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波
(泗洪縣半城鎮(zhèn)農村工作局,江蘇 宿遷 223936)
近年來,蘇北大力推行“控減直播稻、推廣機插秧”,機插秧面積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機插秧田病害成為影響機插秧田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惡苗病是水稻苗期重要病害,造成秧苗缺苗斷壟、基本苗不足,影響產量。惡苗病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性,決定了防治惡苗病的關鍵是種子處理。為了評價當前水稻種子包衣劑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壯苗效果及移栽后水稻生長情況,2021 年對62.5 g/L 精甲·咯菌腈[1-3]水稻種子處理、生育期防效進行調查,驗證水稻種子包衣處理對水稻的防病壯苗效果。
62.5 g/L 精甲·咯菌腈FS(亮盾);25%氰烯菌酯SC,市售(對照藥劑);25%咪鮮胺EC,市售(對照藥劑)。
試驗地位于泗洪縣半城鎮(zhèn)唐莊居,壤土,肥力中等,中性,用營養(yǎng)土育苗(營養(yǎng)土配制比例:苗基質33 L+菜園土100 kg)。育苗過程嚴格按機插秧育秧流程進行。各處理種子量、營養(yǎng)土配方、土壤肥力等均一致。每個處理20 個秧盤,每個秧盤用種量150 g,不設重復。各藥劑處理浸(拌)種設計見表1。
表1 各藥劑處理浸(拌)種設計
試驗水稻品種為淮稻5 號。浸種處理(處理4、處理5、處理6)于5 月16 日傍晚進行,各處理干種子量均為3 kg,浸種處理按比例汲取藥量,兌水3.6 kg,拌勻后將干種倒入藥液,浸種60 h,于5 月19 日清晨撈出瀝干。干籽拌種處理(處理1、處理2、處理3)于5 月18 日上午進行藥劑拌種,各處理按比例吸取藥量,兌水100 mL,拌勻后將母液倒進3 kg 干種中拌種,邊倒入藥液邊攪拌,攤平晾干。各處理均于5 月19 日下午播種。
1.3.1 秧田期氣象資料
秧田期每天記錄平均溫度、降水量及相對濕度。從落谷到移栽,整個秧田期20 d,平均氣溫22.2 ℃,平均相對濕度78.3%,20 d 中降水日為6 d,總降水量為102.4 mm,其中播后第四天出現(xiàn)降水過程,當日降水量達48.6 mm。
1.3.2 出苗時間調查
觀察記錄各處理出苗達50%的時間。
1.3.3 出苗率和成苗率調查
落谷時各處理均取兩區(qū)域進行定量播種,每區(qū)域固定播種100 粒,分別于播后10 d 調查出苗率、播后15 d 調查成苗率。
1.3.4 秧苗素質調查
于移栽前1 d、移栽后20 d 進行調查。各處理5 個點,每個點調查5 株秧苗。調查和記錄內容為葉齡、株高、分蘗數(shù)、根長、總根數(shù)、白根數(shù)、莖基寬、地上鮮重和地下鮮重。移栽后3 d、5 d、7 d 目測并用圖片記錄壯苗情況、返青快慢情況、長勢情況、分蘗情況,分蘗期目測封行情況并記錄。
1.3.5 防效調查
分別在秧苗期(移栽前)、分蘗末期、破口抽穗期、灌漿期4 個時期調查惡苗病發(fā)病情況,秧苗期每處理隨機調查3 個點,每點調查1 個秧盤,記錄病株數(shù),計算防效。大田期,每處理隨機調查3 個點,每點調查100 穴,記錄病穴數(shù)、病株數(shù),計算防效。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1.3.6 安全性觀察
苗期不定期目測小區(qū)內水稻秧苗有無出苗晚、生長遲緩、葉片發(fā)黃等藥害癥狀。
浸種處理與干籽播種處理在出苗時間上有一定差異。浸種處理于落谷后4 d 出苗率達62%左右,而干籽拌種處理于落谷后5 d 出苗率達54%左右。播后10 d、15 d 的出苗率與成苗率各處理間差異不大,見表2。
表2 各藥劑處理播后10 d、15 d 出苗率與成苗率比較
由表3 可知,秧田期亮盾3 個劑量處理對秧苗的葉齡、株高、地上鮮重、地下鮮重、莖基寬等方面的影響與對照(處理7)相比,無明顯差異;根長低于空白對照(處理7);總根數(shù)、白根數(shù)上有較大優(yōu)勢,明顯高于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4)、清水對照處理(處理6)和空白對照(處理7)。
表3 各藥劑處理移栽前1 d 秧苗素質考察結果
