗寺的伽藍殿內,并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據(jù)。最早的正式記載出現(xiàn)在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所修的《錢塘縣志》中。史樹青先生曾認為雕像是宋代作品,猜測是原來建在蘇堤上的蘇軾生祠里的蘇軾像,在黨爭毀祠后被搬移過來。花家山莊東坡亭內側立柱上的對聯(lián)“垂老舍身依古寺,長留真相在西湖”便是對以上林林總總之謎團的一種態(tài)度。慧因高麗寺里的蘇軾伽藍護法像也引起了王水照先生的注意,他在一九九九年的學術文章《走進“蘇?!薄K軾研究的幾點反思》(也是《蘇軾研究》一書的代序)中提到,蘇軾身后流傳其充當“伽藍護法神”的故事屬于蘇軾接受史的問題,但蘇軾本人是不會同意充當?shù)?,這也是一個頗為耐人尋思的現(xiàn)象。
四
這座雕像是全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座蘇東坡古代石像。不過,由于花家山莊工程建設的施工進程等原因,當時出土的是石像文物單件,并沒有請專業(yè)單位對現(xiàn)場進行必要的考古挖掘。這一硬傷是造成日后對該像真實身份仍有存疑意見的根本原因。非常巧的是,藏書家、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韋力先生也對這座石像興趣濃厚。勤奮的韋力先生在二○一八年的寒冬和二○二○年的酷暑分別前往花家山莊的東坡亭實地調查,他本人對石像的身份持懷疑態(tài)度。一來他引用陳相強主編的《西湖之謎》中《“蘇東坡石像”的假假真真》一文的觀點,說石像很有可能是邵皇親墳墓道上搬來的石翁仲之一。二來他從自己對蘇軾體貌和服飾特征的認識入手,表示吻合度不盡完美。三來是他覺得花家山莊對于園內有蘇軾石像一事非常低調,既沒有明確的指示牌,也沒有相關打東坡牌的營銷活動,似乎暗指他們對石像身份的信心不足。鮑志成在一九九六年對蘇東坡石像所作的考釋中就否定了石像為石翁仲的可能性,他的依據(jù)是石像底座須彌座的特征(石翁仲底座一般采用榫卯套插)。關于花家山莊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東坡像一事,我想一方面因為石像在山莊內,山莊作為營業(yè)場所,不方便讓大量游客進入。另一方面,山莊作為浙江省外辦直接管理的空間,并不想以此為賣點。整段入住期間,我觀察到的和蘇軾有關的活動只有一個名為“東坡學堂”的親子體驗。
一九九八年,經浙江省文物局批準,杭州花家山莊在石雕像出土處擇地建起“東坡亭”。二○○二年,杭州市開始復建慧因寺。由于寺廟的原址內有賓館在駐,外有三臺山村民房,不可能在專家們考證認定的原址中心地基上復建,只能到原址的外圍,由杭州市政府劃撥四十畝山地在六通賓館(原六通寺舊址)的擴建儲備基地上予以重建。這次復建,前后歷經兩年零七個月。
不過,圍繞如何重建慧因寺,也出現(xiàn)了一些爭論。首先是寺名問題。不少學者認為“高麗寺”只是俗稱,“慧因禪院”才是正名,所以建議不采用俗稱“高麗寺”而采用“慧因寺”。最終為了體現(xiàn)中國與朝鮮半島的交流,也考慮到歷史上俗稱“高麗寺”的事實,定名為“慧因高麗寺”。關于寺廟的主體建筑風格,有不少韓國人在得知要重建高麗寺后,便提議以韓國建筑的特點重修。歷史上的慧因寺為純粹的中國寺廟,最終的重建方案基本參照明代畫家李枝《古高麗寺圖》的寺廟格局來布局和規(guī)劃。根據(jù)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慧因高麗寺建造方案,寺廟的建筑為仿宋建筑,但在院落的綠化配置上采用了韓國目前佛教寺廟的傳統(tǒng)形式,以色葉的楓樹和常綠的松樹、香樟、桂花為主。根據(jù)當年的規(guī)劃,擬建伽藍殿。我們完全可以按邏輯得出這樣的結論,正是因為蘇軾護法石像的發(fā)現(xiàn)才有了日后慧因高麗寺的復建。
可是,為何在慧因高麗寺中沒有看到僧侶呢?原來這座寺廟的定位為“文化廟”,是具有宗教文化氛圍和寺廟格局的佛教文化展示場所。它以宗教文化為基調,在尊重宗教基本布置和儀規(guī)的前提下,突出陳設和裝飾的藝術效果,可在主要殿堂內舉辦臨時性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動。簡而言之,是糅合了宗教博物館與佛寺特色的旅游景點。
慧因高麗寺
入住花家山莊期間,每日早飯后,我都會在園內散步一圈,以各種方式拜會東坡亭。就在敲打鍵盤的這一刻,我的腦海中呼之欲出的一幀圖像是住客正舉起手機拍攝楓葉映襯下的東坡居士。我坐在二號樓前的池塘邊,東坡亭的倒影在池水中若隱若現(xiàn),陽光穿過樹木的縫隙投射在亭角,微風中綠色的楓葉搖曳起來,我似乎瞥見了蘇軾的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