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酒鋼集團甘肅祁牧乳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嘉峪關 735100)
無論季節(jié)和地域,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都極易引起奶牛熱應激,奶牛熱應激目前已經(jīng)成為影響奶牛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只有充分了解熱應激,并采取相應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減少熱應激對奶牛造成的損失,提高奶牛生產水平。
奶牛最適宜的溫度是-5℃~25℃,當溫度高于25℃,濕度大于75%出現(xiàn)高溫高濕時,奶牛在產奶、繁殖和免疫性能上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溫高濕時奶牛出現(xiàn)呼吸心跳加快、食欲減少、發(fā)情紊亂、受孕率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甚至中暑死亡等,這種現(xiàn)象被稱之為奶牛熱應激。奶牛熱應激帶來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高溫高濕時奶牛采食減少,代謝出現(xiàn)障礙,環(huán)境溫度超過35℃時,采食量下降到正常的30%甚至更少。由于采食量的嚴重不足,吸收的水分由于大量參與代謝散熱需求,水分及營養(yǎng)滿足不了產奶需求,產奶量也出現(xiàn)激劇減少。
采食的減少使得營養(yǎng)滿足不了自身及產奶需求,產奶量大幅減少。牛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等營養(yǎng)物質也隨之下降;牛奶出現(xiàn)低酸度現(xiàn)象,也就是酒精陽性乳增加。牛奶品質的下降,影響牛奶的收購及價格,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益。
高溫高濕下,奶牛采食下降造成營養(yǎng)的缺乏及免疫力下降,同時由于夏季是細菌適合繁殖的季節(jié),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污染容易造成奶牛產后炎癥較多,加大治療的難度表現(xiàn)為不發(fā)情或者發(fā)情不正常,降低配種分娩率。
高溫下由于長期營養(yǎng)不足,自身免疫力下降,使得乳房炎、高產奶牛酮病,胎衣不下和子宮內膜炎等疾病概率大大增加。甚至出現(xiàn)中暑死亡。
奶牛生產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是-5℃~20℃。溫濕指數(shù)(THI)是環(huán)境判定指標,工具是干濕球溫度計,溫度高于30℃、濕度大于70%時,出現(xiàn)輕度熱應激;溫度高于35℃、濕度大于75%時,出現(xiàn)中度熱應激;溫度高于40度、濕度大于80%時,出現(xiàn)強度熱應激。
常用的奶牛熱應激的生理生化指標主要有直腸溫度、呼吸頻率等。直腸溫度和呼吸頻率也是衡量熱應激最直觀的理化指標。
一般依據(jù)牛群數(shù)量進行抽樣測量直腸溫度。抽樣最少10頭,少于10頭群體全測,大于10頭群體隨機抽取。70%以上個體的直腸溫度高于39.5℃,可以認為出現(xiàn)了熱應激現(xiàn)象。當奶牛個體呼吸頻率30次/min可以判定為出現(xiàn)熱應激現(xiàn)象,40次/min以上為嚴重熱應激。
生產性能指標主要是依據(jù)產奶性能、乳品質的變化等而定。高溫高濕不僅影響產奶量高低,也極易導致牛奶質量降低,乳脂、乳蛋白、乳糖,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奶牛熱應激的內分泌指標主要有甲狀腺素(T4)、雌二醇、孕酮、催乳素等。高溫時,孕酮、雌激素、催乳素、甲狀腺素分泌減少。
選擇耐熱性較強的品種與本地母牛雜交,培育耐熱品種奶牛。也可以通過新育種方法,選擇和加強耐熱性品種基因培育。品種選育也是措施之一。
水、風、時間、奶牛是降溫的四要素,所以環(huán)境控制主要從防止陽光直射、減少牛只自身產熱、增加散熱途徑3個方面進行??捎每照{或風機加強舍內通風和空氣流速,噴霧噴淋冷水等設施降溫,同時運動場建立涼棚等遮陽設施等措施。
奶牛飲水量一般是體重的10%~20%(即50~70 kg),夏季奶牛飲水可達100 kg或更高,要保證有充足的清潔飲水。
飲水量與產奶量基本呈正相關,飲水溫度直接影響奶牛的直腸溫度和呼吸頻率,直接飲用冷水(13℃~18℃)是減少奶牛熱應激,提高產奶量的不錯選擇。