移栽后20 d,考察各處理苗情,亮盾3 個劑量處理各項指標均好于空白對照(處理7),特別是在分蘗數(shù)、總根數(shù)、白根數(shù)、鮮重、莖基寬等指標上,明顯好于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4),與咪鮮胺3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5)差異不大,各項指標與清水浸種對照(處理6)相當。具體見表4。
表4 各藥劑處理移栽后20 d 秧苗素質考察結果
2.3.1 秧苗期調查
由表5 可知,亮盾對秧田期惡苗病的控制效果較好,亮盾15 mL/5 kg 種子拌種處理(處理2)秧苗期惡苗病防效即達84.50%,比對照藥劑咪鮮胺3 mL/5 kg種子處理(處理5)的效果高18.25 個百分點,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但低于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4)的效果。隨著亮盾用藥劑量加大,防效也相應提高,亮盾20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3)秧田期對惡苗病的控制效果達98.33%,分別比亮盾10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1)、亮盾15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2)高16.58 個百分點、13.83 個百分點,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與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4)的效果相當,亦極顯著地高于對照藥劑咪鮮胺3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5)的效果。
表5 秧田期各藥劑處理對惡苗病防效比較
2.3.2 分蘗末期調查
由表6 可知,隨著亮盾用藥劑量加大,防效相應提高,亮盾20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3)分蘗末期對惡苗病的病穴、病株效果分別達80.68%、83.93%,稍低于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4)的效果,但差異不明顯;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咪鮮胺3 mL/5 kg 種子處理(處理5)的效果。
表6 分蘗末期各藥劑處理對惡苗病的防效比較
由于落谷第二天當?shù)卦馐鼙┯?,各處理的出苗時間都有推遲,生長受到影響,但各處理未出現(xiàn)特殊狀況,通過不定期目測,各小區(qū)均未出現(xiàn)葉片發(fā)黃等藥害癥狀。若未遇到特殊氣候,處理間會不會出現(xiàn)出苗遲緩現(xiàn)象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大田期無藥害現(xiàn)象發(fā)生。
亮盾對秧田期惡苗病的前期控制效果較好,且隨著用藥量增加防效明顯上升,機插秧亮盾20 mL/5 kg 種子處理下,秧田期對惡苗病的控制效果可達98.33%,分蘗末期仍保持80%以上的效果,與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的效果相當,亦極顯著地高于對照藥劑咪鮮胺3 mL/5 kg 種子處理的效果。隨著時間推移,亮盾防效有所下降,抽穗期和灌漿期調查,僅20 mL/5 kg 種子處理還保持70%的效果,顯著低于對照藥劑氰烯菌酯2 mL/5 kg 種子處理的效果,但仍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咪鮮胺3 mL/5 kg 種子處理的效果。
關于亮盾對秧苗是否有壯苗效果,從試驗結果看,與對照相比較未看出明顯差異,但通過試驗可知,亮盾藥劑拌種對秧苗的出苗、成苗及秧苗質量無副作用,各項指標值均好于空白對照,與清水浸種處理相當。
由試驗結果可知,單用亮盾對秧苗質量無副作用,但亦無明顯壯苗效果,前期對惡苗病的控制較好,后期防效下降。此外,種子量(5 kg)用亮盾的劑量不得低于20 mL。