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金初 楊詩敏 郭微 王龍遠
廣州城市公園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評價
駱金初 楊詩敏 郭微 王龍遠
(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采用SD-AHP(語義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綜合分析方法,建立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評價模型體系,對廣州市珠江公園與曉港公園內(nèi)24個景觀單元進行打分評級。結果表明:項目層中,植物自身因素的權重為0.833 3,對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影響最大;指標層中,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對植物景觀質(zhì)感影響最大,權重為0.255 7。對評分較高和較低的園林植物景觀進行理論分析,總結出園林植物景觀質(zhì)感突出的植物配置模式特點,為華南地區(qū)城市公園植物景觀配置提供參考。
語義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植物景觀質(zhì)感;植物配置模式;城市公園;廣州市
廣州地區(qū)屬于南亞熱帶典型季風海洋氣候,雨熱充足,夏季長,植物物種多樣性豐富,其園林景觀特點是嶺南園林特色的最佳代表[1]。植物景觀質(zhì)感包括植被、植物群落、植物個體賦予人的天然形象感受。植物質(zhì)感是園林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能夠引發(fā)人們豐富的心理感受,也是植物景觀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但往往也會被忽略[2]。目前我國綠地植物景觀設計中關于植物質(zhì)感的研究還只停留在定性描述,缺乏深入的定量化研究[3],也未見關于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報道。
植物景觀質(zhì)感與植物質(zhì)感一樣,具有可變性的特點,隨著季節(jié)變化,植物景觀質(zhì)感也會發(fā)生變化[4]。廣州夏季漫長,植物多為常綠植物,植物景觀質(zhì)感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因此夏季更便于景觀質(zhì)感的評價。
層次分析法(AHP)結合語義分析法(SD)能夠準確、科學地評價植物景觀構成要素,以及評價者的心理感受[5]。通過對廣州地區(qū)2個以植物景觀為主題的公園進行深入調(diào)查,探索可有效評價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模型,總結植物景觀質(zhì)感突出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期為日后華南地區(qū)植物配置提供參考。
經(jīng)查閱前人研究與實地踏查[6-7],選擇廣州地區(qū)2個以植物景觀為專題的公園。曉港公園于1958年籌建,1975年建成開放,是廣州唯一以竹子為造景特色的公園。園內(nèi)竹子種類是廣州種植觀賞竹中最多的,達100多種,公園因此得名“竹子公園”,因為園內(nèi)有小港橋的古跡,后取諧音名“曉港公園”。珠江公園始建于1999年,以棕櫚科植物和嶺南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題,模擬自然模式建造而成,具有典型的南國植物景觀。這兩座公園能夠代表廣州地區(qū)的景觀特色,更有利于開展植物景觀質(zhì)感研究。
1.2.1 樣方調(diào)查 參考景觀評價的樣方取樣方法[8-9],經(jīng)過多次踏查,以2個公園中的24個植物景觀單元作為調(diào)查樣方,使用奧維地圖APP手機軟件進行景觀單元定位;根據(jù)2個園區(qū)內(nèi)主要景點進行景觀單元布設,每個景觀單元的面積約為100 m2,記錄其中的植物種類、生活型、數(shù)量、周邊環(huán)境和生長狀況等。2021年7月1日至7月2日連續(xù)2 d,下午4—6點陽光較為柔和的時間進行照片拍攝,相機參數(shù)保持一致,拍攝高度與視線高度一致,在距離景觀單元6~15 m的位置進行多角度拍攝(15~20張片),以供評分挑選,共拍攝有效照片300張。
1.2.2 評價方法
1.2.2.1 層次分析法(AHP)模型構建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定量定性結合的層次化分析決策方法,能夠?qū)碗s的問題分解并層次化解決[10]。參考前人的工作和實地調(diào)查結果,篩選出影響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15個具體的指標(指標層C,1個目標層A,2個項目層B,24個方案層D),見表1。利用yaahp軟件構建綜合評價模型,并生成調(diào)查問卷,邀請風景園林相關教師和研究生共10人,為兩兩判斷矩陣打分。
定量部分的指標采用Simpson多樣性計算方法[11],其中包括統(tǒng)計C12(生活型結構多樣性)、C13(植物物種多樣性)、C14(地形環(huán)境多樣性,主要分為水體、坡面、草地、平地)以及“其他”地形(指除前4種地形外的綜合復雜地形)等[12]。
1.2.2.2 基于語義分析法的評分 依據(jù)語義分析法(SD法),在15個評價指標中,除去3個可以量化的指標,對剩余的12個評價指標賦予相應的正反意思(表2),以便于評判者理解。邀請30名風景園林專業(yè)的研究生,讓其參考評價指標的描述,對相應的景觀單元打分。評分標準為5級評分制,分值由低到高為1~5分。
表1 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綜合評價模型及權重
1.2.2.3 綜合評價得分計算方法 樣地綜合評價得分:=∑W×i[5]。式中:W為標準層對目標層的權重值,D為景觀單元各評價因子在評價標準下的平均得分。
