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明 劉創(chuàng)一 陳朝述 蔣 瑜
(廣西師范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014年自然資源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19.4%的耕地遭受重金屬污染[1]。尤其是某些特殊行業(yè),如鉛鋅礦開采造成土壤鎘(Cd)、鋅(Zn)等重金屬污染[2]。此外,隨著種植年限增加,耕地表層土壤中Cd、Zn含量也會增加,造成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3]。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種植的作物也會被污染,長期食用重金屬超標的食物,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4]。
我國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區(qū)土壤具有較高的Cd含量,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以下簡稱廣西)的喀斯特地貌區(qū)土壤Cd含量又高于其他地區(qū)[5]。桂林市為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當?shù)赝翆訙\薄,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治理難度極大[6]。而甘薯耐旱、耐貧瘠、產(chǎn)量高,在桂林市廣泛種植。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不同質量濃度條件下,甘薯可食用部位(莖、塊根、葉)對重金屬Cd、Zn的累積特征,探討重金屬Cd、Zn在產(chǎn)地土壤環(huán)境的安全臨界值,為桂林市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安全及產(chǎn)地環(huán)境安全評價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參數(shù)。
供試植物為桂粉2號甘薯,生長周期100~110 d,購于廣西桂林市種子公司。
供試土壤為正常耕作的表層土壤,選自廣西桂林市雁山區(qū)甘薯地。在樣地中畫出5個大小一致的正方形(2 m×2 m)樣方,去除表土,再在耕作層(5~20 cm)采集土樣,將土壤樣品裝入編織袋,帶回實驗室。按照《土壤農(nóng)化分析》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質[7]。該地土壤pH值5.14,有機質含量41.0 g/kg,全氮含量1.79 g/kg,全磷含量0.082 g/kg,陽離子交換量7.06 cmol/kg。
土壤樣品采回后,自然風干,過孔徑為2.00 mm的尼龍篩備用。盆栽容器為長40 cm、寬30 cm、高25 cm的泡沫箱,裝入風干土20 kg/箱,施入氮、磷、鉀肥(氮肥為尿素,以N計質量分數(shù)為200 mg/kg;磷肥為過磷酸鈣,以P2O5計質量分數(shù)為150 mg/kg;鉀肥為硫酸鉀,以K2O計質量分數(shù)為150 mg/kg)作為底肥。
試驗設置6個質量濃度水平,分別為T(0Cd 0 mg/kg,Zn 0 mg/kg)、T1(Cd 0.1 mg/kg,Zn 30 mg/kg)、T2(Cd 0.2 mg/kg,Zn 60 mg/kg)、T3(Cd 0.4 mg/kg,Zn 90 mg/kg)、T4(Cd 0.8 mg/kg,Zn 120 mg/kg)、T5(Cd 1.0 g/kg,Zn 150 mg/kg)。Cd、Zn 以 CdCl2、ZnSO4溶液形式加入,每箱澆水至田間持水量的60%,放置10 d后栽插甘薯。選擇生長狀態(tài)基本一致的甘薯苗進行栽插,每箱種植4株,所有處理重復3次。
栽插100 d后收獲。將甘薯的莖、葉、塊根分開收獲,用去離子水洗凈晾干后,塊根切片后與莖、葉一起置于烘箱,在85 ℃條件下殺青30 min,在60 ℃條件下烘干至恒重,粉碎后備用。
土樣和甘薯的莖、葉、塊根中鎘、鋅元素采用王水(濃硝酸∶濃鹽酸=1∶3)-高氯酸消煮,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8]。
富集系數(shù)指植物地上部Cd、Zn含量與相應土壤中Cd、Zn含量的比值。富集系數(shù)越大,表明重金屬越容易被植物吸收[9-10]。富集系數(shù)(BCF)=植物各部位Cd、Zn含量/土壤中Cd、Zn含量。
