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俊才 林毅 吳桂蘋 高鵬慧 劉霖娜 谷風林
草果醬制備工藝的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及揮發(fā)性風味成分分析
和俊才1林毅2,3吳桂蘋3高鵬慧4劉霖娜4谷風林3
(1. 怒江綠色香料產(chǎn)業(yè)研究院 云南怒江 673200;2. 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大學生態(tài)技術(shù)與工程學院 上海 201418;3. 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海南省特色熱帶作物適宜性加工與品質(zhì)控制重點實驗室 海南萬寧 571533;4. 怒江州農(nóng)村科技與生產(chǎn)力促進中心 云南怒江 673200)
以泡草果為原料,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溫度、炒制時間為影響因素,研究草果醬的最佳工藝條件。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用Box-Benhnken中心組合方法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實驗設(shè)計,以草果醬感官評分為響應(yīng)值,運用響應(yīng)面法(RSM)對草果醬配方條件進行優(yōu)化,并利用氣質(zhì)聯(lián)用儀(GC-MS)對草果醬成分進行檢測及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泡草果20%、大豆油30%的條件下,草果醬配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香菇30%,炒制溫度為100℃,炒制時間3 min;經(jīng)3次平行試驗驗證,草果醬平均感官評分值為89.58分,實際與理論值相差不大;共鑒定出55種化合物成分,分別是醇類(15種)、醛類(6種)、烯類(22種)、酯類(6種)、其他類(6種),主要化合物中相對含量較高的有1,8-桉葉油醇(29.86%)、萜烯醇(3.72%)、-松油醇(7.22%)、糠醛(3.72%)、-蒎烯(6.23%)、石竹烯(5.89%)和丁酸芳樟酯(13.00%)等,檢測出的成分主要是醇類和烯類化合物。本研究結(jié)果為草果醬風味和營養(yǎng)提升工藝提供理論參考。
草果醬;響應(yīng)面優(yōu)化;氣相色譜;成分分析
草果(CrevostLemarie),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草果子、草果仁[1],主要分布于我國的云南、廣西、貴州等地區(qū)[2]。草果不僅可以抑菌和改變藥物通透性[3],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去除肉食腥、膻味,增加食品的香氣風味。草果不僅作為中草藥,還可以作為香辛料調(diào)味品,且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藥食同源的作用[4]。草果的主要成分有1,8-桉葉油醇,反-2-十一烯醛,還有檸檬醛、-蒎烯、-蒎烯、檸檬烯、壬醛、癸醛、芳樟醇、樟腦、-松油醇、香葉醇、橙花叔醇等成分[5],在調(diào)味醬中,這些成分不僅可以增加食品的風味,也具有較好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其中,-蒎烯、-蒎烯、1,8-桉葉油醇以及香葉醇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藥用活性,如抗炎、抗真菌、鎮(zhèn)痛等作用。近些年,人們對健康更加關(guān)注,對調(diào)味食品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更加注重調(diào)味品的營養(yǎng)和保健效果。
雖然市售調(diào)味醬越來越多,但同時具有較高品質(zhì)和營養(yǎng)保健功能的調(diào)味醬卻很少。賈慶超等[6]對黑蒜和雞樅菌醬制備工藝進行研究,得到的醬香味十足,營養(yǎng)豐富,為后期加工和生產(chǎn)提供理論參考。耿吉等[7]研究了猴頭菇牛肉醬的制備工藝,獲得口感最佳、風味獨特的猴頭菇牛肉醬配方工藝。劉馥源等[8]在傳統(tǒng)香菇醬的工藝基礎(chǔ)上,研發(fā)了風味更佳的鮮辣香菇醬的加工工藝。王彩虹等[9]以洋蔥為原料,通過響應(yīng)面優(yōu)化,對洋蔥醬產(chǎn)品的配方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從而確定口感更佳的洋蔥醬產(chǎn)品。但是,目前尚無關(guān)于草果醬產(chǎn)品研發(fā)的報道。本研究以具有保健功能和營養(yǎng)豐富的泡草果為主要原料,研制一種具有保健功能且營養(yǎng)豐富的調(diào)味醬,以滿足現(xiàn)階段消費者對調(diào)味醬制品的需求,為開發(fā)更多不同品質(zhì)的草果醬制品提供科學基礎(chǔ)。
