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彬的身上有股湖南人的拼勁。從在建筑工地打小工,到捧回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優(yōu)勝獎,再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回首走過的路,這位“95后”感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這一行做精做細,就能有收獲!”
對于砌墻,鄒彬有些強迫癥,“如果墻面達不到心里的標準,寧愿推倒重來。”鄒彬堅持一絲不茍,但也注重提升效率。兩年下來,他的手藝越來越嫻熟。一面12平方米的墻,別人砌好得花一天,他只要半天;平整度誤差標準是8毫米以內,他可以控制在2毫米,并且磚面清清爽爽,毫不“拖泥帶水”。
2014年,鄒彬參加中國建筑五局技能競賽,奪得砌筑項目青年組第一名。隨后,他參加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選拔,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國家集訓隊。
來到國家集訓隊,鄒彬感覺到了壓力:普通的墻體,平整度和垂直度是關鍵,但國際賽場上的藝術墻,花樣繁復、線條多變,使用到的工具包括水平尺、角度尺、勾縫器、圓規(guī)等,種類多達上百種。更難的是,想要砌好藝術墻,必須掌握專業(yè)的幾何知識,圖案要通過精確計算畫到磚上,再進行裁切和砌筑。
為了克服困難,早上6點到晚上6點,鄒彬的練習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計算不準圖形數(shù)據(jù),就砌好一面墻,對照圖紙檢查誤差,再把墻推倒、拆掉,重新開始砌。為了加強尺寸記憶,他每天拿著尺子看,10厘米、5厘米、1厘米的長度刻在腦子里,看完之后再拿筆畫出來,直至誤差縮小至一兩毫米。
正是憑著不服輸、不放棄的拼勁,鄒彬咬牙堅持了8個月,最終贏得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優(yōu)勝獎,實現(xiàn)中國在砌筑項目零的突破。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6月6日)
◆素材解讀
1.精益求精。砌墻在外行人看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鄒彬卻干得一絲不茍,誤差僅2毫米。參加國家集訓隊集訓時,他將墻砌了推倒,推倒再砌。鄒彬身上這種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使他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彰顯中國青年的風采。
2.不斷奮斗。鄒彬從一個打工人逆襲成為獲得國際大獎的技術能手,這與他一直以來的努力奮斗分不開。舞臺有大有小,但只要努力奮斗,就有發(fā)光發(fā)熱的機會。
◆適用話題
精益求精 不斷奮斗 人生逆襲 青年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