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者:吳德慶(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東廣州,510030;E-mail:wudeqing@gdph.org.cn)
【評論】對于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我們遇到的臨床問題主要有兩個:(1)患者總體生存率在多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年齡?(2)根據(jù)年齡和腫瘤位置,應該首選哪種靶向治療與作為一線治療的FOLFIRI聯(lián)合?聯(lián)合用藥方案難以平衡治療強度和藥物耐受性,且在藥物選擇和預后方面存在分子學特征差異,對老年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沒有形成共識[1]。目前,針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進行的臨床研究不多。研究表明,老年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較年輕患者差[2-4]。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方案需要更多地考慮藥物耐受性。
該研究是一項Ⅲ期、隨機、回顧性臨床試驗,比較FOLFIRI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與FOLFIRI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對年齡在18~75歲的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由于研究評估的是FOLFIRI靶向藥物治療老年患者的有效性,選擇ORR作為主要終點,可以更快地觀察到藥物的治療效果,以及藥物轉化治療為根治性手術切除帶來的更優(yōu)的生存結果[5]。在FIRE-3試驗中,以65歲為分界值對患者進行劃分得到兩個基線治療相似的患者隊列。目前,對于老年患者的定義尚不明確,簡單的年齡劃分不能替代真實的臨床情況[6]。該研究對老年患者年齡的定義也是假設的。
原發(fā)腫瘤的位置不僅是診斷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重要因素,還是預測靶向治療效果的指標[7]。該研究結果顯示,老年RAS野生型結直腸癌患者患右半結腸癌比例高于年輕患者,F(xiàn)OLFIRI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治療效果較差,手術切除率較低,以西妥昔單抗為基礎的治療對于RAS野生型的左半結腸癌患者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與Arnold等[7]的研究結果相符。原發(fā)灶和轉移灶在新輔助治療和轉化治療后能夠進行根治性切除意味著腫瘤對藥物有更高的反應性和手術耐受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OS率。該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行根治性手術具有更長的OS,表明手術切除與OS延長具有緊密關系。該研究還探討了影響療效差異的潛在驅動因素,遺憾的是,在早期腫瘤退縮(ETS)、腫瘤緩解程度(DpR)、治療周期、皮膚毒性方面并沒有得出預期結果。FIRE-3試驗的結果提示,RAS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年齡特征對靶向藥物的選擇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同時,該研究未能規(guī)避人為設定年齡分界值及回顧性研究本身存在的偏移對結果的影響,因此,未來仍需開展前瞻性研究,以獲得更有力的證據(jù)來指導老年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