1.1.1 試材 草果(購于云南省怒江州)、火腿(購于云南怒江州老窩);香菇、味精、花椒粉、辣椒粉、白糖、大豆油均為市售。
1.1.2 儀器 YF-1000物料粉碎機,瑞安市永利制藥機械有限公司;ME4002E電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7890B-5977B氣質(zhì)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C21-WT2112T電磁爐,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CC-01炒鍋,麥卡仕。
1.2.1 原料處理 草果:先采用無菌水清洗草果鮮果,然后用20%的鹽水和醬油制成浸泡液;將經(jīng)過清洗的草果鮮果放入浸泡液中,室溫下腌制半年以上[10-11],得到皮質(zhì)松軟的棕色泡草果樣品,記為泡草果。香菇:干香菇泡發(fā)30 min,控干水分后絞碎?;鹜龋呵袎K絞碎。其他輔料:花椒和辣椒(粉碎),大豆油、糖和味精。
1.2.2 草果醬制作工藝流程 將大豆油燒至八成熱,加入絞碎后的泡草果炒制,瀝油撈出;倒入香菇和火腿,水分炒干后,小火加入草果炒制,并攪拌加入糖、味精、花椒和辣椒粉;炒制均勻后,裝瓶密封。
1.2.3 草果醬感官評分標準 根據(jù)《食品感官評價》和《食品感官評價原理與實踐》制定感官評價標準,見表1。選10名經(jīng)過培訓的人員進行評價打分,對成品組織形態(tài)、色澤、風味、口感4個方面進行評定[12]。
1.2.4 單因素實驗 在預實驗的基礎(chǔ)上,選取草果添加量20%、大豆油添加量30%、香菇添加量20%、火腿添加量15%、辣椒添加量4%、花椒添加量0.5%、糖添加量10%、味精添加量0.5%,固定草果和大豆油的添加量,分別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溫度和炒制時間進行單因素試驗,確定最佳工藝配方。
表1 感官評定的評分標準
固定泡草果20%、大豆油30%,比較香菇添加量(10%、20%、30%、40%、50%)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固定泡草果20%、大豆油30%、香菇添加量為30%,比較不同火腿添加量(5%、10%、15%、20%、25%)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固定泡草果20%、大豆油30%、香菇添加量為30%、火腿添加量15%,比較不同炒制溫度(60、80、100、120和140℃)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固定泡草果20%、大豆油30%、香菇添加量為30%、火腿添加量為15%、炒制溫度為100℃,比較炒制時間(2、3、4、5、6 min)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根據(jù)以上單因素條件進行草果醬的制備工藝優(yōu)化。
1.2.5 響應(yīng)面法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利用Design Expert 8.0.5軟件進行響應(yīng)面實驗設(shè)計,將優(yōu)化草果醬的響應(yīng)面的3個實驗因素分別設(shè)定為:香菇添加量、炒制溫度和炒制時間,并根據(jù)響應(yīng)面的實驗方法,優(yōu)化草果醬三因素三水平的制備工藝,從而確定最佳配方。綜合考慮草果醬的感官評分對草果醬制備工藝配方的影響,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2。
表2 Box-Behnken實驗因素水平設(shè)計
1.2.6 草果醬風味物質(zhì)分析鑒定 參照Dong等[13]方法,并稍作修改。稱取樣品1.00 g裝入SPME樣品瓶,加蓋密封;于100℃下平衡20 min,頂空萃?。ㄝ腿☆^CAR/DVB/PDMS)吸附30 min,然后在250℃的GC-MS進樣口解吸3 min,每個樣品重復3次;將獲得的質(zhì)譜與NIST14庫中的質(zhì)譜進行比對,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分析,對揮發(fā)性化合物的相對含量進行初步鑒定,以總離子色譜峰面積的百分比表示。
GC條件:色譜柱為DB-WAX(30 m×0.25 mm, 0.25 μm),進樣口溫度250℃;載氣He;流量1.00 mL/min,采用不分流方式進樣。升溫程序見表3。
表3 柱升溫程序
MS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溫度230℃;接口溫度250℃,電子能量70 eV;四極桿溫度150℃,全掃描模式;掃描范圍35~450 m/z。譜庫NIST14。
1.2.7 數(shù)據(jù)分析 數(shù)據(jù)用Excel、Origin8.6、SPSS 23.0、Design Expert 8.0.5軟件處理,通過模型方程的決定系數(shù)2及方差進行分析判定,統(tǒng)計顯著性和回歸系數(shù),顯著性由值來檢測,值取0.05、0.01兩個不同水平。