表2 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SD評價因子及描述詞對
經(jīng)yaahp軟件計算,2個矩陣的CR(一致性比例)均低于0.1,說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通過計算得到了各項指標的權重(表1),項目層B中植物本身的因素權重比例達到0.833 3,而外界環(huán)境的因素只有0.166 7,植物本身的因素占有影響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絕對優(yōu)勢,外界環(huán)境因素占比較小。由權重排序可知,植物自身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植物,植物景觀質(zhì)感更優(yōu)。
通過計算得到各個景觀單元的綜合評價分值,按照得分將其分為4個等級:“優(yōu)”(≥4)、“良”(4>≥3)、“中”(3>≥2)、“差”(2>≥1)(表3)。由表3可知,選取的24個景觀單元綜合評分都在2分以上,各景觀類型綜合評分的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其中復層植物景觀的綜合評分(3.883 0)為最高,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觀的綜合評分3.021 0為最低。綜合評分等級為“良”的景觀單元有19個,占全部景觀單元的79.16%;綜合評分等級為“優(yōu)”的景觀單元有4個,占全部景觀單元的16.66%;而綜合評分等級為“中”的只有1個,占全部景觀單元的4.18%。總體來看,這2個公園的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表現(xiàn)良好,但存在可以優(yōu)化的地方。
表3 樣地夏季植物景觀質(zhì)感綜合評價結果
綜合評分最高的4個景觀單元分別是景觀單元5、景觀單元12、景觀單元20、景觀單元22。其中主題類植物景觀有2個,草坪植物景觀1個,復層植物景觀1個(表4)。
景觀單元5的植物配置組合只有2種,其中南洋杉()的葉形有鉆形和針形二型,樹皮褐色開裂,植物生長狀態(tài)良好,呈現(xiàn)墨綠色,與地毯草()的翠綠色形成層次變化。紅色飄逸彩帶狀的景觀小品與南洋杉林完美融合,畫面和諧統(tǒng)一,整體植物景觀質(zhì)感較飽滿。
景觀單元12的植物配置組合中,喬木層的大琴葉榕()和荷花玉蘭()樹姿挺拔,葉子較大,葉形獨特,葉片粗糙;灌木層的金脈爵床()葉脈具金黃色,大葉仙茅()和蜘蛛蘭()葉片條形,姿態(tài)伸展。整體喬灌草比例搭配和諧。該景觀整體植物的葉形較大,由于灌木與草坪的遮擋作用,在較遠的觀賞距離下保證了植物景觀質(zhì)感。
景觀單元20的植物配置組合中含有3種竹類植物,葉片數(shù)量較多,葉片粗糙,灌木層與地被層葉片形態(tài)多樣,葉片顏色豐富,莖干特殊,地形有變化,與亭子相得益彰。
景觀單元22的植物配置組合含有棕櫚科植物5種,其葉形獨特,小枝或下垂或上張,莖干筆直有力;灌木層較矮,鵝掌藤()出現(xiàn)在三藥檳榔()林下,從而襯托出棕櫚科植物莖干的優(yōu)美,由此勾勒出植物景觀空間感。
綜合評分較低的兩個景觀單元為景觀單元7、景觀單元13(表5),為道路植物景觀與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觀。
景觀單元7的植物配置組合:植物葉片數(shù)量較少,植物種植分散,葉形間無明顯呼應,樹木種植間隔較遠,植物郁閉度低,光線較差,植物生長狀態(tài)差。前景灌木疏離,對應關系差,植物質(zhì)感單一,見圖2。
景觀單元13的植物配置組合:植物葉形較為普通,色調(diào)單一,景觀結構空間感差,光線照射強烈;硬質(zhì)化鋪裝較多,植物與建筑小品融合感差。
表5 綜合評分較低的植物景觀配置
圖2 較差的景觀單元種植配置
植物景觀質(zhì)感是植物景觀的外貌表現(xiàn)給人的內(nèi)心印象,由于個人評斷的價值觀念不同,導致不同的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容易忽視大眾的植物景觀質(zhì)感感受。AHP分析法能夠定性定量地對一個復雜的問題進行層次分析,運用多因素分級處理來確定因素權重可依據(jù)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將問題拆解成不同的項目層,再由若干的影響因素綜合評分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SD分析法則能夠記錄評論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利用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決定因素對這2個公園的3個評價指標進行定量評價,其余12個較難量化的評價指標采用語義分析法進行評價,這樣更有利于評論者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使得植物景觀的綜合評價更加合理。因而構建的SD-AHP分析模型能夠有效評價一個植物景觀的質(zhì)感。
在調(diào)查的24個景觀單元中,主題類的植物類型有2個優(yōu)秀景觀,分別對應曉港公園的竹園與珠江公園的棕櫚園,2個景觀單元的共性在于應用的植物相似性較高,如葉片形態(tài)豐富,莖干明顯,小枝柔美,整體樹形姿態(tài)優(yōu)美,植物景觀空間感強,植物生長狀態(tài)好等。其中最重要的植物景觀質(zhì)感的影響因素在于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這也提示在植物景觀設計中,要選用適應性良好的樹種,還要重視后期的維護管理。
多個植物景觀質(zhì)感比單個植物質(zhì)感更加豐富,因此在植物景觀的營造上,除了首先選用質(zhì)感較好的植物外,還要重視景觀結構及周圍環(huán)境條件的借用。從本研究結果上看,首先要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此外,恰當?shù)牟牧鲜褂?、光線的運用、景觀空間和觀賞距離的控制,較統(tǒng)一與較豐富的植物外貌選用等,都能取得突出的植物景觀質(zhì)感效果。