高溫高濕下,我們只有通過合理調配日糧結構、提高營養(yǎng)濃度、添加各種抗熱應激物質等措施來滿足奶牛營養(yǎng)物質攝入量,從而降低熱應激產生的影響。
3.4.1 調整日糧的精粗比,提高能量濃度
高比例精料(60:40)的奶牛日糧能得到較多的產奶量。經(jīng)常性地對原料和配合日糧進行分析,充分保證采食不足時蛋白質的需求。增加奶牛飼喂次數(shù)能夠增加產奶量。每天飼喂次數(shù)增加到4次??刂拼诛暳系奈沽?,提高粗飼料的質量,確保適宜的蛋白質數(shù)量和質量。奶牛日糧中可以添加脂肪粉150 g/d·頭或脂肪酸鈣來有效減輕熱應激的危害,過瘤胃脂肪、過瘤胃淀粉、糖蜜等的應用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4.2 提高日糧的蛋白質水平和質量
日糧的蛋白水平一般在18%~20%,熱應激時可以提高過瘤胃蛋白的比例到35%以上。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高蛋白日糧能顯著提高熱應激時奶牛的產乳量和乳脂率。過瘤胃氨基酸的應用也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4.3 補充礦物質,保證電解質平衡
補飼鉀和鈉,可以有效提高熱應激期間的產奶量,譬如每日每頭給與180 g氯化鉀,300 g乙酸鈉。鉻也在抗熱應激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10 g/d·頭補充丙酸鉻也可以提高奶??箲つ芰Γ徑飧邷責釕?。
高溫高濕下,體內電解質極易產生失衡,酶系統(tǒng)也容易破壞,因此,有效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及電解質鈉鉀鎂離子,鈣磷比例平衡,顯得尤其重要。在日糧中加0.75%~1.25%的小蘇打和0.25%~0.4%的氧化鎂作為緩沖劑時,小蘇打與氧化鎂的比率為(2:1)~(3:1)時效果最佳。日糧中添加磷酸氫鈉,調整鈣磷比例為(1.5~2):1。
3.4.4 有效使用維生素和各種添加劑
高溫時不僅要考慮配合日糧中的維生素濃度,還要考慮其絕對需求量,這時要提高奶牛日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C的濃度。這些脂溶性維生素與母牛的繁殖密切相關,高溫下尤其容易受到破壞,因此一定要進行高濃度添加來滿足需求。研究認為,奶牛日糧中每日每頭添加煙酸6 g有效減低熱應激產生的影響;飲水中加入0.1%的維生素B也對降低熱應激影響有顯著的作用。
另外,有機酸的添加也能有效減少高溫高濕的影響,如日糧中添加Y-氨基丁酸能有效降低熱應激的影響。50~100 g/d·頭添加檸檬酸也對熱應激有良好作用,飼料酶制劑的添加可提高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復合酶制劑添加到奶牛日糧中,可提高產奶量,對降低熱應激反應有良好保健作用。
清熱解毒的中草藥類添加劑如石膏,板藍根,蒼術,黃芪,淡竹葉,還有每頭日糧中加入30 g左右的黃芪多糖等應用,都能有效減少熱應激,提高機體抵抗力和產奶量。在奶牛日糧中添加酵母70 g左右也能有效減輕奶牛熱應激的程度。每kg體重添加20 mg莫能菌素(瘤胃素)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夏天高溫時可以每日飼喂3~4次,夜間進行補飼。每天少量多次飼喂,促進采食,同時在任何時候都應保證有充足的飼料供應以便奶牛采食。在每天最涼爽的時段飼喂,提供充足的飼槽空間,提供充足、方便、清潔的飲水。保持夜間的安靜和及時修復臥床,對牛體經(jīng)常進行刷拭保持夏季牛體及乳房的干凈都是飼養(yǎng)管理的只要措施,都能有效減低熱應激的危害。
加強通風,保證牛舍干燥,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
做好庫存飼料保管,嚴防淋雨、受潮等造成飼草料原料發(fā)霉;TMR制作時挑出發(fā)霉變質的部分,日糧中嚴禁帶入霉變的飼草料;調整投料比例(夏天4-2-4/4-2.5-3.5),禁止日糧堆放。
預防與治療隱性乳房炎和各種產科疾病、代謝類疾病、霉菌毒素中毒等的發(fā)生,是保證夏季熱應激時群體產奶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夏季高濕的環(huán)境下,牛場無論運動場還是牛舍、擠奶廳,環(huán)境衛(wèi)生差,蚊蠅較多,很難做到及時清理。蚊蠅的滋生,不但影響奶牛正常的休息,還大幅度的傳播疾病。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環(huán)境中鏈球菌污染奶牛乳房,產生乳房炎或隱性乳房炎,造成牛奶體細胞數(shù)升高。蟲媒是造成后備牛乳頭損傷、傳播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后備牛產生乳房炎的主要介質。從后備牛作為感染源頭,進而傳播感染泌乳牛群、干奶等牛群。