2.1.1 香菇添加量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由圖1可知,不同香菇添加量對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影響差異較為明顯。不同的香菇添加量在草果醬中的感官得分依次為50%(64.67分)<10%(73.67分)<40%(75.67分)<20%(86分)<30%(89.67分)。當香菇添加量為30%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最高。當香菇添加量達到50%時,感官得分最低。因為香菇添加量過多時,不僅影響草果的風味,對整個草果醬的口感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香菇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其膳食纖維很多,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yīng)能力[14]。然而,香菇添加量太高一是會影響產(chǎn)品的口感,導致醬料口感層次感不夠,二是香菇的味道也會沖淡草果本身的特色風味,產(chǎn)品整體香味協(xié)調(diào)性變差。因此,選取香菇添加量30%作為后續(xù)實驗的最佳添加量。
不同字母標注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2.1.2 火腿添加量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火腿添加量的升高,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呈增加的趨勢,當火腿添加量從5%增加到10%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從72.67分上升到82.67分;隨著火腿添加量繼續(xù)增加,草果醬的感官得分達到89分;當火腿添加量為25%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達到最高。這是因為隨著火腿添加量的增加,火腿中的香氣成分會釋放更多,從而刺激人體的感官系統(tǒng),使得草果醬的感官評分不斷增加。當火腿添加量從15%增加到25%時,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增加速度要低于火腿添加量從5%增加到15%的速度,這可能是由于隨著火腿添加量的繼續(xù)增加,鹽含量和熏烤風味較重,造成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增長速度不如之前。在實際的生產(chǎn)過程中,由于火腿的價格較高,若使用較高添加量的火腿,會導致草果醬的生產(chǎn)成本增加。此外,在后續(xù)工藝優(yōu)化中,由于使用大量當?shù)氐奶一}腌制并熏烤,導致火腿內(nèi)產(chǎn)生較多的鹽類物質(zhì)和熏烤等類物質(zhì),這些成分可能對產(chǎn)品產(chǎn)生影響。因此,選取火腿添加量15%作為后續(xù)實驗的最佳添加量。
圖2 火腿添加量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2.1.3 炒制溫度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草果醬的炒制溫度過高時,會將草果醬炒焦,對其感官得分會有一定的影響。當炒制溫度增加到100℃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為90.67分;繼續(xù)將炒制溫度升高至140℃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從90.67分下降至66.33分??梢?,隨著炒制溫度的增加,草果醬的感官得分呈現(xiàn)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炒制溫度為100℃時,草果醬的感官得分達到最高。這可能由于隨著炒制的溫度升高,草果、香菇和火腿雜環(huán)類物質(zhì)濃度不斷升高,香氣也隨之不斷釋放,從而發(fā)生美德拉反應(yīng)[15-16]。在炒制過程中,將火腿和泡草果一起炒制時,其香氣分子會隨著油脂滲透至植物原料內(nèi)部,而植物原料中的香氣分子又隨之滲透到火腿中,二者的香氣分子相互滲透,從而使草果醬產(chǎn)生香味,并達到最佳口感。但是,隨著炒制溫度的繼續(xù)上升,伴隨美德拉反應(yīng),草果醬容易被炒制焦黑狀及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其營養(yǎng)成分大量損失,對食用安全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17]。因此,選取炒制溫度100℃作為后續(xù)實驗的最佳溫度。
