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兆軍
“分寸”本來是指長度單位,引申為說話或做事的適當限度。人生最難把握的是“分寸”,子貢曾問孔子:“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說,“子張過分,子夏不足?!弊迂曈謫枺骸澳敲词亲訌埡靡恍﹩幔俊笨鬃踊卮鹫f,“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
仔細想來,萬事萬物都依照“規(guī)律”運轉?;ㄩ_花謝,潮起潮落,晝夜交替,四季輪換……無時無刻不在變換更替著。人更應講分寸,做人恰如其分,行事恰到好處,舉止得體,善解人意,進退有度,不偏不倚。分寸感扮演著微妙且重要的角色。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分寸之失,危害巨大。三國時,曹操征討劉備,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有部將向曹操請示守夜指令,曹操隨口答之:“雞肋?!睏钚蘼犞?,則揚揚得意解釋:“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這是準備撤兵了?!?曹操知道楊修此言,心中大怒,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他。細想,楊修掌握不好分寸感,自作聰明揣度領導心思,甚至搶領導的風頭,這樣的低情商做法,是他招來殺身之禍的原因。
凡事都講究適可而止,過剛則易折,過滿則招損。做飯講究火候,青菜爆炒要用旺火急炒,骨頭煲湯要用文火慢煨。作畫講究留白,畫得太滿,讓人心生壓抑??瞻走^多,又會讓畫面顯得單薄,沒有視覺沖擊力。做人講究分寸,克制過度,顯得失真,肆無忌憚,容易逾矩。如此,行事有度,便格外要緊。
年羹堯曾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將,只可惜,他從股肱之臣淪為階下囚,不過只歷經了短短數年,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知進退,仗著手中特權,囂張跋扈,大肆培植黨羽,爭權斂財。而清朝的另一位名將曾國藩,他所創(chuàng)立的湘軍也戰(zhàn)功赫赫。隨著湘軍日盛,曾國藩開始注意起“分寸”問題,他沒有像年羹堯那樣恃寵而驕,而是通過自削兵權,解除了朝廷的顧慮,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年羹堯與曾國藩,一進一退,心態(tài)不同,人生的結局自然也迥然不同。人生的興衰成敗,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分曉。
古人云:“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泵總€人的心中,都應該知進退且懂分寸。保持一顆清凈之心,不盲從,不計較,不貪婪,刪繁從簡,疏密有致,方能將路走得更長更遠,將生活過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