因此,夏季的滅蚊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滅蚊蠅和干奶乳頭封閉藥物的使用,以及使用頭孢類藥物預防乳房炎是預防乳房炎常用的有效措施。滅蠅一般采用5%溴氰菊脂水合劑,此類藥物高效低毒,殺蟲光譜且在環(huán)境中易分解,是不錯的選擇。乳頭封閉針一般采用次硝酸鉍和頭孢類聯(lián)合使用效果比較好。產后21 d左右奶牛乳房的關注及治療,是降低奶牛體細胞和提高產奶量的關鍵時間點。
牛流行熱癥是由牛流行熱癥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全身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體溫升高,出血性胃腸炎、氣喘、間有癱瘓。一旦牛群流行,產奶量下降、病牛死亡和淘汰等會給牧場帶來相當嚴重損失,所以應引起牧場的高度重視[1]。
牛流行熱癥有發(fā)病快、病程短、傳播快而廣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明顯的發(fā)熱綜合癥,出現(xiàn)高熱、流淚、流涎、呼吸緊迫、跛行或癱瘓等。盡管發(fā)病率高、但死亡率低(1%~3%)。
流行初期,發(fā)病較慢,1周后病情迅速發(fā)展,呈發(fā)病高峰。成乳牛開始,后為育成牛和犢牛。本病呈現(xiàn)跳躍式,同一牛舍,同一群相鄰牛只,并非同時發(fā)病。該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高溫高濕的6—10月最易流行。短期內出現(xiàn)地方性大流行,且有明顯的周期性。但經(jīng)過疫苗免疫區(qū)域,牛群發(fā)病和損失情況均明顯降低。近些年發(fā)病規(guī)律有所改變,幾乎年年可見,流行迅猛,短期牛只大批發(fā)病[2]。
每年蚊蠅活躍前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北方4月份首免,南方可提前至3月份)——牛流行熱癥滅活疫苗。成牛一般頸部皮下注射4 ml/次,間隔21 d后再加強免疫1次;6月齡以下的犢牛注射劑量為2 ml/次;免疫后21 d左右產生較強免疫保護力,免疫保護期為4個月。該疫苗效期短,注射時間緊,牧場應根據(jù)防疫計劃及疾病流行的季節(jié)性特點在高溫季節(jié)出現(xiàn)前有序安排注射時間。
發(fā)生病后應遵循傳染病流行的規(guī)律立即隔離病牛并進行治療。對健康及受威脅的牛群,用疫苗或高免血清進行緊急接種。
牧場嚴格消毒,做好消滅蚊蠅工作,尤其牧場有雜草、污水的地方做好消毒。病牛集中管理治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工作,增加牛的抵抗力,同時做好奶牛的熱應激預防工作。
疫苗免疫接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區(qū)別和預防好牛流行性熱,能夠有效減輕熱應激對牛場造成的損失。本病的發(fā)生也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所以要區(qū)別于熱應激,以免誤判延誤最佳的預防和治療時機。
5.5.1 癱瘓型治療
肌肉注射風濕熱通靈30 ml/d頭;靜脈注射50%葡萄糖500 ml×1、10%葡萄糖500 ml×2、氨茶堿50 ml、維生素B1 2000 mg、維生素C 5 g、水楊酸鈉,初次600 ml,第2次減半。臥地不起采用3日療法。
5.5.2 消化型
肌肉注射風濕熱通靈30 ml/d頭;瘤胃注射石蠟油2000 ml、蓖麻油500 ml,并按摩5~10 min。促反芻待通便后使用。
5.5.3 呼吸型
嚴重者:一側放血1000~1500 ml。另一側按順序靜脈注射50%葡萄糖250 ml、氨茶堿100 ml、生理鹽水400 ml、雙氧水80 ml、甘露醇250 ml、利巴韋林20 ml、地塞米松20支,每天3次,注意地塞米第2次減5支,以后每次用時減量2~3支;肌肉注射風濕熱通靈30 ml,1次/d。
為了有效減少熱應激對奶牛生產的影響,有效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產生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牧場一定要重視管理,尤其是人員的管理,,激發(fā)人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做到自動自發(fā),進而達到產能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