圖3 炒制溫度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2.1.4 炒制時間對草果醬感官得分的影響 由圖4可知,炒制時間也是影響草果醬感官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炒制時間下草果醬感官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0.05)。當炒制時間從2~3 min時,草果醬感官得分呈增加趨勢,草果醬感官得分從85分增加到90.33分。這可能由于隨著炒制時間的增加,草果醬香味物質(zhì)的濃度會不斷上升;但炒制時間的不斷增加,又會造成草果醬進一步發(fā)生炒焦現(xiàn)象,從而破壞了其營養(yǎng)價值,導致草果醬的感官評分不斷降低。因此,選取炒制時間3 min作為后續(xù)實驗的最佳時間。
圖4 炒制時間對草果醬得率的影響
2.2.1 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 利用Box-Benhnken 中心組合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試驗設(shè)計,考察香菇添加量(A)、炒制溫度(B)、炒制時間(C)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4。
表4 Box-Behnken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
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分析,結(jié)果如表5所示,該模型極顯著(<0.001),失擬項顯著(=0.078 7>0.05),并且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較好,模型實驗的誤差不顯著。因此,回歸方程可以作為草果醬得率預測與分析的依據(jù)。得到的多元二次回歸模型為:感官評分=90.77–0.31*–6.36*– 2.05*+1.04**+1.17**–1.53**–10.51*2–10.28*2–9.41*2,其中模型的、2、2、2為極顯著,為顯著。由香菇添加量(A)、炒制溫度(B)、炒制時間(C)3個影響因素的值可知,各單因素對草果醬得率影響的大小依次為:B>C>A;交互項對草果醬得率影響的大小依次為>>。模型中回歸方程的相關(guān)系數(shù)2=0.987 8,說明模型精確度高,可準確地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預測和分析;變異系數(shù)..%=2.34,表明試驗結(jié)果與真實值存在2.34%的偏差,模型可靠性較高;調(diào)整系數(shù)2=0.972 0,說明通過調(diào)整系數(shù)可以較好地解釋97.20%的響應(yīng)值變化,從而論證了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良好、精確度較高、實驗誤差不顯著、重復性好的優(yōu)點。
表5 響應(yīng)面試驗結(jié)果的方差分析
注:*<0.05,差異顯著;**<0.000 1,差異極顯著。
2.2.2 各因素間的相互作用 利用 Design Expert 繪制因子間的響應(yīng)曲面圖,分析擬合的響應(yīng)面形狀,以及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對草果醬感官評分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5。
2.2.3 草果醬的響應(yīng)面圖分析 在響應(yīng)面中,等高線中最高點即為最小橢圓圓心,響應(yīng)面的陡峭程度反應(yīng)兩兩因素之間交互作用對響應(yīng)值影響的變化情況,越陡峭,兩兩因素的交互作用越明顯;反之,越平緩,交互作用越不顯著。等高線的形狀越趨于橢圓形,兩兩因素交互作用越顯著,反之則不顯著[18]。由圖5可知,各圖均開口向下,凸形曲面,都存在極值。A(香菇添加量)與B(炒制溫度)、A(香菇添加量)與C(炒制時間)、B(炒制溫度)與C(炒制時間)的交互作用對響應(yīng)值影響較大,整個曲面陡峭程度較為明顯,等高線的形狀也接近橢圓,說明兩兩因素的交互作用較為顯著。由圖5-a可知,炒制溫度對草果醬的影響大于香菇添加量;由圖5-b可知,炒制時間對草果醬的影響大于香菇添加量;由圖5-c可知,炒制溫度對草果醬的影響大于炒制時間;由圖5-a~5-c可知,等高線形狀趨近于橢圓形,兩兩因素交互作用明顯。因此,各因素對草果醬感官得分影響大小依次為B(炒制溫度)>C(炒制時間)>A(香菇添加量),其結(jié)果與方差分析結(jié)果相同,證明了該模型可靠性高。
圖5 因素間交互作用對草果醬感官評分影響的響應(yīng)面圖和等高線圖
2.2.4 驗證試驗 通過Design-Expert 8.0.6對回歸方程進行求解,得出草果醬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香菇添加量為30%,炒制溫度為93.90℃,炒制時間為2.91 min。在此條件下草果醬的理論感官評分值為91.83分??紤]炒鍋和電磁爐具體的溫度設(shè)置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將最佳工藝條件修正為:香菇30%,炒制溫度為100℃,炒制時間3 min。經(jīng)3次平行試驗驗證,草果醬平均感官評分值為89.58分,結(jié)果與理論值相差不大,由此表明,試驗模型可靠,實驗結(jié)果理想。