轉移系數(shù)則是植物地上某部位Cd、Zn含量與地下部Cd、Zn含量的比值。富集系數(shù)和轉移系數(shù)綜合反映植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和轉移能力[11]。轉移系數(shù)(TF)=植物某部Cd、Zn含量/地下根部Cd、Zn含量。
試驗所有數(shù)據(jù)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進行處理。
重金屬Cd、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含量見表1。由表1可知,甘薯可食用部位重金屬Zn的含量為莖>葉>塊根,Cd的含量為塊根>葉>莖。隨著重金屬Zn質量濃度增大,甘薯葉和塊根中的Zn含量逐漸增加,莖的Zn含量則是先增加再降低,然后逐漸增加。隨著重金屬Cd質量濃度的增大,甘薯莖、葉、塊根的Cd含量隨著處理濃度增加先增加后減少再增加。
表1 重金屬Cd、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含量 mg/kg
Cd和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富集系數(shù)和轉移系數(shù)見表2和表3。
表2 Cd和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富集系數(shù)
表3 Cd和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轉移系數(shù)
由表2、表3可知,在不同處理下,甘薯莖對Zn的富集系數(shù)差異較大,最高在T5(為1.07),最低在T0(為0.33),表明甘薯莖在T5處理下對Zn的富集能力很強;葉對Zn的富集系數(shù)范圍為0.22~0.84,塊根對Zn的富集系數(shù)范圍為0.16~0.43。甘薯可食用部位對Zn的轉移能力較弱,T5處理條件下轉移系數(shù)最大,為0.58。甘薯莖、葉、塊根對Cd富集系數(shù)范圍為0.15~0.84,轉移系數(shù)在0.18~0.75,均小于1。甘薯可食用部位對Zn的富集能力、轉移能力為莖>葉>塊根,對Cd富集能力、轉移能力為塊根>葉>莖。
根據(jù)土壤重金屬Cd、Zn含量和甘薯中可食用器官Cd、Zn含量的測定結果,采用回歸分析方法[12],擬合土壤Cd、Zn含量(Y)和甘薯中Cd、Zn含量(X)的相關關系,建立線性回歸模型。查詢《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 2762—2017)[13],可知甘薯中Cd的最大允許量為0.1 mg/kg,將Cd的最大值0.1 mg/kg帶入擬合公式,模擬求出安全種植甘薯的土壤Cd臨界值(見表4)。由表4可知,種植甘薯的土壤Cd安全臨界值為莖0.602 mg/kg、塊根0.342 mg/kg、葉0.522 mg/kg。查詢《糧食(含谷物、豆類、薯類)及制品中鉛、鉻、鎘、汞、硒、砷、銅、鋅等八種元素限量》(NY 861—2004)[14]可知,甘薯中Zn的最大限量為50 mg/kg。將Zn的最大值50 mg/kg分別帶入擬合公式,模擬求出種植甘薯的土壤Zn安全臨界值(見表4)。由表4可知,種植甘薯的土壤Zn安全臨界值為莖125 mg/kg、塊根178 mg/kg、葉 151 mg/kg。
表4 Cd、Zn在甘薯可食用部位的含量(X)與土壤中的含量(Y)相關分析及土壤安全臨界值
根據(jù)《食用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地環(huán)境質量評價標準》(HJ/T 332—2006)[15]中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指標限值規(guī)定,在pH值<6.5條件下,總Cd≤0.3 mg/kg,總Zn≤200 mg/kg。此次試驗模擬結果限值Zn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Cd超過規(guī)定限值,表明國家的產(chǎn)地土壤環(huán)境安全標準與食物安全標準存在一定差異,在產(chǎn)地環(huán)境劃定中,需要同時考慮土壤與作物標準的差異,以便科學地指導產(chǎn)地環(huán)境安全劃定。
根據(jù)此次試驗研究可知,甘薯可食用部位對Zn的富集能力為莖>塊根>葉,對Cd的富集富集能力為塊根>葉>莖;種植甘薯的土壤重金屬Cd的安全臨界值分別為莖0.602 mg/kg、塊根0.342 mg/kg、葉0.522 mg/kg,種植甘薯的土壤重金屬Zn的安全臨界值分別為莖125 mg/kg、塊根178 mg/kg和葉151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