[1] 馬蕓. 廣州市植物多樣性和景觀構成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6.
[2] 王淑芬, 蘇雪痕. 質(zhì)感與植物景觀設計[J].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1995(2): 41-45.
[3] 段曉鵑. 植物的質(zhì)感在居住環(huán)境中的應用[J]. 科技風, 2009(13): 154.
[4] 楊喜生, 唐果. 植物質(zhì)感與植物景觀設計研究[J].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6(13): 107+106.
[5] 孫利強, 馮青梅, 劉子茵, 等. 基于AHP-SD法的鄭州雕塑公園冬季植物景觀評價[J].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 33(3): 22-25.
[6] 吳安格, 林廣思. 城市公園使用者的場所依戀影響因素探索——以廣州市流花湖公園與珠江公園為例[J]. 中國園林, 2018, 34(6): 88-93.
[7] 邱巧玲, 劉爽, 程曉山. 廣州植物專題公園植物造景特色分析——以廣州蘭圃、曉港公園和珠江公園為例[J]. 中國園林, 2018, 34(S2): 155-159.
[8] 翁殊斐, 柯峰, 黎彩敏. 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 中國園林, 2009, 25(4): 78-81.
[9] 曾鳳, 李許文, 胡曉敏, 等. 廣州白云山典型景區(qū)園林植物群落景觀評價[J]. 中國園林, 2014, 30(8): 97-101.
[10] 張公保. 北京居住區(qū)室外園林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初探[D]. 北京: 北京林業(yè)大學, 2008.
[11] 鄔建國. 景觀生態(tài)學——格局, 過程, 尺度與等級 (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2] 唐東芹, 楊學軍, 許東新.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 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1(4): 64-67.
Evalu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Texture in Summer of City Parks in Guangzhou
LUO Jinchu YANG Shimin GUO Wei WANG Longyuan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China)
Using the SD-AHP, semantic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he summer plant landscape texture evaluation mode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24 landscape units in the Zhujiang Park and Xiaogang Park in Guangzhou were sc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roject layer, the weight of the plant itself was 0.8333, which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texture of plant landscape. In the index layer, the growth state of plants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texture of the plant landscape, with a weight of 0.2557.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higher and lower scores of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mode with excellent texture of garden plant landscape were summarized, 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in South China.
semantic analysis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t landscape texture; plant configuration mode; city park; Guangzhou city
S688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6.011
2022-03-10;
2022-03-24
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校級本科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植物學野外實踐教學改革”(No.KA210314630);廣東省林業(yè)科技計劃項目“保護地自然教育體系構建研究”(No.D22020246)
駱金初(199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植物地理學、園林植物學,E-mail:1371904915@qq.com。
王龍遠(1985—),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植物分類學、植物資源利用、園林植物學,E-mail:wanglongyuan@ zhku.edu.cn。
(責任編輯 林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