對最佳配方工藝條件下制得的草果醬進行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分析,其總離子流圖如圖6所示。經(jīng)質(zhì)譜工作站檢索、人工譜圖解析,并查對有關(guān)質(zhì)譜圖集資料[19],鑒定草果醬中的風味物質(zhì),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結(jié)果如表6所示。
表6 草果醬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
續(xù)表6 草果醬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
圖6 草果醬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總離子流圖
對草果醬中的香氣成分進行檢測分析。由圖7、表6可知,共鑒定出55種香氣成分,主要包括醇類(15種)、醛類(6種)、烯類(22種)、酯類(6種)、其他類(6種)。
圖7 草果醬的揮發(fā)性成分種類比較
草果醬中的醇類占總化合物相對含量的43.14%,醛類占8.45%,烯類占28.66%,酯類占14.63%,其他類占3.80%。其中主要化合物相對含量較高的成分為1,8-桉葉油醇(29.86%)、萜烯醇(3.72%)、-松油醇(7.22%)、糠醛(3.72%)、-蒎烯(6.23%)石竹烯(5.89%)、丁酸芳樟酯(13.00%)等。以上揮發(fā)性物質(zhì)主要源于香辛料[20-22],丁酸芳樟酯、α-松油醇、萜烯醇等在草果醬中均被檢測出。其中丁酸芳樟酯提供了醬香味[23],其他成分為草果醬提供了鈴蘭香、花果香等香味。醛類物質(zhì)種類雖然較少,但其閾值也大多數(shù)較低,是火腿肉類的主要揮發(fā)性成分之一[24-25]。酯類的物質(zhì)種類較少且閾值低,對草果醬的整體風味具有平衡和調(diào)節(jié)作用,是一類重要的呈香物質(zhì)[26-27]。酯類物質(zhì)中的主要成分為乙酸酯類,包括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和乙酸香葉酯,這些成分具有花香和果香味、清香甜味、玫瑰和薰衣草香味;此外,其中的甲基苯乙基醚呈現(xiàn)茉莉花和晚香玉香氣,可以掩蓋草果醬中脂肪酸及胺類物質(zhì)帶來的不愉快氣味,對草果醬的風味有重要貢獻,使草果醬的風味更加受人喜愛。
在草果醬中,共檢測出22種烯類物質(zhì),以萜烯類物質(zhì)為主,主要有-蒎烯、3-蒈烯、-羅勒烯、-檸檬烯等物質(zhì);其中,3-蒈烯可能是香菇中的成分,具有令人愉快的果香氣味。烯類物質(zhì)主要來源于添加的香辛料,使草果醬中具有松油味、果香等香辛料的氣味[28-29]。由此表明,香辛料中的風味物質(zhì)經(jīng)加熱炒制,其特殊香味釋放到草果醬中,遮掩草果醬中火腿的熏烤氣味,從而增加草果醬的濃郁香味,還可使草果醬具有藥理活性作用,從而使其具備食用價值和營養(yǎng)保健作用[30]。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和響應(yīng)面法試驗,并結(jié)合感官評價分析,對草果醬的配方進行優(yōu)化,同時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GC-MS)對草果醬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草果醬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炒制溫度,各因素對產(chǎn)品的感官評分的影響因素大小為:炒制溫度(B)>炒制時間(C)>香菇添加量(A);其中草果醬的最佳配方工藝為香菇30%,炒制溫度為100℃,炒制時間3 min,在此條件下得到的草果醬感官評分最高。利用GC-MS檢測了草果醬的揮發(fā)性風味成分,共鑒定出55種香氣成分,主要包括醇類(15種)、醛類(6種)、烯類(22種)、酯類(6種)、其他類(6種),其中,醇類、烯類、酯類為草果醬中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zhì);此外,還檢測出一些特征風味物質(zhì),如萜烯醇、橙花醇、異戊醛、月桂烯、萜品烯、3-蒈烯、乙酸芳樟酯等,這些物質(zhì)主要有花香、甜香、果香、丁香、松木香等特征風味。通過對配方工藝和風味物質(zhì)進行研究可知,草果醬具有食用價值、獨特的特征風味及營養(yǎng)保健功效,為后續(xù)草果醬產(chǎn)品的深入開發(fā)及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柳航, 王敏, 許耶, 等. 草果化學成分的研究[J]. 中成藥, 2020, 42(10): 2 648-2 651.
