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書法史上大家名流,世人常以姓氏并稱。此類簡稱東漢已見,張芝自稱草書“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余”(西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草書序》)。“崔杜”指張芝前的崔瑗、杜度,“羅趙”指張芝同時的羅暉、趙襲。
魏晉新書風(fēng)的領(lǐng)軍人物,劉宋虞龢《論書表》謂為“洎乎漢魏,鐘張擅美,晉末二王稱英”,鍾繇與張芝,羲獻(xiàn)父子,亦以姓氏并稱。這四家,梁朝袁昂《古今書評》名為“四賢”,所謂“張芝經(jīng)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xiàn)之冠世。四賢共類,洪芳不滅”。
南朝人推重的“四賢”,鍾繇、王羲之影響久遠(yuǎn),人稱“鍾王”?!稌x書·王羲之傳》唐太宗傳論曰:“伯英臨池之妙,無復(fù)余蹤。師宜懸?guī)ぶ?,罕有遺跡。逮乎鍾王以降,略可言焉?!薄吨軙ぺw文深傳》稱文深“雅有鍾王之則,筆勢可觀”。此后“鍾王”之稱屢見論書文篇。歐陽修說“因見邕書,追求鍾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試筆·李邕書》)。蘇軾自稱“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yuǎn),妙在筆畫之外”(《書黃子思詩集后》)。明王紱謂“鍾王楷書,皆是隸法”(《論書》)。
“鍾王”是魏晉書法成就的代名詞,鍾書古質(zhì),王書今妍,唯有刻本摹本傳世。鍾繇楷書奏表較為可信,三四種而已,而行書皆偽。王羲之善楷、行、草三體,傳世書跡多,影響大于鍾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