[2] 楊志清, 徐紹忠, 張薇, 等. 云南草果莖葉揮發(fā)油含添加量及主要化學成分分析[J]. 中藥材, 2019, 42(2): 339-343.
[3] 楊燦, 呂曉東, 龐立健, 等. 中藥復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用藥規(guī)律分析[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20, 26(13): 961-966.
[4] 許倬卉, 楊紹兵, 楊天梅, 等. 不同干燥程度草果果實形態(tài)及種仁揮發(fā)油的變化規(guī)律[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10): 21-26.
[5] 楊海艷, 趙天明, 張顯權(quán), 等. 黔產(chǎn)草果不同部位精油化學成分分析及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20, 41(14): 52-57+64.
[6] 賈慶超, 梁艷美, 張宇恒.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黑蒜雞樅菌醬制備工藝[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11): 94-100.
[7] 耿吉, 陳方鵬, 蘇夏青, 等. 響應(yīng)面優(yōu)化猴頭菇牛肉醬加工工藝[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7): 91-95.
[8] 劉馥源, 黃占旺, 覃財華, 等.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鮮辣香菇醬加工工藝[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2): 13-18.
[9] 王彩虹, 劉玉潔, 孫思雨, 等. 基于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洋蔥醬的制備工藝[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0, 45(11): 111-116.
[10] 王海平, 黃和升, 田青. 不同腌制方式對泡甘藍品質(zhì)的影響[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 40(23): 149-152+224.
[11] 韓曉磊, 梁玨欽, 方志輝, 等. 不同鹽分含添加量對南荻筍腌制過程中品質(zhì)變化影響[J]. 食品安全質(zhì)添加量檢測學報, 2021, 12(20): 8 049-8 055.
[12] 張水華. 食品感官評價[M].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 2006.
[13] Dong Wenjiang, Hu Rongsuo, Chu Zhong ,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techniques on bioactive components, fattyacid composition, and volatile profile of robusta coffee beans[J]. Food Chemistry, 2017, 234:121-130.
[14] 張忠子. 食用菌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及保健功能分析[J]. 中國食用菌, 2019, 38(8): 135-137.
[15] 張謙益, 包李林, 熊巍林, 等. 不同產(chǎn)地濃香菜籽油中特征風味物質(zhì)的研究[J]. 中國油脂, 2018, 43(8): 23-28.
[16] 孫強, 王靜博, 張麗霞, 等. 預處理工藝對芝麻醬風味成分的影響[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 38(24): 6-9+15.
[17] 張韻. 山楂炒焦機理及其焦香氣味物質(zhì)基礎(chǔ)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 2016.
[18] 吳靜. 花椒精油的提取工藝、化學成分分析與抗菌活性研究[D]. 安徽: 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7.
[19] 劉通, 王玉嬌, 王秀娟, 等. 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zhì)譜法同時測定巴氏殺菌乳中9種香精成分[J]. 色譜, 2019, 37(11): 1 215-1 220.
[20] 貢慧, 楊震, 史智佳, 等. 不同熬煮時間對北京醬牛肉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7, 38(10): 183-190.
[21] 劉金敏, 江漢美, 田宇. HS-SPME-GC-MS分析五種姜科香辛料的揮發(fā)性成分[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4): 141-147.
[22] 袁華偉, 尹禮國, 徐洲, 等. SPME/GC-MS聯(lián)用分析六種香辛料揮發(fā)性成分[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8, 43(9): 151-159.
[23] 范文來, 徐巖. 白酒79個風味化合物嗅覺閾值測定[J]. 釀酒, 2011, 38(4): 80-84.
[24] 劉倩, 申明月, 聶少平, 等. 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測定即食醬牛肉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J]. 食品科學, 2015, 36(22): 102-106.
[25] 蘇偉, 王涵鈺, 母應(yīng)春, 等. 不同烹飪方式對干腌火腿理化、感官及風味品質(zhì)的影響[J]. 肉類研究, 2020, 34(6): 72-79.
[26] 易宇文, 胡金祥, 楊進軍, 等. 基于電子鼻和氣質(zhì)聯(lián)用分析郫縣豆瓣對魚香調(diào)味汁的風味貢獻[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9, 45(7): 276-283.
[27] 邱珊蓮, 林寶妹, 吳妙鴻, 等. 3個嘉寶果品種花果香氣成分研究[J]. 浙江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21, 47(6): 757-767.
[28] 粟立丹, 喬明鋒, 彭毅秦, 等. 羊肚菌牛肉醬配方優(yōu)化及揮發(fā)性特征風味成分研究[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21, 46(10): 65-71.
[29] 鄧龍, 劉雄飛, 劉賢標, 等. GC-MS-O結(jié)合電子鼻對橄欖油揮發(fā)性成分的分析與鑒別[J]. 中國食品學報, 2019, 19(5): 276-286.
[30] 何蓮, 喬明鋒, 蔡雪梅, 等. 基于氣質(zhì)聯(lián)用分析花椒芽炒雞蛋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19, 44(9): 19-23+28.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sauce
HE Juncai1LIN Yi2,3WU Guiping3GAO Penghui4LIU Linna4GU Fenglin3
(1. Nujiang Green Spic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ujiang, Yunnan 673200,China; 2. School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Instituteof Technology,Shanghai, 201418, China; 3.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s, Wanning/Key Laboratoryof Processing Suit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Special Tropical Crops of Hainan Province, Wanning, Hainan 571533, China; 4. Nujiang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Nujiang, Yunnan 673200, China)
Taking amomum tsao-ko fruit as raw material,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sauce were studied by taking the amount of mushroom, ham, frying temperature and frying time as influencing factors.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box benhnken central combin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Taking the sensory score ofsauce as response value, the formulation conditions of sauce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GC-MS was used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components of thesau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amount ofwas 20% and soyben oil was 30%,the best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ula of thesauce were as follows: 30% mushroom, 100℃frying temperature and 3 min frying time. The average sensory score of thesauce was 89.58, which was verified by three parallel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were 55 chemical components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GC-MS, including alcohols (15 species), aldehydes (6 species), olefins (22 species), esters (6 species) and others (6 species). The main compounds with high relative contents were 1,8-eucalyptus oleanol(29.86%), terpenol(3.72%),-Terpineol(7.22%), furfural(3.72%),-Pinene(6.23%), caryophyllene(5.89%), linalyl butyrate(13.00%), the detected components were mainly alcohols and alkenes,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sauce flavor and 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cess.
sauc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GC-MS; component analysis
S567.239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6.015
2022-03-19;
2022-03-31
草果新產(chǎn)品開發(fā)與應(yīng)用(No.2020CY007);云南怒江草果高值化加工技術(shù)研發(fā)與新產(chǎn)品創(chuàng)制(No.1630142020017);云南省科協(xié)谷風林專家工作站項目。
和俊才(1983—),男,本科,研究方向為農(nóng)學,E-mail:396051178@qq.com。
谷風林(1976—),男,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食品化學,E-mail:xiaogu4117@163.com。
(責任編輯 林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